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8:15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1

关键词:绿色,绿色软件,绿十字,绿党

 

作为语言中最易受时代与社会感染的基本要素,词汇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包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文化信息,古今中外,从内容到形式,从系统到个体等莫不如此,并因随时与社会语境发生谐振而成为语言中最活跃,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就分布而言,它的这些信息量无不融合,渗透进词的各个方面:声音,字形,意义,语法和语用等等,而其最集中的体现,毫无疑问,应当在各个词的文化义里。[1]23

中世纪时绿色代表邪魔(包括龙),有时又表示爱。这些象征意义现代已不明显。在西方股票市场,绿色代表股票上升;在中国股票市场则相反。(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喜欢红色又代表共产党所以把红色设为上涨按照规定,下跌要使用上涨的反色所以中国的下跌时绿的。但西方传统中绿色代表安全,红色代表警戒,所以是绿涨红跌)。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绿色是木的一种象征。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绿”作为绝大多数植物生命上升阶段的本色,它是大自然各种生命色彩旋律中的主调,宁静、和谐而鲜活,医学研究证明:生活在绿色环境中,人体的基本温度可以下降1---2度,随之而来的是:脉搏减缓,心脏压力减轻,呼吸趋向均匀。

于是,从绿色中,诗人歌德读出了“宁静与稳定”的意蕴,画家康定斯基进而将它描绘成了“人间的、自我满足的宁静,这种宁静具有一种庄重的、超自然的无穷奥妙。”大概很少有人会断然拒绝“绿”所展示的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中国,朱自清写过赞美绿的散文,艾青写过颂扬绿的诗篇。在他们的笔下,“绿”是那样的魅力与可爱:[2]

例【1】: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绿;

墨绿,浅绿绿十字,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在这些“绿”中,有些事客观存在,确实“绿得出奇”,像“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也有些是诗人的幻觉,带有很强的主观情感色彩,例【1】中第二小节的渲染与夸张就是很好的说明。

尽管我国文学家对“绿色”早就有了职业的亲切与敏感,然而,在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里,“绿”就属于间色,与正色相对,顺理成章,上古人很自然也把它打入了贱色的冷宫。[3]比如:

例【6】:夏朝尊黑,殷代尚白,周朝敬赤,没有它的份儿;

例【7】: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和五方(东,西,南,北,中)相对应的五色(背,赤,黄,黑,白)当然更轮不上它。

足见“绿色”在当时的地位确实不高。

汉代时,绿色开始被用于冠帻服色之制,《汉书,东方朔传》中就有宫廷厨师戴绿帽以明其卑贱身份的记载。唐代以后,“绿”虽然有幸进入了官阶,那也仅仅是下层官吏六品(深绿)与七品(浅绿)的标志与象征,白居易“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忆微之》)的诗句很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卑微的叹息。元,明之际,更是每况愈下,不光绿袍将而成为八九品的服色,甚至还有了“娼家男子戴绿头巾”的规定,这大概便是当今民间说辞“绿帽子”的直接渊源了吧。到了清代,“绿旗”是汉营地方军的标志,其地位与正黄,正白等八旗兵有着天壤之别。

进入现代社会,这种色彩偏见与歧视本来已经趋向淡化和消隐,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由于对革命“红色”的崇拜和迷惘,红绿灯中的“绿色”险些被颠倒为表示“不准通行”,而成为一种阻挡前进的颜色。

平心而论,在斑斓的色彩世界里,“绿色”未必一定是人们审美的首选之色。据记载:

1997 年初,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千千岩英彰曾以“你最喜欢的颜色”为题对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5500名年轻人进行调查,排在前四位的是:蓝,红,黑,白。

可见,当下词汇的这种“绿色的选择”,实在是人们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之后的一种理智的选择。[4]

其实,作为源头,在西方文化中,“green”原本还有许多超色彩的文化义项蕴涵。比如:

例【9】:年轻,幼稚,不成熟。

A green hand ( 或 green horn ) 生手

Green paper 绿皮书(提出建议或意见以备讨论的政府文件,常印在绿纸上,以区别于代表固定政策的白皮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这个词逐渐和环保联系起来,其中有绿色革命(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命。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用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与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与活动。绿色设计是指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重复使用绿十字,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减少垃圾数量。

绿色投资是指用于防止环境污染与治理被污染环境的投资。[5]

绿色文化,从狭义来讲,绿色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出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包括采集----狩猎文化,农业,林业,城市绿化,以及所有的植物学科等。以广义而言,绿色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与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包括持续农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也包括了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以及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诸多方面。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此论文探讨了绿色这个词从古至今的发展和词义演变,绿色不仅仅代表颜色的意思,它还可以和人的心情,喜好联系起来。古代的一些诗人也写过赞美绿的文章,在他们的笔下,绿色代表上升的意思。而相反的是,绿在古代是表示贱色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绿字有关的词语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像绿色奥运;绿色环保;绿色产品等等。通过对绿色这个词义扩展的变化和演变,可以看出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197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词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赵艳芳,2000,《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沈家煊,1999,《不对称与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4]张辉,2003,《术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北京军事宜文出版社

[5]周一农,2007,《词汇的文化蕴含》,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绿色化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25-02

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受益匪浅。但与此同时,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人类原本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遭受着严重的破坏。面对生存危机,人类重新审视传统化学,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绿色化学这一新的科学思想和发展战略。绿色化学可以诠释为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它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产生。绿色化学的诞生,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带来了希望,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认识到了其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对化学界本身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且它向人类展示了发展科学、造福社会却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新境界,为人类铺设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试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绿色化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高专院校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措施。

