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纺织服装概念集锦9篇

时间:2023-10-24 10:35:59

纺织服装概念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1

转型――提升时尚设计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女士在采访中多次提到并强调,在本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有四大值得一提的亮点,依次为:首推创意时尚概念、产业集群展现特色风采、大力推进南北联动、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同时,也在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上强调了对于江苏服装转型中企业品牌文化的提升和发展的重要。

在首推创意时尚周的概念中,积极引进前沿设计概念,增强江苏服装企业品牌文化和品牌附加值。虽然江苏服装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分量和产值,但是其品牌意识和技术含量并不高,品牌附加值所占比例也较少。因此本次江苏国际服装节引入香港、台湾、日本服装设计师的前卫概念,对江苏一些转型服装企业带来了先进设计理念和品牌包装意识。

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重点推出的牛仔品牌RQADOR(诺爱德),该品牌是在香港知名品牌形象包装专家薛嘉|先生、多位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以及专业品牌管理公司和销售团队的共同合作下打造推出的。ROADOR(诺爱德)牛仔系列采用了典型的强强联动优势,共同打造全新的中国知名牛仔潮牌,为黑牡丹这个老牌牛仔面料企业的成功转型启动了顺利发展的加速器。

台湾著名设计师潘黛丽在本界时装周上用其温和而高雅的淡粉色系为我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视觉冲击和美感,其不温不火又具高贵气质的灰色小礼服也打破了我们对于礼服的传统穿着概念。在台湾她的品牌店和作品得到相当多大众、明星和艺人的追捧。展会接近尾声之际,常州旭荣集团总经理黄庄芳容向我们透露,她被现场的气氛和服装所感动,希望旭荣能与台湾第一代著名服装设计师潘黛丽达成合作。推出一个以全新概念打造的品牌,迅速完成自己企业的转型之路。

转型――品牌升级

江苏服装产业作为江苏传统支柱产业、历来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形势,省委省政府提出积极应对,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品牌建设,扩大江苏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力,提升江苏服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十二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正是从产业升级、持续发展出发,围绕深化“品牌”与“时尚”两大主题,推动更多自主品牌走向全国,提升江苏纺织服装品牌的整体形象,不仅推动了如阳光、红豆、波司登、海澜之家、雅鹿、雪竹等成熟品牌的不断升级,还带动了如爱居兔、百芙伦、阿仕顿,挪威succpart户外休闲服、绣娘等一批新锐品牌的不断涌现。

转型――产业镇走出第一步

在本届参展的市、县区中,常熟市、张家港市、吴江市和吴江盛泽镇、震泽镇、常州湖塘镇、横扇镇、泰兴黄桥镇、宜兴新建镇等一批老产业基地和特色名镇专门组织了本地产品品牌整体亮相博览会,打出自己的区域品牌形象。今年新推出一批特色名镇也通过服装节的平台,组织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相聚博览会,联手打造一片服装、面料、针纺织名品的超强阵容。

2009年,对纺织产业特别是内衣行业,是充满挑战与创新的一年,经济危机、政策调整、企业转型,这些都促成了中国内衣行业重新洗牌的新局面。很多内衣生产企业特别是0EM企业意识到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并推进品牌化的发展、提高传统内衣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顾山镇的内衣行业是一个具有区域性、特色性、转型性和产业集群性等多重特性的地区,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这个地区的内衣转型企业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包括需要调整战略思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领导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强有力的举措和实施方案。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2

一、文化创意是家纺产业发展的内核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创意”,“创意”本身要求超越既有的形态,打破常规和既有的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力求新颖独特。家纺作为工业设计产品的范畴,其产品设计理念无疑是创意的直接体现,而产品本身则是文化创意的载体,文化创意是家纺产业发展的内核要素。

(一)文化创意是家纺设计的灵魂。

家纺产品设计与研发过程是一个融合了文化、艺术与科技的设计过程,从设计构思开始,就已经将文化因素渗透其中。在设计构思中,需要考虑作为消费产品的家纺产品的普遍社会心理认同,即功能性和审美流行等,同时,作为产品设计本身价值体现的设计构思,不仅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大自然中获得设计的灵感与启示,也需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中寻求设计的灵感来源。从远古的岩画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漆器装饰到织绣纹样,从淳朴的民间美术到宫廷的华丽装饰,从古典园林到举世闻名的敦煌艺术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家纺产品设计构思借鉴学习的经典典范;同样,在外国的装饰艺术和绘画艺术中,也有值得家纺设计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从古希腊的瓶画到罗马的装饰艺术,从日本的浮世绘到欧美的现代派绘画等等。家纺设计就是将自然之美和人文艺术之美进行思维的构建,家纺产品从设计之初就深深烙上了文化创意的印痕。家纺设计的过程要考虑的设计创意、面料研发、工艺流程直至产品系列配套,实际上是由创意生发的产品生产过程,也恰恰是独创性的文化创意实现了家纺产品类型和面貌的丰富多彩,从而推动家纺产业的发展。

