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0 16:14:43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1

1.1岗位职责和流程不明确

我国很多企业基建工程的岗位职责和流程制度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重复工作或接不上档的情况时常发生。此外,在基建工程中,还存在财务审计力度不足、参与度不强,无法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问题,无法高效完成工作。

1.2工程概算精细化不足

我国大部分基建工程的工程概算由施工单位包干。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按照合同、工程部门和监督部门核定的工程进度表拨款。但由于工程概算的精细化程度不高,概算细项的控制流程和标准也不明确,所以,财务部门容易与审计部门、工程部门产生分歧,从而影响了基建工程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工程款的结算进度。

1.3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基建工程财务审计管理的信息量较大,内容覆盖面积较广,数据较多,环节烦琐。因此,财务审计对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基建工程财务部门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工程管理、资金管理与结算管理的衔接性较差,无法实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这些问题不利于基建工程项目成本的监督和控制,不利于高效展开工作,也不利于提高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

2完善基建工程财务审计的措施

基建工程财务审计大多为事后审计,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明确各项费用的情况。大致可从以下5方面入手:①明确基建工程的资金来源。基建工程的项目资金除了本金外,还有各个银行的贷款。基建工程财务审计要明确各项资金的来源,审核清楚各项资金的来源是否正当,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资金漏洞,是否能切实保证在后续过程中资金可及时到位,审计工程后期的投资情况。②资金的使用状况。财务审计要将资金的使用情况落实清楚,实行资金统一管理,避免多头采购,使每一项资金都用到实处;审计资金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进行,与预算有哪些出入,能否在预算范围内使用。③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财务往来的审计工作。只有对每个环节的各种资金都做好审计工作,才能减少甚至避免差错的产生。④打好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基础。具体而言,要建立健全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在遵循我国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适当完善和改进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所有模糊的问题进行明确说明,以保证基建工程建设所需的项目资金都可用在实处,做到有据可依,从而保证资金安全。⑤培养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识。

2.1做好财务审计

项目的成本审计对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做好基建工程的项目成本审计工作,可以制止施工单位随意抬高造价、变更建设内容,也可以检测施工单位有无虚报款项,落实工程进度表,按照进度表结算,从而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审计基建工程的成本,还可以检测基建工程的项目成本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中的规定,同时,还可以审核基建工程的成本是否真实、有效、合法,从而使基建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中。

2.2提高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环环相扣的业务特点,需要工作人员保持衔接性,不能发生中间断层,否则就会影响其他人员的工作。因此,基建工程的财务部门应专门培养一些人作为储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但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基建工程财务管理人员储备不足,很可能会出现人才中间断层的情况。此外,我国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系统性不强,工作人员仅是每日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审计核验,团队意识较差,没有树立基建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财务部门、工程部门和审计部门在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和结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对缺乏,因此,时常发生分歧,这不利于控制基建工程建设中的成本、合理使用资金和提高投资效益。

2.3增强基建工程物资管理

应提高物资会计核算的管理水平,及时跟踪物资情况,系统分类基建工程物资。物资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组织不定期的抽查活动,从而确保基建工程物资不丢失。应增强物资采购和出入库管理,保证基建工程物资的购买数量、领用数量与预算数量相同。在采买时,应与商家签订好采购合同,准确记录购买物品的种类、数量和单价,以便核对时一目了然、真实有效,并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办理物资结算;出入库时,应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凭证领取,避免工程物资丢失。此外,还应加强对包工头的监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用料办理领、退料。应遵循“零库存”的原则,做好工程物资的采购计划。工程物资的采购计划通常由设计单位提出、计划和核验。当出现施工单位以次充好、高估冒算造成物资剩余或工程残次的情况时,应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当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发生冲突时,双方应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从而确保工程物资及时到位,保证施工进度。

3结束语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几点思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在线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3

跟踪审计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了。1998年,在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199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提出审计部门要依据《审计法》对国家拨款的重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2001年,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也明确指出,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但是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一直没有太大发展。

直至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后,跟踪审计实践和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8年,审计署已先后对灾后重建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引起了审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的关注。但总的来说,跟踪审计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家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中,一些“巨无霸”型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如:三峡工程总投资约1800亿元;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可能超过5000亿元;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为1435亿元。这些项目如果不能顺利建成并发挥预期作用,将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国计民生。为了降低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保证它们的投资效益,避免出现“工期无限期,投资无底洞”的情况,传统的投资审计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迫切需要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机制。传统的投资审计重心停留在合法合规性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审计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很难进行事先的预防和控制。也正是基于此,审计署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增大的背景下而采用的新型审计模式,也是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但是不可回避地是,在跟踪审计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跟踪审计实践和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对跟踪审计的概念、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程序和方法等还没有明确,对跟踪审计的顺利实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审计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审计重点,以及跟踪审计在法规体系、程序和方法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三、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目前,跟踪审计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虽然已经有学者和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些定义是以工程造价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核心审计内容;有些定义强调审计过程的连续性。

本文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分别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促进建设项目规范管理,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和建设资金安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

跟踪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跟踪审计内容全面。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是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全过程的审计,合法合规,建设单位管理情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

2.对同一项目多次审计。

跟踪审计是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点介入的多次审计,通过对开工前,建设实施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三个阶段的审计,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3.预防和控制。由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大,虽然事后控制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惩处,但对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所以,跟踪审计突出对建设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来达到顺利完成建设项目,确保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跟踪审计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审计重点

跟踪审计是为了规范建设管理,纠正和预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具体如下: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并在监管方式上提出“组织实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

