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薪酬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08:19

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范文1

论文关键词:薪酬管理;科学合理;作用代网

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使用的激励方法,它是企业对员工的回报和答谢,以奖励员工对企业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是企业对员工所作贡献的承认。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着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前景。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对员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一、薪酬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薪酬管理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才是关键。构建良好的薪酬制度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正规化道路。在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新时期,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资产。如何留住关键人才,激发人才的潜能,实现人才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合理统一,成为企业赢得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而在这方面,薪酬有着非常基础的作用。每一个企业需要拥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人才,还需要用有一定保证力的薪酬留住人才。恰当的薪酬管理策略能够在企业形成上下统一的局面,使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继而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薪酬管理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工具

如果把企业战略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链条。其中,薪酬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一环,薪酬管理可以通过作用与员工个人、工作团队和企业整体来创造与变革相适应的内部和外部氛围,从而有效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首先,企业的薪酬政策和薪酬制度与重大组织变革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据统计,在企业流程再造的努力中,50%—70%的计划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再造后的流程和企业的薪酬体系之间缺乏一致性。其次,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工具和沟通手段,薪酬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则它能够起到沟通和强化新的价值观和行为,同时还直接成为对新绩效目标的达成提供报酬的重要工具。这样,薪酬就会有利于强化员工对于变革的接受性和认可程度,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铺平道路。代网

(三)新形势下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包括人力资源计划、或区域配置、员工发展、员工维持与权益保障等方面,这些职能与薪酬均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大系统。薪酬管理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组织运营和变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共同构成了组织远景以及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平台。

二、旧体制下的薪酬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员工劳动观念落后,按劳取酬的思想根深蒂固,平均主义盛行。按绩效取酬、按能取酬的思想没有在人们的薪酬观念中占主导地位。

(二)企业没有系统的绩效管理制度薪酬体系的非市场化导致企业总体薪酬水平差异大,没有绩效衡量标准,企业新资外部不公平,导致员工士气不振,关键人才流失,低效员工大量沉淀。

(三)企业薪酬级别设置套用行政级别,不是按照岗位在企业中的相对重要性设置,没有与员工岗位的工作业绩相联系,导致了岗位差异的弱化,关键岗位的重要性得不到突出,出现同酬不同工的现象,引起内部不公平现象。

(四)企业薪酬的设计与实施没有实现市场化。沿用计划体制的模式,各级人员的薪酬收入与行政级别相联系,导致各类人才不能向企业最需要的岗位流动,资历而不是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薪酬水平与个人的工作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

三、薪酬制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只有员工获得合理报酬后,其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得到有效的激励,员工才会加入到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列中。当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完全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时,企业管理者才会得到充分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四、薪酬管理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收入将越来越规范化

职业经理人“年薪制”,是企业以“年度”为周期单位,来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收入,并视其经营成果浮动发放风险收入的经营者工资制度。这种分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把经营者的收入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挂钩、与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责任及风险相联系、与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相分离的作用,突出了经营者的地位,充分肯定了经营者特殊和复杂的劳动。但年薪制实行多年来,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办法不完善,年薪的计算复杂,考核指标繁琐,考核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欠缺,年薪制以货币形式为主但同时职位消费十分混乱,容易激化企业内部的矛盾,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没有与经营者劳动力市场相配套等。人世以后,外国在华企业增多,将有利于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和职业经理人收入的规范化。

(二)企业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给员工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优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

德州交通集团自成立以来就是凭借着其优厚的福利,吸引了大批人才,培养了大批人才,留住了大批人才,建立了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造就了一个内部富有良性竞争的企业大家庭。设计出别具特色的福利政策,来营建自身的竞争优势,推出多元化的福利项目,为员工提供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优良环境。

五、现代薪酬管理的内容代网

(一)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管理密不可分

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相配合。

(二)薪酬结构应随行业、企业而改变

薪酬结构作为薪酬策略选择的一部分,日益成为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薪酬结构主要指工资、奖金、津贴、股权、福利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固定工资与活动工资(业绩工资)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关系像调节阀,整合和变化出许多新的薪酬格局。

(三)薪酬管理应与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建设相得益彰

薪酬管理意在启动企业内部的物质发动机,企业文化建设意在启动企业内部的精神发动机。优厚的薪酬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由此塑造出的优秀企业形象,则可以使人才进发出高度热情和创造性,甚至可以用中等竞争力的薪酬把一流人才吸引过来、留住他们,并使其积极工作。

(四)薪酬管理过程鼓励和强调公平竞争

薪酬管理范文2

关键词:薪酬公平感知维度薪酬管理启示

薪酬公平感知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公平、满意的薪酬可能激励工作表现,对薪酬的不满往往引起不良的工作反应,如工作不满、怠工、缺勤等。因此,薪酬管理应该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一、薪酬公平感知维度

薪酬公平感知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

1、分配公平

亚当斯认为,公平感知主要源于报酬数量的公平性。员工会对己与他人(参照对象)的投入和产出比进行比较,判断分配结果公平性。当不公平产生时,个体将采取心理上或行为上的一些手段来恢复公平,如改变自己和投入、改变他人的产出、重新对自己的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离开或迫使他人离开等。

2、程序公平

人们不仅关心分配结果的公平,还关心达到这种结果的方法和工具(即程序)的公平。Thibaut&Walker(1975)认为,人们拥有过程控制(即参与过程)的权利,会显著提高人们对分配结果的公平感知。

为了保证实现分配结果的公平性,莱文赛尔(JeraldS.Leventhal)进一步提出了程序公平的六项基本原则,即:①一致性:分配程序对不同的人员或不同的时间应保持一致性;②无偏性:分配过程应摒弃个人的私利和偏见;③准确性:决策应该依据正确的信息;④纠错性:决策应有可修改的机会;⑤代表性:分配程序能反映和代表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⑥道德性:分配程序必须符合一般可接受的道德与伦理标准。

