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纺织行业论文

时间:2022-06-14 08:46:28

摘要:电子商务是企业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是企业经营的全新发展模式,不具备信息竞争能力的企业,就无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在纺织行业中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电子商务,加速纺织工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纺织 纺织行业

纺织行业论文

纺织行业论文:棉纺织行业经济论文

徐文英针对2014年棉纺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了影响产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一是各项成本大幅上扬

据调查,2014年下半年与2006年下半年相比:原料成本平均上升7.9%,能源电力成本平均上升了3%,其中煤的成本上升比较快,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了13.96%。这些成本的上升,使全行业减少利润至少loo4L元。另外,2014年社会责任的推行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给一些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有的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增长了10%,且对于沿海地区做加工贸易的企业来说,加工贸易保证金空转变为实转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是过高的棉花进口税率使企业不堪重负

2014年配额外进口棉花的滑准税率起始税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为6%~40%,进口棉花加滑准税率后与国内棉价基本持平,不能给企业带来原有的价差利润。2007年大多数月份进口棉加滑准税后价格已经高于国内棉价。而从10月份开始,相当于429级滑准税下棉花价格已经高出国内棉花价格600元/吨。近年来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平均高1500元/吨左右,其中低等级棉比印度高4000元/吨以上,使得大量使用低等级棉的牛仔布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造成产品出口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亏损停产。三是人民币升值带来较多的汇兑损失。人民币从2007年1月到12月的累计升值6.44%,理论上计算,使棉纺织行业直接减少近20亿美元的利润。据某牛仔布企业统计,从2006年6月~12014年6月人民币升值4.63%,企业实际减少了利润874万元。四是出口退税下调直接导致利润减少。2014年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个百分点,减少利润3.6亿美元。2007年7月起国家下调了服装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直接减少了5.86亿美元棉制服装企业的利润,对上游棉纺织企业也产生了间接影响。对于2015年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徐文英从行业相关生产要素和宏观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行业面上,成本推动的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上游产品资源、能源环保及劳动力成本是增加的,另一方面融资利率提高,带来融资成本的提高。此外,自2015年开始,企业进口自动络筒机、喷气织机将不再予以免税,进纳关税和增殖税,使企业的进口成本分别增加了27%和25%。从宏观环境因素分析,2015年行业的社会责任体系还要继续推行,并且要逐步从试点企业扩展到各个企业;2015年还要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相关法律法规将更加完善,价格、税收、财政等激励政策将会相继出台,行业技术、装备将跟随节能减排的要求更新换代,企业将在这方面的技术、装备的投入将不断增加,但这同时也是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2015年,人民币汇率有明显的持续升值预期,直接削弱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购买原材料等资金影响很大,在装备升级上暂缓或不能购买最先进的装备。资金问题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面对严峻形势,徐文英提出了四点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继续推动科技和品牌工作,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平均纱支

鼓励一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尤其是会员企业适当考虑提高平均纱支,开发高支高密服装面料及家纺产品、高档色织提花产品;重视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减少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自觉地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呼吁企业不宜再新增常规纺纱锭,要把粗放的、以规模数量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型转变。

二、要继续坚定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支持推进使用新型、高效棉纺工艺设备

各项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研发对企业来说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因此,可以首先从技术进步人手。继续坚持实现以提高“三无一精”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2olo年全行业清梳联比重提高到50%,无结纱比重提高~1J70%,无梭布比重提高~1J70%,精梳纱比重提高~J128%。

三、加大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复合纱线及新型面料的使用

当前,新纤维的开发应用创新仍然是调整产品结构的主流,棉纺业使用较为成熟的有

(1)高湿模量纤维:莫代尔、丽赛纤维、罗赛尔;

(2)再生纤维素纤维:竹浆纤维、圣麻纤维、醋酸及铜氨纤维、竹碳纤维等;

(3)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大豆蛋白、牛奶蛋白纤维;

(4)新合纤:吸湿排汗(eoolmax)、空调纤维(OUTLASa3、聚乳酸、远红外、抗菌纤维(Amieor);阻燃、抗紫外线、防辐射纤维;超细纤维、异型纤维以及m、PBT新弹力纤维等。

目前广泛应用的除各类纯棉氨纶包芯纱以外,还有涤纶包芯纱、锦纶包芯纱、金属丝包芯纱及面料;两种及以上的有色化纤混纺或多种有色棉条混色纱线及面料;各类高支高密家纺面料、高档色织及提花面料棉麻混纺、棉花羊绒、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等。紧密纺纱线的推广是纺纱技术和装备的一次革命,高支紧密纺纱线使色织衬衫面料的质量档次大大提高,目前已经应用到高档针织T恤、高档床品及服装面料,紧密纺纱线面料今后仍是高档产品开发的重

四、加强社会责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

继续推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节能减排、保护资源和内部和谐。棉纺织行业的原材料占总成本70%以上,因此要把降低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放到议事日程中,制定出详细的节约计划,大力节约原材料及能源及水资源'走节约型发展之路。

作者:王翔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行业碳排放论文

1我国工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碳源是指向大气释放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可分为人为排放和自然排放。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能源活动,由于使用化石燃料或原料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属于人为范畴。联合国统计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针对的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能源型碳源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5%,是人为活动的最主要碳源。能源消费尤其是化石能源的消费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统计数据缺失,我国目前没有官方统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根据《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路径与政策研究》一书,笔者应用单位标煤的碳排放系数(2.27t碳/t标准煤)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消费数据,计算了历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如图1所示(图中所列碳排放仅考虑能源型碳源产生的碳排放)。