由此可见,上述问题都将是跟踪审计的关注点,也是期待跟踪审计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建设。所以,为了较好地实现跟踪审计的监督、控制和预防的作用,跟踪审计应就不同审计侧重点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审计。首先,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确定审计介入的三个基本时点,即工程开工前、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第二阶段)的审计次数,可视工程建设规模和工期长短以及建设中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增加一次在建过程中的回访或审计,以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纠正以工程顺利建设。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审计(第三阶段)可视情况分为竣工验收使用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两次进行。

第一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建设力量情况进行审计。

此时审计重点,一是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审批或核准、建设资金来源、土地征用及使用、环境影响及评价等前期工作是否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操作。二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等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有无不招标、围标、串标的情况发生。三是关注参建各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是否达到法规规定的要求,以确保建设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有无因招标资格预审标准低或是评标不严格,造成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有无因投标人不按招标文件要求及投标文件承诺配备人员,导致主要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由不具备相应职业资格人员担任的情况。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单位在跟踪审计第一阶段的审计报告中应说明,该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第二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对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和建设资金管理进行审计。并对第一阶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并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此阶段的审计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整改情况回访和增加审计次数。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内容与重点,我们近年来开展的在建项目工程审计相似,此处不再赘述。仅对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和工程资料完整性审计两方面进行论述。

强化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审计,审计内容工程质量及各参建单位质量职责履行情况。重点关注监理、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控制职责。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有无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等工程质量问题,有无因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检测单位未履行职责或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也未得到纠正,并出具与实际不符的监理资料可质量监督资料的情况。

对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引起重视。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将来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工程价款结算起重要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等多个法规中,均要求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资料不够重视,而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也存在工程资料不真实不及时的情况,工程资料不完整,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给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和取证工作造成困难,影响审计工作成效。所以,在跟踪审计中,应加强对工程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计,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反映。

第三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执行、财务收支及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对前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跟踪审计通过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进行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通过纠正问题,规范管理,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另外,跟踪审计也将在如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跟踪审计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能够对基本建设法规体系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从而发现建设法规中不科学、操作性差的内容,使之逐步完善。

2.完善建设市场监管体制。建设市场上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了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管理监督体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履行职责不到位还是机制体制不完善,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全面系统地对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无疑将对规范建设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3.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威慑力,将有效地防止舞弊、遏制“寻租”,预防腐败。

五、进行跟踪审计还需进一步完的善配套工程

跟踪审计理论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审计成果的形式和考核指标等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法律法规中跟踪审计的内容狭隘,跟踪审计亟待法律依据。

《审计法》审计机关职责中明确了审计机关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责范围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依法对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或调查。预算执行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包括检查建设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真实和合规,评价投资效益情况,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可以看出,这种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无法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所以,要从法律上赋予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审计的合法地位。

(二)审计程序和方法。

跟踪审计的对象是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其投资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无疑审计风险也比较大。如果达到跟踪审计预期目标,同是时又要合理地规避审计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程序和方法。

(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及观念更新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和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各建设主体行为要求均要有所了解,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调整知识结构。并要更新观念,跳出传统审计的思维模式,把握跟踪审计的目标和审计重点。

(四)需对跟踪审计项目的业务文书进行补充。

目前,由于跟踪审计与以往审计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均有所不同,而且将对同一个项目在不同时期出具几次报告,跟踪审计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审计报告的要求需进一步明确。

另外,跟踪审计强调通过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控制,达到纠错和预防的目的,从而使工程项目整依法合规地建设,并确保其投资效益。那么,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的跟踪审计成果需要新的业务文书来反映相应情况。

(五)跟踪审计项目审计成果的考核。

对于跟踪审计项目来说,其强调预防和控制,所以它的考核体系与以往审计项目侧重点不同,应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效果纳入考核体系中。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跟踪审计 电网公司 免疫系统

一、导论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样就出现了委托-关系。审计随着关系的出现而产生,又随关系的发展而变化。跟踪审计作为的一种特定的审计模式,可以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切实维护所有者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内在耦合“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在实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体现工作全过程管理,体现了预防性审计的具体化。跟踪审计作为预防性审计模式重要的实施方式,必将会对南方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具体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在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具体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将审计纳入全过程管理中,实现审计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控,建立起预防性审计模式。

二、涵义

唐振达(2009)在结合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基础上,指出跟踪审计是在施工项目的实际过程中,由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其可研、设计、施工、监理等事项进行全面审计的方式。

曹慧明(2009)在阐述了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事项后,指出跟踪审计拓展了传统的审计范围,提高了竣工决算审计的可靠性。

结合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南方电网公司基建工程的具体实践,本文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旨在提高被审计单位的效益,对审计对象进行客观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的一种审计方式。

三、跟踪审计的运行机制

在“免疫系统”理论下,审计部门进行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的核心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机制。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机制的重点是防范风险,从而合理保证工程项目达到设计初衷,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应当具有良好的审计路径和机制。为此,本文在结合电网工程的实际基础上,初步设计了电网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运行机制。

通过图1 ,可以看到,工程实施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审计机构跟踪工程建设全过程,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反馈给项目负责单位,审计部门与项目负责单位交换意见后,再将需要整改的地方反馈给施工单位,责其整改。整改合格后,审计机构启动下一轮的审计程序。审计机构要和工程项目负责单位积极沟通,将审计的结果进行内部通报。

四、跟踪审计在电网工程项目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侵入工程项目管理,独立性受到威胁