3、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

贝斯(RobertJ.Bies)和莫格(JosephS.Moag)发现,管理者和员工的人际互动方式也会对公平感知产生影响,进而提出了“互动公平”的概念。JeraldGreenberg(1993)将互动公平进一步划分为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人际公平主要是指在执行程序和决定结果时是否真诚、有礼貌、尊重对方等。信息公平主要是指是否给当事人传达了应有的信息,即要给当事人提供必的解释,如为什么要采用某种形式的程序或为什么要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分配结果。

二、薪酬管理中的公平感知因素分析

1、分配公平因素

员工对分配公平的感知来自两个方面:薪酬是否与自己的绩效、贡献相平衡,薪酬是否与他人或组织标准相平衡。因而分配公平就要求薪酬等级标准要建立在工作分析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还要减少评估结果中的人为误差。

2、程序公平因素

雇员应该在薪酬管理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以利于员工得到公平的待遇。薪酬管理中的程序公平因素有以下五个:(1)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采用雇员的建议;(2)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双向交流;(3)雇员有能力对管理过程或管理结果提出质疑或反驳;(4)管理者熟悉雇员的工作;(5)采用的标准前后保持一致。

3、人际公平因素

人际公平是员工对上级在态度上的一种感知,上级是否有礼貌地对待下属,是否尊重下属的尊严、由此而产生员工对上级是否信任、敬佩、是否愿意听从上级的指挥等。

三、组织公平感知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启示

1、优先保证分配结果公平,充分考虑其它维度对员工公平感知的作用

四个维度中,结果公平对员工公平感知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优先予以保证。分配结果的公平性要求建立客观的薪酬分配制度,薪酬应建立在工作分析与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在薪酬分配过程中,切实贯彻效益优先、按劳分配、以业绩为基础的分配原则,可以提高员工的结果公平感知。但这在实践中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的挑战,如某些实际工作评价的复杂性、管理者不可避免的主观性等。所以,我们也应发挥其它维度的作用。

2、薪酬决策结果应充分考虑员工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心理

考虑这一问题可以增强员工的内部公平感(和同事比较)和外部公平感(和其他企业员工比较)。在薪酬水平方面,企业应为关键性岗位制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标准,才能吸引、保留并激励人才;在薪酬结构方面,企业要进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设计,使得不同岗位的薪酬等级差距适当,还要使薪酬评定标准能反映个人的绩效和贡献。

3、重视员工参与

员工参与薪酬管理过程,并在薪酬决策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员工的公平感知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当提供员工参与的机会,例如让员工自主选择福利、奖金的具体形式,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晋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在薪酬等级评定中,对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权重的设定,员工应有一定的发言权。

4、加强薪酬管理中的双向沟通

由于某些原因,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影响到沟通的平等性,不利于产生互动公平感知。因此,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就成为必要。管理者将薪酬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准确地为员工提供薪酬分配职位晋升的相关信息,及时肯定员工的工作业绩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员工和上级的接触沟通,增加对薪酬制度和薪酬体系的了解、对薪酬结构、薪酬等级确定方法的认可,可以增加对组织的信任感,改善薪酬管理效果。管理者和员工的交流应在公开、互动的氛围中进行。

5、建立有效的申诉和监督制度

申诉最基本的功能是当组织中出现不公平时降低员工的不满和忧虑水平。心理学认为,那些有机会倾诉挫折和不满的人会比那些必须抑制自己情感的人感觉更好。申诉起到了预警功能,它指出组织中的一些员工认为某一政策或实践不公平的信息,进而可以对造成的不公平进行弥补。薪酬管理中,当员工对自己的薪酬持有异议且通过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无法解决问题时,员工可向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薪酬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薪酬管理委员会对结果进行审核,如发现确有不公行为,应予以纠正。

申诉是员工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主动地反映自己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但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愿意通过申诉来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必须设立相应的机构,负责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监督者应该从利益上与被监督者分离,而且监督者本身也要接受监督,如实行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新闻监督制度等,真正将监督落到实处,使管理者能严格按制度办事,提高员工组织公平感。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晔、龙立荣: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人类土效学》,2003,第1卷第3期。

薪酬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薪酬管理 薪酬激励 措施

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无疑是人才,人才是一个单位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出人才的作用是各种企事业单位关注的焦c。受市场经济环境影响,高额的报酬能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建立健全薪酬管理体系并辅以相适应的奖励机制,能够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薪酬激励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事业单位虽然有稳定的优点,但是其较低的薪酬不利于保留有能力的职工。因此对于职工的薪酬条件与职工是否愿意继续在事业单位发展有着重要关联,工资待遇满足了职工的要求,职工愿意继续留在单位发展的概率就越高。一些事业单位将职工的薪资待遇和其为单位工作的年限相关联,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工的薪资待遇也不断提高。因此,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机制对于事业单位吸引并留住人才显得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凝聚力。既然要通过薪酬激励提升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就不能将激励范围限制在某一部门、某一岗位的职工,而是要将薪酬激励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位职工身上,激发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鼓励职工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在单位内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出职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人人争先恐后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增强事业单位凝聚力,将职工打造成一流的团队。

3.有利于提升职工素质。通过薪酬激励制度,职工想要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就要为单位贡献更高的价值,想要做到这点,职工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吸取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事业单位通过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能够使职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最终发展成为全方位的优秀人才。

4.有利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并不是所有职工都是优秀的人才,能力一般的占了职工群体中很大的一部分,这部分职工的工作能力上相比较与优秀的职工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他们与优秀职工相对比缺乏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对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通过薪酬激励制度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以此获得职业晋升或者更好的工资待遇,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不断提升职工素质,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二、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弊端

