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古典建筑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5-21 18:20:13

古典建筑论文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1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连接元素,亭和塔可以和环境中的道路、植物、风雨等多样元素共同构成动静结合的诗文意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轩和榭的建筑意境分析

同样是景观结构的枢纽的“点”元素———轩和榭,它们的建筑意境的构成形式是不同的。榭一般临水而筑,为单层的建筑;轩,《园冶》中说“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把建筑置于高而空旷之处,可以增加观景效果。轩这种园林建筑,形式很美,但是规模上比厅堂小,而且在位置上也比较随意,不像厅堂那样讲究中轴对称布局。轩但相对来说总是比较轻快,不太拘束。轩与榭是建筑和水面的进一步融合,更加容易营造动静结合的意境。从建筑空间的角度上来说,由于轩与榭本身具有空间开敞性和自由性,所以它们不仅是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元素,更是空间上的过渡和承接。

3古典园林建筑意境的空间构成分析

3.1景观中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和思想文化,营造出园林意境的情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相生共同生长,同步发展,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古典园林造景从自然山水中提取元素,突破狭隘的空间的局限,模拟大自然的景色,经过概括、提炼和艺术加工,给人以“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体验感受。

3.2充分运用中国建筑艺术的空间构成手法,表现园林意境的景

作为“景”的建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与空间中其他元素相互之间的联系来表现自身的存在,形成中国园林意境。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园林建筑与山水花木巧妙地结合,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3.3运用联想和比拟等手法,创造情景交融的景观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2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世界艺术;价值

相比与传统古典建筑框架结构来说,现代的新古典主义更加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表现的主义风格特质为庄重、高压以及尊贵等艺术气质,彻底摒弃了传统古典建筑中追求华丽奢侈的设计理念,促使建筑作品更加真实、简单,从而拉近人与建筑物质之间的互动关联,从而促进新古典主义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就对新古典主义风格在世界艺术中的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

1 新古典主义的概念

新古典主义要是以体现真实、尊重自然为宗旨的艺术形式,能够以往早期的古典作品进行创新性设计,在保留原有美学概念的前提下,达到更加完美的艺术观赏效果。

2 新古典主义的特色

新古典主义是一个单独的流派名称,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末。在一些欧洲国家的建筑装饰设计,得到了了十分广泛应用。

新古典主义不仅具备了庄重、高雅的气息,其也是一个时代特性鲜明的设计形式,可以说,这种设计手法的主要灵感来源是古典主义的精华。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一点问题,那就是所谓的新古典主义并不是模仿,而是通过吸传统古典设计中的优秀经验,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这也是新古典主义概念的基本体现。

一般来讲,新古典主义最明显的特色就是能够将一些复杂的装饰设计变得更加简练、别致,尽可能在硬性线条部分,配置一些软性的装饰品,通过将不同古典主义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以此来提高室内观赏效果,促使建筑作品整体看起来更加具有复古的艺术气息,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安静的生活氛围。

3 新古典注意在装饰上的风格

就目前新古典主义设计现来看,其主要的设计风格是采用了空间分隔的设计方法,普遍采用了大量的罗马柱来对整个空间结构进行划分,先是从简单到复杂,再由局部到整体,对每一处的花纹进行了精心的雕琢。与此同时,通过搭配一些古朴、简约的家具,加入大量具有西方特色的装饰品,以此来凸显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优雅与磅礴大气。

可以说,新古典主义设计理念的出现,在国内外的设计领域中,受到了十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这种设计风格彻底打破了传统古典框架结构的限制,更多的是展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风格,用简单的设计手法来重点突出设计作品中所蕴含的激情,婉约中而不失厚重。除此之外,在保证细节精致的前提下,还需要着重考虑其实际的使用性能,而在所有的设计元素中,家具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造型设计质量的好坏对于室内整体的观赏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一些古典装饰风格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也越来越青睐独特、稳重、具有古典气息的红木家具,在对饰品的选择上,主要采用了水晶、手绘装饰画等作为点睛之笔。

餐厅内的精致无处不在,从舒适别致的餐椅,到餐桌上的水晶花瓶、风情高脚杯,再到壁画、窗帘,每一样都是精选。即便角落中简单摆放的体闲椅也很考究,颇具艺术感的花瓶、生机盎然的盆栽、充满现代感的地灯相映成趣。

简约造型的深色家具是新古典主义家居的主调,饰品的选择则极尽精致考究,从水晶球到手绘建筑风景,奢贵之感绝非一蹦而就新古典主义打破古典框架,突出浓重的现代风格,简约而充满激情,清新而不失厚重,在追求细节精致的同时,突出简约舒适的实用功能,以及华美的古典精髓。在这些流行元素中,家具的创意造型仍是精髓所在,在中式古典装饰风格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精美、独特、敦厚、稳重的红木家具。

