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知识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8:16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范文1

[关键词] 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们日益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知识资本”将成为创造财富的实际推动力。谁能创新知识和善用知识,谁就能制胜,就能获得较大的利益。因此,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和个人竞争的关键。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更高级的管理,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它强调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得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通过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企业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实现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最终达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

二、知识管理的分类

知识管理分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知识交换,以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

三、组织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关系

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组织知识管理可以对个人知识管理提供帮助,而个人知识管理也可以对组织知识管理有所裨益。

组织知识管理有如下特点及要求:(1)成本高。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其内部必须要有先进完善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用于知识的收集、传输和处理,而且还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去开发和利用知识。因此,知识管理必须要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为前提。(2)高度市场化。知识管理强调应用性和实用化,针对市场所需而构建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的所有者希望有效利用知识,使知识的使用者了解其应用价值,并将知识运用于价值创造中,从而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3)企业员工间的需要相互信任。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要求在企业内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需要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协作、充分信任,营造良好的环境,在保守企业秘密的前提下促进企业内部知识互动。(4)需要人员和技术的高度藕合。知识管理在拥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开发、创新,才能产出最大效益。因为企业员工的灵感随时随地产生,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使他们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而不局限于办公室,因而企业的系统知识平台应全天候地开放。企业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实施组织知识管理。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具备以上要求,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则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所以根据国内企业的形势,可以将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实施组织知识管理的一个突破口。因为个人知识管理靠的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强烈推动力,涉及的东西比较少,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和容易操作。如果大部分人了解、理解、实施了个人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就可以摆上日程。

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实施组织知识管理,(1)组织更多的是要求知识的共享,对自己实施知识管理的个人要比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更明白共享的意义,因为个人知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个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人际圈子、组织提供的信息平台、报纸杂志,而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人际圈子得到他想要的知识,他必须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他必须能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共享将成为个人的一种习惯。(2)如果每个员工能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能提高员工个人的竞争力,再加上组织内有效地实施组织知识管理,那么整个组织的竞争力自然比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合力要大。(3)在工作中,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加快了信息的处理过程,降低了旷工和流线操作的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竞争性。因此,如果企业首先推行个人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知识管理就指日可待了。

知识管理范文2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论文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重点将由生产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有着大量的经验和成效。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和日本各自独特的知识管理模式,探讨了显性知识管理与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人本管理将是未来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1 引言

1.1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指知识管理活动主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客观环境中按照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新和运作进行科学管理的系统过程。[1]它的核心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特点是把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技巧、经验等知识和存在于计算机中的信息看成是一个统一的经营资源,对它们加以收集、分类和整理,利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企业发展谋取利益;[2]而最终的目的则是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资本和智力资本开始逐渐取代以往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主导地位,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如今,知识管理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成效,推动了各个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知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2 美国与日本的知识管理比较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的经济体,美国与日本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大潮中当仁不让地占据着领导的地位,二者在知识管理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先进的理念和各自独有的优势领域。对于我国来说,总结美国与日本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寻找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特色的知识管理策略与应对措施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2.1 美国知识管理的特征

在美国企业中,知识管理一般由少数重要的管理人员来实施,其主要内容是搜集、分配、重新利用知识信息以及测量已有的被编码的知识和信息。[3]知识管理实践者通常会运用信息技术去挖掘和分配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而企业则通过知识投资的短期经济回报来衡量成功与否。

这种知识管理方法的特点是投入周期短,收益快,能产生较为显著的效果。然而其经常为人所诟病一点的就是一线员工往往不被认为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经验和观点也不被看作是知识资源。在美国的部分企业中,甚至中层管理者在知识管理方面也被视为是多余的。因此,知识管理成为了少数高层管理者的任务,而不是组织里的每一个人。

2.2 日本知识管理的特征

而在日本,大批的企业结合自身的管理背景与文化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知识管理结构,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日本企业中,知识管理并不是少数人的职责,而是组织内每个人的任务,是在一线员工、中层管理者和企业高层三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

具体来说,一线员工从企业外部获取丰富的一手信息,以符合自己的思维模式来积极地解释知识并向上交流;企业高层则提供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向员工阐明公司的前景,将表面差异的思想统一成整体,同时设立知识创新价值的标准并支持知识创新方面的努力;而中层管理者则充当企业高层和一线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调节上层领导的“应该是什么”的思想与下层员工的“是什么”思想之间的矛盾,[4]将上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然后将这些显性知识融入新技术产品或系统中。