在部分跟踪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行为――没有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不自觉地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例如:在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多方协调会议,审计机构人员如果不深入参加,就无法了解电网工程的开展情况,未能准确、及时掌握电网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审计人员参加了工程协调会议,参会各方必然要求审计人员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如果审计人员在协调会现场提出建议,实际上是参与电网工程的具体决策。这样的话,审计人员实际上无法保持独立性,难以公正、客观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

(二)审计证据较难获得,审计实践被动

目前,电网工程项目的审计多为事后的静态审计,而跟踪审计则是全过程的动态审计,能较好把控工程审计的各个方面。但跟踪审计的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使审计人员难以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出合理的鉴证。

(三)审计能力不足,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跟踪审计工作只有抓住重点,才能突显该审计的优点。但工程项目从开工起点到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到业务部门,该过程涉及众多节点,电网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些标段涉及非常专业的知识,审计部门作为电网公司一个部门,限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和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对工程过程中每个节点进行审计。

五、实现跟踪审计质量的路径分析

尽管跟踪审计在电网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事跟踪审计面临或承担诸多风险,但只要在电网工程具体实践中深入查找原因,勇于探索科学管理办法,总结优秀经验,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定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多管齐下完善跟踪审计模式,使审计切实发挥监督和预防的作用。

(一)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鉴于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开展次数频繁,审计人员与工程负责单位联系紧密,容易使审计人员丧失客观独立的态度。南方电网公司审计部要求各分、子公司的审计机构人员务必保持客观,实施审计到位而不越位,不要实施项目负责单位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做好客观、公正和公允。同时,南方电网公司为了实现国际先进电网公司的目标,借鉴国际先进公司的经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运作机制,理顺了内控委员会、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界面,从而保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客观、公正和独立。

(二)完善对分、子公司的全面管控体系,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南方电网公司通过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手册》、《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手册》等制度,规范了内部控制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并在南方电网公司各分、子公司中贯彻执行,建立了全面、可靠的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全公司各项工作的准确、及时监控和分析。

(三)整合审计资源,内外协作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是实施审计的主要力量,所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南方电网公司十分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使之成为既懂审计又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聘请工程专业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但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六、本文的结论、局限性

(一)结论

本文从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理论出发,构建了一个电网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简略运行机制,在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对跟踪审计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审计部门在实施跟踪审计时,需要以审计的“免疫系统”理论为基础。现阶段,审计部门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发现审计舞弊的概率。但是,审计技术并不是审计失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要从更深层次的视角来考虑审计工作,也就是要形成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机制,使审计工作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

第二、实施跟踪审计,必须要整合审计资源。由于跟踪审计范围广、难度高,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在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内外部审计资源,为跟踪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

(二)本文局限性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电网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逻辑框架,构建了有关运行机制,但设计的审计工作机制是比较简略的。另外,本文并没有对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量化考核指标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9(5):45-50

[2]钱水祥,金利江.基于绍兴实践的跟踪审计组织管理探析[J].审计研究,2011(2):17-20

[3]时现,朱尧平,薛倍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8-11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BIM技术;高校;工程审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120-02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BIM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工程管理理念,逐渐得到认识和推广,在建筑行业已逐步开始使用。同属于建筑业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也应积极寻找与BIM的结合点,利用先进技术和经验来提高工作的效率。现根据高校普遍情况,尝试从理论层面上找出BIM与高校审计工作的可结合之处。

(一)BIM简介

BIM的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简单地说,BIM是通过电脑软件将建筑工程及其相关的附加信息集成到统一的数据库,以便在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实现信息的汇总、管理、优化和共享的理念。这种理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BIM之父”Charles Eastman在1975年提出建立一种工程项目交互信息的数据库,集成一项工程的所有可得相关数据,包括成本、材料、三维模型、工程计划和变更等,以便于对工程项目进行统一完整的管理。[1]之后,Jerry Laiserin对此概念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对比和界定,[2]Phil Bernstein将BIM这一术语沿用下来并使其在日后得到广泛使用。

BIM的定义是:BIM是对建设项目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共享的知识资源,目的是在该项目从产生到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为决策提供可靠基础。[3][4]从以上的定义可以得知,BIM集成化程度高、内涵丰富,可以收纳工程生命周期内的几乎所有信息,形成该项工程的数据库。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建筑模型可视化,即以三维的形式全面真实地反映建造信息;协调各项施工活动,提供清晰高效的沟通;提高施工预算的准确性,控制造价;并极大地方便了工程的检查优化。

(二)高校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的管理,既有建筑行业的共性特征,也有自身独特之处。根据刘永行的观点,[5]目前高校的基建管理模式包括四类,使用最广泛的是职能制与层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高校建筑工程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涉及以下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发展规划处、基建处、审计处、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集团。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中,发展规划处、基建处和上级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工程设计阶段由基建处、使用部门、设计单位共同协商;招投标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由基建处组织、审计处监督;结算、决算阶段由基建处现场验证、审计处核实、财务处拨款;后续使用阶段由后勤管理部门和基建处负责。

(三)高校审计工作简述

高校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为监督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促进学校高效利用资金,提高办学质量。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收入支出审计、基建修缮审计、财务预决算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6]其中,基建修缮审计要全面履行监督、控制、鉴证、评价、结算审计职能,不仅要保证招投标合法合规、手续齐全、符合预算,设计变更、施工签证、重要设备材料依照造价信息;更要从建造管理方面严格把关,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二、BIM技术与高校审计结合点