2我国纺织业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近几年,随着纺织产业高速发展,能源消费也显著增长。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由1995年的353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3的635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44%。纺织工业的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煤、电、热力的消耗上,占到90%左右。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看,纺织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超过70%。“十二五”时期,国家对纺织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产品单耗值增加为新的约束性指标,并对单耗下降值提出了明确要求。纺织工业先后出台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两个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节能发展目标: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

3纺织工业的温室气体减排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在经济新常态的态势下,纺织行业也面临生产增速全面下降,出口形势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等情况,节能减排将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突破口。纺织行业必须改变粗放增长方式,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低碳技术来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目的。纺织工业改变能源结构的方法有利用生物质能及太阳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则可以通过采用厂房节能灯的使用、新型变压器的使用、变频器的使用、新型疏水阀、锅炉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技术、耗热设备的保温技术、高温废水余热回收技术、热定形机尾气余热回收技术、节能风机等方法。节能低碳技术则包括低浴比印染技术、常温染整技术、无水染整技术、机械整理技术、数码印花技术、短流程印染技术等。

4结论

在2000-2012年,纺织业由于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居全国工业行业的第八位。2012年纺织业碳排放为2000年碳排放的2.11倍。2010年我国纺织业碳排放强度为0.61万吨碳排放/亿元产值;2012年纺织业的碳排放强度为0.44万吨碳排放/亿元产值,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27.9%。

作者:王满华李戎林琳单位: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纺织行业论文:上海纺织行业经济缓慢复苏

上海纺织行业经济缓慢复苏

从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服装生产、销售和出口贸易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2012年度初步遏制下滑萎缩趋势,经济结构筑底缓慢恢复,效益盘整震荡,四季度拉平全年下滑幅度,上海纺织制造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开始瘦身。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有858家,比9月末增加10家企业。年末,全行业从业人员19.3万人,比9月末减少3000人左右,同比下降7.2%。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29家,同比下降1.7%。从业人员13.3万人,比第三季度减少3000人左右,同比下降9.1%。

工业总产值、现价销售产值盘旋回落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5.25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完成工业总产值507.44亿元,同比下降7.3%;其中由于生产量同比下降5.9%,影响工业总产值减少32.01亿元,由于品种结构变化,产值体系中平均价格下降1.5%,影响总产值减少7.99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工业总产值减少39.99亿元。全年生产制造服装50441.4万件,同比下降5.9%,其中针织服装生产制造26624.6万件,同比下降8.4%,其中生产制造梭织服装23816.7万件,同比下降3.1%。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销售产值818.26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完成现价销售产值514.08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增长0.7%,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增长3.66亿元,由于品种结构变化,现价销售产值体系中平均价格下降2.9%,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减少15.47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减少19.13亿元。2012年末服装制造行业销售服装52011.3万件,同比下降0.7%,其中针织服装销售27379.3万件,同比下降3.6%,梭织服装销售24632.0万件,同比增长2.7%。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0.4%,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1.3%,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

出货值紧缩下滑

全球经济危机仍然处在后期持续烦嚣忧郁阶段,经济大国复苏疲软引发各地社会动荡不安。区域性的社会生活水平相对饱和,趋于维持低消费,社会消费总量出现相对部分萎缩,商品库存积压严重。2012年第四季度对日出口量急速下滑,影响全年度服装出口贸易经济指标。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实现出货值215.71亿元,同比下降9.5%。完成出货率26.4%,同比下降1.6%。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实现出货值135.78亿元,同比下降12.0%。完成出货率26.4%,同比下降2.5%。

经济效益萎缩瘦幅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在吸收消化前期能源价位过高、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通胀各种不利影响下,经济环境开始释放和缓解,产品结构中价格增长因素出现转机,并呈现价格指数下滑趋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利润总额同步下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支出上升,经济效益整体萎缩瘦幅。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1.34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6.59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下降0.7%,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82亿元;其中由于品种结构变化,平均销售价格下降6.5%,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7.71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41.53亿元。

2012年,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成本649.92亿元,同比下降8.2%。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成本394.62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下降0.7%,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2.81亿元;其中由于品种结构变化,平均成本价格下降31.3%,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29.33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32.14亿元。

2012年,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75.86亿元,同比下降19.5%。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55.05亿元,同比下降19.9%。2012年第四季度,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21.72亿元,本季度环比增长18.3%,同比下降31.4%。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14.79亿元,本季度环比增长26.2%,同比下降27.6%。

资产略增负债略降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资产总计为818.09亿元,同比增长0.2%。负债总计为401.43亿元,同比下降2.3%。资产负债率为49.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资产总计为492.85亿元,同比增长1.0%。负债总计为259.34亿元,同比下降1.0%。资产负债率为52.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变化比较平稳,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但是,区域性的异地投资生产服装服饰已经逐步推进,固定资产闲置开始有扩张趋势。制造企业营运中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三项费用的快速增长,应交增值税的增加,导致流动资金周转放缓,同时也束缚了服装制造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前期劳动力成本类型几年提升过快,原材料成本增长过急,挤压了企业生存空间。

结构失衡困扰行业长期发展

从目前掌握的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纺织制造行业企业生存空间复杂,各种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困扰着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其中由于国际区域性服装消费市场对中国采购从相对萎缩过渡到绝对萎缩,国内部分服装生产总量相对社会消费总量出现过剩;国内服装面料市场原材料普遍提升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致使国内服装销售成本过快增长;消费市场销售价格通胀持续蔓延,社会消费增长趋缓,导致产成品资金、应收账款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三项费用快速增长,因而导致流动资金周转放缓,束缚了服装制造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同时,隐藏在服装商品量绝对过剩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们所生产制造的服装产品,在使用的原材料与在社会需求上存在结构的失衡,缺乏应有的长效的社会环保意识。

