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2-06-14 08:44:24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对推进纤维及其制品性能、纺和织的加工工艺、纺织制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纺织设备及其自动化以及纺织品生产与管理水平具有决定作用。浙江省纺织企业能否实现纺织工业产业调整与振兴,纺织工程教育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 纺织工程 毕业论文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纺织工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该文在高校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简要介绍了纺织工程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情况,针对国内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积极探索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就如何切实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纺织工程;实验教学;人才建设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高校实验与实践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还承担着每一台仪器设备的管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队伍的结构还是人员总体素质,与教学科研队伍相比,均已滞后甚至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中央“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不少高校也积极制订“人才强校”规划,并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议题纳入其中,积极探索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1]。

1因事制宜,加强实验技术队伍新生力量建设

一方面,实验室包括基础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校级或院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承担的任务不同,甚至机构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各类实验室人员的引进应根据自身工作任务及发展目标需要“量体裁衣”,对引入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大型高精仪器设备不断建设扩充,现有的实验技术队伍难以满足发展的迫切需要,急需补充新生力量。在人才引进环节,要以制度为保障。一方面要引进具有高水平、高学历甚至具有多专业背景的复合型科研和工程型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其中管理人才的内部选拔与培养[2]。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室有专兼职实验教师共计15人,经过近几年人员“新老更替”,专职人员全部达到硕士或以上学历,“换血”之后,实验技术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得以发展更新,更趋合理。新生力量的注入为实验技术队伍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为实验室的整体发展创新奠定基础。同时,实验室坚持了由教授、副教授到实验室兼职,负责部分实验课程教学、指导科研训练及创新创业实践,这既有利于强化课堂理论与实验实践的结合,又可以增强实验室的学术氛围。此外,普通专业课教师也积极加入实验室的建设和辅助管理,让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更贴近课堂需要,更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优势互补,让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均能得到长足发展。在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奖助学金改革过程中,更多的研究生助教得以作为流动编制进入实验室,这样既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3]。目前,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室日渐成熟,逐渐形成了一支全面涵盖纺织、化纤、染整、服装等方向,实验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及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专业实验技术队伍。

2完善量化考评体系,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工作竞争意识

如果统一制定一套考核标准,对应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和不同的工作内容,会无法量化和实施,将直接导致实验技术人员考评体系模糊,无法体现岗位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积极性。科学的考核为实施“按需设岗,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的人事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实验技术人员时刻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彻底打破“大锅饭”的固化思想,以科学的考核来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导向和激励,不断适应高校的改革与发展[4]。我校在当下积极推进的“综合改革年”中也再次明确提出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与设想。在已实施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打破职务和待遇终身制”的聘用制、项目制的基础上,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聘期考核由人事部门、工作部门、专家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5],对人员工作表现进一步落实“多元化、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考评规则。纺织专业实验室针对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依据学校制定的考评基本原则,以及二级单位预设的年度目标绩效来细化个人考评规则,大体包含基本内容的考核和绩效奖励两个部分。具体对实验技术人员德、能的考核为定性考核,主要考查其政治表现和工作表现;对实验技术人员勤、绩的考核为定量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实验教学及改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实验室安全、设备管理、实验室开放、日常坐班、科研工作等。另外,对专职实验室人员独立进行科研、实验教改以及实验技术立项的,应加以引导和鼓励,对其和获得其他奖励,在考核中都应有所体现[6]。该考核办法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中的贡献与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作为人员绩效发放及各类奖惩制度实施的主要依据[7]。同时,首次明确提出了“投入—产出率”的概念,进一步强化绩效,出现梯度分配方式,打破大众化分配习惯。