根据高校工程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审计在基建工程管理工作中参与环节多、过程长、性质重要。二者的简单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在设计、招标、施工、结决算阶段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一同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对于部分工程,前期准备中的选址、可行性论证等,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变更、维修等过程,也需要审计部门跟进审计。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许多高校结合教育部和学校有关规定和学校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审计的实际,实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指从项目论证开始至工程竣工过程中,学校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有关投资资金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工前审计、施工期审计、竣工决算审计。而在对以上这些环节的审计中,BIM技术高效准确、直观可视、便于存储、数据共享的特性能够在不同程度上简化工程审计工作,化繁为简,节省人力物力。

(一)开工前审计

开工前审计工作主要是基本建设程序的审查以及可行性研究的审查。基本程序审查包括手续审批程序、招投标程序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学校规定开展,有无完整相关文件(项目建议书等)和其他证据支持。可行性研究的审查主要包括资金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行性,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等。

传统模式下,基本程序的审查工作通过查阅鉴定开工前各项工作的相关手续的审批文件来进行。部门间和单位间的信息交换往往需要经历计算机输入输出、复印、递送等人工操作过程,造成信息交流时效性不强和极大的资源浪费,影响计划、决策、分析、审查的及时性。[7]而BIM中项目相关文件通过项目文档库提取或上传,不同用户通过关键字的检索可以快速查找到需要的文件,进行文件审阅或下载转换成纸质,大大节省了信息交流的时间,提高了审计审阅相关文件的效率。

前期设计过程中BIM可以对日照、可视度、光环境、热环境、风环境等仿真模拟,对能耗、水耗、碳排量进行分析,不仅考虑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也充分考虑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BIM的三维视图,也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利用多种软件多道工序在多张图纸中检查管线碰撞的局面,在搭建出建筑本身的模型框架基础上对机电管线综合设计,避免了碰撞冲突,减少了变更和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另外,建筑材质、功能、造价等信息均可以细化记录在软件中,帮助审计人员达到综合、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和质量的要求。 (二)施工期审计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期审计是指对工程开工到工程竣工的一系列环节实施的审计。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期审计主要包括施工进度、变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技术材料等。

目前工程管理进度的甘特图由于专业性强,并通过二维表示,很难全方位清晰描述施工的动态过程,而BIM的施工进度模拟功能和施工组织模拟功能可以用三维形式描述施工进度,制定施工计划,模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使施工过程以动态、直观、精确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本地技术难以实现的复杂工程,BIM数字化建造功能可以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复杂部件通过数字化建造实现预制,在异地加工完毕后运往现场装配。变更中增加采购成本较高的物料,可以利用物料跟踪功能将物料信息纳入BIM数据库,便于精确跟踪管理。同时,BIM可以整合工程各方的信息,为多方交流提供了平台。利用BIM技术,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对比BIM进度与实际进度,跟踪工程进度情况、控制施工进度,对施工安排是否合理、施工单位的能力做出合理评估,对重要物料变更采购实时管理,同多方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有效监督工程时间和成本。

(三)竣工决算审计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包括竣工项目结算和工程财务决算审计。

目前普遍使用的CAD软件尚未实现自动汇总工程量的功能,需要依据施工和变更资料进行测算或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统计,这种人工统计会增加统计中人为因素和差错概率,而BIM可以将各个程序中输入的信息汇总,整合出整个工程的工程量信息,方便竣工决算。审计人员可以直接调用系统数据,减少因整合环节和人工计算造成的误差,更好地监督和利用资金。

三、BIM在高校工程审计中的优缺点

BIM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还没有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学术界、软件企业和设计施工企业分别开展了BIM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但对于国内建筑业来说仍是一项陌生的技术。[8]高校审计中使用BIM软件的也屈指可数。这种状况不仅与软件的推广和技术的发展有关,也与高校工程管理模式有关。下面主要通过优缺点简单分析BIM在高校建筑工程审计中的可行性。

BIM用于高校审计的优点主要有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实现建筑审计工作的精细化,促进多方数据的保存和交流,同时有利于高校的长期规划和发展,减少工程变更造成的风险和资金浪费。

但是,BIM技术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学校中缺乏可以全面掌握BIM技术并用于实际的专业人才。BIM技术包含较多专业软件,使用时需配合专业设备,因此,投入使用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另外,还存在参数设置繁琐、与其他软件之间数据交互困难等问题。[3]目前,国内高校使用BIM的成功经验积累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技术论证和可借鉴的经验。

四、结语

结合目前高校的普遍工程管理和审计模式与BIM技术的主要功能,从理论层面探讨并证明BIM技术有可与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结合之处,但实际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论证。随着BIM软件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提高,其在建筑业的效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推动审计工作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EASTMAN C M. Building product models: Computer environments suppor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1999.

[2] LAISERIN J. Comparing pommes and naranjas [EB/OL]. (2002) http://laiserin.com/.

[3] 戴永胜.BIM在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中的应用[J]. 审计与理财,2015(6):19-20.

[4] 何关培.BIM在建筑业的位置、评价体系及可能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1):109-116.

[5] 刘永行.探析BIM技术在高校基建管理中的应用[J]. 商,2015(24):72-73.