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各国逐渐认识到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对大中学校的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至关重要。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很早就开始在各类院校开展绿色化学课程教育或绿色化学思想、理念、原则的渗透性教育。我国绿色化学与教育基本上能跟上国际的步伐,目前,已有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本科院校开设了绿色化学必修课或选修课。然而,在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至今没有开展绿色化学的相关教育。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的科学思想和基本原理,介绍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认识绿色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在未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一批批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必将成为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主力军,在这其中,只有接受过绿色化学教育,他们才能用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来指导生产生活实践,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可能碰到的环境、资源、能源问题。况且当下,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耗、保护环境,是企业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就希望自己的员工具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可见,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是必要的,符合企业行业的需求,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绿色化学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化学化工类教师对绿色化学都不是太熟悉,这是绿色化学教育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教育部门或院校本身可以通过进修班、研修班、研讨会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绿色化学知识培训,而教师本身也应该不断收集了解绿色化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前沿信息。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绿色化学师资队伍,才能使绿色化学教育得到根本的保障。

(二)绿色化学教材缺乏

目前,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编写的绿色化学教材不多,使教师和学生的选择受到限制,这也给绿色化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高职高专院校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措施

绿色化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种新的绿色观念体系,强调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科技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道德、伦理和科学价值观念。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形成宽专业、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化学的科学思想、绿色化学基本原理、绿色化学技术和绿色化学工艺等。其中,绿色化学的科学思想和基本原理是绿色化学的精髓,可以使人们形成绿色理念,是所有高职高专学生都应该了解和学习的,在教育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绿色化学技术和工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只能向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的学生开设,然而在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虽然开设有化学化工或相关专业,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结构较本科生有限,培养目标也较本科生不同,绿色化学技术和工艺这些内容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不一定需要掌握,可以考虑通过案例渗透的形式让学生有所了解。也就是说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绿色化学的科学思想和基本原理才是学生们学习和了解的重点。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绿色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也是有所区别的,可以通过表1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绿色化学教育体系。

表1 高职高专院校绿色化学教育体系

授课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除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外,各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了解绿色化学思想和基本原理,培养环境意识及基本科学素养 绿色化学的科学思想、基本原理、绿色原料、绿色化学品等 素养课、选修课、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社团指导、主题宣传

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更全面理解绿色化学理论,常识性了解一些基本绿色工艺与技术 绿色化学的科学思想、基本原理、绿色原料、绿色溶剂、绿色催化、绿色资源绿色化学工艺与技术案例 限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兴趣小组研究、专业实习实践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特点,在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繁杂深奥的绿色化学原理及工艺技术,而应注重讲授一些贴近生活、联系生产实际、反映最新科技、体现环境保护的内容,同时介绍一些与化学科技发展相关的环境、伦理、道德、法律等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如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生存的地球、人与自然、清洁生产、绿色标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日本“新阳光计划”等。选择这些易于被接受、实用性强的知识,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绿色意识,同时也与高职高专培养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高技能运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相符合。

(二)在基础课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

由于受教学课时及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限制,在高职高专中专门开设绿色化学必修课的可行性不强,需要把绿色化学内容渗透到基础化学教学中,使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基础课的教学。如用绿色化学的实例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再如化学实验中,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规范实验操作,尽可能降低实验药品浓度,减少药品的损耗,预防环境污染。还可以指导学生优化实验设计方案,使其成为绿色实验。在基础课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为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顶岗实习实训占据了将近一半的课时,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接触社会的时机,让学生开展一些绿色化学的研究性学习,势必会取得较校内开展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绿色化学强调人类对社会的责任感,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前,设置一些与社会息息相关的研究性课题,如地方空气和水质污染情况、城市垃圾的处理、洗涤剂的合理使用、农药的合理使用、汽车尾气污染状况及控制方法、农产品的绿色化、城市污水处理、绿色包装等,让学生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讨论,最终形成结论,使他们意识到绿色化学的应用会带来的社会效应,真切体会和感受到绿色化学与社会、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以科学的眼光来观察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形成绿色的理念,科学的价值观。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宣传绿色化学

面对高职高专院校中种类繁多的专业群,要让绿色化学得到普及,必须开辟课外活动这一阵地。专题讲座、专题宣传、主题论文大赛、校园论坛、社团、兴趣小组等等,都是很好的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而且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关注度。

总之,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一种战略、一种方针、一种指导思想、一种研究策略。将绿色化学思想和内容渗透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环境意识,这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明.STS教育与绿色化学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2]周晓明,刘剑洪,张培新.绿色化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3)

[3]皮宗新.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6)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园林设计;概念

我国目前对建筑园林设计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1 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1)“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单纯生态意义的绿地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在现实中常常成为附近大量居民散步游憩区。

(2)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3)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4)城市生态理论指导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较弱。城市(市区)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最活跃和最开放的空间系统,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把握(例如美国“第二生物圈”试验失败的结果,表明人类对生态的认识还很肤浅)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2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3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研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

①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②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③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④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4)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5)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6)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4

关键词:绿色管理教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1日

一、引言

欧美高校是“绿色教育”先行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提倡“绿色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制定环境议程。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发现,41%的人认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公众缺乏环境意识,62%的人认为每个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最大。传统绿色管理教育是员工绿色教育的总称。近年来,企业被动型绿色管理现状呼吁人们探讨植入型绿色管理的可能,即在员工进入社会之前强化他们的绿色管理理念,使之成为员工内化的信念,这将有利于“主动型绿色管理”的实施。

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应从教育开始,帮助现代大学生,特别是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树立绿色管理意识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是未来经济行业和工商界的领袖人物和主力军,提高他们的绿色管理意识是推进绿色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概念解析