3强调科学发展,激发实验技术队伍更大的创造力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缺乏实验技术人员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点,应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和有关实验室管理办法,为实验教学人员留出发展空间和发展途径,积极改变实验室专职人员的现状和未来。1)应从政策上制度上加大对实验室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主动帮助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青年实验技术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待遇,缩小差距[8],从根源上解决实验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针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特点,细化具体绩效考核规则,并出台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包括实验教学评教,开展各种评优活动,对在教辅服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科研及提高实验室共享效益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9]。2)应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不断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进修和培训机会,满足个人成长和岗位发展的需要。包括业务培训、学历提高以及国际交流。业务培训根据具体实际工作,分为仪器设备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类的相关技能培训[10]。学历提高即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学位[11]。在社会高度发展与融合的今天,国际化不可避免,高校在留学生培养,与境外高校、科研机构项目合作等方面已日渐深入。这也要求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进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借助国家和高校搭建的国际合作高端平台,开展多元化的国际交流,真正汲取到有利于个人成长,有利于学校、实验室发展的“营养和精华”。3)积极鼓励实验室人员进行自主科研,高校应该以制度来保证,确立长效机制[12]。在校级、院级层面,应充分考虑实验技术人员发展成长需求,在实验技术、实验教改、科研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启动经费的覆盖支撑,为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验技术队伍创造迎头赶上的契机。对此,我校设备处已不断加大投入,定期启动实验技术立项申报,旨在鼓励一线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13]。4)学校应制定并落实实验室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单列的政策,使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积极努力,有更多机会获得职称晋升,进一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14-15]。国内有的高校早已就此开展了积极探索,四川大学自2014年起,由设备处牵头,组织进行有关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真正有的放矢,高度明确了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目标和任务。另外,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明确推进并落实社保制度改革,也将实行职称的“评、聘”分离制度提供了可能。首先,建立起有形的职称评价体系,明确具体条件与要求,能基本达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职称的晋升通道保持畅通。其次,完善以量化考评体系为基础的竞聘上岗体系。单位依据人员、岗位的构成比例公布岗位数量与基本要求,人员竞聘上岗,单位择优聘用。年度与聘期科学量化的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下一个聘期的岗位级别,甚至可能出现高评低聘。因此,要真正建立起通畅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人员的危机感与竞争意识,力争实现个体更大的产出与创造力。

4结束语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补齐实验技术队伍这根“短板”,高校需更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技术队伍,这不但体现了“人”这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而且也是高校与实验室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一手抓人才引进,另一只手也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青年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与发展,更需要高校各级单位有力的制度支持与系统化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改善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条件及发展空间。其次,转变观念,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将实验室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摆到同一条水平线,不宜厚此薄彼,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施展其专业所长,激发其最大效能。这样,将会更大地发挥实验室的积极作用,真正用好实验技术这支队伍,使之在高校创新改革之路上,能发挥出更重要、更出色的作用。

作者:肖红艳 何国琼 单位:四川大学 轻纺与食品学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纺织工程实验室十化安全教育论文

1安全教育体系构架

1.1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纺织实验中心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三部分。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高等学校常见的安全事故、纺织工程实验室中的危险设备、仪器设备的危险指数、典型的不规范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守则和道德守则等。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事故危害及发生原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及其标识、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安全防护(包括防中毒、防火、防爆、防灼伤、安全用电、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

1.2安全教育手册标准化。国内不少高校都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材料虽然覆盖面广,但基本以通用型为主,并没有纺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具体安全问题,因此对纺织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照搬纺织生产企业的安全教育资料,虽然基本内容对口,但纺织生产企业和高校纺织实验室差异较大,生搬硬套并不符合高校纺织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小样机多、设备更新快的情况。因此,纺织工程实验室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安全教育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系统实用的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方便学生自行查阅。

1.3安全教育标识规范化。在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摆放统一规范的安全标识牌。安全标识牌正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用途、价值等基本信息。反面的内容则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基于仪器设备安全进行的提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损害仪器设备;下半部分是基于人身安全进行的警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对人体造成危害。

1.4安全教育内容可视化。对于每台仪器设备,录制正确、规范、安全的操作演示;另外,为真实地反映纺织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各种事故,在仪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道具如人台、假发等再现各种危险动作,录制视频,从一正一反两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视频经系统编排放在网站上,方便学生自行学习。

1.5安全教育讲座定期化。结合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安排2—4个学时的安全教育讲座,由纺织实验中心安全员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安全知识、规章制度、重点案例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次安全教育讲座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生们即将开展各种纺织专业的实习实验任务,还包括各类纺织品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此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有必要在他们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习实验之前,对他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1.6安全教育资源网络化。纺织实验中心网站上的安全教育版块涵盖完整的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指导手册、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教育视频、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消防安全教育课件、安全教育讲座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1.7安全教育测评制度化。在学生学习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测评制度,规定每届学生进入纺织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在网上自行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并进入相应的考试系统完成网上考核部分,只有通过测评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1.8安全教育监督全面化。在各实验室覆盖监控系统,可以在控制人员进出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纠正仪器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追查物品丢失、监测实验室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对非工作时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等以往实验室管理的时间盲区,通过监控系统的回放,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完整详细的视频信息,捕捉到各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便于做出纠正和防范。同时,纺织实验中心还开通了“安全举报信箱”,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相互监督。