4 新古典主义在现代世界艺术中的价值

新古典主义产生于后工业时代,在人们开始对紧张、烦躁的城市生活感到迷惘、厌倦的时候,融合了古典建筑元素、同时大量使用新建筑工艺和材料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其亲切、自然、宁静而又大气的风格自然受到欢迎。古典主义建筑思潮源远流长,建筑领域的新古典主义也是频仍出现的思潮,人们甚至创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以示不同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在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古典主义建筑仍大量出现,即在现代主义建筑极盛时期,各国各地区形形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仍是不绝如缕。新古典主义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与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并驾齐驱的一个流派。它是将古典建筑的比例关系与现代建筑的构件和材料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由于它既具有传统建筑之美感,又融汇现代科技之“灵性”,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因而在很多城市的高档住宅物业中被广泛采用。

新古典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吸纳了大量古典建筑的设计比例与色彩搭配方案,同时摒弃了传统欧式建筑中复杂的线条设计。而另一方面则是将古典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采用了更多简约、科技的设计手段,彻底改变了早期古典建筑作品冰冷的形象,真正赋予了建筑物生命力。其次,虽然不同类型的新古典建筑作品采用的设计手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但这种建筑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依旧保留了早期历史中古典建筑的风格与形式。

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造的许多公共建筑也属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30年代的德国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也风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北京的友谊宾馆、人民大会堂等,也可以算作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例子。这类建筑风格强调古典建筑比例和符号,同时,大量采用建筑科技新手段,大跨度玻璃窗、新型面材的应用,使“新洋屋“在具备了古典建筑传统美感的同时,与时代同步。正象剪裁合体的“西装“,虽来自于“古“却在现代社会长盛不衰。

结束语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览尽所有设计思想、所有设计风格,无外乎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己。为业主设计适合现代人居住,功能性强并且风景优美的古典主义风格时,能否敏锐地把握客户需求实际上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祥.十八世纪末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理性[J].华中建筑,2006.9.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3

在世界建筑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其建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代表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个性鲜明却又多姿多彩,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艺术瑰宝之一,其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与同样作为中国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深受文人墨客及世人喜爱推崇的山水画共同被誉为“姊妹艺术”。我们想要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进行考古、研究和欣赏,首先则要从中国整体文化的脉络出发,建筑即是文化,决不能就建筑论建筑,就技术论技术。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中国建筑传统文化其哲学思想就是:天人合一,从本质上说是对人类基本生存的侧重与关照。中国园林最终形成“模仿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表现,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崇拜自然思想。

中国人更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以及如何艺术地表达这种感受。人们认为建筑的创造也应感受天地之宏伟,而力求创造一种能牵动人心的气势,叹山河之壮美而极力渲染一种能感化人心的意境。至于单体建筑物的飘飘欲起之势,如同书法的草书,绘画中的文人画一样,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的洋溢。在对待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在精神七的融合,所谓“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齐一”,把“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视为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无论从平民的市井建筑、庙宇、宫殿及陵墓,古代中国对自然都本着认可、尊重、屈从和适应的态度。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山水画”再现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则与中国山水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无处不表达出对中国山水画的在线。古人描绘山水就有了山水画;古人创造山水,则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两者可谓一脉相承。古语有云: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历来如此。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园林的范图,而中国园林就是山水画的具体再现的对象。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诠释了中国的传统自然美学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不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和互相补充,形成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国人富于幻想,使中国建筑具有绘画的特点,中国人常把建筑环境比作画境。由于着眼点在于富有意境的画面创作,不太注意单体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而着力于一座座单体建筑为造型单元在平面上铺展与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以及建筑组群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呈现的画面效果。如透过一孔漏窗,南几叶芭蕉,一组怪石,数根修竹,巧妙地构成一幅幅画面。具有绘画特征的中国建筑,更重视建筑中的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随时间变化而感受的空间效果,追求所谓的“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中,借鉴了山水绘画的特色和部分手法。山水画一般在表现手法上善于通过“藏、露”技法,表现幽远、清静的意境。表达出一种“含蓄美”。而园林布局也历来讲究含蓄,通过曲折自由的布局,用“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抑景、漏景方法,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者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全貌。使游者身同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幽远境地,从而使园林更显得有艺术魅力。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同样也是运用了山水绘画中虚实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山水绘画其趣则在于方寸之间自由天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空间都是有限的。园林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景色,园林营造中来组织空间,创造空间,得以实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中西方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上的差异

世界各国都有造园的活动,并且由于各自的文化、地域差异而产生不同类型的造园手法和风格。东方文化强调美在含蓄,美在透与不透之间。古典造园者认为,在园林中最绝妙的是假山,是游廊,是屏门,是楼窗,要使游者体会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境。而西式园林则强调视野的开阔和舒朗,要体现景观的“大气”。空间结构不但不隔,反而要开放,而且是彻底的开放,要让满园景致尽收眼底。