从目前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盈利模式正在逐步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生产规模萎缩和调整产品结构,盈利事态逐渐趋于瘦身阶段。销售利润率、销售利税率、人均利税总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目前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在经济运行良好的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中,存在部分企业亏损,亏损面与上半年相比有所减少现象。2012年末纺织制造行业约有31%的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其中上海服装制造行业出现30%的亏损。

由于目前上海市从业人员平均基本工资标准在逐年提高,而且每年增长幅度大于企业获利增长速度,促使服装制造行业劳动力成本的综合增加,长此以往使企业负担难以承受,因而导致大量劳动力的流失。石油化纤原材料成本的逐年提高已经形成趋势,而棉花、丝绸、羊毛、毛麻纤维等原材料在服装制造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导致服装使用寿命的延长,人体生理机能环保因素的消减。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崛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的西迁已呈不可阻挡的趋势,这能暂时降低劳动力成本,但是将会提高沿海城市之间的运输成本,同时纺织服装制造时尚性和时效性将受到抑制。预计2013年首当其冲的是儿童服装制造,其次是男士服装和女士低端服装制造企业的搬迁,以及出口贸易的加工企业的减少或停产。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行业中推进电子商务浅析

[摘要] 介绍了纺织行业中推进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电子商务在纺织行业中的作用,指出了纺织行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纺织行业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发展从其服务功能上看经历了四个阶段。最早的点对点连接网络edi,不能够提供社区化交互交流,并且edi 的标准非常复杂,建立和运行费用高昂。第二阶段称为基本电子商务系统。企业自建电子商务网站来信息,少数可以有交易功能。第三阶段是电子商务社区,通过第三方将各交易伙伴聚集到一个公共社区,社区的买方和卖方如果供给和需求相互匹配,就有可能产生交易。第四阶段是合作型商务阶段,是在第三阶段基础上,增加交易之前、交易期间和交易之后的其他商业过程的支持。

一、纺织行业中推进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产品结构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纺织工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前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有必要在纺织行业中推进电子商务。

在“2005首届中国国际纺织服装物流与电子商务峰会”上(2005年9月20日,中国无锡),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宋玲在致词中说,长期以来,纺织服装行业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依靠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国际目光。在进入21世纪和加入wto以来,仅靠原有优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贸易流程中的压缩成本,以及利润最大化的需求,推进电子商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纺织行业中推进电子商务应遵循的原则

电了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广义地讲,电了商务是一种现代商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用户降低成本的需求。狭义来讲,电子商务指运用internet进行商品交易。

电了商务的特点: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全球性、可扩展性、便捷性、交易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等传统交易所不具备的优点,它突彼了地理范围上的限制和时间上的差距仪,使得世界各地的商业资源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得到允分的利用,大大捉高了绞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纺织行业在推进电子商务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

1.系统性原则。电子商务是纺织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推进电子商务过程中应按照系统的原则实施,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目标、内容、方式、计划和进度。

2.协同性原则。推进电子商务要做好与企业各项信息技术的协同工作,充分利用纺织企业信息化资源,如与erp、mis、cad、capp、cam等系统的协同,只有与这样,才能发挥企业诸多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势。

3.共享性原则。推进电子商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快速经营决策,提高竞争能力。而这一切取决于企信息资源的协调应用,也就是信息资源共享。

三、电子商务在纺织行业中的作用

纺织供应链成员包括:原料供应商、成品制造商、产品销售商及链上各成员企业,供应链运行状况决定着链上各成员企业的利益。我国学者王越认为电子商务面向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并带来了供应链的变革,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从质量、成本和响应速度三方面改进企业经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因此,纺织行业中推进电子商务,打造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企业创建了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

1.方便信息。企业形象宣传、新产品推出、供求信息、人才招聘信息及技术引进信息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信息传播的不足。网上信息传播量大、表现方式丰富、费用低廉、信息更新方便,为纺织企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创造了高效率。

2.提高营运绩效。生产纺织产品所需要的原料数量大,配件种类多,涉及的行业广;推进电子商务,不仅能使纺织供应链各个节点成员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以缩短需求响应时间、市场变化时间、反馈延迟时间,甚至实现实时供应和零库存,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

3.提高客户管理质量。纺织企业要全面实现电子商务还受到环境的限制,如:电子商务法律保障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网上信誉问题,专业人才问题等等,但通过电子商务系统提高客户管理质量却是一件可能的事情,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便捷地查询获悉有关服务需求,缩短对客户服务的响应时间,改善与客户间的关系,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到供应链中。

4.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可以构筑起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化通道,全方位统筹配送任务,帮助高效率的实现物流管理过程,有效集成并处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资源和数据,提高物流的实时性和可跟踪性。

四、纺织行业中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商务认识不够,观念落后。我们有些企业决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甚至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把电子商务等同于电子交易,这些错误认识和落后的观念影响了纺织企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管理水平较低。纺织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具备相应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纺织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资源的配置、权力的行使等主观随意性较大,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不健全,这种管理模式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桎梏。

3.电子商务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必须要有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知识的人才作为保证;另外,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满足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需求,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4.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不健全。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推进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条件。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等,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商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

(2)物流配送与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是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在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循环链上的商务运营系统。当前我国的网上收支、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系统还不完善,存有服务的安全性问题,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网络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保障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由于技术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较差, 消费者的隐私权难以保障,病毒、虚假网站、黑客攻击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制约着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4)法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还没有统一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有效的电子商务法制环境尚未形成,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需要,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5)政府行为。我国纺织规模的急剧膨胀,使得纺织企业很难得到各级政府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专项贴息资金的资助;有时,纺织企业的投资贷款也受到金融政策的限制,纺织企业只能依靠自己的积累投资。