1.9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化。每学期由三年级学生参加完第二次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负责开展全院的安全宣传日活动,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让学生自发组织、高度参与。另外,纺织实验中心还开展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求活动,调查安全教育的效果,征集学生对安全标识、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视频、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修改意见、合理化建议等。

1.10安全教育意识日常化。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考核监督,使学生不仅要“知”,熟悉并掌握预防事故的基本常识,而且要“会”,在“知”的基础上,逐渐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2安全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十化”安全教育法具有如下特点:安全教育内容系统简洁,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安全教育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安全教育保障全面有效,安全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3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止尽的工作,对每个单位或部门来说都一样,只要工作持续一天,安全问题就会存在一天。安全教育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今后还需要尽力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将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作者:陈守辉 王曦 单位: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论文

1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纺织类高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可以分成三大块:一是课程中安排的实验;二是集中性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大型综合实验;三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三块实践性环节的安排穿插于本科教学的始终,包含了演示实验、认识实验、设计实验、少量的探索性实验及少量的工程设计训练。安排是比较合理的,但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于经费、实习单位生产、管理及安全方面的制约、企业愿不愿意接收、学生就业等问题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二是由于时间的集中、学生的集中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三是这些实践性环节多数是演示实验、认识实验和设计实验,培养的其实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此外,由于高校的扩招,很多青年教师进入高校,这些教师思维活跃,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工程背景的问题,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学院科研平台现状

学院现有安徽省纺织工程重点学科、安徽省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安徽省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及安徽省纺织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拥有大批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及小试生产设备。各科研平台设有专门负责人,下设3-5个研究室或实验室,研究室或实验室也设有专门负责人。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和大批省内外的纺织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很多企业也是平台的合作单位。

3科研平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

3.1为实践教学提供先进仪器设备

科研平台拥有大批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将学生的实践环节从专业实验室引入各平台下设的研究室及企业,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3.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科研指导

学院科研平台下设多个研究室和实验室,并形成各自的科研团队,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得到不同研究领域的老师的指导,这些指导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校学生中,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特别是对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当他们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得到一件新产品时的成就感会极大地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4毕业生更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通过科研平台的桥梁作用,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特别是参与一些产学研项目,可以让学生明白企业到底需求什么样的人才,促使学生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5促使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和强化工程背景

本科生进入科研平台,可以增加科研平台的活力,本科生的思维更活跃、他们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不局限于常规思维模式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生产实践水平。

4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构建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这一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7]。

4.1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纺织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通过认识实习,以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现有仪器设备、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依托,通过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讲解、演示和操作,使学生对纺织生产系统、产品生产过程及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纺织工程”的概念。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二开始至大三第一个学期结束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很多学校在这个环节安排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有高学历,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此,学院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结合产学研合作课题,每个学期至少要到科研平台合作企业工作两周以上,并要求企业对青年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环节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全面了解现代纺织工程的原料、工艺流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方式、生产管理及生产产品等,获得纺织工程基本技能和工艺平台的工程训练。该环节拟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该环节安排两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与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4.2.1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包括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及纺织品设计等主干课程的课程实验80-100学时;大型浆纱试验2周;梳棉机、细纱机及布机保全保养实习2周。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三阶段。该平台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1)各种纤维、纱线与织物的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2)纺纱及织造的原料、工艺与设备;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劳动纪律等工程基本素质。4.2.2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大型试纺试织试验,让学生通过原料选择、纺织设备选择、纺织工艺设计、半成品检测、工艺调整等环节设计并织造出符合指定要求的织物。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主要训练学生的纺织设备和检测仪器的使用和进行工艺设计的工程设计能力。在这两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大型仪器及设备。

4.3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大工程观和解决工程综合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拟安排在大三以后进行,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并通过并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完成创新产品的开发,锻炼产品制造系统的总体意识和大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该环节安排三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及产学研合作平台。4.3.1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主要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熟悉工艺和产品设计的流程、掌握工程设计方法,树立大工程意识,锻炼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设计课题可以选择现代纺织工厂设计、纺织产品仿制及改进与创新、新型纺织产品开发等。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是对本科生进行工程能力系统训练的重要途径,在安排毕业设计时,教师要严格做到一人一题。4.3.2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利用科研平台优势,学院将开放实验室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如学校与芜湖市创新与专利发明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与面料设计大赛等)等结合,每年组织学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配备导师,导师指导学生撰写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研究内容、总结研究成果。学院要求各科研平台下属研究室的老师均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和项目的申报,并将指导学生的情况纳入学院的年终考核。近两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奖六十二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十一项。4.3.3产学研合作平台利用大四前的暑假和大四的寒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并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参加实际顶岗生产实践活动。由于企业环境有学校实践环境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提早接触企业,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潜能,有助于学生学会与人共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过渡期,同时也可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5结语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构建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学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外,还需要出台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保证体系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优势作用,对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活泼教学形式,培养创新性型应用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长龙孙妍妍徐珍珍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纺织工程的数字化印花工艺分析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深刻的改变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纺织品在印花的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成为现代印花工艺中的主流工艺。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现状与前景。