(二)家纺产业是产品与文化创意结合的产业。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家纺文化创意产业是家纺产品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是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家纺产业而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包含家纺与创意两个产业的特征。澳大利亚学者约翰•哈特利在定义“创意产业”时认为,“创意产业”本身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术语,在他看来,“创意产业”这个词汇中本身包含两个既相容又碰撞的内涵。一是从“创意”来看,其本质强调个人独创的想象力的发挥,似乎与规模化的产业组织大相径庭。二是从“产业”层面而言,标准化的流程因素似乎又限制了大部分人的创造性。由此看来,在创意产业中,如何把握个性与共性的矛盾统一关系至关重要,作为创意产业的产品在主旨上要注重与作为“公民”的消费者的互动,因为具有文化价值的商品消费是与消费者的文化素质息息相关的。家纺产业作为“产业”的属性,必定追求产品消费层面的企业利益,因而必定围绕“消费主义”的主旨展开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家纺产业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是当下对家纺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改变对家纺提出更高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必然。因此,家纺产品必然依托科技、文化、艺术的渗透与融合,体现创新创意。同时,作为纺织工业产品,家纺产业还要注重产权保护,具有知识产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要将家纺设计与纺织装饰、民间工艺、时尚潮流、软件及信息化服务等相关行业和领域进行系统的建构与联姻。家纺创意产业发展与其他创意产业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其自己的发展路径。家纺创意产品不同于美术、音乐等纯粹审美文化产品,作为工业消费品,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它承载文化内涵,文化元素与家纺产品的结合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功能要求,也能够提供时尚的审美体验。

二、文化创意是家纺产品价值的集中体现

(一)提升文化内涵是家纺产品的主旨。

在家纺产业中,文化创意是其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和生命力,对于文化内容和创意核心的提倡是每个家纺企业在品牌建构与产品营销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但就整个家纺产业而言,真正能够将文化符号注入品牌灵魂并获得相应的品牌效益的企业数量并不太多。文化内涵和创意不能抽象强调,也不能只成为消费环节的宣传口号,否则家纺文化创意产业就会“有产业无文化”,或者“有文化无创意”,从而导致家纺设计产品想象单调,创意雷同,情节无味的情况仍然继续。家纺产品风格与定位即是以家居文化概念为先导,确立产品的文化价值取向。伴随中国经济崛起的形势,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及中式家居装饰风格的趋势,具有本民族特征的家纺产品大行其道。例如近年来各大家纺品牌在产品研发设计上纷纷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把古典元素融入现代化的设计中,将传统民间色彩和图形元素进行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时尚化演变,不管是图案上对于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借鉴,对于青花瓷器的形式美的提升,还是在工艺上对于传统刺绣、编织等手段的结合演绎,都使得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家纺产品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在满足家纺产品消费功能和消费者审美趣味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诚然,纵观当下家纺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于家纺产品的各种文化创意概念的包装与炒作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无不把提升文化内涵作为家纺产品的主旨。

(二)文化创意提升家纺产业品牌价值。

伴随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家纺企业逐渐走向产业联盟,依托各类创意产业联盟开展组织创新合作,整合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大趋势下,文化创意对于提升家纺品牌价值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的重视。从近几年家纺产业链的各类型企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家纺设计公司、面料生产企业,还是家纺著名品牌,都极为注重文化创意的提升与挖掘,在进行市场细分化设计研发的同时,注重文化概念为先导,文化创意因素为主线,着重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逐渐形成各自风格特点和品牌辨识度的文化特征。例如江苏金太阳纺织面料公司,作为著名的面料生产企业,文化创意的内蕴结合超前的市场意识渗透于面料研发的全部过程,并以敏锐的创意触觉加以艺术化的呈现和推广。在金太阳2015年春夏新品的中可以看到地点的选择和产品的陈列无不透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可以说这是一场产品和艺术视觉相结合的文化创意盛宴。在此次盛宴上,或典雅或时尚或复古的陈列设计为家纺企业代表云集的盛会展现出了文化创意在家纺设计中的无限延伸力。文化创意从直观的视觉刺激,床品的文化品位等附加值到家居装饰的创意效果无不为家纺品牌带来无限可能。

三、文化创意是家纺产业发展的趋势动力

(一)文化创意促进家纺产业融合。

家用纺织品行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纺织品消费的消费总量中,家纺远远没有达到三大类纺织产品市场消费总量的1/3。出现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因素,和服装产业相比,家纺产业起步较晚,作为消费产品而言,使用的更新周期比服装长,作为时尚文化的代表,服装文化和流行趋势、大众消费心理及跨产业融合等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当然,也不可否认传统的家纺消费习惯和对家纺产业文化的忽视是制约家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家纺消费观念由原来的婚庆习俗衍生到节庆、家居装饰、个性追求、文化体验等精神性消费层面。这就要求家纺产业的发展要兼顾经济、技术、艺术三个强有力的支撑点,将文化创意贯通于品牌文化、消费主体定位、概念策划、产品研发、展示推广等完整体系的每个环节。家纺产业的融合突出表现在家纺产业的文化化和家纺文化的产业化。家纺产业的文化化主要体现在家纺设计公司和家纺设计师的不断递增,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家纺企业与各高校及专门的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家纺企业与艺术家及民间工艺美术界加深合作;家纺展会及产品推广结合艺术和时尚理念加以呈现等等。家纺文化产业化突出表现在将消费文化、时尚购物、人文艺术融为特色家纺旅游文化;同时,围绕家纺产业集群延伸出包装设计、产品商业摄影和家纺会展等系列相关设计行业。总之,文化创意促进家纺产业的自身发展,也推动家纺产业链中各产业的相互融合。

(二)消费模式的转变与家纺产业文化趋势。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3

2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1]。自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近年来,质量技术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也大范围地进入了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领域,人们对纺织品和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欧盟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目前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已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欧盟已禁止进口服装纺织品使用含镍在0.5mg以上与人体接触的辅料和附件,如钮扣、拉链、服饰等金属物等。这些规定,已经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将主导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潮流,发达国家有关法令规定,销售和进口纺织品需通过有害物质检测,这给纺织品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国际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重大问题,而环境保护则是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以服装为例,过去对中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和安全认证等绿色贸易壁垒。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存在着两类技术壁垒: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主要指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壁垒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如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有些经济发达国家专门立法,规定进入本国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必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体系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