[6] 熊立芬.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12):14.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安全管理;施工方案;评审;安全责任

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基坑工程越做越深,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各种不安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深基坑工程技术含量高、风险性大,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建设工程安全专项管理,必须加强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起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库,开展了相关专家论证工作,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1 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工作制度的现状

随着建筑工程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深基坑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要历经开挖、支撑、降水、围护等一系列过程,安全与质量控制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祸,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因而作为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深基坑工程,有关建设各方给予了充分重视,各地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实行了深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基坑评审专家也多是施工单位、设计勘察、高校等单位的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我国深基坑施工安全作出了有力保障,消除或减少了许多可能发生质量问题与事故的隐患。

但由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到几门学科的综合技术,加上基坑施工阶段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变化,计算中采用的力学指标可能与开挖过程中的力学指标不相符合;监测手段的局限不足以充分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有些建设单位盲目节约成本、减少费用;施工单位水平技术力量等种种局限,所以有些基坑虽经专家多次评审研究,也有可能发生质量问题或事故。这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部分没有能公开报道,即便是作为基坑评审专家可能也没能知晓或未知详情,导致虽造成惨重损失却没有能上升为经验教训。

同时由于各单位间、深基坑评审专家间的交流渠道也较少,削弱了专家自身知识与经验的获取,不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对深基坑评审制度的深入执行也不利。

目前深基坑围护方案的专家评审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在我国各地陆续实施,但这一制度在实践和贯彻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缺限,如专家的认定、提高、激励、约束与退出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能加以完善,使得这一制度在深基坑施工安全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从这些方面着手,加以研究,从而对深基坑工程进行有力的事前控制,进一步减少发生质量问题与事故的机会,减少或消除周围各种安全隐患,使这一制度发挥更大的功效。

2 改进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工作制度的建议

深基坑围护方案的专家评审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各地都有各自成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专家论证工作制度改进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2.1 专家库的建立

近年来,各地一般建立了专家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对专家库的专家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做了以下规定: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从事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到几门学科的综合技术和复杂的力学计算,需要专家具备扎实的力学功底;同时由于开挖过程的不同工况,地下水的影响,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选择有相当的难度;其次在支护结构的选型上,同样需要专家较高的力学素养。因此深基坑工程方案的确定需要专家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

在深基坑方案专家库人选确定方面,可在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建设、监理、高校等单位征集专家人选,重点选择经验丰富、思路敏捷、能把握安全生产要害,接触过许多实际案例的工程专家。

另外由于交通的发达,同城效应日益明显,为弥补本地人才不足,也可以遴选外地专家作为专家库成员,成为本地引进的“流动人才”,这不失为促进本地人才成长的好方法。专家库的人选可在政府部门的网上公示,并应指明其学术专长。

2.2 专家选定方法

在某一具体工程的专家选定方面,各地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一般规定专家总数为5人以上,且单数,但对其他方面规定相对较少。

对深基坑方案论证的专家论证组的成员的选择应在知识和专业结构上互补。除了施工专家外,建议不少于2名岩土注册工程师和1名注册结构师。岩土专家应精通深基坑的计算理论,从岩土设计参数和岩土计算模型等方面把关;结构专家应在结构力学方面有较深造诣,特别是基坑外形复杂,需要采用内支撑时,能对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而对一般的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专家则不必过于强求专业结构的最少人数。

对于一级基坑,一级基坑中深度从10m变化到30m,其基坑工程的复杂性随深度迅速增加,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宜分别展开论证,专家总人数宜在5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设计、施工方案评审专家组成员的专业结构也应该有区别。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隐患。

2.3 专家评审方案前的工作流程

评审文件应坚持提前5-7个工作日分发给相关专家,以便专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对方案有时间进行仔细研究,评审才能更有针对性。

另外,应组织并落实专家在论证前提前踏勘现场,这样有助于专家直观地了解现场,核实基坑现场与周围环境,发现基坑设计文件可能存在的疏漏;对于外地专家,考虑到踏勘现场的不便,但至少在论证会开始前,要由论证组织方组织专家踏勘现场。

2.4 专家评审方案的落实

一般专家在评审过后,较少有机会关注该评审工程,即便有所建议,作为参建各方以外的个体,可能也没有合适的渠道表达。

政府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应该创造条件,鼓励专家继续关心所论证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积累更多的经验。

2.5 专家的自身水平的提高

专家自身水平的提高,除专家自身学习外,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通过合适的机制,提供更多的形式、多样的进一步提高的方式,加强专家的交流渠道建设,提高专家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专家很多本身就是施工单位的骨干与技术负责人,这些又必将反过来促进基坑施工水平的提高和专家评审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更早地发现基坑设计中的问题,促使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我国深基坑的安全施工的可靠性更强。

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拨出专款,以开展年度会议的形式或依托土木工程学会等学术组织,创造交流渠道。

2.6 建立基坑专家的绩效评估制度

目前基坑方案专家论证制度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表现在专家的激励、约束与退出机制还没有建立。不可否认,大多数基坑评审专家都是认真负责的,但由于对基坑评审专家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很多地方都是给专家一定的评审费用,对专家们的工作成效没有恰当反馈。

由于专家不需承担任何风险,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导致少数专家没有认真研究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与基坑施工方案,也没有到现场实地踏勘,匆忙上阵,评估效果大打折扣。专家可能在论证单位提出盲目节约成本、减少费用的要求的情况下,没有提出或坚持合理的评审意见,因此没有及时消除隐患。

此外也有极少数工程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关键节点无结构__详图等的问题也通过专家审查,如何对评审专家加以合适的约束,这也是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怎样合理评估专家自身的水平与敬业精神,政府建设安全主管部门怎样据此定期更新专家库名单,建立专家的退出和进入机制,还需这方面的研究。