当前绿色管理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推动被动型绿色管理向主动型绿色管理转变。主动型绿色管理的实施依赖于公司管理人员的高度支持和认可。解决当前绿色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加强员工绿色教育。然而,绿色管理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依赖于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将“绿色管理”导入经济管理学院课堂,使未来的管理者提早接受和认可绿色管理,是解决绿色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绿色管理进入经济管理学院课堂是指设置绿色管理教育,主体是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实施手段可以是设置专门的绿色管理课程,也可以有针对的将绿色管理教育融入各学科,例如将绿色管理带入营销学课堂,讲授绿色营销;带入会计课堂,讲授绿色会计;带入金融课堂,讲授绿色财务等。绿色管理导入经管学院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获得绿色管理知识、提高绿色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将来工作、创业、生活中自觉主动地注重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管理”导入经管学院课堂研究

(一)导入意义研究。绿色教育导入经管课堂有利于整个国家和人民绿色意识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促进大学生绿色管理意识的崛起,使他们不止在工作上,生活中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绿色管理导入经管课堂有利于丰富课程体系,促进学科融合,同时加深绿色管理的纵向发展和延伸。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容仍然较为落后,即使到了大学课堂,传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仍占相当比重。高等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急需更新和改善,绿色管理教育引进经济管理学院的课堂,丰富课程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导入措施探讨。孔德新、袁日华对大学生绿色意识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绿色教育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与时代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

1、氛围营造。绿色教育进入课堂,逐渐成为受教育者根深蒂固的信念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绿色教育氛围的支撑。学校应创造“绿色教育”的氛围,鼓励各种学校学生组织、社团举办各种活动,营造绿色教育的氛围。“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是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安徽师范大学将绿色素质培养作为绿色教育重要内容,采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专题讲座、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绿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在活动中渲染气氛,在气氛中激发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体系支撑。高校要重视绿色管理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增加绿色教学内容。首先,制订绿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写入人才培养规划。绿色教育体系必须涵盖地理、生物、经济、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注重跟踪新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动向。其次,在课程体系上设置一些综合性课程,如《环境伦理》、《环境哲学》、《可持续理论与实践》等。再次,进行绿色教育师资的培训是补充绿色教育师资的重要手段。绿色教育师资的培养应该在全校进行,经济管理学院需要获得环境学科为依托等多学科的支持,完善绿色教育内容体系。绿色教材的编订是经管学院绿色管理教育的硬件支持,需要在长期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3、教学设计。首先,推动绿色管理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化。“绿色教育方法体现的是多样性、和谐性、发展性,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的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辩论法、参观法、情景法、实验法等,让多样的元素培育出绿色的课堂。”其次,促进绿色管理教育教学工具多样化。运用远程教育设施、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等教育工具对绿色管理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再次,丰富绿色管理教育课外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应定期举办有关绿色管理的学术报告和讲座,或举办绿色管理主题演讲和辩论、研讨会、社会实践等。

四、结论

当前绿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利益相关者”驱动企业社会环境,造成“被动型绿色管理”的现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推动绿色管理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推动整个民族的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教育抓起,特别是商业管理人才的绿色管理意识。绿色管理导入经济管理学院课程是绿色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树立校园绿色管理氛围,改造经济管理学院教学体系,融入绿色管理意识以推动高校绿色教育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育绿色化学理念环保思维

引言

我国加速教育改革也意味着社会对教育事业提高了重视程度,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化学教育中,通过不断渗入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让绿色理念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在教学绿色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立绿色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维。

一、将绿色化学理念渗入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有助于进行新型化学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提高化学改革的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渗入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让学生产生环保体验,从绿色环保角度看待化学知识。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环保习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为社会输送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环保型人才[1]。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有毒、有害物品,使用绿色化学理念展开教学,有助于避免有毒害化学物质带来的伤害,提高化学课堂的安全性。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学生受到的健康威胁。同时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从教师自身做起展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环保意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得到思维的转变,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在环保思维下展开的化学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环保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教育,是对教学改革的落实,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

(一)重点展开绿色化学教学内容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需要加入绿色化学教学内容,需要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明白化学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课程内容,增加绿色化学内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的理念[2]。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和绿色化学理念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讲解雾霾现象的形成和治理,雾霾作为社会热议的讨论话题,会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经过对雾霾现象的讲解,教师可以将绿色化学理念向学生传递,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融合绿色化学教学内容,将绿色化学理念更完整的传递给学生,可以将化学知识和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化学教育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化学学习。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很多化学课程中,化学知识都能联系到环保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和环保理论的联系,充分体现出学科优势。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得到环保理念的灌输。例如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从绿色环保理念展开实验教学,在环保理念下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融合起来,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化学反应实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新能源开发利用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能源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重视能源问题,可以在生活中节约能源,这样才算是有价值的化学教育。教师通过将化学实验和绿色环保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化学,了解到化学的两面性,从而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从自己做起建设绿色环保社会。

(三)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十分常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微课、慕课的使用,让化学教育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使得教育改革加快了脚步。为了让绿色化学理念更好地融入化学教育,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兴趣引导下更加专注的进行化学学习。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温室效应、冰川变化,基于动画视频资料,学生更直观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在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介绍引发环境污染的化学药品和化学反应。这样绿色化学理念才能得到更好的渗透。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绿色教育;绿色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高职教育应该是绿色教育,高职教育必须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绿色人才。绿色人才是指具有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相应能力的人才。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建设,通过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这对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教育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与破坏而进行的反思,早期主要是环境教育,后来由环境教育演绎到绿色教育。有关绿色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综观国内众多绿色教育研究者的理论成果,学者们对绿色教育的界定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第一,它既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又是现代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素质教育所达到的理想状态,其思想与观念的核心就是平衡、协调与发展;第二,它以生态文化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为基础;第三,它从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眼,并以其“绿色”的教育模式,综合反映教育实施的状态,并蕴含着其实现的机制;第四,“绿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和能力的人。绿色教育所培养的绿色人才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绿色人才具备关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意识和能力,步入社会后不仅对原有专业的科学知识灵活掌握和运用,而且有能力自觉把生态和环境保护知识有机地同本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所从事的工作内涵更深刻;第二,绿色人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把社会与自然、人与人、发展与环境条件、眼前与长远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协调,始终保持清醒的、理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第三,绿色人才具有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意识、品质、精神境界和伦理观念,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生态协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都称之为绿色教育。大学生的绿色教育就是指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为着眼点,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中去,内蕴于素质教育之中,为“两型社会”建设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种高校教育活动。它不仅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更注重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教育。