综观各国制定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即服装中不得含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得存在潜在的、可能对人体或其他物体造成伤害的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产品对环境无害”的概念已成为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的普及,使这种技术标准和环境贸易政策在名义上更具合理性,形式上更具合法性。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服装和纺织品,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将会被禁止进口。

3生态纺织品认证的方式

目前,在各个国家和国际贸易中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冲破,主要采用生态纺织品的认定方法。各国主要采取下面3种方式[2]:

(1)申请使用某种标签的方式。国际上的一些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地区性民间组织、大型生产或流通企业、消费者组织或第三方公证检测机构根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各种符合性评定程序,纷纷推出了各种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标签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授权使用该标签的审核程序,如:德国Scotdic染料公司的Eco-Tex、消费者和环保纺织品协会的MUT等。其中Oeko-Tex标准100由于较好地兼顾了市场与生产者的要求,且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已成为欧洲较具影响力的被采用较多的生态纺织品标签。纺织品生态标签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定程序,由经授权的专业检验机构,按照确定的检测项目和指标对申请者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可能按附加的要求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后才能授权在其申请的某种产品上使用该标签。

(2)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国际通行或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提供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

(3)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买家(进口商)指定的检测项目或自定的标准对由卖家或供应商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出具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

选择使用生态纺织品标签进行生态纺织品的认定,其对象为申请者的最终产品。相对而言,其手续繁杂严格、过程长、花费多,且使用标签只能局限于申请的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而不是有些人误认的获得某一产品使用标签的授权就可以在其所有产品上使用该标签。另外,授权使用某种标签有一定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即将过去时,必须经过一个简易的复审程序才能继续使用该标签。而在标签使用的有效期内,一旦原材料、工艺、使用的染化料和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必须进行申报并经过评估后才能继续使用该标签。因此,此类标签认证方式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实际上,绝大部分买家(进口商或经销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进口国(地区)的法律法规来确定自己的验收标准,不仅对检测项目会有所增删,对限定指标也会有所变化。其中有些监控项目因尚无成熟的检测方法而要求供应商签署承诺书,保证在其产品中不含或不使用其规定禁用的化学品和原材料。采用这类方法进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在目前的生态纺织品检测认定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不仅省时、省钱,而且同样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就中国庞大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在环保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据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驻中国代表机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01年6月30日,该公司上海办事处共在中国颁发约180张证书。在这180张证书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外贸出口企业及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而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商、辅料商等却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品认证的。在中国七万多家服装企业中,也只有知名品牌“杉杉”、“波司登”、“铜牛”等18家企业24种产品获得绿色认证。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这反映出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面对席卷世界的绿色消费浪潮缺乏敏锐性,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和概念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环保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如2001年1月至10月在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品实验室所受理的321批出口纺织品服装中,共有201批产品因国外要求指标高于中国国家标准而被退回。

第三,是环保技术和措施不健全。现在中国纺织品从原料到制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及废弃物的处理,没有考虑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印染行业的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环境污染更为严重[3]。

中国加入WTO以后,虽然困扰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的关税、配额等贸易障碍有望消除,但支撑中国纺织业大国的劳动力优势将有所减弱。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标准等手段,设置的一系列绿色壁垒障碍限制产品进口。因此,中国服装企业应重新认识生态纺织品的重要性,重新考虑在劳动力优势减弱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纺织大国出口的优势。

有人预言,今后“绿色壁垒”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消费的浪潮将对中国服装业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5扩大中国服装出口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不断出现和增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机遇,巩固和提高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

首先,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具有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消极一面,但更有利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一面。绿色贸易壁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趋向和产品的生产商、经销商对正在全球掀起的“绿色浪潮”的积极回应。因此,在WTO的游戏规则中,他是受到保护和鼓励的。

其次,要通过立法、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和建立各种规范化运作的符合性评定程序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在全面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绿色”安全保障。

第三,要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积极研究应对各种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包括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近年来,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陆续在中国的香港和上海、日本、韩国设立办事处,以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更快地加入到生态纺织品标签计划中来。

第四,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绿色贸易壁垒是动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乃至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绿色贸易壁垒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不断地变化和加强。资料表明,由于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益博得消费者青睐,目前世界绿色消费的总量已达2500亿美元以上。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生态服饰已开始成为消费的首选,喜欢购买绿色产品的人超过50%

6结语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4

关键词:品牌战略;纺织服装;构建思路

一、品牌战略的基本理论

1.品牌战略的内涵

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提升产品价值,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品牌形象的树立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代名词,同时还是产品价值的体现,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品牌战略包括很多方面:品牌形象、产品定位、发掘差异化、品牌核心价值等,善于充分挖掘品牌要素,对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2.品牌模式的选择

品牌建设成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要素,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品牌战略来说,品牌模式表现出一定的自由性。在选择品牌模式的时候,必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外部竞争环境、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要素来进行,从而为企业的品牌建设选择合适的方式。无论是综合性的单一品牌,还是多元化的品牌建设,抑或联合品牌、主副品牌等模式,严格地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科学地选择,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品牌战略的管理与创新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实现有效的企业品牌建设十分必要,它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企业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品牌管理规划、品牌延伸,并对品牌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有效的企业品牌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1.实现有效的品牌定位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产业完善的关键因素,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品牌定位,才能够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要想打造出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必须要实现有效的品牌定位。以服装为龙头,将主要的精力聚焦在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产业,从而增强产业优势,打造出富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建设有效的品牌,就必须要聚焦本地的优势,结合市场情况,来实现有效的销售,不断扩大产品的品牌效应,这对于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2.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