五、结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文)第十八条指出:“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扶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在投资、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由此可见,推行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所在。

电子商务是企业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是企业经营的全新发展模式,不具备信息竞争能力的企业,就无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在纺织行业中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电子商务,加速纺织工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

纺织行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投资越南纺织行业的可行性探析

在当前国内纺织企业利润逐渐缩水、优势地位逐渐减弱,而越南的纺织服装行业日趋成熟、劳动力密集、成本更低、竞争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去越南投资设厂,完成中国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制衣厂等的产业转移,成了多数纺织企业的首选。

尽管2008、2009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越南金融市场动荡,越南纺织企业倾向于保守经营,我国纱线面料等纺织产品对越出口会受到一定影响,对在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其影响力度较为有限,去越南投资纺织行业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越南的投资环境优势分析

(一)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可观

越南地处东南亚的中心,中国———东盟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北部湾经济带三个经济区的交接点上,战略地位无与伦比,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政局稳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政策优惠,与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印尼等国相比,越南是最好的投资选择。

随着越南加入wto,越南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越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共创造了220万个就业机会,占工业领域就业总数的35%。自从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政府逐步加大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大大提升了越南的物流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越南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营条件改善、投资政策优惠,使得很多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纷纷在越南投资建厂,把越南当作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

(二)优惠政策多,行政手续快速简单

越南工贸部确定机械制造、电子- 信息、汽车生产组装、服装纺织和皮革- 制鞋等五个工业领域可享受广告、贸易促进、投资和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对纺织服装产业给予的大力支持。2009年,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措施,在投资、出口等环节提供了各种优惠,包括向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每出口1 美元补贴40 越盾(1美元约合17500 越盾)的补助,以帮助企业维持生产和保障工人就业稳定;对输往美国的服装给予7%的装船补助等,财政部也在研究将进口棉花的增值税由10%下调至5%等。同时,越南有关战略提出,政府计划用10年时间,分别在海防等11 个省市建成11 个纺织服装工业园,并会陆续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在投资及进出口的相关手续,特别是关于合同登记、暂计的进口物资及定额登记、定额问题、商品出口、取样、退税凭据、核销及退税等方面,进一步简化行政手续,以降低成本,吸引外资,促进出口。

(三)投资成本与劳动力成本较低

越南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投资一个中型企业资金仅为100-150万美元,小型企业最大资金约为100万美元,其土地价格在东南亚各国中是最便宜的。过去一个越南纺织厂价格在100万越南盾左右,约6 万美元。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厂价格狂降40%,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有利于中国企业前往越南收购厂房。因此,目前去越南投资设厂成本较低,对一般中小型企业来说,前期投资负担不大。此外,其电费低至6美分一度,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越南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薪水大约每月100 至150 美元,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一半。以成衣工的薪酬为例,宁波成衣工月收入(以每天工作8小时计)目前已提高到300美元左右,而越南成衣工月收入只有150美元,成衣工劳动力成本只有宁波的一半左右,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因此越南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如果将服装工厂开到越南,无论内销、外销,成本都将大幅降低,即使再运回中国内地销售,节省下来的人工生产成本也足以消化相应的运输支出。

(四)产品出口享受更多的国际优惠政策

自2010年二季度起越南纺织服装已成为越南最大的出口商品,2009年越南纺织服装出口90亿美元,2010年出口112亿美元,增长23.2%,进入世界服装出口五强行列。

越南纺企的客户多是欧美一些固定客户。2011年越南与欧盟关系将优先推动越南欧盟全面合作伙伴框架协定(pca)、欧越自贸协定(fta)和援助机制三方面合作(简称“三个优先”),欧美等国给予越南的优惠政策使越南具备了更强的市场优势。

据越南纺织服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越南纺织服装对欧盟出口18 亿美元,同比增长14%,在欧盟的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1.99% 上升至2010 年的2.02%。在“三个优先”实施后,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高。

越南对美国的服装出口也不断增长。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前10 个月越南对美出口额约为123 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服装出口50亿美元,增长16%,增幅可观。

二、我国中小企业投资越南纺织行业的有利之处

1. 可以避开反倾销调查,减少贸易摩擦。

越南纺织服装业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全国纺织成衣总量的80%以上供出口,在越南投资设厂,企业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生产的服装可以直接在东盟各国销售;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以东盟为中转站,规避欧美国家贸易壁垒。

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将会越来越频繁。2009年一年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件超过一百起,涉案金额约120 亿美元,两者均比同期翻了一番。中国已经连续15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因此,向东盟国家尤其是越南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以避开反倾销调查,减少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

2. 可以增加纺织原料出口,扩大出口创汇。越南的纺织企业都是加工出口型企业,但自产原料不多,纺织产业链相对薄弱,虽然越南本土也有原材料,但数量和种类上满足不了越南纺织业的需求,技术工艺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越南纺织企业100%的染料和机械设备、90%的棉花、50%至70%的服装辅料等原材料都依靠进口,这些进口原材料中有70%~80%来自中国。如越南太原省,每年需要进口几千万美元的纺织原材料,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而原材料占到纺织品价格的80%~90%。因此,中国企业到越南投资设厂,扩大了越南的纺织产业生产规模,可以进一步带动并增加纺织原料的出口,扩大出口创汇。