二、高职绿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绿色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绿色教育开展较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绿色教育体系。教育的对象不能做到全程性,内容综合性不强,形式单一,实践参与性差。我国教育体制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大学学科专业分割过细,分布不合理,使大学生很难受到系统、深入而又科学的绿色教育的培养,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课程体系的非“绿色化”,即没有开设绿色教育相关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学校除了环境系外,其他系和专业的学生很难受到绿色教育,这就极大地制约了绿色知识的普及,更谈不上较高层次的绿色思维、绿色意识、绿色观念的形成和提高。即便是环境科学专业,也由于忽视人文教育,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绿色教育尚存在误区

现行的绿色教育存在两个误区。误区一:绿色教育的内容就是简单教育学生爱护自然,珍惜自然,多种植绿色植被,减少垃圾污物的排放量。其实,绿色教育的内容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理论教育青年,提高他们对人类与自然、个体与群体、当代与后代关系的认识,改变思想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善待环境的道德观;误区二:保证绿色教育进行的主要措施就是开设环境保护必修课程。其实,开设环境保护课是环境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并不是它的全部。设置专业课程才是绿色人才成才的关键。大学的绿色教育要着眼于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环境问题,既要有较深的理论性,又要有较强的实用性,这就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所能够完成的,必须全方位进行。

三、绿色视阈中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建构绿色人才培养模式应考虑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培养绿色人才为基础,调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方式与培养途径,提高绿色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绿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绿色知识的认知比较肤浅,绿色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对环境科技知识与常识的了解不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应当对环境科技知识与常识有相当的了解。据了解,很少有学生知道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的具体日期。绝大部分学生环境科技常识仅仅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知,这就影响了学生对环境、资源问题的判断,降低了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敏感度。绿色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大学生绿色道德自律性的欠缺,他们的行为除部分自觉外,大部分是受到外界监督作用的影响,缺乏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现象做斗争的勇气和精神。当遇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时,很少有学生会采取“坚决制止”的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会采取“与我无关听之任之”的方式。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和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和节约观念。学校里倒剩饭菜、常用一次性碗筷、浪费纸张、常明灯、常流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绿色知识、绿色意识、绿色道德的欠缺,势必造成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制约了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开展。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学校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制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远、中、近期规划,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的人才的摇篮,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可以使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第二,把创建绿色大学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第_二,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评价各项工作;第四,建设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循环经济理念的教学与管理队伍。绿色教育是跨学科教育,具有一支可从事绿色教育与管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绿色教育质量的有生力量和必要基础。绿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知识往往具有交叉性和前瞻性特点,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健全绿色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活动的特点,绿色教育首先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和保证。因此,要

建立健全绿色教学体系,将“绿色”覆盖一切教学领域。

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应该是学习加实践创新。根据绿色教育理念,我国的高职院校应以绿色人才的培养为本,通过“学习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随着学科问的交叉与综合的日益加大,人类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才能解决,因此具有跨学科宽专业背景的绿色人才培养日益重要。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绿色人才必须实现专业教育与绿色教育的统一。绿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性综合课程,其使命是要发展学生对绿色知识追求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理性精神、人文情怀、人生品位等,归根结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绿色教育课程设置上,应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从“专业化”转向“综合化”,既开设专业课程,又开设绿色教育课程。第 ,建立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对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修公共课,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跨系、跨专业的选修课;第二,在所有专业的课程中,都应渗透绿色意识,既要普及环保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伦理、环境素养;第三,将绿色教育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纳入德育的评价体系。这样,使学生形成某种职业定向以及用较短的时间胜任某一专业领域工作的能力,获得谋生的技能和生存的手段,同时,又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需求出发,达到做人和做事的结合。当然,要从单纯的学科人才的培养向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转变,就要在开设科学方法论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全面的、综合性的培养,能够适应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适应经济与科技综合性发展和人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综合以上内容,建立健全绿色教学体系要做到:第一,在教学规划中规定的知识与理解、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中渗透循环经济内容;第二,在专业(学科)建设中结合学校特色设置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相关专业或建设相关学科;第三,在课程设置中通过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课,把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意识的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第四,课堂渗透,在相关环保课程教学中有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内容渗透,且结合自然贴切;第五,专题教育,学校经常或定期开展环境教育与循环经济的专题讲座或专题讨论。

3 创新绿色教育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培养绿色人才,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开创绿色教育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降低教学过程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绿色教学技术、绿色产品,减少教学活动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二,教学管理模式,要优化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新的最优的教学管理模式;第三,教学方法,要采用体现参与和探究精神的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验。

高职院校绿色人才培养在我国还是探索阶段,也是学术界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绿色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学生绿色教育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构建高职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是高职院校与社会发展之间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的过程,实质上是高职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动态过程。上述三个方面的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对绿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变革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我国大学生绿色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琼,我国工科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哈乐群,绿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2)。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自然,班级,绿色

 

正文:

绿色,生命的颜色,健康的颜色,美丽的颜色。如果把校园比作一片树林,那么每个班级就是一棵小树。作为班主任,我常想:学生走进大自然,自然会受益无穷。如果把大自然领进课堂班主任论文,效果又当如何呢?我想效果有二:一是教室内会多一些生机和活力;二是学生的座右铭不会再是呆板的文字,而应是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一棵小草……