1.薪酬管理缺乏激励制度,调动不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不论是运行机制还是职能作用都和企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是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状况等情况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薪酬分配需要政府部门经过层层审查,最终才能下发至事业单位,这种全国统一的薪酬分配模式,为了保证公平性牺牲了一定的灵活性,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很难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相适应的薪酬分配,薪酬制度没有灵活性,成为了人们俗称的“铁饭碗”,职工工作中的表现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导致许多职工缺乏工作动力,调动不起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本高。导致事业单位办事慢、办事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2.薪酬管理注重资历职务,对职工业绩不重视。领导应该重视那些能为单位带来价值的职工,重视职工的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将职工的学历、资历等方面排在工作能力的后面,只要职工的工作能力强,胜任岗位的工作,就应该在工作中得到重用,给予他们更高的薪酬,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单位发掘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增强单位市场竞争力。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和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想要提高职工的工资标准,对职工的工作年限、职务高低、学历高低有严格的限制,新入职的职工在工资待遇上很难与老职工相对比,不论新职工在工作岗位上有什么出众的表现,想要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待遇都受到资历、学历等各方面的限制。薪酬分配不是根据职工能力,而是根据职工的身份。优秀的职工得不到与工作能力相符的工资待遇,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很难留住这些职工。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也认识到了不断引进年轻人才的重要性。年轻人对于新事物的接收速度,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要强于中年人。年轻人的具有学习速度、精神面貌、思维活跃程度都要强于中年人,是事业单位想要继续发展急需的发展动力。但是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过于陈旧,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依旧以职务的高低、职称的评定作为分配薪资的标准。一部分新入职的业务能力强、业绩良好的年轻职工感觉没有得到与能力相符合的酬劳,其做出的成绩得不到物质上的奖励,打击了年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部分职工认为得不到足够的物质鼓励选择离开单位,最终导致事业单位人才流失,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3.激励机制不科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薪酬的标准是单位根据职工的业务能力、业绩水平、工作表现、工作效率等多方面的考察对其成绩进行肯定的物质结算。很多单位为了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提升职工业务能力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通常会组织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各方面素质,通过培训掌握了更强业务能力的职工也会获得更高的薪酬奖励。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也借鉴了这一模式,对职工进行培训,但培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由于薪酬激励机制不科学。

例如,事业单位为了鼓励新职工提升自己,提高工作业绩会将工资标准进行公开,告知新职工通过怎样的努力方向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工资标准不单根据工作业绩还要进行工作资历、职位职务等多方面的考量。事业单位将详细的工资标准公开会导致新职工认为分配不公,部分从事同一工作的职工,其工资待遇可能相差数百上千元。这严重打击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新老职工之间的薪酬差异也会导致单位内部出现矛盾,单位的凝聚力受到削弱,职工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反而适得其反,达不到培训的目标。

三、完善薪酬激励的措施

建立健全的薪酬激励制度,一个科学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要让职工感觉自己付出的劳动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职工认为自己获得了公平公正的待遇。没有人在进入单位之间希望因为薪酬原因导致与单位分道扬镳的情况出现,事业单位也不希望因为薪酬制度出现漏洞,造成人力资源大量流失,职工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薪酬激励制度对于发掘和培养人才,防止人力资源流失十分重要。对于职工来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不仅是自己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还表示自己做出的贡献得到了认可。实现了自我价值。因此当前事业单位想要吸引和发掘更多的人才并将其变成事业单位发展的动力,就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起一个“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激励制度。想要建立起这种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将职工绩效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是职工为单位创造利益多少的重要指标。绩效考核要根据职工完成的任务数量、出勤频率、任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职工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基础上超额完成了更多任务。给单位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就需要对其进行奖励;但是假如有职工由于迟到早退、工作疏漏等个人因素没有完成本职工作或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单位造成了损失就要对其进行惩罚。要实现职工绩效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就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奖惩机制,根据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对职工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这种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地改善职工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改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2.坚持按劳分配的薪酬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按劳分配.根据职工的劳务量进行分配,确保职工可以得到与之相符合的劳动报酬,确保职工心理平衡,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事业单位的新入职职工来说,这是给了他们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既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活跃思维方式,又能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进行绩效考核,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工工作积极性是影响事业单位办事效率的关键,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对职工绩效的考核,制定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衡量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态度,根据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合理的薪酬分配,确保职工是“多劳多得”,一般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劳务量、考勤等方面。此外,所设置的薪酬要与职工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对于那些超额完成上级指派任务的职工,要给予相应的薪酬奖励,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办事效率。

4.采用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方式。

(1)根岗位的实际情况设置工资补贴。职工薪酬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补贴工资,比如,交通补贴、出差补贴等,都是职工的工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设置相应的福利制度。根据职工的劳务量、工龄、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工资补贴。

(2)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设置岗位津贴。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比较复杂,形式也比较多样。有管理岗位、技术型岗位、后勤岗位等等,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任务,岗位不同和职责的不同,所提供的工资标准和薪酬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可以设置相应的岗位津贴,来激励各个岗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办事效率。

薪酬管理范文4

所谓宽带薪酬或者薪酬宽带(Broadbanding)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它是对传统的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根据美国薪酬管理学会的定义,宽带型薪酬结构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薪酬变动范围。一般来说,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要达到100%或100%以上。一种典型的宽带型薪酬结构可能只有不超过4个等级的薪酬级别,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则可能达到200%~300%。而在传统薪酬结构中,这种薪酬区间的变动比率通常只有40%~50%。宽带这种概念来源于广播术语,而宽带型薪酬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美国经济1987年开始走下坡路,至1990年正式进入衰退期后,宽带型薪酬结构作为一种与企业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团队导向、能力导向等新的管理战略相配合的新型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应运而生。宽带薪酬最大的特点是压缩级别,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三十个级别压缩成几个级别,并将每个级别对应的薪酬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以便适应当时新的竞争环境和业务发展需要。比如,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薪酬等级一共有24个,后来被合并为10个范围更大的等级。

二、宽带薪酬的特点及其作用

与企业传统的薪酬结构相比,宽带薪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作用:

1.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界兴起了一场以扁平型组织取代官僚层级型组织的运动,而宽带薪酬结构可以说正是为配合扁平型组织结构而量身定做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那种严格的等级制,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参与型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对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迎接外部竞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能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在宽带型薪酬结构设计下,即使是在同一个薪酬宽带内,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薪酬变动范围比员工在原来的五个甚至更多的薪酬等级中可能获得的薪酬范围还要大,这样,员工就不需要为薪酬的增长而斤斤计较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问题,而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技术和能力,做好公司着重强调的那些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满足客户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效率等)就行了。