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就必须要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不断组建纺织染印、包装、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相统一的产业链,从而提升企业的产业优势。目前不少新疆纺织服装企业规模偏小、分散,这会导致产业功能不够全面,造成产品单一化、雷同化,不利于实现特色化的产品开发,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不断地实现服装、面料等终端产品的延伸,以此来打造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市场定位――销售方式――后产品开发等为主的产业链,以此来从根本上实现品牌价值产业链的完整性,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3.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培养产业带

目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多地强调“新疆”这一地域概念,而没有上升到特色化的品牌建设。要想真正提升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就必须要由地域概念向品牌概念过渡。拿目前新疆的彩棉产业这一特色产业来说,尽管彩棉产业已经做得不错,并广泛开拓了市场,但是由于“彩棉”这一形象较多侧重的是物质属性,而非品牌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所以,必须要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按照新疆地域、环境等要素来进行产品的归类,从而实现特色产业带的培养。这对于提升新疆纺织服装的品牌效应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产业带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实现品牌延伸,拓展品牌功能

实现品牌延伸,拓展品牌功能,对于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实现品牌延伸与拓展,可以通过衍生品开发、向其他产业渗透等方式来实现。第一,在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之上实现衍生品的开发,比如以新疆彩棉为例,可以打造有效的彩棉品牌,并将其品牌符号授权给其他的产品,从而发挥品牌的价值,这一点可以向迪斯尼学习。第二,实现纺织服装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实现有效的产业融合。不断地开展新产品,从而提升纺织服装的辐射面和渗透力,这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必定会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结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面对着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唯有着眼于自身,积极进行本企业的品牌产品研发,打造一种口碑意识,这样才可以令企业发展彰显出不竭的动力。新疆的纺织行业自身便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市场竞争之中,需要积极转型产业结构,挖掘自身的产品优势,并借助现代化手段,打造隶属于自身的品牌,将品牌战略层上所遭遇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在行业对比中,借助差异点转变发展战略,赢得新疆纺织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5

关键词:服装质量;提高

从古到今,纺织业都是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增多,我国成为了服装生产的出口大国,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国际服装行业入驻我国,行业竞争加大,如何在竞争中保持态势,成为服装界乃至社会各界思考的问题核心,本文就服装质量的基本现状,问题关键,改良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为使我国的服装质量上一个台阶作贡献。

一、服装质量的概念探析

服装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人们生活水平、档次的象征,是时代的印迹、文明的符号。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保暖、遮羞。服装质量的考核评估是人们对服装质量需求的体现,考核结果往往对消费和生产起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服装考核标准模糊,使得服装质量好坏的具体定义不详。服装质量的概念,被人们以的触感、视觉等主观信息的综合水平来定义。

二、国内服装质量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属于纺织业大国,近年纺织业发张迅速,但国内的服装质量从工艺、专业、资金投入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制作工艺落后、陈旧

目前我国的服装业普遍的制作工艺陈旧,专业程度较差,往往导致生产的服装线头多,剪裁、缝制扭曲等问题,粗制滥造的现象尤为严重。为了追求高效,但自身又不具备高效的纺织队伍,最后出现生产服装质量上严重不过关,扣眼歪扭,毛边四起。国内目前对童装的规定为:扣眼缝线应大于等于四,但是在市面上很容易找到只有一两根线的童装。工艺粗糙还体现在,服装的存储和运输上,服装污染损毁严重。

2、安全性能差

新经济时代倡导绿色为主,无论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均不可忽视这一理念,国外纺织业早已将绿色的概念融入生产的过程,倡导天然无污染、环保的服装,绿色环保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方向的必然趋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2005年1月1日出台的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对生态安全性作出硬性规定。但从实施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服装企业离相关的生态指标相差较大,在PH和色牢度尤为突出,有的服装甚出现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等现象。残留毒害物质以化学有毒试剂为主,包括甲醛、芳香胺等。企业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的管理制度施行缺乏有效性,服装安全性令人担忧。

3、辅料滥竽充数、参差不齐

辅料是服装的辅助部件材料,服装的好坏应和辅料的质量成正比,细节的部分往往是体现服装档次的关键。但目前的服装界对辅料的应用上是混乱不堪的,对辅料的质量要求相当低,扣子损毁、拉链残破等现象屡见不鲜,服装的价值和辅料的价值不成正比,高过千元的服装配备不到一元的垫肩,各种辅料滥竽充数的现象足以让人睁目结舌。

4、版型单一,缺乏创新

服装业经历着从传统的旗袍、长衫到现代服装的文化变革,但剪裁技术却没能跟上文化变革的步伐,依然以平面剪裁为主体服装剪裁技术,这样的剪裁技术与当前线条流畅、表现人体曲线的服装要求是不相匹配的。牛仔从西方进入我国市场以来,其发展路线一直是以中下层次为主,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国内对人体体型的编制规格标准不全,剪裁技术落后。除此之外国内的纺织业以代工产为主,沿用别人的设计、技术,自我创新意识不强,没有独立设计的能力,就连纺织业较发达的苏杭自设计品牌依然不超过15%。