(一)亲近自然

一个对自然界没有一定观察力的学生,在生活上不会有条不紊,在学习上不会得心应手,在人格上也不会完善免费论文下载。基于这一点,让学生经常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必将使学生获益匪浅。学生在大自然中自由观察,在观察中自由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无,在互通有无中获得收获。这样,思维活了,知识活了,才会有灵感产生。整日囿于教室中,没有新鲜事物的刺激班主任论文,即使知识能活学但未必能活用,自然也难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学生,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在他们眼中也许就是世界的巨大变化。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蕾刚刚挂上枝头,他们马上就会联想起“万紫千红总是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他们也会写出“春天里有朵花蕾,花蕾里有个春天”这样的诗句;他们会对蚂蚁说:“在你的世界里,没有崎岖,也没有坦途。”他们会对冬青树说:“如果你不接受人的修剪,也许你至今还住在深山里!” 他们会让火山自语:“顷刻间的壮观,我却准备了几万年。”……自然万物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样,自然万物也能活跃学生的科学细胞,帮他们打开知识的仓库班主任论文,插上想象的翅膀,上能到九天之外,下能入地球核心。学了《蟋蟀的住宅》,他们会去研究蚂蚁的住宅;学了《小鹿的玫瑰花》,他们会发现月季花、栀子花、茉莉花、桂花……的不同变化;学了《鲸》,他们会想到水中的其他动物;做了科学实验,他们跃跃欲试,想到大自然中亲自去尝试;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让成人感到意外,有时虽属异想天开,但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往往就是从异想天开开始的免费论文下载。让学生亲近自然,可谓是益处多多。

(二)自然课堂

如果把大自然领进课堂,会给学生以舒适的感受。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让学生感到舒适,是其健康成长之源。教室里空气要流通、光线要充足、温度要适中……总之班主任论文,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清新的学习环境,以便他们能在最小的压力和最大的效率中进行学习。试想,如果我们让学生把亲手培育的花、草,定期带回学校,装点教室,形成室内绿色角,在图书架上摆放着小巧精致的盆栽;讲台前摆放着排列有序的芦荟,电脑台旁边摆放着雅致的金鱼缸,窗台上放上一盆盆充满生机的植物,书中夹的是树叶或花瓣书签。走进教室,怎能不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呢?美丽的学习环境,清新的空气,愉悦的心情,学生怎能不爱上班级?怎能不喜欢课堂?怎能不认真读书呢?

(三) 绿色信息通道  绿色信息通道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舆论环境班主任论文,以保证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能保持正确的方向,积极健康地成长。

创建绿色通道,首先,通道信息要教人求真。信息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它具有启迪、感化学生的作用,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等精神取向。所以,信息一定要可靠,教师通过真实的信息教人求真,学生在真实的信息中学做真人免费论文下载。如设立“绿色班级绿色心情”班报,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优秀文章、一个阶段的成绩、班级快讯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带回家,向家长进行及时的汇报,有的家长也写写自己的教子心得,共同交流,加强家校沟通班主任论文,把一份好的心情带给家长。

其次,通道信息要教人创造。信息化社会,除了从书籍、报刊杂志,电脑、电视等多媒体中收集信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主题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等,培养学生自信感、自豪感、自我认识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活动。

最后,绿色信息通道需要学生自己不断拓宽。学生需要在直面困难的过程中学会勇敢,绿色信息不是为学生撑起一方晴空,而是让学生学会在风雨中前进。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春游等,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陶冶其情操,拓宽其视野。

(四)绿色班级氛围  创建绿色班风免费论文下载。首先班主任论文,要从小事做起,用有形带动无形。如创建优美的教室环境,课桌椅排放整齐、室内卫生干净整洁、板报壁画相互映衬,让整个教室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等。如此,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学会严于律己、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这种情感就会慢慢内化,逐渐形成一种风气。

其次,要建立绿色的人际关系,绿色人际交往着重强调平等、合作、宽容和理解,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班主任论文,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8

 

——浙江省严州中学创建建德市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

 

建德市教育局、环保局:

我校从2000年10月,就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领》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在教育局、环保局的关怀和领导下,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创建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工作,近一年来,学校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根据《建德市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我校市环保局与教育局的指导下,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得分为97分。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和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明确目标,积极开展学校的创建工作

1、指导思想

明确绿色学校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贯彻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主动参与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学校工作大局,以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努力打造人文化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扩张学校品牌优势、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以“开放式办学、科学化管理”为主题,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促进高中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和绿色教育的典范。

2、工作目标

(1)创建建德市级绿色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

 瞄准学校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到2010年办成教育思想理论有建树、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生成材模式有新路的,综合办学实力居于杭州市前列的一流名校;远期目标:到2020年,建成体现办学特色,能参与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的部级示范名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校创建工作的分期目标

到2004年11月,完成建德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自查,接受教育局与环保局的初查与验收,并对后期进行的评估验收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2005年开始创建杭州市级绿色学校。

二、我国从2002年起就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2004年3月进一步充实调整,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 王征       副组长:陈志红   邵卫民  程 遥  

组 员: 高勇   陈建平   陈云宾   潘维真    黄柏华   叶跃进  刘雪珍  

     赵光明  夏安腊  陈乾芳  廖望  邓秀红  吕根来(校家长委员会主任) 

     周亮(朱池村书记) 鲍婉婷(学生会主席)

 2、工作小组:    组  长:程  遥 

组员构成:

办公室:高  勇  主要负责创建"绿色学校"的档案、宣传工作。

教务处:陈建平  主要负责环保教育课程的安排工作和教师环保教育工作

政教处:陈云宾 主要负责制定创建绿色学校的方案、计划、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开展各项环境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

   教科室:潘维真 主要负责"绿色学校"创建、环境保护的科研课题工作,教师的环保知识培训工作

 团 委:夏安腊主要负责开展校内外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校园环保、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

    总务处:黄柏华 主要负责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及各种环保设备等硬件的配备工作。