关键词:纺织工程;数字化;印花工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纺织等生活用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应用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但是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发展尚未成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技术人员应该正视这些缺陷,结合印花工艺的实际过程,应用数字化的手段,不断开发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印花技术。

一、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现状

1、国际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现状

数字化印花工艺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印染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些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际印花市场主要按大洲进行划分,主要的市场板块有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市场。近些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印花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因素的原因,数字化印花技术首先是从北美和欧洲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欧洲和北美发展比较迅速,工艺比较先进,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经济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北美纺织业出现了萎缩现象,拉丁美洲额纺织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亚太地区的数字化印染占全球印花总量的一般以上,其中中国和印度位居前列。

2、我国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发展现状

印染行业是纺织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纺织行业中居于主导地位。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印染行业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革,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印染布生产国家、消费国家和出口国家。

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仍然属于研究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应用于工业生产。直到2000年我国研究出了第一台数码喷墨印花机标志着我国印花工艺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印花工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各种类型的数字化印花设备相继问世,同时促进了我国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很多技术仍然不太成熟,在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我国印染总量中占据的比重较少,规模以上的数字化印花企业也是凤毛麟角。

二、纺织品的数字化印花工艺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数字化印花工艺和设备在未来也会获得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印花工艺较传统的印花工艺而言有着很多优势,这是保障数字化印花工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调色更加智能化

调色师数字化印花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印花工艺中主要依靠专业的调色人员根据工作经验进行实际的调色,但是这种调色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差,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印染的质量。但是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调色问题会迎刃而解,随着数字化印花工艺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会逐步加大,调色环节不是传统的人工调色而是根据实际的要求,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色,最终调出最终的色泽,这是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上浆更加均

上浆也是印花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也是进行数字化印花的前提与基础。因为上浆的目的是防止印染过程中墨水的渗化,这一环节对于印花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印染技术是进行人工上浆,在实际的过程中会存在“纬斜”、“皱印”、“不均匀”、“不平挺”等问题,这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数字化印染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研发出更加科学的自动上浆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实现上浆过程的自动化与均一化,保证印染质量。

3、渗色问题不再存在

现代的数字化印花技术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纸张印刷的四分色原理,利用四种颜色在三维空间的立体交叉与反射来表现各种自然光的各种色彩。但是现阶段数字化印染技术印花后的纺织物鲜活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些颜色混合较多的地方出现严重的灰度,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数字化印染工艺中出现相互渗色的原因。为了数字化印花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的改进工艺与技术,避免渗色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数字化印花工艺印染的纺织物的质量。

4、避免正反色问题

数字化印花技术在印染过程中只能停留在织物表面,导致正反面色差大,使比较疏松的织物,经过摩擦或缝纫时,产生反面没有颜色的丝翻到正面来的问题,俗称“反丝”,影响了织物的外观,甚至无法被消费者接受。如果加大给墨量,改善反面渗透,虽然使“反丝”情况有所好转,但会影响所印图案的清晰度。

随着数字化印花工艺的不断发展,这种正反色问题会逐步消除,在进行印染的过程中实现更加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可以给纺织物进行更加精准的染色,从而便面正反色问题的出现。

5、设备通用性更强,设备要求更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印花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使用的数字化印花设备已经是第四代设备。这些设备相互之间的通用性不强,相应的耗材也没有实现通用,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数字化印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研发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使各种数字化设备的耗材等方面可以通用,因此来促进我国数字化印花技术的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数字化印花技术在耗材、技术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此来推动我国纺织品的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印花布图案设计同其它艺术一样,必须不断创新,紧跟社会潮流,才不至于在艺术长河中衰落。印花图案的创新与变化,必须结合生产工艺,结合装饰实用,结合消费者喜好,结合现代科技,充分发挥印染图案设计的特征,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更新的印花图案。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施