其次,在中国的园林中亭台楼阁、假山、清泉只能作为整体的单一元素进行组合,不重叠、不反复、不夸张、不整齐。与之相反,在西方的构园理念中,几何、数学都是科学的、理智的,园林的风格也表现为强调整一、秩序,强调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中西方园林空间构成的差异一直处于人文理念与自然的角逐中,反映出了各自人文观的差异。

结 语

山水画对于园林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在园林中是最恰妥的再现。在园林的外部,它的空间、平面和线条的设计,用艺术的眼光打造一个景点、一座院落的。而在园林内部,几乎每一座建筑内部,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山水画的痕迹,无论是山水画的彩绘,还是有着立体感的各种山水画木雕,它们都是山水画艺术在园林中的直接表现。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4

【关键字】园林建筑、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Abstract: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et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gardening using different building materials and layout form,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concepts of mood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produce the East-West differenc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ir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Study on the East-West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ifferenc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lassical gardens, East-West 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概述: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上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2、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在建筑的艺术风格上,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虽然在对待城市和处理宫殿、寺院、民居等建筑的布局上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但却不像西方那样一味地为追求几何美而在园林中大量采用这种手法。脱胎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位置灵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们独立设置,也可用廊、墙等组合成为院落式的群体。建筑空间变化曲折、丰富多彩。在处理建筑、人、环境的关系时,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园林建筑强调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传统的将建筑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园林布局与景观上“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理念的需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园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质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要求,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均讲究具有优美的轮廓线和天际线。

3、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规律的行例,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离别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广厦。

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5

王慧明

1975年接触并学习摄影;

199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学会;

1998年被评为全国德艺双馨摄影家

代表作:《天坛神韵》、

《玉蜓桥》

为拍摄北京的新旧建筑,王慧明爬过北京大部分典型高大建筑的顶楼,为拍摄到最佳角度,多次冒险登上正在建设中的至高点。在近十年中,他拍摄的北京建筑摄影作品中,有一百多幅作品代表北京到十多个国家展出。2006年-2008年受聘为北京市政府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特约摄影师,拍摄了一万多张奥运工程图片,为奥运留下了宝贵资料。

在古典建筑拍摄活动中,变化莫测的光线,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独特的布局与设计元素,精妙的细节等,都可以转化为再现古典建筑辉煌历史与沧桑经历的神兵利器。

驾驭光线,创意性地进行拍摄,是赋予古典建筑摄影生命和灵魂的关键。面对剥落残损,历经沧桑的古典建筑,应根据光线入射的角度大小,选择光线强、弱不同的时段进行拍摄。通过光线的入射角度以及强弱变化,塑造具有个性的古典建筑,勾勒优美的线条,再现建筑的体积,烘托每座建筑独有的氛围。此外,在光源复杂的环境中,利用具有不同色温的光源,通过控制白平衡等相机设置,可使作品色彩呈现出特殊的冷、暖变化,使作品的影调更为微妙动人。

拍摄大型古典建筑群落,可通过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发掘包含在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准确切中古典建筑的个性脉搏,事半功倍地描绘古典建筑的韵律与美感。关于特定区域对象的选择,应大胆取舍,恰当表现,以体现建筑群落的气质,再现昔日辉煌,传递深藏于古典建筑中的文化精神。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6

【关键词】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风格

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萌芽阶段,转折阶段,兴盛阶段,成熟阶段。园林兴起之初主要是为皇宫贵族提供狩猎等场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态特征,仅仅属于功能性园林。园林的转折阶段即中国历史上分崩动乱的年代,园林艺术脱离了打猎的原始作用,而转移到以游赏为主。隋唐时期国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等风格的园林。此时的诗人、画家也逐渐参与到造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文人园林风格。成熟阶段则从北宋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其在保持庞大规模的同时,也吸收了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园林建筑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2. 现代园林

早在 1969 年, 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 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著 《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在保护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术措施来保护生态成分。中国的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优秀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造园艺术,将大自然与现代科学、艺术等有效结合,形成了当今园林风格多样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

西方造园思想的哲学体系主要是来自古希腊发展而来的“维理”学说。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园艺术建立在数理关系上,在造园过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关系。这种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园林主体设计思想,并对现代造园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现代园林造园手法

受“维理”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对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等因素的引用。在景观性格上,相对于古典园林的内向性格,现代园林更体现出以建筑为中心的外向性格。但其在空间设计上,脱离了人与景之间的交流关系,仿佛是在观赏一幅画品艺术,失去了一些景观带给人们的感官趣味。

3.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

园林建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园林设计上会融入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强调的都各不相同。