3 建立专家论证管理规范的流程图

参考各地积累的经验,以下文的框图做出论证管理的示意图,以供参考。

4 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

深基坑工程有关参建单位众多,有建设单位、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监理等单位,落实深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责任,科学的控制深基坑工程实施风险,理顺深基坑工程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对确保落实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以建设单位为例,应当依法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其他参建单位;不应将土方开挖、降水工程进行单独发包;争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相邻设施的现状进行及时调查,结果应保证其准确性;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做好统筹安排等。

目前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我国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边线离煤气、水电、道路等重要的市政设施、建筑与构筑物越来越近,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的安全责任,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问题,更好的落实上文的安全管理办法,有助于减少各种纠纷和矛盾的发生。

5 结束语

总之,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它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为了使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能得以保证,必须更好的开展和应用专家论证制度,并且在专家的选定、工作制度和评审流程等方面提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并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47-02

建设项目审计是我国专业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工程项目为审计对象,以项目建设程序为主要脉络,将审计的内容锁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技术经济活动方面。与其他的专业审计相比较,建设项目审计凸显如下特征:(1)审计内容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涵盖财务审计、工程造价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及项目管理审计等方面;(2)审计时间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随着建设程序的逐步推进,体现为开工前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3)审计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包括分析、计算、比较及现场测量等;(4)审计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多属性――涉及工程建设各领域及各种性质的单位。随着近几年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我国每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额,约占国民收入的1/3左右,建设项目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正因如此,建设项目审计在我校审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逐步从选修课上升为限选课程,在下一步拓宽新的审计专业方向时,它将会成为专业核心课程。笔者长期从事建设项目审计教学,在此就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平台的搭建谈一些认识,以促进和完善审计实验教学的方法体系。

一、国内建设项目审计发展概况

我国“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有“基本建设投资审计”,也称“基建审计”,其审计重点是建设单位财务收支审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将“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拓展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其中建设项目审计占绝大部分比重,就目前我国三大主体审计的审计业务中,建设项目审计耗时最长、内容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先后修订了《审计法》,颁布了新的《审计准则》,建设项目审计的发展态势在我国具有以下特点:①审计目标从关注合规性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②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延伸到了勘察设计审计、招标投标审计、概预算审计、竣工结算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等多个方面;③审计重点从建设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转向工程质量审计和绩效审计;④审计技术方法从传统手工审计转向信息系统审计;⑤审计方式从事后审计转向全过程跟踪审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及信息技术理论的深入发展,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工程将会得到长足发展,与此相对应的人才需求将会急剧递增。但目前我们开设的《建设项目审计》课程,一是没有实验课,教师只能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想象以一个建筑物为审计对象,如何实施审计程序;二是仅靠每周2课时、一学期的32学时,根本解决不了大量的识图和工程量计算等问题,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能停留在概念和公式上,课程考试结束所存的记忆为零。如果建立一个系统,能够解决图纸与工程量计算的自动化问题,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工程的瓶颈就可以突破,学生“难学、难懂、难应用”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审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审计”实验模块的建设,恰恰就期望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建树,并能转化为审计生产力。

二、建设项目审计专业的应用前景

受建设项目审计独有的技术经济性特点之影响,从事建设项目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所有人员都热盼其审计过程能够从传统手工方式转向自动化,就内部条件而言,我校的会计实验室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计算机会计模块,审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审计之星”教学软件,已经建成了一个集手工模拟和计算机辅助模拟的“双模块”审计实验平台,建立建设项目审计方向的实验平台,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外部条件来看,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助于这一期望目标的实现,首先,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建立了诸多审计信息系统,比如当前较为成熟的“金审工程”的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其次,建设项目审计部分内容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再其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工程发展十分之迅速。毫无疑问,这些条件为发展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平台设计思路

建设项目审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审计,遵循“先计划后建设、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开工前期准备阶段―在建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审计。因此,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平台的建设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

1.模拟工程图纸设计环境。学习建设项目审计,必须要掌握工程识图知识,因为它是工程造价审计的基础。通过审计信息工程实验室,应用CAD绘图技术,熟悉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应用三维动画设计,反映制图的基本流程;建立局部网络,链接主要的设计院,逼真地映像工程图纸实体,感受设计环境,以达到完整识图的目的。当前,我校开设有《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但困扰建筑工程识图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少实务训练环境,一本教材加一只粉笔,外加幻灯片,都是“纸上谈兵”,空洞、低效率;而实践中,设计单位早已放弃了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电脑绘图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如果不通过信息工程系统改善教学环境,已经无法满足建设项目审计实践的要求。

2.模拟建设工地环境。了解工程材料知识、工程构造知识、工程施工知识和项目建设管理知识是提高建设项目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条件,在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室时,可以利用录像资料及计算机合成技术等立体地反映建设项目从开工前准备阶段到正式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的建设活动,把建筑材料和工程构造引入实验室,并随施工进度动态地反映现场平面布置、阶段验收、项目管理等综合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判断能力,降低审计风险。解决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尽力通过参观工地这种方式努力缩短项目建设实物与空洞想象之间的距离,特别突出的问题是参观工地难以做到跟踪进行,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此外,参观工地还受许多条件的制约,比如:安全性保证、时间保证、交通条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配合等,这导致教师一般不愿意采用这个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3.研究与开发工程量计算软件,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工程量的计算是工程造价计算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特点是计算过程烦琐,手工计算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如何引入信息技术在输入图纸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直接生成工程量,是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平台建设的重点。通过研究与开发,把图纸与造价确定链接起来,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在努力而为之的一件重要事情。如果能够在审计信息工程实验室建设中完成这项工作,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4.引进并改良现有的定额应用软件,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许多电脑公司研究开发了定额应用软件,应用也比较成熟,在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室建设中,可以适当引入使用,并应审计教学的需要进行一些改良,比如设计一些错误,制造一些陷阱等,应用在造价审计教学之中。