5、服装标识不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对待服装的观念也从过去的耐用、保暖转向了服装的内在品质上,意识的逐渐提高使人们转向追求健康绿色的服装原料,对服装成分含量相对关注,但大部分服装的成分标识不全,检验制度滞后,给企业提供了以烂充好的机会,服装的真正质量好坏难以从表面上得出结论。

6、观念陈旧

长年的闭关自守使得我国服装业起步较晚,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发展目标还停滞在款式和营销上,产品质量没有被放到重要的位置,质量观念不强。

7、市场氛围较差

国内对高档市场的抢占意识不强,相关的部门对企业的引导不够,难以营造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氛围,导致国内服装市场主要以中低消费为主体,尚未形成一流的品牌雏形,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偏低。

三、提高服装质量的策略

1引入新型服装材料

服装的选料是服装制造的关键,体现着服装的档次和价值。我国的服装选料相对陈旧单一,严重阻碍了服装业的发展。从发达国家对纺织业高科技技术的渗透策略上,不难看出,科技技术是提高纺织业纺织质量的关键手段;在纺纱、布以及印染等工艺上加入自动化机械操作,有利于产业的智能化发展,科技技术为新型材料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可以生产一些符合大众需求的高性能的环保型面料(如,吸汗、防臭、防紫外线等)。目前已成型的新型材料制造技术主要有,经过一定的加氟处理使得羊绒不再缩水;对材料中加入弹力层份,使其具有高弹力性能;运用木浆制造天然纤维;制造防风、防水又兼备透气的丝质。不可否认的是科技技术的运用加大了服装生产的投资成本,但是由于它的发展是符合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的,它所带来的收益也是相当丰厚的,由此可见新型材料的运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新方向。

3、更新观念

树立“质量第一”的全新观念是企业提高服装质量的思想保障,通过加强对服装质量的强调,使其成为品牌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和检测体系,为企业乃至服装界的档次提升作精神保障。

4、制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联合宣传、政策保障等方式,在市场上形成一个以追求质量为企业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整,构建新型产业结构,以高质量为职业诉求,从而促进服装质量的提高

5、从企业内部出发,提高服装质量

企业传统的质量要求是根据检测规格和生产过程的要求来制定的,企业应从这点上进行更新,以市场对质量的需求标准为企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唯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符合消防需求的,从而保障企业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现内部质量提高:

根据市场需求,设计质量标准

产品概念形成的初期,应对市场进行调查,确定消费趋向,质量需求标准,进而对产品进行相关的设计,设计时必须注重人性化,根据人体比例和场合需求以及身份等因素,层次性的设计,在质量保证的同时对相应的辅料进行设定,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物质需求。设计的概念是体现顾客满意度的形式,必须保证市场的需求才能开发出适合供求关系的产品,从而保证企业的利益,

(2)严格生产环节,保障服装质量

从设计部门出来的已成型的设计,是设计师通过多方位考虑后的成品,对布料、辅料的质量标准已经做出了规定,生产部门要在此前提下保障产品的质量,严格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小结:服装质量的提高个多方位合作的长期事业,需要协调多方,把质量第一贯彻倒生产、检测中的各个环节,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和服装发展的良性势头。

参考文献:

[1] 顾红烽,曾彦. 我国服装质量现状及企业的改进需求[J]. 中国纤检, 2008,(03) .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6

关键词:中国传统;纺织图案;服装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36-01

中国传统纺织图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它堪称一个民族文化观念的传播载体,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双重功能。中国传统纺织图案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设计元素,深受世界各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的关注,并在其服装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传统纺织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变,设计观念的变化是服饰图案创作的根本原因。

一、历代传统纺织图案的表现形式

(一)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社会思潮和观念空前活跃。从战国的服饰图案来看,很多图案已经不是自然物象的直接描绘了,而是采用自然物象的变化图案。这充分说明人们在图案的设计上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审美意识。

(二)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向于明快、简练。在服饰面料图案的装饰上多数是以重叠缠绕的形式出现,形成了活泼的鸟纹、云纹和龙纹图案。

(三)魏晋时期的服饰图案除了沿袭汉代以来的艺术风格以外,在线条上变得更加粗犷。在服饰的图案上,主要是追求服饰的整体美感。

(四)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纺织图案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唐代织锦大多色彩繁丽,花纹精美。唐代丝绸图案的题材已从原先充满神秘色彩的飞禽走兽转为充满生活气息的花鸟植物图案。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为宋代织锦图案奠定了基础。

(五)宋代织锦是以写生花鸟图案题材为特色。宋代的纺织丝绸图案色彩始于唐代的织金丝绸又有了新的发展,织入金线之锦的品种更多,如红捻金锦等。宋代的纺织工艺品缂丝达到较高水平。

(六)明清时期,织造技术已相当高明。明代图案的风格及其造型在中国图案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出现了几何形和自然形的图案,形成了我国古典图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清代的丝织工艺在设计和织造方面,大都紧密配合了服饰的要求,丝织图案己逐渐趋向于写生。

二、中国传统纺织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及表现手法

(一)夸张变形的手法

将图案形象中反映对象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艺术描绘以形成符合大众审美趋向的图案。

(二)化繁为简的手法

通常用概括、提炼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纷繁复杂的自然形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图案形象突出,呈现出极度概括的可以反映物象生理特征的造型。

(三)寓意象征的手法

运用自然和抽象形象来表达一定的含义,传统纺织图案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形生“意象”,在形象塑造上,或追求神似或寄托某种愿望。传统纺织图案题材通常以某种植物品质寓意象征人格理想,以突出创造者对道德追求的意境之美。