摘要:我国自加入世贸以来,纺织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纺织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新时代的新形势下,纺织企业和相关纺织部门机构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在学校接受纺织相关学习的时候没有注意对实践的练习,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失业的窘境。针对现下纺织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开展纺织工程实践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纺织工程;实践教学;问题;探索

1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首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包括可以到生产一线切身地熟悉纺织工程的工作环境,了解纺织的具体操作流程,与纺织产品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研究。其次,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主要是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后,就有信心在毕业后进入到纺织生产相关工作中,在具体操作中也不会因为缺乏经验和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而导致工作错误。在经过实践教学之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降低了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的人才培养成本,对今后学生在工作上的发展也有帮助。

1.2帮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铺垫

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所处的环境也比较单纯,但是出了学校进入社会之后,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学生的想象,所以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工作上不适应,在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上处理不当等问题。如果在校期间,适当地增加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让学生到纺织企业去实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长专业上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在与企业员工的相处中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的作用,这为将来处理人际关系铺路。此外,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也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可以在这基础上取长补短,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方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也为将来的人生计划做好铺垫。

1.3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纺织工程和纺织行业

学生深入到纺织工程一线,在实际的观察学习、操作练习中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纺织工程和纺织行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纺织工程相关知识的时候,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纺织行业联系起来,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通过实践,学生不但了解了自己的优缺点,是否能够胜利纺织相关的工作,还能在实践中理解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只有踏实学好纺织专业知识,才能为将来的纺织工程工作打好基础。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也提高了对学习纺织工程知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纺织工程的学习效率。

2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在探索中出现的问题

2.1学校和老师对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国家对纺织产业、纺织工程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所以学校也开始创设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教学体系的影响,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在重视程度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相反,部分学校开设纺织实践教学课程只是一种为了应付教学检查的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进入到实践中去,主要时间还是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对纺织工程以及纺织行业的认识止步于从课本中了解到的信息。

2.2学校和纺织企业、纺织机构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健全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要求学校制定配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另外一方面就要求学校和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形成合作关系。但是就目前来看,学校和纺织企业,尤其是企业下的纺织厂之间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关系。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和企业方面没有在利益或者认识上达成共识,导致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的时候只是为了应学校,完成任务。二是纺织厂方面也因为没有得到上级的具体指示,或者本身就对实践教学认识不清,责任意识又不足,所以对来实践的学生缺乏热情的指导,让学生无所适从。三是也可能是客观上受到纺织企业,纺织厂规模和制度上的束缚,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没有真正的学到知识。

2.3学校在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的投入不足

学校一方面是主观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在资金预算上出现问题,所以在对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上投入并不足。主要是:一是在对引进实践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由于设备的陈旧而无法得到理想的实践学习效果。二是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学校除了谋求和纺织企业的合作,更需要自己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但是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学校建设的基地小而且配备不齐全。三是对人才引入和培养上的投入不足。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发展需要一批高质量的教学队伍,但是受到资金、政策等影响,学校并没有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下功夫,实践教学团队的整体质量不高,缺乏正确的指导,导致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老套传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3化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3.1学校、老师以及社会各界在思想上要重视起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比如要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规定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实践教学考虑在内,比如安排专门的管理部门,制定监督管理机制,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定期展开调研,举办研讨交流会等

了解具体的工作情况,并制定相关赏罚措施。其次,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目标。比如在刚入校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纺织常识上的教育,在大二时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金工实习,在大三的时候进行课程设计,在大四的时候再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另外,老师的教育观念也要有所创新,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的时候,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也在教育观念上冲破传统教育观的束缚。

3.2学校和纺织企业机构等要建立明确且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和纺织企业之间的合作是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必须要安排学生到纺织生产一线去学习,去操作。所以,学校和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要达成利益上、认识上的共识。制定清楚的合作条约,学校为企业提供如学生毕业时优先进入该企业工作的权利,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此外,两者之间的合作最好是要长期稳定,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的时候最好是选规模稍大,各项规章制度都健全的,以防后期出现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少,员工不积极配合等情况。

3.3学校要加大对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成本,培养高素质教学人才

当然,学校还要加大对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成本。这成本包括对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学校在建设实践基地时,要尽量把实践基地的规模做起来,各项设施也都配套齐全。另外,在人才队伍的投入上也要加大。比如在选拔实践教学人员的时候,要增强与其他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教学人员素质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人员正式开展工作前一定要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聘请行业内有名望的人物对学校老师开展讲座、交流会等。学校还要定期地在老师之间进行教学检验,展开调研讨论会等对教学工作做一段时期的汇报。