5.模拟建设项目审计环境。①基建会计模拟环境的建立。建设项目审计涉及到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财务会计的内容,因此,需要选取不同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收集一些相关的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特别是会计资料,如财务报告、账簿、原始凭证、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并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储存,如果条件可能,通过局域网络实现。我校开设有建设单位会计和施工企业会计课程,已经具备这个实验环境建设的条件。

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模拟环境建立。内部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在建设项目审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不同建设项目的如下内部控制制度:销售与收款控制制度;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进度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等,并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储存,如果条件可能,通过局域网络实现。③工程管理模拟环境建立。提供不同项目的如下管理资料:项目建议书及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文;工程设计文件;预决算资料;定额及有关计费文件;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变更资料;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签证;竣工验收资料;财务决算资料等。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储存,如果条件可能,通过局域网络实现。④建设项目审计模拟环境建立。建设项目审计是一个包括项目建设程序、控制要素和利益相关者的审计,主要涉及的: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整个项目建设资金运动过程的财务收支及其状况、计划执行情况、财经法纪遵守情况;所有反映投资建设技术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计划和核算、统计会计资料以及计算机资料之外,还要收集给相关部门调查和评价各种有关的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营管理效益的信息资料,并将上述内容通过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的一些评价指标模式加以确认。

6.建立计算机审计应用系统。按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来设计计算机审计系统,涵盖前期决策审计、招标投标审计、造价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内容,并按不同的审计主体要求,体现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上的区别。在已经形成的模拟环境中,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完成审计操作,形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链、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的模板,注意设计安全保密系统,如果可能的话,再设计一套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系统,为下一步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奠定基础,并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可及时更新的系统。

建成后的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室是一个多功能、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场所,它既可以用于建设项目审计教学使用,还可以用于与工程有关的多门课程教学使用,同时满足学生实践之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与审计实务的“零距离”对接,开展审计人员后续培训,为开展建设项目审计的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这必定为我校审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建设起到“如虎添翼”之功效。

参考文献:

[1]王海洪.计算机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挑战[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10).

[2]丁继安.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8

一、强化职能,保持健全的审计工作体系

2001年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后,精简了部分内设管理部门,受地方机构编制的限制,政府不再保留独立的审计部门,对此,我们认为,我市交通规费征收金额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所属单位、项目分布广,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完善管理,于是我们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挤出了编制保留了审计人员,将审计部门与监察部门合并,组建了现在的监察审计室,在原有审计人员退休、转岗的情况下,保留和充实了审计人员并赋予了相应职责权限,做到了职能保留,班子不散,工作力度不减。由于上面稳住了阵脚,下面基层单位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使全系统的内审网络继续得以保持,所属的几大事业单位都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小型事业单位和区交通局也保留了专、兼职审计人员。

二、提高认识,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审计工作总体上说属于经济监督性质,查错防弊是基本职能,与监督对象难免有摩擦,工作起来难度较大,部分单位领导、相关人员对此不够理解,部分审计人员也有畏难情绪,不安心审计工作,对此,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不断增强审计意识,从完善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审计工作,做到理解审计,支持审计,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党组书记、委主任黄蔚堂同志多次在经济工作和基本建设工作会上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把审计工作与关心、爱护干部联系起来。在委领导一班人的带动下,基层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一些单位、项目的领导还主动上门要求对其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在领导的带动、支持下,通过学习,培训,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也逐步提高,表现为安心本职工作,积极钻研业务,认真开展审计,遵守审计纪律、职业道德和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整合资源,广泛开展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联系改革后审计机构撤并,人员减少,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翻番式增长,项目多,投资大,布点分散的实际和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技术要求高,鉴证性强的特点,我们积极整合社会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内审网络优势,大大缓解了系统审计工作量大与自身审计力量较小的矛盾,减少了审计的空白点,全方位地开展了项目开工前、年度跟踪和竣工结算、决算审计共计54项。在社会审计的参与方面,我们吸取国外、国内经验教训,用其所长,遏其所短,结合我市交通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体制制定了《管理办法》,一是将实际的委托权由建设单位自身变为上级主管部门,避免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弊端;二是认真作好资质审查,没有资质的不得进入;三是业务把关,对报告的格式、内容、范围、深度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合格的、有反映的和过于简单的不得通过;四是对多数项目实行按审减额进行取费,形成了良性机制,运行三年来,平均每年审减工程款1000万元以上,为基本建设项目节约了大量投资;五是将委托项目基本控制在技术性较强的工程竣工结算、决算审计项目上,降低了审计成本。在利用基层审计力量方面,我们对部分项目采取了委托基层审计部门实施的办法,如小项目的开工前审计和大项目的年度跟踪审计,等等。在审计中,我们遵从一个“严”字和一个“帮”字,如在对某工程项目的开工前审计中发现将建设资金擅自购买小汽车的问题,经报告领导后,严肃地下达了审计意见书,责成项目将车辆进行了变卖,归垫了建设资金。对一些工程因上马快,新手多等原因形成的审批手续不全、招投标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采取查、帮结合的方法督促进行整改,强化了工程的前期管理,查堵了一些隐患,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四、深化改革,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针对系统内大量企事业单位划转、改制的实际,按照“离任必审”的原则,认真搞好离任、划转经济责任审计,使委管干部的离任、划转经济责任审计面达到100%,基层单位达到50%以上,有效地保护了公有财产,维护了单位的稳定,为交接双方提供了公平鉴证。针对政府体制改革后我委基本不管企业的状况,我们积极开展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提供了依据。此外,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还不定期地召开有党办、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通报审计结果,交流信息,安排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增强,效果更好。