3.1思想方面

园林在各个时期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近年来,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追求对称效果,更有甚者将花草树木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在形式上均衡对称,强调人工美。中国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还融入了西方的部分优秀造园艺术,整体上结合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及艺术,形成了当今园林建设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3.2功能方面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它们的共同功能都是观赏。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古典园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宫廷和贵族代表的极少数人,实际上脱离了大众化,暴露出了古典园林的局限性。而现代园林讲究更多的是大众化,在保持园林观赏性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注重对人的种种行为现象的研究,来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现代园林在功能方面,脱离了古典园林风格的单一模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3建筑设计

百华先生曾如此评价园林建筑:“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由此可见,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还是拥有很高的境界的。在建筑设计上,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追求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古典园林强调尊重自然和追求自然,在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主要追求的是自然的原生态,在局部格式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而现代园林则注重景人结合,追求景外之景。又注重体现出人工美,以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的目的。

3.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方面,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古典园林中雕塑的材料一般都是由石头这一单一的元素组成,现代园林则加入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极大的丰富了园林文化内涵。在园林照明方面,古典园林中照明设施的作用只是在夜间提供光亮,现代园林在照明方面不仅拥有同古典园林相似的作用,还能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等一系列效果,使园林表现出来的意境更加深刻。

4. 古典园林思想对现代园林建筑的影响

4.1现代园林的包容性

相对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风格的多元化和边缘化已成为其区别于古典传统园林的重要标志,它更多考虑到社会需求以及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它在满足传统艺术美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建造元素,造园的形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现代园林在吸收和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自身,具有更加强的包容性和创造性,整体风格上也更加多变。

4.2古典园林的指导性

目前,西方造园理论逐渐融入中国现代园林中,不断的的冲击着中国现代园林,许多设计者往往只讲求构图曲线的美丽以及明确的几何关系,而不能在空间上取得创意的效果。而古典园林注重对场地的考量,其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设计者要更加深刻的体会古典园林中的精髓理念,在造园过程中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设计出不仅平面构图优美,同时空间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5. 结论

古典园林因为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若仔细品味,古典园林还是散发着浓厚的诗情画意。我们不应一味的仿照西方的造园艺术,而是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科学地将其优秀理念与现代造园理念相结合。只要能有效地吸取古典园林的精华,不断进行改造创新,必定能走出一条极富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宋丽娜,陈亮明,唐丽.浅谈古典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业,2008,(02).

[2]刘勇,杨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4]董漪微,刘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2).

[5]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7

中国式古典风格园林建筑具有和谐统一、意境深远、形式优美等特点。作为园内建筑要求与园内自然风格协调一致,其造型是否优美、布局是否合理、选材是否得当等都将影响园林建筑的整体美。对园林建筑美的认识的价值在于自然景色与人工建筑之间搭配和谐,同时能够与社会的文化理念、伦理观念和社会心理形成一个整体。它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度,也会影响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因此,园林建筑的审美和其他建筑的审美是不同的。

关键词:

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审美;特征

中国园林的构成主要有楼台亭阁、林木花草、山水石头和诗文楹联等六种要素,其中,楼台亭阁是指园内建筑。通过研究中国儒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周公的“制礼作乐”的儒学文化,可以阐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怎样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同样,也要研究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师法自然”和绘画意境,以及古典式园林建筑是怎样用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来体现自身的深远意境。

一、中国古典风格园林建筑的文化修养

1以人为本与自然情感建筑是园林设计中,人为特征最为突出的物质方面要素,兼有生活起居和观赏游憩两种功能,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中国传统建筑受到“周礼”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古代的寺庙还是古代百姓的房屋都喜欢用均衡对称的轴线对称方式。然而,中国古典式园林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极大的区别,它摒弃了传统建筑的庄严与肃穆,而是更加重视居住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与欢乐,园林里的亭台和轩榭等建筑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充满了纯真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境。园林建筑灵活地利用建筑物将山水、植物融为一体,体现出错落有致、曲折迂回的布局。园林建筑采取或引导或暗示,或曲或直,或明或暗等手段来丰富在空间的层次感,从而达到以一斑见全貌的艺术表达效果。我国古典风格园林建筑能够具备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园林是古时候有声望有地位的官吏和文人修养身心的地方,它所弥漫的是文人墨客的惆怅与孤寂,表达的是自然无为的情愫。由此也体现了道家顺其自然、不加造作的审美理念。

2建筑装饰里的文化内涵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古代文化和以和为贵的中庸性格,以及人们希望生活安稳、家族兴旺的情感也就顺其自然地体现在了建筑装饰里。园林建筑装饰图案里最重要的要素是与吉祥话同音的字或物,比如,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的“福”字发音相同,所以蝙蝠就被作为吉祥的寓意在园林装饰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北京地区的恭王府就有一处用蝙蝠来装饰的大厅,被叫做蝠厅,具有蝙蝠形状的水池也被叫做蝠池。还有一些装饰是直接使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器具或者塑像来表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情感,如“西王母拜寿”等雕刻和有吉祥如意寓意的如意等。中国古典式园林体现的是文人与士大夫的高雅脱俗的文化内涵,在建筑装饰中诗词、匾额和对联,这些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装饰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仅可以烘托园林的艺术气氛,还可以装点景点。