    家长代表:全体家长委员会成员

教师代表:李钢成  陈伟祥  李伟标 全体班主任

学生代表:全体学生会成员

三、经过充分讨论制订创建方案工作思路与行动规划,提出了相应原则与创建要求

 (一)创建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

学校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保持和完善已有的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如行政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思想道德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中,纳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应采用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推行和倡导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即通过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检查纠正和总结提高的管理模式,以及通过建立机构、组织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建立档案、交流信息等环节,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科学而系统地推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开展,使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相协调,并通过有效地持续不断的改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共同参与原则

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学校不仅要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指标及实施方案,而且强调明确各自的职责,校长、中层领导、一般教职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同时鼓励家长、社区、有关专家、媒体、政府等相关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有效参与。

3、循序渐进原则

绿色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保持并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特别是环境建设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方面应依据本校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创建要求

1、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增强“绿色观念”

(1)全体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环境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绿色学校的内含和创建意义。

(2)加强环保知识培训,安排热心环境教育的老师分赴省内外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理论水平。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教育作用,全力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力。

(3)要充分发挥学校整体德育功能,利用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教育载体的广泛宣传和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提高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积极创建良好的环保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环境意识,建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并用以影响家庭和其他社会成员,用于检举揭发破坏环境的行为,立志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5)积极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引导师生在社区和个人生活中自觉注重环保实践,自觉遵守公民环保规范: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消费,环保选购;C、重复使用,多次利用;D、垃圾分类,循环回收;E、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2、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加强“绿色管理”

(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战略,切实加强“绿色管理”。

(2)成立绿色学校领导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学校为各类环境教育活动提供资金和物质、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各部门分工协作,认真负责。

(3)学校各项管理措施有力,要体现环境保护概念,降低污染,垃圾减量,节约和回收资源,节能等环保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学校努力绿化美化校园,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在实施方略上做到“三抓”:“抓教育明理、抓实践导星、抓特色创优”。

在工作环节上力求“三个结合”:与德育工作结合,与素质教育结合,与创文明学校结合。

在学校工作中保证“三个体现”:行政工作要有措施体现,学科教学要有内容体现,社会活动要有收获体现。

(4)创建愉悦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互相信任、尊重,共同探究科学,形成民主、开放的“绿色管理”,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环境规划,鼓励改革,支持创新,追求发展,善于协调,集体决策。

2、构建立体网络,壮大“绿色队伍” 

(1)转变观念,把原先只有生物、地理、美术、物理老师参与环境教育扩展到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电教等各学科老师都重视参与环境教育。

(2)积极发挥学生在创建活动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校内成立学生环保小组,参与学校环境管理。

(3)在培养全体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还要利用学生与家庭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将环境意识带入家庭,培养家庭成员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形成全社会都参加保护环境的“绿色队伍”。 

(4)积极与有关环保部门联系,充分利用社区力量,争取指导与支持。

3、加强渗透,深化“绿色教育”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上级部门有关环境教育要求,对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做出具体安排,细化要求,一一落实。

(2)通过环境教育公开课、渗透环境教育教案评选、环保知识测试、环保社会调查、环保主体活动、环保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人事、技能,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养成可持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全球意识、主人翁意识,以及对人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

5、认真组织,开展各项“绿色活动”

(1)组织观看环境教育的电影,开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纪念日全校性主题宣传活动。

(2)开展环保夏令营、环保征文等活动。

(3)、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签名活动,各班确定承诺口号及宣传标语。

(4)、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征文活动。

(5)开设环境教育公开课,开展渗透环境教育教案评选、环保知识测试、环保社会调查等活动

6、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绿色档案”

(1)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总结经验。

(2)做好绿色学校档案工作,长期积累,分类清楚,形式多样,文件完整。

四、根据计划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1、统一全校认识,形成集体意志

(1)通过全校大会、党派活动、群团活动、学术活动、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学习、讨论,提高对创建市级绿色学校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创建绿色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明智选择;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以改革、创新和发展为动力,促成学校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全面反思自身办学实践,总结出具有示范作用的新鲜经验的有效途径;绿色的灵魂是持续发展,绿色的内涵是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的标志是人文化。要将创建市级绿色学校作为近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深入人心,成为集体的意志和行动的共同准则。

(2)充分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保持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好教代会、工会等群团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好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保持学校团结、奋斗、进取的昂扬斗志和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线条作用,实现全体学生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争取学生及其家长理解、配合、支持、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项工作。

2、根据计划统一进程。

创建工作计划经行政会通过后,成为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的指南,在没有非常特殊的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任何部门和个人必须无条件地遵从。学校要根据工作方案制定操作性强的执行方案,规定各项任务的具体推进策略和措施,划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各部门必须在学校的执行方案出台20个工作日内,编制部门落实执行方案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项任务目标完成的时限和措施,上报学校备案。

学校全程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定期统一核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作为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3、挖掘严中文化,建设人文校园

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新情况,反思创建工作的全过程,调整学校后续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工作节奏;坚决将学校的中心工作转移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的管理和推进,重点是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化教师业务考核评价办法;抓住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校园和人文化校园建设,提升学校建设和发展品位。

(1)认真发掘百年严中办学的历史积淀,解读“进德修业”的校训,“务本求实,开拓创新”的严中精神;加强对学校制度文化的梳理,编制;

(2)编制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整体规划和实施人文校园建设;

(3)建设学校的组织文化,提高管理运行效率;

(4)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纯正学校校风教风学风;

(5)各类管理渗透环境意识,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检查经常化。

4、推进课程建设,提升办学档次。加强渗透,深化“绿色教育”。

(1)教师理念更新,参与率高。学校利用教师论坛,周一教师集会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对学生指导到位,有实践周指导、社团指导、活动指导顾问等类型