3.有利于职位的轮换。由于宽带型薪酬结构减少了薪酬等级数量,将过去处于不同薪酬等级之中的大量职位纳入到现在的同一薪酬等级当中,甚至上级监督者和他们的下属也常常会被放到同一个薪酬宽带当中,这样,在对员工进行横向甚至向下调动时所遇到的阻力就小多了。此外,企业可因此减少过去因员工职位的细微变动而必须做的大量行政工作,如职务称呼变动、相应的薪酬调整、更新系统、调整社会保险投保基数、更新档案等等。

4.能密切配合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宽带型薪酬结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它使员工从注重内部公平转向更为注重个人发展以及自身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在宽带型的薪酬结构中,薪酬水平是以市场薪酬调查的数据以及企业的薪酬定位为基础确定的,因此,薪酬水平的定期审查与调整使企业能把握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更有利于企业相应地做好薪酬成本控制工作。

5.有利于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实行宽带型薪酬结构设计,即使是在同一薪酬宽带当中,由于薪酬区间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变动比率至少有100%,因此,对于员工薪酬水平的界定留有很大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经理就可以在薪酬决策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可以对下属的薪酬定位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有利于促使直线部门的经理人员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同时也有利于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从一些附加价值不高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转而更多地关注对企业更有价值的其他一些高级管理活动以及充分扮演好直线部门的战略伙伴和咨询顾问的角色。

6.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宽带型薪酬结构尽管存在对员工的晋升激励下降的问题,但是它却通过将薪酬与员工的能力和绩效表现紧密结合起来,更为灵活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在宽带型薪酬结构中,上级对有稳定突出业绩表现的下级员工可以拥有较大的加薪影响力,而不像在传统的薪酬体制下,直线管理人员即使知道哪些员工的能力强,业绩好,也无法向这些员工提供薪酬方面的倾斜。因为那时的加薪主要是通过晋升来实现的,而晋升的机会和实践却不会那么灵活。此外,宽带薪酬结构不仅通过弱化头衔、等级、过于具体的职位描述以及单一的向上流动方式向员工传递一种个人绩效文化,而且还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更多地强调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以此来帮助企业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而这对于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

三、宽带薪酬的弊端

相对于传统的薪酬设计,宽带薪酬制度的弊端表现得相当突出,以下仅从组织文化和管理的角度在五个方面进行浅显的探讨。

1.易于显现逐利性。宽带薪酬基于人性假设“经济理性化”,导致文化的逐利性突现。在宽带薪酬设计思想中,当无法解决员工实现职务晋升的同时取得较高薪酬这一难题时,则退而求其次,专注于追求经济获益,以满足员工匹配的付出获得。相对于传统薪酬设计,不失为一种员工总体收益公平解决的较好的方法。但是,面对晋升与薪酬取得,当员工只要自我感知无法实现前者时,该薪酬设计就把员工利益的满足几乎全面导向经济利益。宽带薪酬设计试图以经济收益掩盖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的缺陷也因此成为它的“跛足”,必然使其激励员工的目的成为“独轮车”。

2.可能加剧归属感下降。薪酬取得绩效化,会使员工的心理造成极强的不稳定感,从而对组织缺少归属感。由于宽带薪酬的评估主要来源于员工对公司的绩效,绩效就成为衡量员工工作状况的最重要方面。只有良好的绩效才能意味着薪酬的提高。但显然,绩效管理中,最需要避开的误区就是绩效纯粹化,也即对员工的衡量仅以绩效为标准。而宽带薪酬制度强调员工为组织贡献了多少经济效益,员工就能依据组织的分配制度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舍此别无所获。这种认识必然走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的反面,其结局也只能是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几近于无,只是把组织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已,文化的价值归依的管理理想荡然无存。这样的组织最终的归宿就是死亡。

3.导致向心力离异。内部竞争个体化,导致离异性增加。基于绩效的宽带薪酬设计,本质是关于个体绩效的认定。即使在绩效管理中注入“团队绩效”的因素,对员工而言,也是被动而为,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绩效而被迫参与团队绩效的增加。这种文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个人绩效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减弱,直接破坏组织的对外竞争力。

4.控制式管理内涵成为根本性假设。宽带薪酬设计要求组织结构形式扁平化程度较高,对组织文化的控制性要求反而会因此而提高。其一,对管理层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般兼具直线与职能的双重功能,并且在宽带薪酬思想的整合下,管理幅度较大,工作量大,负担重,管理人员处于较大的压力之下。其二,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民主化程度较高,趋向于宽松管理模式,倡导创新思维与行为,其核心在于学习型文化的确立与发展,由此而产生管理思维的维度、模式多变,而因此组织在特定状况下失控的可能性也就急剧增加,所以会迫使组织的管理哲学倾向于内在的、严密的反向约束,也即看不见的控制力反倒迅速提升。这两点导致组织内部的控制功能加强,不利于创新型、开拓型组织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5.易于导致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激励力明显下降。宽带薪酬制度下,员工乐于通过相关职能领域的职务轮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可能形成员工能力提升的“世外桃园”。宽带薪酬更多将员工的职业发展限定在横向,而倾向横向职业发展的空间得以扩大的同时,无形中就人为确定了组织中员工能力纵向向上的极限,或者通俗的说,出现了“职业发展的玻璃顶板”,可望而不可即。长期如此,则员工会安于当前的工作状态,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激励力下降。

薪酬管理范文5

薪酬管理目前的发展状态以及改进意见

1.建立起优良的员工绩效考核系统。以往进行薪酬管理往往只是遵照按劳分配的形式,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奖励机制,这种状况会逐渐打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是由于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等和奖励的份额不能够达成一致,使得员工对于企业的薪酬制度产生失望情绪,也就会对于工作产生倦怠感,工作水平高低、质量好坏都不会对员工的薪酬水平有任何的影响或者威胁,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质量降低,效率下滑,从而逐渐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衰弱。企业的工作人员普遍的工作积极性都有待提高,针对这项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进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在制定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及目标,对于一些能够超额完成相关工作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且对于没有完成实际工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成大。并且将薪酬等级进行划分,从而刺激员工不断的往上升,确保员工积极努力的工作,将其薪酬和工作挂钩,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得员工好好进行工作,并且也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和工作环境,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实际工作效率。