二、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建筑和谐美的影响

1“天人合一”儒学思想的审美影响传统哲学中的儒学思想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统一和谐,其对美的理解就是情与理的统一和谐。而道家思想讲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和谐,其对美的理解是心与物的统一和谐。园林建筑在儒学思想的浸染下,产生了形式的对称、明确的等级、清晰的条理等这些人为所形成的制度。而在道家思想的浸染下,园林建筑又体现出不规则、有线条、不对称、有变化的布局设计,而且建筑在形式上也会根据地理的形状和水域的形状进行变换,不一样的地形和水域也会有不一样的造型搭配。中国古典式园林建筑一般用木料、砖石及粘土作为建筑材料,这无一不是在表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例如,木料是在园林建筑中最为常见的,它是一种可再次利用的原料,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是建筑材料中最原生态的。在使用木料的过程中不用做过多的加工处理,不浪费任何资源,放回大自然以后也不会污染环境,对人本身也没危害,甚至有一些木料对人的身体还有益。木料还具有成本低、易加工、抗震等优点,而且木料在触摸手感上也很舒适,同时装饰材料也可以用木料,比如雕塑等。中国有许多园林建筑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由此可见木料的使用年限也很长。2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审美影响“礼”的本质是“序”,“乐”的本质是“和”,因此礼乐文化也是秩序文化及和谐文化。礼乐是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治国所构建的行为规范,同时礼乐思想也体现在园林建筑中,例如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就是以讲堂做为中心点,中轴两侧对称,两边相对称的排列着斋舍,层次分明,整齐划一,这正是礼乐思想的现实表现。在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是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不论是代表皇家的建筑还是百姓的院落都有等级之分。其中,故宫建筑便是礼乐思想在建筑中最好的表达。这些建筑中有着分明的等级制度,例如,坡屋顶、房殿的等级最高,然后是歇山,最末是悬山和硬山。在紫禁城中,其中太和殿就是十一开间的最高等级的房殿屋顶,象征着封建皇朝高高在上的权力。而江南的那些民居采用的是等级中最末等的悬山和硬山,这也表现出百姓生活的悠闲与自在。园林建筑是哲学思想在建筑中所产生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美感。

三、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影响

1师法于自然在中国,由于受到传统山水绘画美学思想及绘画中“师法自然”的艺术手法的影响,园林建筑大多是以山水为主。传统哲学思想中道家也提出“道法自然”的观点,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的哲学根源。袁枚在《随园记》中就提到要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来进行建造,从中可以看出园林建筑的自然随意、就地取材的特性。建筑中讲“师法自然”那是一种对生态观念的表达。在园林建筑设计中,亭阁、走廊、门窗等的设计都体现了建筑、自然与人这三者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例如,拙政园中的“清风、明月、我”和“与谁同坐轩”都是体现人、自然、建筑这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交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将窗户、亭台、走廊等设计成镂空形式,这就加大了园林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流,也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更为亲近,而园林外部自然空间中物体的层次感,也得以延伸到建筑的内部空间中。2画意(意境)园林建筑的意境也和中国绘画艺术相同,要用艺术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建造园林和绘画相同,要立意深远、手法写意,在《园冶》中就描绘出中国园林建造对绘画意境的追求。例如,窗的设计,漏窗便是一个很好的画框,透过它可以欣赏园内四季更替的美景,增强了园林设计的层次感,而且还表现出了园林建筑设计的意境美。绘画的意境在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中表达的方式:

(1)主次明确。园林建筑的设计受到中国山水绘画艺术中主景与次景相互关系的影响。无论是皇帝的宫殿还是私人所有的园林,都是有主有次,主景显得是尤为突出。例如,拙政园的建造中,远香堂就是主景建筑,园内其他景色与建筑都以这个主景为中心延伸开,在主景建筑以南的方向修有池塘、种有竹林、造有假山,以北的方向有平台连着一个荷花池。这也恰恰印证了中国山水绘画中要求画面主次明确的艺术手法。

(2)虚实结合。因为园林建筑设计受中国绘画的影响,所以在建筑中也体现出虚实相生的关系。园林建筑有实有虚,其中天井、庭院之间的空间就是虚,而墙和屋顶就是实,这些虚实结合的空间使得园林建筑表现的层次多样。中国人在艺术表达上一向喜欢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建造园林的时候,会把精华部分藏在山石或树林中,这就使有限空间可以产生出宽广的景深效果,从而体现出含蓄内敛之美。