(2)教育到位,列入课程与计划,学科渗透与日常经教育相结合起来,做到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经常化。发挥校会、班会、广播站、橱窗等教育宣传阵地的作用,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宣传有关知识与理念。每学期各班召开一次相关主题班会,出一题黑板报并进行评比。广播站宣讲制度化经常化。业余党校开设专题讲座。

五、学校自查情况

(一)自查得分和结论

根据《建德市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比照我校创建工作实际,项目指标11扣1分、13扣2分、20扣1分、自评最后得分为97分。自评结论为符合建德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标准。

(二)自评要点

1、学校加强对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创建人文化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等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指向。学校制定并严格实施了《严州中学绿色学校创建方案》,配套制定和实施了环境教育的检查、督导制度,学年初有计划,学年末有总结。政教主任陈云宾同志参加过杭州市组织的的专题教育培训。校内各班主任、及中层干部参加过有关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生物、地理、政治、语文等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就环境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学生环保社团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进行学习研讨和教学研究。学校有包括环境教育在内的专题教育宣传橱窗,定期轮换宣传内容,学生处每学年配合地球日、植树节等活动至少安排各班举办环境教育专题黑板报。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校训、办学理念、学校承诺等固定用语。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手抄小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学校环境教育的资料较为齐全。学校购置有开展环境教育的报刊十余种,图书若干册和一批音像资料。

2、大力加强课内教育

学校制定和实施的《绿色学校创建方案》对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较好,政治、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做到了学年有1—2次环境教育研究课。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贴切、自然,教育效果好,普遍受到学生喜欢。高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试题中有环境保护的内容。以“严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环保协会”等社团为骨干的团队活动中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充分。每学年各班至少有环境教育主题班会。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教研组、教师均开设有环境教育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教研组及其教师所开选修课的教学计划、讲义或教案详实。

3、形式多样地开展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学校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环保协会”等学生社团,并开展综合教育教育实践周活动,均配备有适量的指导教师,常年有计划地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学校近三年来坚持实施“学生会管理与综合教育实践周管理校园”办法,全校师生参与了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活动。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环保协会”利用假期积极主动开展环保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学生通过环保手抄小报、环境征文、环保黑板报、海报等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90%以上。

业余党校学员每学期三次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节活动;成立环保协会,评比环保小卫士;举行“绿色与我同行”专题征文比赛、海报评比;全校各班均参与爱心纸工程,设立旧电池回收桶,回收率较高。

4、不断加强校园建设

本校为新建设的学校,园林化设计,学校可绿化地段均得到了绿化,绿色生态校园初步建成,学校有植物几百种,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初步开发出吻合学校课程理念的校本教材。学校校园绿化率不断提高,校园的净化、美化不断加强,高标准的教学楼窗明几净,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所有设施均符合环保要求。

(1)每年绿化费7万多元,添置了价值十几万元的天文望远镜,还有其他各类设施及活动经费投入,大大超过相关指标。

(2)校园环境优美,园林化设计,富有人文气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化率达51%,有十大风景点。校园有各类警示牌,石头文化初具规模,三室文化(教室、寝室、办公室)制度化。

5、环境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对教师有系统的环境教育内容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教师的问卷测试合格率应该达到100%。学校长年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学生环保知识教全面,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坚决,学生问卷测试合格率应该达到100%。学校师生环保意识强,行为习惯好,学校是无烟学校,公共场所无吸烟现象,校园整洁,学生无乱丢、乱吐、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学校对食堂、小店等供应场所的食品包装、用具、用品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学校实行严格的门岗制度,严禁师生将严重污染环境、不易降解和能耗高的商品带入学校。学校师生环保参与意识强,通过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家长会议等形式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有近几年师生创作的环保小论文、获奖环保手抄小报、教学论文、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9

关键词 高职 绿色教育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提出“教育以培养‘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人,围绕‘完满生活’展开”,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绿色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完人教育。

1 “绿色教育”的由来、涵义

绿色学校起源于欧洲,它最初的宗旨是在学校实现可持续的环境管理,并带动周边地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1992年,在里约热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从这次会议后,可持续发展思想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环境教育”也从此开始转向“绿色教育”。199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国家教委合作,委托几所高校承担了“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高级研讨班;2000年11月,国家环保局与国家教育部联合在深圳举行了关于“绿色学校”专题研讨会;2011年,上海推行“绿色教育”改革教学评估体系,提出了十项绿色评价指标;之后,在中国的多所高校、中小学都有了建设绿色校园的尝试,将绿色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绿色教育”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其核心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绿色”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引入社会科学后, 其又被赋予了人本、人性、人文的意义和内涵。①当前学界对“绿色教育”的解释尽管有所不同,但揭示了一个共同的内涵:“绿色教育”不是一个仅局限于环保范畴的概念,不仅仅是生态环境教育,更是一种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观。“绿色教育”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追求生态的和谐教育,体现环境育人的隐性教育,注重基于民主的尊重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崇尚的是健康的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②“绿色教育”追求教育的灵性,培育一批具有生态意识、生态情感、生态智慧、生态能力的新型人才,使他们能将生态意识、生态道德逐步内化为道德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具有绿色人格的理性健康“绿色人”。③

2 高职院校践行绿色教育的紧迫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未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二是对口升学高考的“三校生”(职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此外,部分高职院校还面向初中毕业生招收五年制高职生。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状况、人际关系、恋爱、网络成瘾、行为习惯等问题总是困扰着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成为高职学生的人生导师,引导高职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由于分数低、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普遍对自己的学校、专业不是太满意,他们有着一定的自卑心理,甚至部分同学有明显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由于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总是不按时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缺课,或者上课打瞌睡、说小话、看小说、玩手机、听音乐;白天的学习生活过于轻松,晚上就寝时总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睡不着觉,在胡思乱想中,既为找不到学习的目标而苦恼,又似乎习惯了这样的学习状况。