2.确保薪酬管理制度平衡。尽心薪酬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其薪酬水平不均衡就是一项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很多的企业的实际薪酬管理水平只能够在其内部比较却无法与同类的一些企业进行比较,这种情况通常都会使得员工对于自己所在企业的薪酬管理不满意而跳槽,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失。根据这种状况,就需要企业在进行薪酬实际分配的时候,要严格进行薪酬标准确定,加强薪酬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对于企业员工的各项相关因素都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并根据市场的综合价值进行薪酬的准确定位,对于企业员工的薪酬和职位的评定要制定一套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薪酬评定方法。通过规范的界定系统和客观的评级来建立起规范化的企业薪酬分配体系。只有企业自身的薪酬管理水平市场现今的薪酬管理体系达到一致,才能够真正的做到让员工满意,让企业放心,才能够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并且现今的薪酬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水平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3.明确企业的薪酬分配体系。现今很多的企业所使用的薪酬管理体系其进行管理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劳动能力以及资本等相关内容来作为薪酬管理的参考并制定实际的薪酬分配系统,企业有很多的中心力量并没有给其付出相应的回报,其进行薪酬分配的实际操作中还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目前在企业薪酬分配模式呆板单一的缺陷,应该对于其薪酬分配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规划。首先就要树立进行薪酬分配的企业原则,制定一套科学的薪酬分配原则,并且该项原则一定要考虑到企业员工的技术能力、管理要素、劳动以及资本等相关要素,综合这些内容科学的制定一套企业分配薪酬原则、在进行制定原则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对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竞争的综合考量,确保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薪酬管理一定要和企业的形象以及文化相结合

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是塑造企业精神支柱的根本,通过将薪酬的管理同企业的精神文化进行结合来塑造企业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注重在支付薪酬中的技巧、艺术,创建薪酬全面战略。薪酬全面战略也就是将内外的企业薪酬进行良好的结合,互相补充、互相结合的支付薪酬战略,目前在国外有很多发到国家都应用这种薪酬支付方法。其具体的做法如下:首先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工作人员采取不同的激励薪酬的方法和策略;再者就是将非现金薪酬和现金薪酬进行有效的集合;最后就是把常规奖励的进行的时间进一步调整,多举行类似的奖励活动,确保激励制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结语

薪酬管理范文6

摘 要:薪酬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成为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巨大 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来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企业 发展 。本文通过对薪酬管理基本 理论 的解析, 分析 了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 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论文关键词:薪酬管理 平均主义 福利 一、薪酬管理基本理论解析 (一)薪酬的概念和 内容 薪酬是指员工在从事劳动、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之后所获得的经济上的酬劳或回报。狭义来说,它是指直接获得的报酬,例如工资、奖金、津贴、股权等。广义来说,薪酬还包括间接获得的报酬,例如福利。 (二)薪酬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势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订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定薪酬管理目标 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酬管理目标具体地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②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③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 第二,选择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与组合,是企业在员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薪酬政策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企业薪酬成本投入政策;②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企业合理的工资制度;③确定企业的工资结构以及工资水平。 第三,制定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就是企业预计要实施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及薪酬管理重点等内容,是企业薪酬政策的具体化。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①与企业目标管理相协调的原则;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原则。 第四,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就是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薪酬结构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企业工资成本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②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确定;③员工基本、辅助和浮动工资的比例以及基本工资及奖励工资的调整等。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要坚持给予员工最大激励的原则。 (三)薪酬管理的影响因素 第一,外在环境因素(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包括政府政令,经济, 社会 ,工会,劳动市场,生活水平等。 第二,组织内在因素(organization internal factors )。包括财务能力,预算控制,薪酬政策,企业规模,企业文化,比较工作价值,竞争力,公平因素。 第三,个人因素(individual factors )。包括年资,绩效,经验, 教育 程度,发展潜力,个人能力等。 二、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才竞争呈咄咄逼人之态,我国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人才外流相当严重。一方面是跨国公司进入 中国 ,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优厚的待遇,从各方面登陆抢滩,网罗优秀人才,使中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竞争和挑战。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较低的工资与福利水平使企业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争取和留住优秀人才,并导致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增加。 (一)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虽然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大多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非国有制

薪酬管理范文7

论文关键词:企业竞争力;薪酬;薪酬管理

持续发展的成功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并将之转变为市场竞争的优势。

因此,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薪酬及薪酬管理

薪酬又称薪资或待遇,它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的一方,通过劳动或工作换来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货币收入。它是经济类报酬和非经济类报酬的总和。经济类报酬是指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非经济类报酬是指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氛围等。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薪酬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与调整、人工成本测算等。薪酬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吸引和留住组织需要的优秀员工;鼓励员工积极提高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鼓励员工高效率地工作;创造组织所希望的文化氛围;控制运营成本。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对外具有竞争力——支付相当于或高于劳动力市场一般薪酬水平的薪酬;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支付相当于员工工作价值的薪酬;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适当拉开员工之问的薪酬差距。

2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薪酬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决定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员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目标奋斗,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高素质、高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3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特点和优越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不仅具有传统的保健和激励功能,而且与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能级制、长期激励、公开化是现代薪酬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传统的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资体系应逐步转变为业绩工资体系和技能工资体系。薪酬等级的宽幅化也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的企业薪酬管理强调的是员工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新性的发挥。现代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可变的薪酬制度,倾向于按业绩和竞争优势付酬,薪酬的概念已经突破“金钱”与物质的范畴,间接收入(福利)和一些非经济性报酬(心里收入)在薪酬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宽带薪酬计划。这种薪酬体系将原来报酬各不相同的多个职位进行了大致的归类,每类的报酬相同,使同一水平工资的人员类别增加,一些下属甚至可以享受与主管一样的工资待遇,薪酬浮动幅度加大,激励作用加强。