2.3 美日知识管理的差异

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知识管理的差异并不是单纯指其对于与知识管理有关的员工的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如今,许多美国企业,尤其是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在针对员工的知识管理模式方面与日本企业是很相近的。例如完善的培训体系、科学的工作安排和轮岗制度、公正的评估体系、优厚的福利待遇、真正的人格尊重、开放的沟通渠道以及提倡员工创新[5]等等方面,美国和日本在制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所谓美日企业知识管理的差异,更多是源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带来的管理观念上的差异以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认识的不同。

3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由于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其对于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的态度的差异。因此要总结美日企业在知识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同时避免可能遇到的困境,我们就必须深入了解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3.1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定义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概念是1995年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两位教授在《知识创造型企业(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一书中首次提出的。[6] 具体来说,显性知识就是指内容清晰明确,易于通过图文表达,便于整理、储存、编码以及传播的知识资源,如经过滤及总结所获得的资讯情报、方法技能、原则原理、规则定律等;而隐性知识则是指个人头脑或机构文化中隐含的,内容较为个人化、主观化和经验化,难以用书面形式表达的知识资源,如经验、构思、洞察力、判断力、机构文化下的行为模式等。

3.2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

显性知识是客观的、理性的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收集和处理,加工为编码化、可存档、可复制的信息产品,比如文档、数据库等,从而在不同的个人之间快速而简单地传递,便于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分享。正因为如此,重视短期和明显效果的美国企业往往热衷于强调显性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显性知识的管理来提高知识的利用率也正是长久以来信息管理的研究对象和支配西方管理理念的知识模式。

而隐性知识则是未经正式化的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难以用言语来沟通及表达,也就很难化为组织知识,更难以用文件管理的模式达到组织学习的目标。由于这些困难,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被忽略的。但实际上它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研究,隐性知识正是日本企业独特竞争力的来源,而知识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对这部分无形的、最不易掌控的知识进行开发和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思想。

4 结语:

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大多数企业的显性知识管理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对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不够重视造成了综合知识管理体系中的短板效应。而解决这一困境的最终手段将是人本管理。我们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劳动者将会起到核心作用。企业如能促使员工分享信息与知识、贡献智能,则其生产力或创造力将会远胜于资本、劳工、土地和机器的价值创造,知识管理也就于无形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份,从而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郭晓君.知识创新:一个有待深化研究的课题——兼评野中郁次郎的知识管理创新模式[DB/OL]. 文章编号:1004-2768-(2003)06-0285-02

[2] 刘湘丽.知识管理的发展及其理论[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2,(3), 25-28.

[3] 孔庆杰,李贺.中美日企业知识管理特征浅析[J].中国信息导报, 2007,(4),42-44.

[4] 陈伟.超越知识管理:日本的经验[EB/OL]. chinaKM.com, 2010-5-16.

知识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330-01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图书馆受到网络的冲击,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如果当前不实施新型的管理模式,缓解图书馆面临的危机,那么图书馆将很可能逐步消亡。在这种背景下,知识管理就此诞生,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充分落实到具体业务推广和内部管理中,通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实现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有力推动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

当前,虽然图书馆知识管理在服务与创新方面依然没有达到完全统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其管理原则是以人为本,并且是建立在知识创新和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其目的是提高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信息管理能力,使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共享和传播。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意义

图书馆是对庞大信息进行管理的机构,主要包括对知识的分享、运用、整理、辨别以及搜集等,其最终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知识管理则要相对复杂,其任务是建立一个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互动平台,满足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这是图书馆未来的主要发展模式。在当前经济体制下,我国图书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用户对知识的需求更多样、更深入,由于网络普及而带来的信息获取技术和信息服务机构被人们广泛使用,特别是一些极具商业色彩服务机构,给图书馆带来巨大冲击。因此,这就促使图书馆在管理方面进行信息管理技术和知识环境的更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对社会挖掘知识信息,推动社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为社会提供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3、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3.1 理念创新

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主要是管理学的应用,通过管理、控制、调整、组织、指挥、计划等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和配置图书馆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是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和理念,对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和配置,使图书馆在满足用户综合需求的同时,提升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知识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区别:

3.1.1理论基础有区别,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是以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管理为基础。