4结语

纺织工程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知识,还要开展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在阐述实践教学意义,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后得出,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学校、老师和相关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促进纺织产业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纺织工程中工程技术的强化与趋势研究

摘 要:对于纺织工程来说,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在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人们为了使成本不断的降低,以及综合性的来推动其发展,所有工程技术越来越趋于向综合方面发展了。

关键词:纺织工程 工程技术 综合趋势

一、从纺织工程看工程技术以综合为主流的客观形势越来越强化

(一)综合能力的上升与技术的全面性给科研课题奠定的基础

现以纺织工程技术做例子,真实情况显示:一是综合逐渐成了工程产品换代更新的重要来源,脱离综合开发新产品越来越艰难。比如,自古以来的织物,纱线都它们的缺点,从服装厂,染整厂,纺织厂等各个环节都会依照自己的产品发展判断进行产品的开发,更加适应市场的颜色艳丽的纺织产品和各种纱线纷纷出现。精致新奇的混织物引人注目。在棉纺行业发展的最初的几十年里,各个生产厂产品单一,生产的宽幅面部样式趋同化较高,随着新的技术的不断应用,印花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棉纺织物和品类繁多的印花棉布大量的涌现到市场中。二、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是几千年来棉纺行业发展的最快的阶段,新的棉纺设备、新的纺织材料的应用给市场提供了更广泛的产品供应,现代的程控技术在棉纺行业工程设备中的应用,使得棉纺技术有了质的飞越。各种织物的新材料应用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很多新奇的化学纤维逐渐涌出,尤其是那些合成纤维的材料比例日渐上升。按照计算,在整个地球各样纤维的使用数量当中,九年以前合成纤维只有七百五十万吨,大概是棉花使用量的二分之一,时棉花使用量的3倍。

(二)工程技艺综合形式的主要力量正逐渐产生和进步

(1)工程技术已经不止靠阅历和经验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而是将越来越多的理论类学科融合在一起。在纺织这个融合点上,之前相互独立甚至任何联系都没有的理论学科产生了关系,成为了一些综合型学科体系,这些学科体系既包含基本的科学知识,又包含科学技术特点,还包含有社会科学的特征,比如纺织环保学,棉纺力学,生物染色学,合成纤维纺织学,服装生理学等。(2)很多工艺虽然有悠久的历史,独自成一体系,但是依然在和新技艺的融合里逐渐创新。比如纺织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传统的纺织技术带来了设备的更新,更把新技术和现代纺织融合到一块,从最初的的气纺机、到现代电子技术编程的印花机以及提花机在纺织技术中的应用。让人们体会到了现代技术和最传统的纺织行业的技术结合的魅力。从传统的人工操作到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再到棉纺技术的智能化,这些技术的应用值得我们骄傲。现代科学的超声波技术、红外线技术、激光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的技术在纺织技术中的应用,给纺织工业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3)众多的现代文明的新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运用,把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技术推进到了一种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高峰。现代技术和产品生产的高度融合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现代的工业生产都是以科学技术为灵魂。

二、工程技术以综合形式产生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其它方面的因素

从整体来看,纺织技术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最为传统和主流的行业,纺织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的发展,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工业的发展,纺织行业得到了现代技术的极大推动。良久的早期纺织,即使有男耕女织的分别,技术的变革总是有生产力的推动,社会的渐进式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需要进步的生产力来适应它。男耕女织的社会生产随着生产技术的革命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纺织行业也一样。工业社会的发展推动纺织行业的各环节分工脱离,种植、纺纱、织布、印染等环节的专业化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文明对传统手工业的影响深远,现代技术和传统行业技术的高度融合使得行业技术进步有了质的飞跃,满足了人们对产品的巨大的社会需求。因此,纺织达到了以分化为主流的近代时期。纵使是纺织生产中的各类专业化,脱离了综合的作用,想要再独自深入是相当艰难的。若要最大程度的降低纺织过程中徒劳的中断,把染整,织造和纺纱技术建造在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的情况上,要从车间转变到流水,甚至要实现纺织物非织造生产,都需要将越来越细的纺织过程统而联之,越练越紧密,让全部的分化都得以综合当作联系的关键。