3.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享受更便捷的物流通道。进入2011 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更大的用工荒,即使在不断提高工资的基础上,很多工厂也很难招到足够的工人,这表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地上升,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正在快速丧失。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产业转移方案,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转移到西部内陆地区进行生产。但是,西部内陆地区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纺织服装企业搬迁过去后,配套的产业却没有相应搬迁,造成原材料及零配件、辅料的不足,这些生产必需的原料仍需要从东部地区运输过去。路途遥远、交通的不发达,使得配套物资的物流成本上升,加大了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从而削弱竞争优势。而到沿海的越南投资设厂,将产业转移到越南去,却有着比西部地区更大的优势,可以利用越南便捷的出海通道将成品运输到国外,充分利用越南更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及日益扩大的销售渠道,将我国纺织品销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4. 可以建立跨国产业链,推进中越经济合作。越南方面希望加强越南各省政府与中国地方政府、以及双方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和技术学习。越南一直很注重纺织业的发展,而中国纺织业发展很有经验,因此越南希望中国的纺织企业能到越南开厂,如与越南合作生产原材料等,一方面能享受到越南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也给越南带来原材料以及先进的纺织工艺和技术。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将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开发与贸易流通企业设到越南境内,如入驻越南部级的中国-东盟综合加工业区(海防96出口加工区),形成跨国公司,抓好原料开发、原料运输、原料加工、成品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保证生产贸易正常进行,建立起一个跨国生产贸易链。这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保证资源的正常开发供给和市场的正常进入,形成中越两国产业、市场、贸易与人才的对接与互动,推进中越经济合作。

综上所述,在越南货币持续大幅贬值和剧烈通胀、原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打了一定折扣的情况下,相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越来越高涨的劳动力成本的压力,越南的纺织服装出口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小企业去越南投资纺织行业仍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转移产业的好办法。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抓紧时机到越南考察、选址,尽快投资设厂,充分利用越南的各种优惠政策,尽快走出目前的困境。

三、我国中小企业投资越南纺织行业的策略分析

第一,明确投资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企业从事海外投资,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赚取短期利润还是开拓市场长期经营。大多数企业因为对外投资比重大,总是希望尽快收回投资,往往只考虑短期内的收入,而忽视了对长期发展目标的制定,这样易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不但无法扩大市场占有率,甚至连现有的市场都可能会失去。因此,企业在去越南投资前要想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成本和收益是多少,有没有投资价值等,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发展阶段,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第二,考察投资环境,选好合作伙伴。我国中小企业在对越开展投资合作前应该认真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研究和投资环境考察,充分了解越南吸收外资的法规政策和投资环境,认真做好可行性报告,充分估计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避免盲目投资。在投资时尽量以独资方式投资设厂,如与越方以合资方式设厂,应对越方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了解,寻求信誉好的合作伙伴,注意处理好与合作方以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关系。同时要加强投资风险防范,按规定办理国内外投资报批许可手续,以避免经营困难或经济损失。

第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创新,包括技术研发和品牌创新两个方面。中小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纺织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缺少技术优势,如果一味坚持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的老路,最终将会被日益创新的市场淘汰,必须依靠科技研发、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寻求转机,才能长久生存下去。因此,即使在越南投资设厂,也要加强自主创新,以技术开发和创新为基础,精心组织生产,在面料、款式、辅助材料等方面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第四,要有充足的资金准备或者充分的融资渠道。自身拥有足够的资金是进行海外投资的前提条件,目前中小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自有资金不足、贷款难和融资渠道少,造成市场开拓能力弱或业务难以做大做强。资金缺乏直接影响到投资前期的市场调研、市场开拓、建立销售渠道、组织规模化生产等工作。越南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较弱,资金短缺,越南企业同外商合资或合作,多数以土地和厂房投入,现金投资少,融资能力较差。因此,中小企业如果要投资越南,不能完全依赖越方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必须有充足的资金积累,除了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外,还需在国内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取得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解决资金的问题。

第五,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缺乏规范,在海外投资中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品牌意识,只考虑如何尽快收回投资,不注重企业的长期经营。因此,在去越南投资前,需要培养好一批具备长远的战略视野、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和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较高的英语运用能力、强大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最好能有一两个通晓越南语的人才,可以更好地与越南当地员工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更有利于搞好生产经营管理。

纺织行业论文: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各种国际条约、法规和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在国际贸易中不符合相关国际和本国有关资源环境、人类与动植物健康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进口商品进行限制或者禁止的非关税壁垒。我国纺织行业遭受的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统(iso14000)、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绿色标志和绿色壁垒。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的影响

(一)对出口数量的影响

2002年5月,欧盟颁布了关于修改eco-label的决定,同年7月,又实行偶氮染料禁用令,我国当时的7万多家纺织企业中,只有18家企业和24种产品获得了环保标志。oko-tex standard 100是最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生态纺织品标准,全世界有3万多家企业获得认证,而我国只有300多家企业,多数还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世界各国都结合国际条约和法规制定了本国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数量。据统计,2005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品总额计188.6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55.30%,但是,自2005年7月的高峰以后,每月的出口额逐渐下降,有明显的回落趋势。自此,我国纺织行业产品的出口额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

(二)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以价格低廉取胜。但是,由于各国都采取了较严格的绿色壁垒,我国就要投入更大的资金和人力,改进设备,加强管理,完善生产流程,才能达到标准,这样产品的成本就增加了,价格优势也就不存在了,从而削弱了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各种标准都是根据本国的技术水平确定的,这对于生产和技术水平都相对落后的我国来说通常难以做到,勉强达到标准也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导致竞争力下降,使我国纺织品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此外,我国的纺织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和环保方面还不是很成熟,这些难以达到的标准迫使我国一些纺织企业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甚至是退出市场。