3.1.2管理对象有区别,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对象通常为书籍信息、技术手段、费用、设备、建筑、人员等,而知识管理的对象则是技术、物资、人力、知识、信息等组成的知识管理体系。

3.13管理侧重点有区别,图书馆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是很少有图书馆能够落到实处,导致图书馆管理工作沦为普通的事务性管理。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2 内容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以及业务管理,主要管理工作如下:

3.2.1知识创新管理,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学的概念以及理论进行革新。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要以知识流为主线,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创新是管理工作的关键,研究如何从文献采访转变成知识搜集的途径和方法。

3.2.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政府机关、企业建立信息中心或者虚拟图书馆,为用户开拓深层次、多样化服务。

3.2.3知识传播管理,加强促进知识源同知识寻求者、知识提供者同知识寻求者之间的联系,保证知识匹配的、准确的、及时的传送。

3.2.4知识服务管理,现代化图书馆要帮助用户运用知识和开发知识,使图书馆可以更全面、更关键、更直接、更高层次的支持用户完成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应用。

3.2.5人力资本管理,现代图书馆要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积极培养现代化的知识型管理人员。

3.2.6知识产权管理,现代图书馆要充分研究在网络环境下遇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新方法以及新策略。

3.3 职能创新

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控制、协调、指挥、计划、组织、决策等六种主要职能,图书馆知识管理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职能创新,具体体现在:

3.3.1外化,以外部储存库的形式来存储知识,根据分类的标准或者框架组织知识。

3.3.2内化,发现与需求有关联的知识结构,从外部储存库提取知识,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展示或者重新布局,通过信息过滤查找出用户想要的知识或者信息内容。

3.3.3中介,主要指将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人联系到一起,通过文件管理、工作流、内部网以及群件进行固定、明确的知识传送和匹配。

3.3.4共享,帮助管理人员在知识库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或者从中获得智慧和启迪。

3.3.5学习,帮助个人解决学习中遇见的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程度、学习内容,涉及知识的共享、积累、整理以及收集,激励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存储量,将图书馆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3.3.6创新,通过中介、外化以及内化实现知识的创新。

3.4 原则创新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强调效益原则、动力原则、民主管理人员、集中统一原则以及系统原则、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具体原则如下:

3.4.1开放性。通过建立开放式的知识管理平台,用户都可以在管理平台上添加新知识,同时利用和吸收外部知识,使知识库更加丰富。

3.4.2共享性。图书馆用户在完成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其知识储备量也在不断增加,知识共享是一个需要接受者和转让者一起参与的过程,因此,用户在转让知识的同时,也能使知识深化,获取新知识。

3.4.3激励性。图书馆建立激励系统,包括知识奖惩制度、知识绩效制度、知识明晰制度以及知识运行制度,针对不同员工采用多种激励方式。

3.4.4挖掘性。图书馆要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挖掘知识的价值。

3.4.5协作性。图书馆团队协作至关重要,通过团队活动可以充分挖掘知识资本,并加以资本化和形式化,知识在共享后,知识拥有者才能和知识相对独立,当图书馆管理员离开后,知识才能继续留在图书馆。

3.4.6增值性。只是具有价值递增的特征,管理员通过实现知识共享,分享个人经验和知识,减少其他人的学习时间,将知识增值性充分放大。

3.4.7创新性。要以知识创新的理念来构建知识管理理论,加强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组织建设。

4、结语:

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是成为知识资源的中心,在当前转型过程中,管理是关键,服务是生命,资源是基础,在管理模式上,知识管理是新型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的转型、定位、发展以及生存空间都有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 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图书馆杂志,2003,22(6):2-7.

[2] 杨蕊先.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探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2):266-266.