(3)疏密相间。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通常要用疏密相间来破坏画面中平均整齐的感觉,园林建筑也是这样。在园林建筑中,布局设计要遵守疏密相间的准则。例如,位于苏州地区的网师园,就是疏密有致的典范,其造型上短小精悍,周围的亭台、楼阁,也以小巧、通透为特点,所以网师园虽然建筑很多,但是看上去却不拥堵,山水景观虽然小巧、繁多,但是看上去却并不让人感到拥挤。正是这种疏密得当的设计,让网师园成为了以少胜多的代表作品。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明轩”,就是以网师园的“殿春籍”为底本建造的。

(4)曲线应用。在《南田论画》一文中就提到山水绘画中要想意境深远,就必须运用曲线。山水绘画就通过将画面中内容的有序结合,并将主次安排得当,来体现这一美学观念。山水绘画是用曲线在平面的画布上来表现广阔无垠的空间,而园林建筑是在真实的空间里用曲线来使这个空间更具层次感。其中廊的辗转曲折的设计就最易使人们体会到曲线的流动性,廊的蜿蜒曲折使园林建筑的空间产生了富有动感的曲线美,曲线造型的廊将建筑空间分成很多连接的空间,虽然近在咫尺但空间上却有较强的景深感。在给园林命名时也体现出曲线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例如曲园中就有被称为“曲水亭”的建筑,从中可以看出水流回旋;从“回峰阁”这个名字中,人们可以看到“峰回路转”。

四、时代审美要求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建筑有着自己独有的时代特点,无论哪个时代的建筑都是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伦理思想与文化思想的汇总。从古至今,园林建筑都跟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例如中国最强盛的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开明,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这三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容纳与融合是其文化精髓。唐朝崇尚丰满之美,建筑上也崇尚恢宏壮丽。极具雄豪奔放的文化特点,因此这一时期园林建筑的文化观念也具备这样的特点,佛殿在建造中以刚劲、威严为美。现在保留下来的一些寺庙仍能看出那个时期的美学理念。到宋朝和元朝时,中国山水绘画的发展到了极致,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中国传统建筑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北宋时代的《营造法式》一书就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技术、选用材料、建造制度等做了统一规范。与此同时,宋朝的经济也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城市经济的发达必会带动建筑的昌盛。宋朝的书院园林飞速发展,成为宋朝文化高速发展的代表之一。书院园林和豪迈的唐朝建筑不同,其风格较为含蓄,建筑细密而且俊秀飘逸。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中国古典式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不仅吸取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还受到了礼乐思想的影响;意境美,是受到中国山水绘画中师法自然和绘画意境美学思想的感染;形式美,则是受到时代审美需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文学:《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花窗造型艺术》,《大舞台》,2015年第9期。

[2]王格:《大型古典园林的导游讲解技巧———以扬州瘦西湖为例》,《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3]李炯、李勇:《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旅游审美文化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8

【关键词】传统建筑 特点样式 古建筑设计元素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景观艺术上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研究的角度也越来越丰富。中国建筑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 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成为举世瞩 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 主次分明。 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 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 变幻无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 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 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炯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由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都是私人园子的范畴,一般的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而现代社会的园林的服务的主要人群便是普通的人民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关于古典园林的研究对现代人而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古典园林的理念与理法对现代人的启示;二是古典园林中的不足与糟粕给现代人以警示。

三、中国古建筑设计元素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城市的规划布局, 以放置平整的街道方格网系统最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 虽然 在江南、西南山区有着一些独特的地方特色。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黄河一带,以方 格网街道布局,使行政区、居住区、商业区等相对独特独立所组成的城市数量最多。其中以 宋为例的城市规划,大多建筑采用轴对称的布局。沿轴线布置建筑空间序列,这是中国大到城市,小到宫殿、衙署、庙宇、民居常用的方式。这一方式融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的古代 哲学,符合古人讲求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庸之道。

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结合不同的组织形式。而且结合了古代城市规 划思想精华,采用轴对称手法,将地块分为井字型用地结构,运用规整的建筑组合充分体现 皇城的大气与尊贵。由于该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了体现城市的总体风貌,在建筑上采用了 宋朝的建筑传统元素, 使得建筑外观呈现出地方特色和历史感。

而在内部采用了现代化的风格。给人时尚的感觉。在建筑立面处理上采用新中有旧,旧里透新的设计理念。这种处理手法既向人们传达了历史的信息和地域文化的文脉,又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室, 有着潜在的设计元素可以挖掘并古为今用。

我们可以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背景,吧富裕中国文化内涵夫人元素用现代简约主义的手法 表现出来。如贝律铭大师的香山饭店,设计中一白色为主调,并以此为基准把握现代设计。对传统的继承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而应该通过对传统的文化溯源, 探究中华民族共同的 审美取向的精髓。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物镜、情境、意境,现代景观强调视觉形态需要鲜明的形象,强调环境形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空间设施。这三个点就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园林的差异所在。