(四)重构组合的手法

将具有不同季节、不同生长规律的图案形象组合在一起,目的就在于综合各种物象其优美的特征并将其架构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图案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

三、中国传统纺织图案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中国传统纺织图案是中国东方文化的宝贵的财富和独特的景观,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替代和比拟的。大力提倡使用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打造新的民族形象。把传统纺织图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不仅仅能体现中华民族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更能推动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服装面料多为天然的软纤维,通过中国传统纺织图案的设计与开发使面料原有的外观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颖独特、风格迥异的视觉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匠心独运,富有个性。

中国传统纺织图案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情结结合当代服饰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启示与有益借鉴,它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日益为世人所喜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趣的标志之一,为设计师创作各种风格的服饰设计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使现代服饰设计得到了升华。中国传统纺织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对中国元素非常青睐,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纺织图案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中国传统纺织图案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凝聚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与深厚的华夏文化内涵,是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今天,设计师应该更多地挖掘民族的艺术宝藏,学习中华民族内在的艺术创作精神,吸收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艺术表现方法,学会融会贯通,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时尚特色加以提炼加工,就能够创作出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服装设计作品。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7

【关键词】 服装产品组合策略;品牌策略;深开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服装消费的需求不断呈现多变、多样和复杂化倾向,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服装企业的产品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是服装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服装产品策略是服装企业运用其他营销策略的基础。现从服装产品组合的特色,从生命周期策略、品牌策略、开发策略等几个方面探讨现阶段我国服装产品深开发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当今我国服装产品深开发的迫切性。

一、我国服装产品深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美国和欧盟将全面取消进口纺织品配额,意味着中国对世界任何国家的纺织品出口都不再受过去“紧箍咒”般的配额限制,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准备好好大干一场,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数量急增,导致全年的出口配额几乎用尽,同时美国、欧盟、土耳其等国以反倾销扰乱本国市场经济为由对我国服装纺织品的出口实行配额制度,从而使我国境内的服装企业处于半歇业的局面。为应对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形势,一些中大型企业还将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新型化纤面料、纺织时尚面料等。同时,要延伸产业链,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另一些企业开辟新的战场,转向一些不设配额的国家,继续以加工定单服装,赚取廉价的加工费。意大利著名品牌服装“阿玛尼”首席设计师凯特林・伊万诺认为,培育一个知名品牌服装关键的环节在于风格制造和工艺化生产。而中国的服装如果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优势的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要对服装系列整个风格进行设计,包括面料、辅料的选择,进行整个加工网络的整合。这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指明了今后发展道路。

二、服装产品深开发中组合的特色

人们常把服装分为艺术的服装、商业的服装、实用的服装和展示的服装。而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同的划分和界定。通常把服装分为高级时装、成衣、时装。而在现代营销学中,产品整体的概念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的产品概念。服装产品整体包含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研究与开发是公司业务的生命线,服装企业在开发每一种产品时,常常对服装产品组合的广度、长度、深度和相关性进行规划,在规划时要考虑服装产品的流行性,同时预估它所包含的风险。

服装产品组合策略的运用,服装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产品组合策略。扩大产品组合策略,扩大产品组合策略是指服装企业不断扩展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包括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在同一产品线中增加产品项目。缩减产品组合策略,缩减产品组合策略是指服装企业通过减少产品项目和产品线,实行单项或高度专业化的经营策略。产品线延伸策略,产品线延伸策略是指服装企业通过全部或部分改变服装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形成新的产品市场定位格局的策略。

三、服装产品深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策略

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是从商业角度总结服装产品进入市场以后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规律,一方面可以使服装企业在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服装产品的品牌策略

服装品牌是指用来识别不同服装产品的商业标志。在本质上代表了服装企业对消费者关于利益和服务的一系列承诺。服装品牌在市场中有其更深远的内涵,它不仅让消费者联想到某种产品和企业形象,而且最持久的含义是其所包含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树立产品的形象、有助于树立企业的形象、有助于开发新产品、有利于减少价格变动、品牌是服装企业控制市场的有利武器。企业产品品牌策略的确立有品牌认知度、产品品牌的CI导入、品牌产品以市场为中心,维持高质量的品牌形象、不断创新,保持品牌特色、品牌的定位、品牌的法律保护。

(1)品牌要有差异化的内涵。通俗的说,当消费者要购买一类产品时,首先想到了谁,这就是品牌的概念。在品牌越来越多的市场环境当中,要让别人记住,首先要具有差异化的内涵。总的来说,品牌差异化可以在三个层面上下工夫,就是核心、、外延,统称完整产品。最里层的是核心产品,主要是实现功能需求;是服务;外延是体验。品牌差异化,一定不是在核心技术层面和别人竞争。比如海尔对服务的打造,当年靠一块塑料布,一副鞋套赢得了消费者,这就是在。当然,服务也是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的,而最难的还是体验的差异化,也就是如何卖思想给客户。

(2)品牌建设的核心是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有人说,品牌建设就是广告宣传。其实品牌建设最重要的是产品创新。让产品有内涵,不是一个空壳。产品创新其实很容易,只要做好两件事情就可以。第一,走访现有的消费者,问他们对现有的产品在哪三个方面不满意。第二,走访那些有潜在需求的客户,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消费你的产品,同样也是三个原因。只要找到这六个答案,企业就很容易能找到创新的源泉。总之,企业要想依靠品牌来建立竞争优势,就不能停留在初级的依靠市场宣传所营造的品牌,而是要逐渐往产品创新转移,最终依靠独到的产品价值,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3、服装产品的开发策略