负性的心理状况,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定的障碍,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太愿意参加活动、不愿意与人交往,总是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合适的语言,甚至会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再加上自己内心一直压抑的情绪,不可避免地会和同学之间发生争吵,甚至会打架滋事。

经历了初中、高中紧张而又有老师、家长过多管束的学习生活状况,自由的大学生活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来支配时间。当他们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没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时,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选择恋爱来消遣时光,或者沉浸于网络之中。没有正确爱情观的盲目恋爱,没有社会经历的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可避免地感情生活中总是出现诸多的问题,当高职学生们用自我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时,总是会比较极端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于是,出现了自残、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等现象;当高职学生们选择了将旺盛的精力用于网络之后,在虚拟的网络中,高职学生们似乎找到了成功的自己、自信的自己,于是,将网络当成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甚至当成了全部,陷入网中而不可自拔。

由于对自我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了解自己内心的需要,他们往往会选择高消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着严重的攀比心理,不会有意识地节约用水用电、低碳环保消费。当高职学生们对自身、未来没有太多的认同感时,内心总是感到茫然、甚至有些郁闷,这种不良的情绪充盈着他们的内心、并慢慢膨胀着,当他们的内心也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时,他们便不遵守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破坏消防设施,违反水电管理规定,私自购置电炉等大功率电器,在宿舍里私拉乱接线路,不爱护公物,恶意破坏路灯、门窗和桌椅等公共设施。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践行绿色教育,以“提高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状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课堂教学为绿色教育主阵地,课内外相结合,通过环境熏陶、学科渗透、社会实践、道德践行等途径,开展绿色教育,将绿色理念深入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绿色的自然观、道德观、文明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健康成长。

3 践行绿色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3.1 将绿色教育纳入高职课程体系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把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进行部署,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推动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绿色教育的主渠道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的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在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中渗透绿色教育,开设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生命与生存等公共选修课、必修课,比如:中国文化、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禁毒防艾等等;根据专业特点将生态学、环境学、土壤学等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专业认知、课程实训、社会实践、 三下乡活动等,参与式的绿色实践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感受绿色教育。

3.2 多渠道营造高职院校的绿色教育文化氛围

3.2.1 创建绿色校园

建设绿色校园不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全校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统一认识和全面理解,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及自然和谐理念;有助于美化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以约束自身的不环保、不卫生、不文明行为,提高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④绿色校园不单是创建绿化广场、培育绿化草坪、种植绿化树木等途径来改造校园绿色环境,更重要的是创建绿色的标志性的文化、标志性的教师、标志性的学生、标志性的精神、标志性的事迹,使校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⑤在学生们感受绿色的文化氛围中,感染他们绿色的生活观,激发他们绿色的情感,塑造他们绿色的人格品质。

3.2.2 宣传绿色教育内容

绿色教育在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覆盖、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让学生无意识中感受绿色教育,激发学生们的绿色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绿色道德情操。向学生发放绿色教育材料(环保、行为规范、安全卫生、心理健康等),在校园内的多种场所(教学楼、宿舍楼、学生活动中心)设置绿色宣传标语,如“小草也有生命”、“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爱惜粮食”、“一米阳光·健康心理”、“远离”等,让绿色观念时刻伴随学生。有针对性地购置绿色图书、报刊、声像制品、教学辅导材料,并组织有学识、人格魅力的老师举办绿色教育讲座(人与自然、健康心理、恋爱与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引导学生拥有绿色理念、绿色意识、绿色观念,实施绿色行为,成为一个绿色、文明、健康的高职学生。通过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宣传绿色教育内容,并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 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3·12植树节”,“5·25心理健康日”、“6·26禁毒日”、“12·1世界防治艾滋病宣传日”、“感恩节”等特殊纪念日,开展专题新闻宣传报道、主题黑板报、签名仪式、宣誓活动等等,并特别开设校园绿色教育网站,借助论坛、BBS、博客等渠道,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关注、讨论、研究绿色教育,让绿色观点深入每位同学的内心。

3.3 将绿色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生活中

3.3.1 帮助高职学生拥有绿色的心理

绿色教育的入口是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特殊伙伴关系,教师是学校开展绿色教育的主力军,提高教师的绿色教育意识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开展各种绿色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研讨班,介绍国内外绿色教育的研究与经验,更新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绿色素养,以适应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比如: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景演示等,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老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尽可能多地深入高职学生中,做到“润物细无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他们成为朋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从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面对高职生活、进而充实他们的高职生活。

3.3.2 引导高职学生实施绿色行为

各高职院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应拥有较强的人格魅力,通过人格魅力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潜移默化绿色教育的力量。通过绿色教育激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动学生运用绿色的语言、实施绿色的行为。

高职院校通过建立“绿色教育基地”、“绿色活动中心”,让高职学生感受到心灵的绿色,在绿色的文化氛围中轻松、健康、文明地学习与生活;组建高职学生“绿色”社团(青年者志愿协会、一米阳光心理社、DIY社等),丰富和拓展高职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开展普通话大赛、中华诗文诵读大赛、礼仪大赛,让高职学生感受绿色语言、文明礼仪的魅力;通过开展纪律教育活动,规范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绿色倡议”、“绿色承诺”等活动,让高职学生在自我约束中践行绿色承诺;通过“节能减排”、“低碳·时尚生活”等主题活动,倡导高职学生绿色生活、绿色消费;通过创建“绿色班级”、“绿色宿舍”,促动高职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通过主题班会(“绿色环保”、“三生教育”、“高职生活”等),引导高职学生对绿色生存、绿色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

总之,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特点、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都迫切要求各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绿色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培养高职学生绿色的自然观、道德观、文明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绿色人格的理性健康“绿色人”。

注释

① 贾亮亭.“绿色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学,2012(9):18-19.

②⑤郑炉旦.教育创新,呼唤生命绿色[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