五、点面结合,认真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按照省厅每年不少于20%的要求,认真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三年来完成审计206项,做到了三年累计覆盖面达100%。通过审计查处了一定数额的违纪违规事项,纠正了一些管理问题,帮助基层单位加强了管理。

六、与时俱进,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系统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势在必行。我委从2002年开始积极试行计算机辅助审计,2003年进一步扩展,基本做到了有独立审计机构或有基层核算的单位全部试行计算机辅助审计。试点之初,省厅、交委专门下拨了经费,从硬件、软件和培训上给予支持,试点单位的审计人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通过两年的试点摸索,首批试点的审计人员基本掌握了操作技术,委监察审计室现在对大多数审计项目都使用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类、筛选、查询、分析、保存等功能,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审计风险。为进一步节省审计工作时间,及时掌握基层情况,我委从2002年末起,专门下发文件,将所属单位每年上报电子数据制度化,做到了提前阅览被审计单位数据,适应了新的审计环境。此外还积极开展了计算机远程审计的试点和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数据库建设。

七、善谋发展,主动开展审计调查

按照“思建设,谋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所属单位财务状况、审计工作落实等方面的审计调查,为领导加强建设项目、单位财务管理、落实审计成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有真实数据、有分析评价、有措施建议的参考材料。

八、力求规范,不断强化制度建设

近三年来,我们从系统和单位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继《市交通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关于社会审计组织参与市交通系统审计的管理办法》后,又制定了《市交通系统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和《关于所属单位上报电子财务数据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理顺了关系,规范了审计行为,为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内业管理上,各种审计程序、审计文书、档案均按规范要求实施,既保证了审计质量,也提高了规范化水平。

九、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我们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学习、培训工作,坚持每年都举办一期全系统内审人员业务培训班,近三年分别举办了以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内审规定》、《内审准则》为主题的审计人员培训班,采用电化、幻灯、专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培训人员120余人次。还组织30余人次参加交通部、省交通厅、市审计局等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全体审计人员学习蔚然成风,多人多次自费参加职称考试,其中一人已获高级审计师资格,一人通过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此外,还多次组织论文撰写和评审活动,潘同高同志的《基本建设全过程审计模式探讨》和《管理审计理论与实践之初探》获中国内审协会优秀审计论文3等奖,操朝军、朱群华等同志的论文获得湖北省内审协会优秀论文奖。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工程审计 建设队伍 创新手段 把握要点

工程审计是综合性的审核工作,需要审计工作者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明确审计机关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审计程序,注重总结新经验、及时充实新内容,科学实施审计。在新历史新阶段,军队工程审计工作如何深入研究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全面提高工程审计质量,需要从审计队伍质量的建设,审计方式手段的创新,审计要点的把握入手,夯实审计基础,提升审计效能,提高审计质量。

一、开创工程审计工作新局面,必须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审计基础

政治合格是履行好审计监督使命的前提,强化审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把握审计工作方向、理清审计工作思路的基础所在。一方面要结合理论学习搞教育。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必须把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鉴别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思想政治防线,遵守审计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岗位任职资格。为此,一要严把工程审计人才入口关。要着眼工程审计内容繁杂、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考评机制,把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作为培养选拔审计干部的重要标准,扩大人才选拔范围,细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程序、公开考核结果,实行优中选优,真正把一专多能、通专一体的工程专业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二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二、开创工程审计工作新局面,必须创新方式手段,切实提升审计效能

高效的方式手段是实现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可靠保证。当前军队工程建设呈现出一种点多面广、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工程审计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形势需求,必须创新工程审计方式手段,在提高审计效能上求突破。

1.对重大战备工程实施派驻审计

近年来,随着应急作战准备步伐的加快,战场建设规模日趋庞大,重大战备工程随之成为领导关心、官兵关注的焦点,各级出于对审计部门的高度信任,对审计机关提前介入重大战备工程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把审计“触角”前伸,变“事后被动纠偏”为“事前主动预控”,对工程建设实施实时、就地、全过程监控的派驻审计方式,可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使工程项目从开工建设、施工管理到竣工验收时刻处于动态的监督之下,特别是对一些苗头和倾向性问题,通过日常的派驻审计得到整改,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真正使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但受人员编制影响,这种审计方式只能适用于个别重大的战备工程项目。

2.对竣工结算决算进行联合审计

根据现行有关规定,基建营房、财务、审计三个部门都有对工程项目实施竣工结(决)算审核监督的职能,这种多个部门、多次审核(计)的程序,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三个部门分别实施审核(计),拖延了竣工结算时间;二是由于各自的力量有限,都无法对所有项目实施审核(计),往往会造成部分小型项目成为漏网之鱼;三是建设单位要做多次重复性工作,难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创工程审计工作新局面,必须把握关键环节,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工程建设项目周期长、环节多,笔者认为要对一个项目从头至尾搞一线平推、面面俱到的大普查式审计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审计工作必须辩证的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把握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要素,全面提升工程审计质量。

1.加强前期工作审计,把住投资决策关

古人云:“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据大量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前期工作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70%~95%,也就是说项目前期决策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军事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前移审计“关口”,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计力度,搞好“源头”控制。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计应着重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等几个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审查核实,促使项目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从宏观上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军队基本建设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