四、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的融合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拥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也必定会被其独特的景观艺术所感染。而如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愈来愈深,纯粹古典形式的中式园林不复存在了。但是它的一些精髓却留了下来。而这些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早就出现在我国传统中式园林的营造过程中,逐渐地运用在所谓的现代园林之中。

例如:苏州西山恬园——将自然山水、文化底蕴、诗一般的山水田园生活和古典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向往文人生活情趣的人们再现纯粹古典园林。由于引用太湖之水修造运河水系使庭院的水景有了活的循环水源。在植物配置上基本应用本土植物采用满贯修枝的办法使园林植物快速成型。又如:芙 蓉 古 城——沿袭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充分利用与发挥各个地区、各种先天条件的优越性,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改善整体环境。同时,吸纳现代建筑设计对居住的合理性要求, 带来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舒适感

五、结束语

中国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 。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属于自然式。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断恶化。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研究的角度也越来越丰富。

现代的园林要开敞性与植物造景并重,永远把人民大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有机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与方现代园林的优越性,创建更完善的人性化现代园林。事实证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既不能完全依赖境外风景园林师的作用,更不能照搬西方现代风景园林模式,只能依靠大量真正具有良知和职业道德的设计师的崛起,营造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而深刻认识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9

    中国擅长以木构体系为造房的主要结构,从夏商一直延续到明清,其建筑发展性具有稳定、持之以恒特征,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独特建筑艺术体系;西方古代建筑体系是以石材为主建造结构,无论是从古希腊建筑柱式运用、还是到古罗马建筑时期建造技术、艺术、型制、理论空前发展,以及到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出现,和后来兴起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均都表现出建筑风格在不同时期变革所留下的历史烙印,展现了西方人较高艺术修养与智慧。

    一、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上的差异

    1.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建筑

    中国古源地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其气候温和,国家经济发展以农耕为主,所以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顺其自然,将人与天地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和谐发展。因此中国建筑注重因地制宜,讲究风水,这一点园林建筑就有所体现,“虽为人作,宛若天开”,充分表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意境。另外,中国古建筑也受着周礼之制的影响,如宫廷建筑———北京故宫,平面讲究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创造了高低错落,起伏开阖的群体空间,象征了九五之尊、皇权至上的思想。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北京天坛总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即取此意。标志性建筑祈年殿,优美的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被人喻为我国古代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其平面形式为圆形,周边12根柱,象征12个月,中心四根金柱,意为四季;外观为三重攒尖顶,处于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高处周围苍松翠柏之上,使人感觉屋顶就是天穹,令人海阔天空,好似天地相合之处。

    2.“人”与神性为主题的西方建筑文化

    西方建筑文化发源地希腊,被喻为欧洲建筑的摇篮。它地处地中海北岸,东临爱琴海,属海洋性气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所以建筑突出以“人”为中心,如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多立克式、奥尔尼式就隐喻着男人和女人。高耸的石柱支承厚重的梁枋又象征着对“力”的崇拜。西方人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如在西方古代园林建筑中特别注重人工修饰,将植物剪裁成规则的几何图形,有序整齐的排列,体现建筑是位于自然之上的。到12-15世纪欧洲进入了一个宗教统治的时代,基督教保持着绝对统治地位,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式教堂,高耸的构图和玲珑剔透的雕饰,表现出神秘敬畏的感觉,走进教堂仿佛走进了神殿,通过人与神的对话使教徒心灵得到了洗礼,感受着超尘脱俗的感觉。

    二、中西方古代建筑外观形式上的差异

    1.中国的斗拱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形式特征显着,与世界上其他建筑截然不同。中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组成,结构形式以木构架为主,由立柱和横梁承重,屋顶多为坡屋面,不但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其外观形式的多样化,与高低错落的起伏勾勒出中国古代城市丰富的天际线。屋顶的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及卷棚顶等。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体系中的“斗拱”是最显着和重要的构件,在审美上有极高的价值,它位于柱顶、额枋和屋檐之间。斗拱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由大变小、由雄伟变纤丽,不仅在结构和装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为建筑各部分和各构件大小尺寸起度量单位的作用,在2”1”年上海世博会上的中国馆就隐喻着中国建筑文化的代表—斗拱。对比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外形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规模和尺度相对较小,但是中国建筑不以单体取胜,而是注重虚实结合的群体空间布局,传统的建筑群基本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入院落空间组合。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所谓“无院不成群”,这是东方建筑所追求的独有的特色。