2)以技能与业绩为基础的薪酬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的以职务或工作价值确定报酬的做法,采用以“投入”(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为衡量依据的薪酬制度,鼓励员工自觉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知识。这种做法适应了知识经济的本质与特征。同时,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许多的企业也均采用了以业绩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这种政策的出发点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更多的是为了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3)建立了团队的奖励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企业发展更多的是需要团队的合作,事业的成功更多的是依赖团队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建立团队奖励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4)逐渐重视薪酬体系中的非经济类报酬。广义的薪酬分为经济类报酬和非经济类报酬两种。非经济类报酬指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氛围等。只有非经济类报酬才是激励员工的长期手段,所以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运用非经济手段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

4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随意性大。我国的企业,先后有技能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度等,然而现有的制度中级差还是很小,不能体现职位的价值和工作绩效的差别。而且,我国现有的工资管理很多还都是运动式的管理,没有正常的升级或降级,所以工资调整随意性很大。

2)薪酬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或错位。企业经营战略不同,薪酬策略也应该不同,但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统一的薪酬策略,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

3)薪酬设计有不科学之处。首先,薪酬调查范围狭窄,调查数据缺乏真实可靠性。其次,没有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

4)薪酬支付缺乏公开性、透明性。秘密薪酬支付只会引起员工的好奇心而四处打探,导致员工之间的互相猜测和怀疑。

5)奖金奖励和福利保险计划缺乏柔性,起不到激励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奖金和奖励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

6)薪酬结构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薪酬结构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效益工资制度。

5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1)全面薪酬制度。薪酬不是纯粹的货币形式的报酬,它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薪酬管理产生偏差。我国很多企业长期以来忽视了精神薪酬的重要性,精神薪酬的实施缺少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

2)薪酬与绩效紧密结合。薪酬只有与业绩紧密结合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雇员的绩效。普遍提高工资,但不考虑个人绩效,这将导致绩效的降低。从薪酬结构上看,绩效工资的出现丰富了薪酬的内涵,过去的那种单一的薪酬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紧密挂钩的灵活的薪酬体系。

3)“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方案。传统的、以等价交换为核心的员工薪酬管理方案,正在被“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以对雇员的参与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管理方案所替代。虽然“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已经被我国很多企业所接受,但企业对理念的理解仅停留在喊口号阶段,企业中缺少一个体现人本思想的薪酬方案。

4)薪酬设计的差异化。薪酬设计的差异化是薪酬构成的差异化,其次是专门人员薪酬设计专门化。此外,在不同职位和不同性质岗位的考评指标制定和考评过程中,应避免“一刀切”做法,而我国很多企业的薪酬方案并没有体现出差异化。

5)有弹性、可选择的福利制度。即让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利组合。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改制后的现代企业仍沿袭了传统单一的、无弹性的福利制度。

6)雇员激励长期化、薪酬股权化。其目的是为了留住关键的人才和技术,稳定员工队伍。其方式主要有:员工股票选择计划(ESOP)、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股票期权等。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对薪酬股权化等激励方式尝试不多。

薪酬管理范文8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92;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61-01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概述

1.企业薪酬管理的涵义

企业薪酬管理是指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完善,薪酬激励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薪酬形式如工资、奖金和福利等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企业薪酬管理的资本原则,薪酬管理的内容和确定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依据。

2.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

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的管理和薪酬水平的控制,薪酬制度的设计与完善,日常薪酬管理三个方面。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的确定和薪酬水平的控制,需要根据确定薪酬的基本原则考虑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生活费用、市场的薪酬水平和员工的现有薪酬状况采用合理的方法确定。薪酬制度的设计完善包括工资结构、工资等级标准设计、薪酬支付形式设计等等。日常薪酬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薪酬市场的调查,年度员工薪酬激励计划,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人工成本核算以及对薪酬的合理调整。

3.薪酬管理的作用

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薪酬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增值作用

薪酬本身是发放给员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内的成本控制,同时也显著影响着企业的产出,从而影响企业的利益。虽然薪酬本身并不能具有直接的生产力,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它确实是一种有效的交换劳动的方式,行之有效的薪酬策略能使得劳动力最大程度地与公司生产资料相结合,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对于企业而言,就产生了增值的作用。

2.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薪酬制度是企业用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它通过特定的方式评估员工的绩效,并相应地给予对应的薪酬,使得员工的的行动能自觉地向着组织目标进发,起到一种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充分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协调企业内部资源

薪酬战略本身也是有着导向作用的,通过制定相应的薪酬策略,比如增减工资,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创造力资源等,使得企业整体协调运作。

4.有利于员工价值的实现

当今的薪酬管理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货币性报酬了,更辅助以多种非货币性报酬,这些都有利于员工发现自身潜力,体现自身价值。

二、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薪酬的干预过多

目前,我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还是摆脱不了计划经济的影子。计划经济的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企业的主任,政企不分,政府可以干预企业的大小事务。计划经济时期,这种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下,人力和无力的浪费严重,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薪酬水平的制定是按照一个统一的货币标准定下来的因素,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是按照一个固定模式来实行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善,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影响。

2.领导与员工之间缺乏薪酬沟通

薪酬沟通是产生预期效果的主要途径,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着沟通不良的问题,员工不明白为何得到这些薪酬,感觉突然得到了一笔莫名其妙的奖金,没有领导与下属沟通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工作做得不好,因此员工不但没法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奖金对员工也起不到相应的激励作用。

3.企业薪酬管理的无序性

目前很多企业都认为支付给员工的总体工资跟上市场水平就可以了,不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制定层级的工资水平。企业管理者在追求一种平均主义,不关注员工在各方面的差异性。那么薪酬趋向一种平均主义。也有一些企业把薪酬构成划分得越是支离破碎,员工的薪酬水平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体现,薪酬构成板块过多,结果就导致了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低标准变得模糊了。员工不知道工资差异的原因,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增加薪酬。这种混乱的薪酬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有序性,使企业薪酬管理混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完善企业薪酬管理的措施

由上可知,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薪酬作用的正确发挥,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实现薪酬结构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出发,企业应该改变目前以短期激励即现金报酬为主的薪酬结构,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层次设计多元化的薪酬结构。不仅包括现金报酬,还可以通过股票、期权的形式来激励,也可以将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年度目标甚至是五年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提高员工主人翁的身份,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最终有效的激励员工,并能使企业的价值得到提升。