二、我国纺织行业出口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

1、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的资源并赚取经济利益,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并且随着国际形式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这些矛盾逐渐尖锐。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制造各种环境标准,抵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廉价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争取并维护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2、强大的技术支持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制定出各种绿色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纺织品进入国内市场,是因为他们有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也即绿色壁垒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技术水平上的,发达国家拥有的高精技术和先进设备,为纺织品的生产和检测提供了基础,也为绿色壁垒提供了技术支持。而我国科技水平尚未成熟,纺织产品的生产和检测都处在较低的水平,所以产品就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各种高标准的限制。

3、环保意识的提高

在纺织品的检测上,不仅仅有各种法规和标准,人们的消费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力。目前,各国消费者都具有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在消费意识上都已经养成了注重环保和健康的消费习惯,要求产品的高质量和环保性,这也就给绿色壁垒提供了舆论基础。

(二)自身不足

1、政府职能的滞后

我国目前缺乏绿色壁垒的预警和反应措施,技术薄弱,人才稀缺。此外,我国纺织品的各种标准体系不完善,纺织品国家标准采用的是前苏联的模式,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分类标准不同。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对纺织品国家标准的推广和使用力度不够。另外,我国的纺织品检验机构比较落后,一方面,我国的检验机构没有开放,另一方面,检验机构得不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2、企业意识和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的纺织品生产还是处于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模式,技术相对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比较普遍,这说明人们对于绿色壁垒的认识还不够,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纺织品的生产从原料的采购到加工以

及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都没有顾及到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三、我国纺织行业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一)调整产业和贸易结构,发展环保产业

在绿色贸易的背景下,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产业逐渐退出市场,而少污染或者无污染的产业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并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我国也应该按照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那么,发展绿色产业将是一种趋势,也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截止到2000年,全球的环保贸易额已经突破了6000亿美元,我国作为经济贸易大国,应该抓住绿色贸易提供的机遇,合理的调整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大力度的发展环保产业。

(二)制定并完善立法,加快国际接轨进程

我国要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的国际接轨进度,同时,完善我国的纺织品标准体系,我国现有的纺织品标准很难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因此要制定合理完善的纺织品标准和法规,达到国际标准认证。此外,要建立自己的环境认证制度,并且要具有先进性,得到国际上的充分认可,这样既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出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产品。

(三)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检验机构

要尽可能少的遭受绿色壁垒,技术上的突破是必经之路,我国应该积极推行环保生产、环保治理的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要大力发展生态纺织业,积极开发和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带领我国的纺织行业向着自动化、环保化和高速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建立起国际上认可的纺织品检验机构,这样既可以帮助我国纺织企业跨越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也可以筑起对其他国家纺织品的绿色壁垒。

(四)增强绿色意识

目前,我国纺织品行业从原料的采购到成品的生产整个过程再到后期的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都很少顾及到对环境和人们健康的影响,有些企业甚至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的纺织品行业应该树立起绿色的观念,增强绿色的意识,只有这样,我国的纺织行业才能够突破绿色壁垒,提高国际竞争力,否则将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壁垒也将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国家产品的主要贸易措施,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尊重人类健康生存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认真分析我国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纺织行业的生产水平和检测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使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9383.77亿元,同比增长15.19%;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8963.10亿元,同比增长15.48%;产销率为97.83%。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674.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30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06.93亿元,同比增长61.15%。11月末,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8.82%,亏损深度为15.84%。

从2008年以来,纺织行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加强管理等多种措施,努力克服人民币升值、要素成本上涨、需求减缓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562.24亿元,同比增长14.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7个百分点。11月末,我国纺织业资产总计为14809.95亿元,同比增长9.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8个百分点;企业数为2922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70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14.61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3万人。

一、纺织业运行情况

从2008年以来,纺织行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加强管理等多种措施,努力克服人民币升值、要素成本上涨、需求减缓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但由于多种不利因素的集中作用,行业发展速度大幅下降,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562.24亿元,同比增长14.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7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纺织业资产总计为14809.95 亿元,同比增长9.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8个百分点;企业数为2922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70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14.61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3万人。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11月末,我国纺织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30.20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6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24.10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0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6352.14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29.47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5068.08 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4.87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9383.77亿元,同比增长15.1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0 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8963.10亿元,同比增长15.4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76 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83%,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3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311.48 亿元,同比增长9.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72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7823.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31.65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6591.87亿元,同比增长14.5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14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3.09%,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91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453.50亿元,同比增长17.8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2.54%,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98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511.14亿元,同比增长11.7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47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2.87%,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1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266.65亿元,同比增长19.4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42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50%,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5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674.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30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06.93 亿元,同比增长61.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0.19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8.8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4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15.8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8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一)布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布527.70亿米,同比增长5.3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8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布48.21亿米,同比增长0.6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47 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布46.30亿米,同比增长-3.9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86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布45.70亿米,同比增长-0.7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90个百分点。

(二)纱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纱2148.90万吨,同比增长8.1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6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纱186.11万吨,同比增长6.2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72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纱188.39万吨,同比增长4.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7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纱186.00万吨,同比增长2.6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80个百分点。

三、进出口情况

(一)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出口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累计出口额为1792.39亿美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0个百分点。

进口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累计进口额为249.3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个百分点。

贸易平衡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实现贸易顺差1543.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1404.44亿美元,增加了138.60亿美元。

(二)棉纱线

出口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棉纱线累计出口量为54.72万吨,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4个百分点;累计出口额为19.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个百分点;出口单价为3605.53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3.52美元/吨。

进口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棉纱线累计进口量为78.68万吨,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0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额为18.6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4个百分点;进口单价为2370.59 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9.55美元/吨。

贸易平衡。2008年1~12月,我国棉纱线实现贸易顺差10783.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贸易逆差8589.41万美元,顺差增加了19372.6万美元。