三、从纺织工程看现代在工程技术进行综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P于引进技术方面的问题,必须要明确和实施综合改善的原则。增强我国工程技艺水平的根本途径,既不能依赖于完全进口,也不能一味的复制仿造。只有进行综合性改善才是创新,才能创立并发展水平先进的,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工程技术体制。主要原因是他们既勇于面向国际实行综合,又擅长于发挥其很强的综合性改善能力。再谈我国曾引进气流纺纱设备一例,就是一个教训。前年常州,广州,陕西,郑州,上海,石家庄,青岛等地共有七个工厂,前后共消费几千万美元进口了约一百五十台气纺机,占我国那时全部进口气纺机设备的90%以上。弊端在于,虽然进口台数很多,可机型却只有西德和日本这两种,明显是仅想到使用于生产。若是转换到综合性改善的方面上来,就可以发现当今世界上其纺纱设备的型号不少于三十余种,而去年我国各个地区已投入生产第一代气流纺纱机,第二代气流纺纱机亦有所突破,我国在气流纺纱机的试验制造上拥有了综合改善的条件。所以,消费相同的外汇,比起各地方厂同一时间从相同的国家进口那么多相同型式的设备,不如各自向不同国家进口各种型号的设备,同时实施综合改进.

四、总结

虽然随着技术的提升,纺织工程技术越来越趋于综合化发展,但是在综合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其它方面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对技术的提升、引进以及培养更多的人才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结构探析

摘要: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作为纺织工业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纺织工程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到该行业的振兴。本文从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对纺织大省――浙江省的纺织工程教育结构现状进行了相关探析。

0引言

浙江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品加工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世界最大的化纤织造基地。纺织工业成为推进浙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地区纺织企业众多,仅萧山一地就有民营企业近4500家,人才需求量大。[1]浙江地区纺织工程教育的开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工程教育结构决定了纺织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及类型结构,同样影响着该地区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教育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教育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织方式,一般可划分为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两大类。[2]层次结构是高等教育各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是一种纵向结构。[3]我国现行的教育层次结构基本分为四等七级,四等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七级是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而教育类型则指的是基于相同教育特征的教育种类,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4]

1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层次结构

与其他众多行业人才需求模型相相似,纺织行业人才需求以“金字塔”型最为合理。模型层次以“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中等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构架。根据这一模型,浙江省目前开设的纺织工程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博士、硕士)、本科教育、职业教育(高职高专、职高)。其中,开设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有一所,本科生教育的有四所,其中两所为独立学院。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3所;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两所。这其中,根据教育部的专业目录,“纺织工程”为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名称。而高职高专教育阶段,则以现代纺织技术代替;在中职教育阶段则以“纺织技术及营销”为专业名称。不同的专业名称体现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说,纺织工程教育主要进行“研究纤维及其制品性能、纺和织的加工工艺、纺织制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纺织设备及其自动化以及纺织品生产与管理”人才的培养。随着全社会新技术出现频率的提高,在知识、技术创新过程中,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专业的建设从原来的“精、细”越来越向“广、泛”发展,例如:1998年国家教委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将原纺织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专业合并为一个新专业――纺织工程[5],其涵盖的课程内容已远远超出原“纺织工程”专业。在纺织工程专业下高校可以根据办学情况选择开设相关专业方向。目前浙江省的纺织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纺织材料工程、纺织丝绸加工工程以及纺织复合材料,主要集中在纺织材料研究开发方面。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现代纺织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现代纺织丝绸工程与技术;立体结构及织造技术以及纺织CAD技术研究及纺织计算机应用等,体现了产品开发及纺织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向有: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针织服装与CAD应用方向、纺织品与艺术设计方向,主要进行产品设计、开发、贸易等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方向有:纺织工艺与贸易、纺织品设计、染整技术方向,主要进行工艺、设计等技术人才的培养。

从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的层次结构看,基本涵盖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各层次的教育内容尚未完全满足纺织工程学科建设的需要。纺织工程学科群:以纤维与纤维集合体的加工及制品的结构与性能为学科群内涵。相关交叉学科有纺织材料与纺织产品、纺织机械、纺织化学、应用化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职业教育中缺少纺织机械、纺织化学等专业,不能满足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