知识管理范文4

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组织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人们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承认知识是生产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已成必然的社会现实。于是,在对以往经营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知识管理被置于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今天看来,无论何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都将融入组织的管理中,至少首先在思想和观念上走进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管理的目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给组织的压力是巨大的,组织竞争力的合成已不局限于仅仅依赖其规模、信息和技术,而是更注重其创新和应变能力,组织的核心知识竞争力集中在它的知识产品和创新能力上。

知识管理的目标市场使得组织一方面把知识作为产品来利用,典型的例子是咨询公司出售知识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利用知识来生产产品,如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以及依据客户知识定制产品等。知识管理正是以此为焦点目标展开活动。

知识管理的对象和体现形式知识管理属于组织的内部事务。通过设法发现与消费者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启动外部、内部的知识产品体系,捕获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所以,知识管理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外部。

强调知识的获取能力市场洞察、反应速度、知识背景是组织获取知识的基本素质。知识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是内化、外化、中介和认知,其中前三个就是指导组织如何获取知识的理念。

强调知识的创新能力信息、知识和智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信息是过去知识的编码,是静态的概念;知识是认识世界的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总和,是一种产品又是一个过程;智慧是把知识应用于知识产生新的知识的一个动态过程,也是知识管理的第四个基本职能强调的创新能力。知识管理需要组织的知识,更需要组织的智慧。

知识管理的环境

过去的经验告诉人们,不分析周围环境,不正视自身条件,不认清发展方向,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时尚变革,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还会挫伤今后发展的积极性。

组织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地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组织管理者思想开放,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其次,组织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并自然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再次,组织竞争环境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而是实力的竞争。因此,组织要同其环境形成一个由供应链、产业链、知识链共同支撑的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

实用支持技术人是知识的载体,良好的组织文化提高了载体的运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电子等技术和设备构成的知识管理的支持环境,组织与顾客、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不再是重要的,组织竞争情报的获取也变得非常容易。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避免在这方面的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同时也不能过分依赖这些硬设备。总的原则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与设备,一切以实用为主,不要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

具备综合技能的知识管理者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巨变和剧变。当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的时候,你或许无法稳坐不变,如何变并且变得合拍就要看改变者的综合素质了。重组自我、重组管理、重组流程需要有丰富的文化、技能和影响力的人参与。这是一个知识管理者必备的条件。

理性的管理组织作为现代组织管理模式的新形式,知识管理的确为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效率和利润(如朗讯科技、Intel、Lotus等),然而,科学的理论、方法、发展和应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加之应用对象、环境和时代变迁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对知识管理潜在能力的认识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夸大乃至误解知识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知识管理的策略

与组织战略相结合组织管理者只有把知识当作一种资产来管理、利用、创造和投资,才会对知识的管理变得积极和敏锐,并热情参与。管理者应当关心知识管理对业务发展的作用,重视它与业务的结合,把它融于组织运营的过程当中。二者的结合相得益彰。

与核心业务相结合如果组织脱离特定的项目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查询、利用,就如同建造了一座空中楼阁,好看但不中用。如果不把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相结合,使组织项目的成败完全维系于技术本身,知识管理就形同虚设,毫无效益可言。

与组织投入相结合在组织知识管理的投入中,最大的投资不是技术和设备的硬件投入,而是人力与时间,即对知识本身的投入。因此,组织管理者的眼光要放远一些,硬件投入不会很快产生预期的效果,员工用于创造知识的时间和投入才与知识管理的成果相辅相成。

与激励方式相结合知识管理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与之配合,尤其在知识管理的初期,知识共享还没有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组织有必要推出相应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措施,帮助建立知识共享的环境。

与人的素质相结合人是知识的有机载体,是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主体。知识管理就是要把组织知识链中的智慧聚集为组织的竞争力,因此,员工的知识背景、道德行为以及思想意识会对组织知识管理的质量产生影响。

知识管理的技巧方法

明确组织的知识结构知识可以统分为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明确组织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才可能寻找知识的主体、获取的方法和更新的内容。

确定汲取知识的方法组织知识管理者通常通过信息的搜寻、开放式的交流、逆向工程、竞争实战、项目反馈、外部参照等方法系统地获取外部知识,并以文档、数据、表格等形式表示显形知识体系,以经验、体会和突破性的思想、观点等形式表示隐性知识体系。知识获取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更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时刻变化、永无穷尽的过程。

鉴定知识契约在相当的组织中,许多问题尚未明确,比如:员工的知识可否被组织拥有或租用?谁目前拥有或曾经拥有员工的知识使用权?当员工为客户提供服务时,他们的知识属于谁?一般认为,组织文件和信息系统中的知识属于组织,可以和员工共享,然而,当员工流向新的组织或临时员工引用这些知识时,知识这时又属于谁呢?知识作为组织中一种宝贵的资源,知识产权问题将是知识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共享知识组织通过培训、通讯、媒体、交流、工作会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共享。知识共享能够为组织节约开支,并创造巨大的财富。