四、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一)纺织服装业利好政策回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对外依存度高的纺织行业首当其冲。虽然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消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确保纺织行业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冲击远远超过行业的承受能力,纺织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出现了象华联三鑫、江龙控股等龙头企业停产、倒闭的情况,许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但是对于这个重要民生产业,国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转型升级中的纺织服装产业由此增添了前行的动力。

出口退税率连续上调。2008年7月31日,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两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从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这也是我国自2006年推出下调企业出口税率外贸政策以来首次回调。时隔两个月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了从2008年11月1日起,国家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的出口退税回调也再次惠及了纺织服装行业。具体来看,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由13% 提高到14%,上调了1个百分点。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表明政府对产业形势进行了周密调研。通过财税和贸易政策的局部性调整,目的在于实现全局性的平衡。虽然只是两个百分点的幅度,但这已实属不易,它体现的是国家对产业进行积极扶持的姿态。2009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决定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这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次提高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虽然,国家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广大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出口退税率上调确实不是治本的方法,一味依赖退税率上调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在这个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抓住退税率上调的利好政策,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对自主品牌的培育,或许才能让企业固本培元,实现可持续发展。

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出台。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十项举措涉及到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将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具体来讲,会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表面来看,纺织服装行业直接受惠于十项扩大内需措施的幅度可能并不大。但是在十项措施中,明确提出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从长远来看,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却极有可能对纺织服装的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现有的服装产业分布格局。对于竞争激烈的纺织行业而言,以上任何一个环节滞后,都会让企业遭到致命打击,其中关键在于这些环节都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同时,十项措施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将使农民直接受益。现在中国还有9亿人在农村,他们是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主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市场的开发还不是很充分,农村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挖掘。因此,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开拓,这将使这块“真空”市场变得极具潜力。 “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算得上是十项措施中的亮点,也算得上是十项措施对行业最大的帮助。长久以来,银行就认为纺织服装行业盈利空间小,对行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兴趣不大,甚至持“排斥”态度。这就直接导致中小企业陷入正常经营难以为继的困境,哪还谈得上发展壮大?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说:“目前我国有很多服装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处在关门或倒闭的境地,这对整个服装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资金信贷问题关乎着企业生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十项措施中的相关措施“对中小型密集型的服装行业来说,实属阳光灿烂。”

促进轻纺业发展六项措施。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简称“国六条”。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加大对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轻纺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等。在继国家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出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务院又研究部署了促进轻纺业发展的六项措施。如此高密度扶持举措的,实为少见。这不仅反映了国家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出手”快和准,也充分体现其大力扶持纺织服装等重要民生行业态度坚决。纺织服装行业中许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长期受到“融资难”问题的困扰,此次“国六条”指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融资保证。同时,这也将极大增强中小企业参与自救的信心。 2009年2月4日,由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纺织振兴规划得以出台。此次会议再一次提及“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二)展望行业情况

2009年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多,形势依然严峻。但国家采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台,将积极带动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恢复经济增长的信心,有利于纺织行业保持基本稳定。

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2008年下半年,针对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确保行业健康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将在2009年逐渐显现。四万亿投资项目的相继实施,将有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与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相关的产业用纺织品、家纺制品的需求前景将逐步好转;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暂停加工贸易台帐实转等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困难局面;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2008年9月开始连续降息以及取消各项不合理的收费,将缓解纺织企业资金周转上的压力,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成本;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将有利于纺织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

内需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居民和农民收入难以保持持续增长。我国拥有庞大的内销市场,衣着的基本消费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的潜力仍较大,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也有利于纺织品服装的消费,尽管人们在收入预期压力加大的时候,对服装等消费品的选择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看,2009年纺织品服装内需尚可保持增长,但是增速会有所下降。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的边缘,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也在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世界银行、imf等组织根据各国持续恶化的经济指标不断下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imf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为2.2%,世界银行的预测为1%。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将持续,2008年秋季广交会上纺织品服装出易定单大幅减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而言,形势不容乐观。另外,支撑我国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欧洲(对欧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90%),但欧洲经济已出现衰退迹象,2009年对欧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也将明显回落。综合以上因素,2009年纺织工业生产、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行业利润预计依旧是负增长。

纺织行业论文:轻工篇 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74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9.66亿元,同比增长49.55%。去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9.67%,亏损深度为17.01%。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05.29亿元,同比增长16.31%。去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资产总计为14514.78亿元,同比增长12.24%;企业数为2877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22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12.2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11%。2008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21.4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22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23.7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1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4555.0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32.74万元/ 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5044.9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6.29万元/单位。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3699.94 亿元,同比增长16.63%;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556.45亿元,同比减少4.44%;产销率为4.06%。

一、纺织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05.29亿元,同比增长16.3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44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资产总计为14514.78亿元,同比增长12.2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3个百分点;企业数为2877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22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12.2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11%。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21.4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22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23.7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1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4555.0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32.74万元/ 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5044.9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6.29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3699.94亿元,同比增长16.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0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556.45亿元,同比减少4.44%;产销率为4.06%,与上年同期的97.41%相比有很大差距。8月末, 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300.14亿元,同比增长15.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8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261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47.59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1736.26亿元,同比增长16.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0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3.06%,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9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324.69亿元,同比增长17.9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50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2.5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1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362.00亿元,同比增长12.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9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188.7亿元,同比增长23.0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3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50%,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7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74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9.66亿元,同比增长49.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31个百分点。8月末,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9.6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4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17.0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2 个百分点。

(六)行业运营绩效

成长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6.3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4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2.6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86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12.2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2.9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2个百分点。行业成长能力大幅下降。