    石制梁柱为特色的西方建筑

    以西方为代表的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创造了一种以石制的梁柱作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经过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2”世纪初,成为世界上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建筑体系,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古典建筑。用石制的梁柱围绕着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高耸的穹顶勾勒出西方建筑的主要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柱式的变化,对欧洲后来的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建筑强调个体的表现,在建筑外观形式处理上变现几何比例和数字关系,建筑庞大的体量和巨大而又高耸的穹顶,赋予了一种向上和四周扩张的气势,与周边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中西方古代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1.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中国人对木的宠爱就像西方建筑多以石材为主一样。建筑材料的差异首先在所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古源地以黄河流域为主,土木材料在这一带储量丰富,气候干燥少雨不但有利于木材的防腐,而且价格低廉,它比石头更容易取材。在《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可见木构建筑材料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如《左传.襄工二十七年》记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这五材就是指金、木、水、火、土,而石却在外。中国古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屋面上的瓦、墙体的砖都是用土和水,用火烧制而成。中国古谚语所谓“墙倒屋不塌”,说明墙不承重,都是由木构架来承重的。且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上,木材是多么重要。

    2.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

    西方建筑发源地古希腊所在地理位置地势崎岖,河流湍急,石灰岩和大理石储量丰富,这为石构建筑提供充足的材料资源。在气候方面,这里属海洋性气候,常年湿润,如选用木结构更易腐朽,所以石材建筑从这里开始广泛的运用。到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又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这种人工制作的石材为拱券结构的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为将来建筑材料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纵观西方古代建筑,无论教堂也好,宫殿也罢,以至于一般的建筑也都和石构是分不开的。中西古代建筑这一木一石,一柔一刚,可谓泾渭分明,各有千秋。

    四、中西方古代建筑装饰上的差异

    1.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艳丽,注重雕琢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风格,在建筑颜色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清醒、名目、艳丽的颜色,如宫殿庙宇中用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再衬以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更显得富丽堂皇。屋顶上布置的彩绘也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一种重要类型,彩绘多以动植物图案为主,如明清时期的和玺彩绘、旋子彩绘和苏式彩绘。在梁枋、斗拱,檩椽等构件上运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技法、加以雕刻、书法等手段,使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建筑材料的特点,中国人将木构件进行细致的雕琢,再附以颜色罩面,雕梁画栋,其手法和工艺之精湛堪称当世一绝。

    2.西方古典建筑朴实、庄重,雕饰宏伟

    西方建筑古希腊建筑装饰风格给人以朴实、庄重之感,建筑的颜色也偏于黑、白色色调,注重材料-石材的颜色,这与中国古代建筑相比不免单调些,装饰彩绘图案也没有中国这样丰富多彩。但到了古罗马时期,罗马的贵族们生活奢华,各种装饰手段开始运用,特别是室内运用华丽耀眼的颜色,把宫殿装点的金碧辉煌。到了宗教时代,人们更追求装饰色彩的变幻,室内的屋顶及墙壁装点了许多壁画,绘制多属圣经中的故事,人物绘制惟妙惟肖,极为真实,映射出狂热迷幻的宗教主题。另外,西方建筑的装饰多以雕饰为主,雕饰包括雕刻和雕塑,以人物、动物、植物为对象,采用石材进行雕琢,其形象生动逼真,立体感强极强。相对而言,中国古建筑的雕饰虽没有西方雕饰的大气宏伟,但在双方地域中的独特的风格都是独树一帜的。

    五、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装饰风格的基本原则

    1.适度性原则

    西方古典主义风格总的来说是宗教思想的物化体现,在其影响下的装饰本身,也带有很多特定社会和时代的痕迹,这些如果照搬照用会破化设计的整体感。古典主义有很多装饰手法和装饰元素在现代人看来己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如若大量过度地使用这种装饰,将失去简约式风格的内涵和意义。古典主义装饰题材和装饰手段都比较丰富。在特殊的环境中,需要仔细斟酌选择装饰语言和元素,以和整体环境氛围相符。因此,选取装饰语言要格外谨慎,以求整体风格的一致,否则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2.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更应该给人一种亲近感,设计目的是“人”,而非物。一个好的空间因该是环境和情感的结合体,是环境和情感的对话和交流方式。环境的营造应该展示出特定的精神气质,给身处此环境的人一种应该具有的感情需求。不同环境体现出不同的气质,满足不同的情感需要,因此,在装饰的应用上也应该遵循这种原则,以人的环境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把握空间环境的情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合理性原则

    所谓合理性原则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合乎逻辑性原则,指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尊重和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比如在进行古典主义氛围的营造中,应该合理的选取装饰材料。古典主义装饰多采用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等。如果在一个古典色彩浓厚的空间中突然多出一个现代新型材料,不但令人感觉可笑,而且装饰的韵味和内涵也荡然无存了。其次,施工技术要合理、结构要合理。如果没有适当的加工技术也会给材料、结构等带来麻烦。总之,简化的西方古典主义装饰的借鉴和应用将在尊重历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多种设计原则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