服装产品的开发被看作是服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随着市场需要的变化和纺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装产品也会不断地得到更新和改良。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服装新产品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服装新产品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大量信息,考虑消费心理,并结合服装企业具体的生产技术条件进行实施。现代市场营销学已把制造业、零售商、媒体、消费者之间的链条关系做为开发产品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产品开发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尹庆民,李秀芹.服装市场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余世维.市场竞争策略分析与最佳策略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8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影响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最后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优劣势以及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壁垒

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4,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近些年居高不下的出口依存度和层出不穷的“反倾销”、“特保”、“绿色壁垒”、“社会道德准则”等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 ,让人不得不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发展担忧。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怎样,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研究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现状

纺织品服装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我国纺织行业贸易顺差1292亿美元,占贸易总顺差的71%。2007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17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占贸易总顺差的六成左右。

然而,一连串乐观的数字却掩盖不了我国纺织业处在国际纺织供应链底端的事实。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以贴牌加工为主,而贴牌加工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获得的利润大约只占产品全部市场利润的10%,无论是在产品技术创新,还是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都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纺织工业中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的不足以及一些国家采用“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贸易手段使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长期被动的原因。目前我国主要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印度、韩国、泰国、巴基斯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是我国纺织业目前面临局势的真实写照。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trade dependence,FTD)又叫对外贸易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指标,一般以该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占该国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比重越大,说明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反之则小。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商品总额(EX+IM)/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贸易流向的不同可将FTD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export dependence,ED)和进口贸易依存度(import dependence, ID),分别是出口贸易总值和进口贸易总值与当年GDP的比值。

对外贸易依存度可用来说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说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大;反之,则说明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减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研究得出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其国民经济规模的大小成负相关关系的结论。钱纳里和赛尔昆的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会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一国的经济贸易政策也影响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当一国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大。而对于采取内需拉动型经济政策的国家,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

(二) 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

1.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这里我们把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in Textile and Garment on Foreign Trade)定义为一国一定时期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纺织品服装生产总值的比重。

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EDT+IDT)/GDPT

式中:EDT表示一定时期一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IDT表示一定时期一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GDPT表示一定时期一国的纺织品服装国内生产总值。

2.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情况。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见图1)。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可大致将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0-199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飞速发展阶段。1986年纺织品成为国内第一大宗出口产品,此后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并在1994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1980年的8.97%增长到1994年的62.9%。

第二阶段为1995-2004年,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在波折中发展的阶段。1995年以后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速相对减缓,但增速依然很大,在199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76.2%的最高峰。1998年受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出现大幅滑坡,之后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则是起伏跌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部分纺织品配额的取消,都为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添了很多活力。

第三阶段为2005-2007,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平稳前进的阶段。伴随着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目前的劳动成本已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这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业来说影响较大,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优势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行业发展态势为出口趋于平稳,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这一阶段的出口依存度有下降的趋势,但依然维持在50%以上,其中纺织品贸易依存度在30%左右,服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则依然高达70%以上。

影响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

影响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GDPT)

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比。在进出口总值一定的情况下,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则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另一方面,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能力,因为进出口总额的增加总是以纺织工业总产值的提升为基础的。

(二)汇率波动

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给外贸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样的美金收购价格,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导致出口利润的下滑,对于本来利润就很微薄的纺织品服装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1994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较1993年增加60%,其中汇率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1994年1月1日,汇率体制重大改革,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样的进出口额,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后的数值下降,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低。

(三)国家政策

每一次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都势必对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造成影响。1994年我国政府引入了增值税制度,调整后的平均退税率是19.63%,因此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中国的出口增长突飞猛进,增长率分别为32%和23%。而出口退税的下调会为纺织品服装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根据2006年的数据,出口退税下调1个百分点,行业利润会下降4.6%。2008年至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先后四次调高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其目的也是为了刺激纺织产业的出口。因此国家政策向哪个方向倾斜,势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思路,进而对进出口和国内生产造成影响。

(四)国内环境

国内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对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力资源优势一直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发展的优势所在,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力成本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纺织服装业的科技水平一方面影响了纺织工业总产值,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当前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长期贴牌加工,技术含量过低,缺少自己的国际品牌。

(五)贸易环境

从图1(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显示1998年是个非常明显的转折点。这其中固然有1998年出口退税下降的影响,但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在其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2002年部分纺织品配额取消,图1显示2002年出口依存度较2001年有明显的上升。无论是我国加入WTO还是后配额时代的到来,都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面临着新的贸易环境。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面对“无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必须认真分析,采取正确的竞争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首先,要调整出口战略。着眼于以从质取胜,强化品牌优势,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工夫。其次,要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面对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我国有关贸易管理机构和中介组织要建立纺织服装贸易预警机制,防范于未然。第三,要加强对话协商机制,开展与国外产业及企业的对话。通过政府或相关协会的积极组织,使国内企业与国外随时进行沟通,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第四,要调整营销战略。我国纺织服装业要抓住配额取消的有利时机,调整营销战略,建立自身的销售网络,建立我国品牌的营销网络。

同时,纺织服装企业还应该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利润空间缩小。纺织服装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微利时代纺织服装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精细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求我国纺织服装业逐渐将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提升到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郑桂环,谢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

2.许黎明.我国贸易依存度实际水平测算及国际比较.华东经济管理,2006

3.吴先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

4.李质仙,张伟文.人民币升值对纺织行业影响的定量研究.纺织信息周刊,2004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9