2.加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

当前,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薪酬得不到正确的理解,所以需要加强领导与员工间的沟通。多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了解员工对薪酬是否合理的评价以及员工是否在生活上因为薪酬而存在很大的困难;另一个是要让员工明白为什么得到奖励和加薪,并使他们认识到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多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以使员工感到企业对自身的关注和关心,并且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3.确保薪酬管理的公平、合理

企业员工对于薪酬都比较关心在乎,更为关心的是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公平性对于企业薪酬分配有着重大的影响。所谓公平是指员工对企业薪酬体系以及薪酬管理过程公平性。让企业员工觉得薪酬分配过程和结果都非常公平。这就要求员工首先要做到自我公平,就是企业员工对自己的付出要与所得匹配,其次就是企业要做到内部公平,就是说企业给予员工的薪酬要与员工对企业所做的工贡献相一致。企业的外部公平就是要求自己在本企业薪酬要与社会相同岗位平均薪酬相当。这样才能使员工不会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也才能够保证员工热爱企业,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否则就会导致企业员工之间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需要不段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其中的薪酬管理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保障。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国军.国企薪酬管理问题剖析,人力资源,2009(4).

薪酬管理范文9

企业薪酬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本中心为贯彻同工同酬、劳资两利的原则,以达到实行公平合理、简单确切的工资管理办法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薪资原则

员工薪金是以社会经济水平、公司支薪能力以及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工龄、学历等作为依据发放。凡本中心员工的工资待遇,除有特殊情况之外,均应依照本制度办理。

第三条 薪资构成(建议分类:岗位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住房、工龄》/奖金《全勤奖、年终双薪、年终奖金》/加班《非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法定节假日》

员工薪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工资占月工资的70%,绩效工资占月工资的30%。

1. 基本工资是根据职务价值确定给付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再依个人职能核给固定工资。

2. 绩效工资是根据职务价值确定给付标准,再依个人工作绩效核给变动工资。

第四条 薪资形态

员工工资以月薪制度为标准。

第五条 薪资结算日

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的计算期间以月底最后一天为结算日。

第六条 薪资支付日

1. 薪资之给付原则在每月的15日支付,工资支付日遇休假日或星期例假日时,则提早于前一日发放,但若遇连续两日以上的休假时,则在销假上班后第一日发放。

2. 中心因不得已的理由而无法按期支付工资时,应于支付日的前五日早上公告通知员工。

第七条 薪资之扣除

除依据法令之扣除额外,其住宿方面之相关费用也由薪资中扣除。

第二章 工资等级标准

管理、技术、行政部分(建议分管理、技术两类,管理包含行政)

第一条 初任工资

1. 新进应届毕业生,原则上以进入公司时员工的最高学历来定级,其薪资等级按下列标准执行:

2. 非应届毕业生,则需综合考虑其所担任的职务,来公司以前的工作经历、能力、工龄(相关岗位工龄)等因素后确定。

第二条 职务工资

中心工资按职务分四个层次九个等,每等有五个级,等级标准如下:

第三条 上表工资不包括补贴及奖金

第四条 职位提升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原支给工资额

销售部分

第一条 中心根据各销售员的销售能力、工作业绩、出勤状况、工作态度等要素,将销售人员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等级划分首先由销售经理考核,再呈报公司总经理确定。

一级:能够协助上级工作,对其他员工能起指导、监督作用的,具备优秀品格的模范员工。一级销售人员要有三年以上从事销售工作的经验,并且在近半年的销售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级:有一年以上销售工作经验,工作努力,经验丰富,勇于承担责任的业务骨干。

三级:经过短期培训的其他员工。

第二条 销售人员薪资由基本工资(具体多少要列出来)+绩效工资+提成三部分构成

第三条 薪资的支付时间和方法(见 )

第三章 岗位工资定级、转岗与调薪

第一条 公司视员工的工作表现于每年12月31日起实施提薪,原则上若无特别需要时,则不会监时提薪。以下三种情况不受上述时间限制:

1) 因试用期合格后转为正式员工的工资定级;

2) 因工作变动试用期后工资调整的;

3) 对公司发展有突出贡献经总经理批准的。

第二条 提薪可分为二类:晋升提薪、年终提薪

第三条 新进员工试用期按该岗位工资的最低工资起薪,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合格则执行该岗位工资的上一档或二档工资,不合格则延长试用期或予以解除劳动关系。

第四条 新进员工试用期如果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需要提前结束试用期的,由主管部门上交书面材料至人事行政科,人事行政科负责审定汇总,交公司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 岗位异动动人员,由现部门提交有调动原因及原部门签署意见的书面材料至人事行政科,人事行政科负责审核汇总。调动核准程序按文件灰顶执行。

第六条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丧失提薪资格:

1. 录用不满一年;

2. 因公之外的原因而缺勤合计数达45天以上者;

3. 该年度受惩戒处分者;

4. 正在提退职(含辞退、辞职、开除、自动离职)申请者;

5. 其他经人事行政科评定认为不具备提薪资格者。

第四条 提薪标准

第四章 薪资保密管理

第一条 本中心为鼓励各级员工恪尽职守,且能为中心盈利与发展积极作贡献,实施以贡献、工作能力论酬的薪资制度,为培养以贡献争取高薪的风气,以及避免优秀人员遭嫉妒,特推行薪资保密管理办法。

第二条 各级领导应要求所属人员不探询他人薪资,不评论他人薪资,以工作表现争取高薪。

第三条 各级人员的薪资除人事行政科主办核薪人员、发薪人员和各级直属领导外,一律保密,如有违反,处罚如下:

1. 主办核薪及发薪人员,非经批准,不得私自外泄任何人薪资,如有泄漏事件,另调他职;

2. 探询他人薪资者,扣发当月1/3绩效工资;