2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类型结构

浙江省纺织工程现行教育类型结构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为辅。学校教育中又以高等教育为重要教育形式。在高等教育中,除了全日制专科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也开设有纺织工程相关教育项目。在社会教育中开设有纺织技能培训、考证等。尽管如此,普及的范围比较小,仅有浙江理工大学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相关课程的成人教育,在自考、函授等教育模式中没有开设纺织工程教育。在社会培训、技能考核上,仅有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相关技能鉴定,而后两者可鉴定的工种较为有限。相关培训工作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还非常有限。与其他纺织大省(市)相比,例如江苏,上海,还没有能够做到相关教育类型的互补,缺乏纺织工程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模式,特别是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缺乏,是限制纺织人才继续教育的重要问题,这与纺织工程教育的投入有着必然联系。同样,在学校教育中,还需要对不同功能的各种教育类型实行统筹兼顾,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学术教育、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做到互相补充、完善。浙江省是纺织大省,浙江纺织要走向世界,要提高纺织企业和纺织产品的竞争力,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特别是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纺织制造者的技能水平。通过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纺织工程专业对推进纤维及其制品性能、纺和织的加工工艺、纺织制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纺织设备及其自动化以及纺织品生产与管理水平具有决定作用。浙江省纺织企业能否实现纺织工业产业调整与振兴,纺织工程教育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 针对目前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作者采用整合教学内容,注重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加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教学,并开设实验环节等多种手段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0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目的就在于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畴,内容十分庞杂,这导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学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同的专业区分相对较小,缺少与专业的衔接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缺少学习动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新的工程化学教学体系。针对此现象,作者对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贸易人才。该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将来涉及较多的是有机材料,鉴于此,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改:选用李成琴等主编的《纺织有机化学》为教材,重点讲述与纺织专业关系密切的传统有机化合基础知识,以官能团为主线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介绍其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各种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历程;增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为随后的杂化轨道和电子效应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础;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和高分子纤维等专业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高分子纤维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以便于更好的与专业课相衔接;学习过程中引入有机化学史和人名反应及相关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另外,在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和专业实际,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联系工程实际,介绍现代有机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最新应用。

2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介绍到与课本相关内容时,可考虑引入一些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时,可以引入卤水点豆腐的机理和用鸡蛋清来减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识;在介绍到表面活性剂的时候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洁物质的使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学科。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抽象的微观结构和最新的仪器设备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地表达和展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计划,又不降低教学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瓦尔登转化时,仅以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很难给出一个立体、形象的解释,而将该过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出来,会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摒弃粉笔板书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课堂讲解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展开,这时候采用板书形式将有利于所讲内容的逻辑组织和讲解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

4开设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发展和对其反应机理的理解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个学习工程化学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我们利用有限的学时,安排了蒸馏、萃取、精馏和重结晶等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系统的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学学科的神秘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工程化学是我校今年来开设的新课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实验环节等方法来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整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大增,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而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机化学学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这为我更加努力进行工程化学教学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日趋完善,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实践研究还会取得更新的进展。

纺织工程毕业论文:纺织工程专业能力培养浅析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应根据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本文围绕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结合行业与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分析了本专业的就业领域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纺织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高技术;创新;就业需求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早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就提出纺织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1]。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提高本国的纺织企业力量,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因此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适应这些需求,纺织工程专业应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专业应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纺织材料科学、现代纺织加工制造技术、纺织品设计与纺织产品检验等工程理论与实践知识,熟悉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与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满足纺织生产一线和纺织贸易的岗位要求,从事纺织生产管理、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产品检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

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掌握纺织品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纺织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纺织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掌握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纺织专业知识分析纺织品检验、纺织贸易业务中的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掌握纺织生产流程,掌握纺织品开发技术,具有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产品设计、纺织产品检验和解决纺织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跟踪纺织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提出解决纺织工程问题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纺织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掌握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能够针对纺织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纺织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6.工程与社会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

熟悉与纺织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客观评价纺织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具有运用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具有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纺织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能够制定项目规划,并整合资源,组织实施。

12.终身学习

能够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在纺织工程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采取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及早接触社会提供机会,以便由此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准备。

纺织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轻工纺织食品类,其中轻工纺织食品类共15个专业,纺织工程专业在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中排名第3。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以在纺织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到经营和外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外贸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纺织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同时,由于专业调整,毕业生就业面更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大型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被合资、独资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直接到境外就业。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销售工程师、面料辅料采购、专业咨询技术人员、机械工程师、机电产品招标与进口业务经理、销售经理、储备干部、纺织助剂销售工程师、面料开发、产品检验工程师、验货员、研发工程师等[1]。据统计,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上海、2、广州、3、杭州、4、深圳、5、苏州、6、北京、7、东莞、8、宁波、9、青岛、10、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