“核心竞争力”从理论可扼要地表达为一种独特的结合,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由于它是一种集体长期积蓄并经过整合智慧结晶,因而更不可能也不会轻易被竞争者模仿。纺织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纺织美术团队。围绕设计的课题开展一系列纺织产品开发,解决生产工艺与设计之间的重大技术问题,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有机的结合,形成纺织品设计生产销售产业链条。从人才培养角度,因考虑如何将纺织品生产纺织设计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纺织美术设计教学怎样适应新的经济时代,培养什么样的美术设计专业人才?这些都是目前纺织专业院校正在探讨与研究的课题。我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优级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科。当时的设计艺术教育由日本人授课,在一定程度上受日本式的影响较大。加上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民不聊生,社会的物质消费衰落。民族工业除少量的轻纺工业外几乎一片空白,工业品市场都被“洋货”占领。工业设计特别是纺织工业产品设计相当落后,甚至是蒙昧的状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也逐步建立相应的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框架。但几十年不变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所以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方法,保障教学宗旨得到贯彻。目前在纺织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切入点都是该学科教学的目标。

由于设计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联系,使得设计本身具有自然科学客观性特征,然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教育目标是设计艺术教育者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判断学生质量和评价教学发展水平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明确纺织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和重点。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有着多年的发展,现设计专业师资、设计理论研究,设计教育的基础都较为薄弱。特别是在纺织美术这一块。在这样的情况和条件下,各设计院系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教学目标计划,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艺术的综合素质。我认为: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要和超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吸收国外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并主要可以着重从设计艺术能力方法和培养学生设计个性、设计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工作,努力缩短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例如纺织专业设计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可加强与工艺生产的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到具体的工业流程中熟悉生产的过程与意匠的结合,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创造力。将设计专业技法巧妙的运用到工艺生产中,将绘制设计图案色彩精准的表达出来,最终达到产品与设计的完美结合。纺织美术设计领域是与自然科学人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设计艺术与工艺生产营销传播,大众消费、艺术鉴赏等等审美课题的关系相当错综复杂,而且还存在着利益分配问题,这都是与人有关的。这些不仅要求美术设计师有较强的设计评价和设计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判断和多种表达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多科的智慧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2倡导“绿色设计”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加入WTO以后,中国纺织业直接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当中。”绿色壁垒”就是美国与欧盟等国采取众多技术壁垒中的主要措施之一。所谓“绿色壁垒”是指在国家贸易中,世界各国为防止破坏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我国每年都约有数十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不利影响。绿色壁垒已成为目前影响中国纺织出口贸易的最大问题。当今发达国家纺织生产主要定位于生态纺织,投入大量的资金研究和开发绿色纺织产品。并且制定出严格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生态环保纺织品的标准是以减少纺织品加工、印染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使用避免给人类健康、环境安全造成危害。具体来说,无公害污染的纤维面料是指利用天然彩色棉纤维、彩色兔毛纤维、麻纤维等织出来的面料纺织品。那么“绿色”纺织品首先是“绿色的设计”。“绿色的设计”应包括:对原料的选择设计、加工制造与生产过程的设计、包装运输与市场销售的设计、使用纤维以及废弃处理设计,这些都综合在优化的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整体性、综合性和优化性的特点。在纺织品设计生产、服务等方面的管理都要以系统化加以具体分析并加以实施,在有序的生产中达到整体的“绿色”。“绿色”设计理念应体现在服装设计的理念上。它是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糅合了正逐渐在世界悄然流行的生态学现象:珍视自然资源,强调人类物质材料的充分利用。现有的服装设计产品都体现出“从自然中生成的,返还给自然”以及“回归自然,反扑归真”的主题思想。

随着时尚的变化,并且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1)八十年代的表现形式为简约主义,这是对当时“巴洛克”、“罗可可”过度沿袭复古的叛逆。其代表人物为日本设计师川保久玲和英国设计师维安韦斯特伍德,他们在设计中运用单纯简约的设计语言,反对铺张,强调节约,废材的再利用,重视服装的机能、功能性与效益性,屏弃装饰性,反对捕杀野生动物。(2)九十年代的表现形式为环保主义,各国都十分注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国,都相继开发出不少的新型纤维,并且利用生态遗传技术,培育出彩色生态棉花,生态羊毛以及各种无公害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并可再生利用的纤维材料等。如“木版装”、“金属装”以及“纸材装”仍然启迪着当今服装设计师的灵感。(3)自然主义——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是当今服装设计的主题潮流。提倡自然无人工雕琢的时尚氛围,运用海洋、田园、森林、泥土、冰川、民间、原始的自然色创造出古典与流行以及更具有个性化的服饰风格,这成为各国服装设计师有目共识并为之奋斗的目标。现代社会美术教育必须先行,要求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教育的发展促使纺织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观念的转变,也影响到纺织美术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倡导“绿色设计”的课题,把握前沿的科学动态,制定教学计划,遵循追求教育设计的理论方法,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将“绿色设计”的新内容融入教学课程中,如:染织图案设计的范围推广,实用性很强,让学生了解染织工艺,染料的性能等等,工艺流程并用自己设计的纹饰图案与自然色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工艺制作进行实验性的模拟创造性思考,考虑绿色、环保、审美多重因素。由此可见,“绿色”设计代表二十一世纪美好、健康、和谐、安定的世界性文化潮流。这种清新、轻松朴素的时尚风格,诣在创造一种无污染有益人类健康的生态环境。这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符合未来发展的主流文化,影响了世界服装潮流的演变,也必将会引发一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深层次革命。

3纺织美术设计重点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