3. 吐露本身薪资或评论他人薪资者,扣发当月2/3绩效工资,如因而招惹是非者视情节严重性扣发当月奖金或予以停职处分。

第四条 薪资计算如有不明之处,报经直属主管向人事行政科查明处理,不得自行理论。

第五章 附则

第一条 本细则与国家有关法律不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第二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实施,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人事行政科负责解释。

如何提高薪酬管理的满意度

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程度是衡理薪酬管理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准。让员工对薪酬满意,使其能更好地为公司工作,是进行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程度越高,薪酬的激励效果越明显,员工就会更好的工作,于是就会得到更高的薪酬,这是一种正向循环;如果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则会陷入负向循环,长此以往,会造成员工的流失。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取决于薪酬的社会平均比较和公正度。

社会平均比较是指员工会将自己的薪酬水平与同等行业同等岗位的薪酬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薪酬高于平均水平,则满意度会提高,如果发现自己的薪酬低于平均水平,则满意度会降低。薪酬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岗位的价值进行市场评估,确定能吸引员工的薪酬标准。

公平度是指员工把自己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进行比较之后感觉到的平等程度。提高公平程度是薪酬管理中的难点。实际上,人力资源部门不可能在这点上做到让全体员工满意。许多公司之所以实行的薪酬保密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员工得知其他员工的薪酬水平后,降低对薪酬管理公平度的认同。另外,如果没有对公平度的认同,员工也会很难认同薪酬与绩效间的联系,从而降低绩效考评的效果。

提高薪酬管理的满意度可以从与社会平均水平比较和提高公平度两个方面进行。可以建议将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定在稍高于同行业同岗位的薪酬水平之上,这样有利于员工的稳定和招募。

公平度是员工的主观感受,人力资源部门不要试图通过修订薪酬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薪酬制度在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时,可以进行修订,但它不是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而不是薪酬管理的结果上。

比如,在制定薪酬制度时,我们可以让员工参与进来。实践证明,员工参与决策能使决策更易于推行。一些老板和管理者担心,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制定会极大的促使政策倾向于员工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公司的利益。这个问题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但解决办法是让老板、管理者和员工一起来讨论分歧点,求得各自利益的平衡。实际上,员工不会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导致不负责任的决策。

员工参与或不参与的区别仅在于:如果员工参与,在政策制定之彰就会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果员工不参与,当政策执行时,同样会暴露出问题,但这时往往已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另外,人力资源部门还要促使老板、管理者和员工建立起经常性的关于薪酬管理的沟通,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总之,沟通、参与与信任会显著影响员工对薪酬管理的看法,从而提高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

薪酬管理的误区

1.高估作为一种独立系统存在的薪酬的作用

从总体管理流程来看,薪酬管理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末端环节,它位于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后,尤其是在职位分析与评价以及绩效管理等完成之后才能得到的一个结果。但是,薪酬管理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分蛋糕或者是论功行赏,薪酬分配本身既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过程。进而言之,薪酬系统本身所规定的分配方式、分配基准、分配规则以及最终的分配结果,会反过来对进入价值创造过程的人的来源以及价值创造过程本身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薪酬分配的过程及其结果所传递的信息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有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烈的学习与创新的愿望,也有可能导致员工工作懒散、缺乏学习与进取的动力。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将薪酬当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惟一手段或者最重要的手段,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工资高,一切都好办;只要支付了足够的薪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比如更容易招聘到一流的员工,员工更不容易离职,以及更便于向员工施加努力工作的压力等等。在这些企业中,薪酬往往成为企业激励员工的一个撒手铜,加薪成为解决人的问题的一种最得心应手的手段。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薪酬主要属于一种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即高的薪酬水平可能会保证员工不会产生不满感,但是并不能自然导致员工产生满意感。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我国许多企业员工尤其是那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劳动力市场上很多人为了个人的能力发挥,以及寻求适应自己的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而辞去高薪酬的工作,宁愿接受薪酬水平稍微低一些的工作。事实上,很多时候,当员工抱怨对于企业的薪酬水平不满时,真正的原因并不一定是薪酬本身有问题,很可能是员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他方面有意见,只不过是借薪酬说事罢了。这时,加薪仅仅是对员工在其他方面不满所导致的心理损失提供一种补偿,却丝毫不会产生企业所期望的激励效果。

2.薪酬结构零散,基本薪酬的决定基础混乱

从我国很多企业的工资表上,你都能看到多达五六项、七八项甚至十几项的工资构成,看上去甚是复杂。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是一种机械式的设计思路,认为薪酬中应当体现的某种因素比如岗位的重要性、技能水平的要求高低、最低生活费用等等,都必须在薪酬结构中单独设立这么一个板块。事实上,很多时候,企业的薪酬构成被划分得越是支离破碎,员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就越是不容易得到合理的体现,因为既然你单独设立一个薪酬项目,那么大家必然要多多少少都拿一点。不仅如此,薪酬构成板块过多还会造成另外一个不利的后果,这就是,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低到底取决于什么变得模糊了。员工既不清楚决定自己的工资与他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清楚自己怎样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增加薪酬收入,更看不到企业的薪酬系统鼓励什么,与企业的战略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对于管理类、事务类以及生产类的员工来说,以职位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决定方式起码在现阶段是比较适用的。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即使是在我国一些明确实行了岗位工资的企业中,在岗位的界定和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误区。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作为基本薪酬决定依据的与其说是岗位,不如说是行政级别或者是人员类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过分析和评价之后确定的岗位。比如说,很多企业的部门经理都拿基本相同的薪酬,理由是他们属于同一类岗位,但事实上,不同部门经理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差异非常大,你可以说他们是在同一个行政级别上,却不能说他们属于同一个等级的岗位。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电信企业以及保险企业中进行实际量化职位评价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部门经理职位通常可以被划分为三到四个不同的岗位等级。

对企业来说,对技术类人员实行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决定方式,可能是比较合理也比较有利的。只不过在实行技能工资制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技能等级评价以及再评价的方案,而不能搞成变相的论资排辈。目前我国企业单纯依赖国家的职称评定系统来界定技术类人员技能等级的做法,已经远远适应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企业必须自行研究制定适用于本企业技能资格的等级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价和重新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技能工资制真正落到实处。

3.薪酬系统的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