盈利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毛利率为10.4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6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3.5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7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3.23%,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8.2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4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勉强维持一般水平。

偿债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资产负债率为60.8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50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3.48倍,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20倍;产权比为1.56,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3倍。

经营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总资产周转率为90.2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78 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5 次;产成品周转率为9.03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7次。2008 年1~9 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154.03亿元,同比增长3.5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80 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低29.90个百分点。纺织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5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2个百分点。

二、行业企业规模结构

(一)产品销售收入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05.29亿元,同比增长16.3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4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16.00亿元,同比增长9.6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4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6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7.67%,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2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36.07亿元,同比增长9.6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98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6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29.2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53.23亿元,同比增长22.9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93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6.6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53.0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34个百分点。

(二)利润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0亿元,同比增长12.6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86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01.69亿元,同比减少2.6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89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5.36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21.72%,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16.36亿元,同比增长0.2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75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2.43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24.85%,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50.25亿元,同比增长28.3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8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62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53.44%,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8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9.66亿元,同比增长49.5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3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8.74 亿元,同比增长153.5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7.56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03.9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10.97%,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4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4.57亿元,同比增长55.6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41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6.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43.40%,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6.35亿元,同比增长31.6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07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7.9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45.63%,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60个百分点。

亏损面。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9.67%,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4 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亏损面为22.40%,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40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7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面为28.8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29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高9.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面为18.70%,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29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低0.96个百分点。

三、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一)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因素分析

虽然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也开始回落,但纺织企业面临的现状仍然是很严峻的。多重因素导致纺织行业业绩下滑,去年上半年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成本的提高。下半年则变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外需萎缩。实际上我国的纺织企业基本上50%需要靠外需来消化。美国金融危机成为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金融动荡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威胁加剧;国内宏观经济变数增加,政策调整“保增长”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在此情况下,我国纺织行业运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市场需求严重疲软,出口难度加大;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没有缓解;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全面上涨;国家从紧货币政策效应显现,融资困扰加剧。这一系列困难使得我国纺织行业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最大冲击的是我国的出口型工业制造产业。金融危机将造成发达国家居民消费需求疲软,进口商偿付能力下降,用于国际贸易支付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对出口型行业形成不利因素。在中国的纺织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大大小小上千家纺织企业中,以内销为主的纺织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冲击较大的主要是一些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其次,实际上年初的雪灾已经开始影响纺织行业。据在当地调查了解到,规模较小的纺织企业早在油价疯涨的时候就已经倒下了一批,另外有几家比较大的外贸型纺织企业也停了一部分机器。

政府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直接带来利润。纺织行业出口的困境已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自去年8月1日起,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先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去年11月1日,国家再次出台政策,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根据相关的研究表示,若按照去年行业出口的15%增长率来计算,出口退税率每1%的上调可为纺织行业直接带来13亿美元的利润,此次退税率的调整,可带来约40亿美元的利润。

纺织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加强用工科学化。从去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呈直线上升,用人成本的上升,使纺织企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无形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年初开始,珠三角地区不少出口制造行业开始裁员降薪,亏损进一步扩大的纺织企业也在所难免。在公司困难的时候,降低成本或许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其中用工效率最大化是最常用的方法,原来5个人完成的一道工序,现在要求3个人完成,因此对员工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二是内销重点放在中高档市场。虽然政府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不过由于外贸订单减幅很大,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内需,而现在国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高档的客户中。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从中低收入消费者中获取的利润不断减小,而高端产品利润依旧很大。很多纺织品公司正在改变策略,开发中高档消费市场,生产中高档产品。三是采购由粗放到精打细算。纺织企业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原材料的采购,这也是成本控制中的一个环节。在企业有大量的订单的时候,景气的环境让纺织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理不是十分重视,一般对于原料采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成本压力不断增大时,企业也开始精打细算。很多原本从江苏、上海等地采购现在转移到了东北地区。

(二)纺织行业趋势分析

纺织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加深,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放缓趋势更加明显,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波动都较大,国际市场需求还难以预测,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将导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具有竞争优势,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趋势对去年后几个月纺织出口将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步伐将持续放慢,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市场出口减速趋势难有改变。

要素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下游价格难以消化提升。一是原料、能源成本明显上涨。我国棉花、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高达40%~60%。去年1~8月,我国进口化纤原料、棉花单价同比分别上涨了18.8%、19.6%;我国工业品的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2.2%;而同期,我国纺织品的商品零售价格仅仅上涨了0.5%,服装鞋帽类产品甚至下降了1.6%,纺织行业还无法将要素成本的上涨压力传导出去。二是财务成本大幅上升。去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息支出增长27.5%,超过销售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三是劳动用工成本大幅增加。纺织劳动用工密集,近两年工资涨幅超过15%,广东、江苏、浙江一带达到30%,去年以来纺织用工成本进一步增长。迫于成本压力,不少企业已减少用工,这也是去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用工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内销市场需求出现低迷迹象。去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14.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仅为6.3%,较上年同期的实际增速下降了7.9个百分点。在实际收入增速下降的同时,粮油等基础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高涨,也影响了服装等非必购品的支出。根据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统计,2008年1~6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销售总额 531亿元,若剔除价格因素,服装销售数量增长仅为11.9%,同比回落了3个百分点,服装销售金额增长20.9%,同比回落了1.6 个百分点,我国服装内销市场呈现需求低迷、销售不旺的态势。去年下半年,在市场调节机制和价格适应性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服装内销市场总体情况将会好于上半年。从目前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看,四季度形势更为严峻,行业增速将继续回落,但全年仍可保持一定增长。2008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左右;实现利润增长与去年基本持平;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在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