创新知识创新知识的典型方法是盯住市场开展常规的研究与开发,另外,参与项目、参照外部对象等也是创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创新过程通常要经历由直觉类的隐性知识到图形类比类的较明确知识,再到文档数字类的文件知识,最后到运用文件知识产生隐性知识的过程,这是知识创新的本质所在。

知识管理的机制

在线的实时汲取系统知识管理在组织内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学习团队,并由此对应一个实时获取更新知识的在线知识学习运用系统。

自适应的监控系统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检验知识质量和管理效益的能力。结合应用,知识管理对自身的模式、方法、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健全知识产品体系,优化管理机制。

知识管理范文5

知识管理的推动力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人群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且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花费不同的时间长度来掌握,一旦离开知识,一个人将完全失去生产能力,然而,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泛泛地讨论知识经济及知识工人的概念,深入地探索知识的本质、探索知识在今天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用途,才是我们现在应认真做的事情。

我们先看一看报酬递增现象。首先,知识不再体现在专门的人或设备上;知识更多地体现在软件中,如电脑程序、管理信息系统、麦当劳的管理流程、普华水道的品牌等。软件经济与以往经济有一点重大的不同就是报酬递增。软件为载体的显性知识的开发成本是很高的,而显性知识一旦创造出来,就能以接近零成本的边际成本进行复制和传播。对于这种报酬递增的合理应用,正是目前经济全球化的首要推动力。

“由于知识主要是隐性的,所以较难描述;我们总是知道的多,能说出来的少。知识既是动态的,又是静态的。显性知识与其创造者无关,但能力与个人有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这是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显性知识,就是指可编码,可复制的知识。一方面,显性知识由于可复制性,因而具备巨大的价值创造潜力。另一方面,显性知识如果能够被企业而不仅仅是个人所掌握的话,那么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将更强大。将个人掌握的隐性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进而成为公司所掌握的显性知识,这是手工作坊向大工业转化的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而将个人的隐性知识如何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却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商业基础之一。然而,人类的能力不能完全复制,我们所有人都是通过训练、实践、试错、思考和重复来开发自己的能力,能力通过实践而改变。

知识管理范文6

  

一、知识管理的发展战略与公共管理

在1998年,曾有专家指出:“今后10年的一个最为火爆的题目就是知识管理。……最佳的公司是把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来做的,……以使其符合他们知识管理的战略目标,……”[1]我们首先从对知识管理的发展战略同公共管理的关系考察开始。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对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名列前茅的11家公司和组织进行调查,提出六种模式和实施方法。其战略模式为:

(一)将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是一种综合性战略计划。通常将知识视为产品,坚信对知识实施有效管理会对企业赢利甚至生存产生积极影响。

(二)知识转移和最优实践活动,是最普遍采用的知识管理战略计划。将知识融入产品和服务,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和增加销售,鼓励知识转移活动。

(三)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旨在通过获取、开发和转移客户需求、偏爱和业务情况等知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这一战略要求对客户问题实施知识管理。

(四)建立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使之认识到知识对其高度竞争性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而建立激励机制和纳入评估体系,并努力建设有利于知识管理活动的企业文化。

(五)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充分发挥专利、商标、经营管理经验、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作用,重点是无形资产的更新、组织、评估、保护和增值以及市场交易。

(六)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通过企业基础和应用研究和开发,进行新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要不断地发现和创造知识,明确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关于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方法是:

(一)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要有领导人、专门小组和基础设施,如信息技术平台、数据库和图书馆等。

(二)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动员全企业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三)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包括职业道德、企业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领导者的支持是成功的保证。

(四)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因特网和内联网技术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催化剂,要开发数据库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

(五)建立知识管理评估系统。研究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如无形资产组成指标法、计算知识管理的投资回报率等。

实施知识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

(一)建立递增收益网络。

(二)通过内联网把人们联系起来。

(三)承认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2]

从以上各点不难看到知识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例如知识转移活动、对客户实施知识管理、专利、商标、基础设施等,均涉及公共管理领域尤其是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其中颇多属于政府行为。某些重大基础设施,亦非企业所能和所愿办理,因为投资既大,还要管理、维修、更新和向全社会开放。

知识更新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没有这一得力支撑,便难以顺利实现。原因是从各方面进行激励、协调,只有国家能够做得到,政府也有责任发挥其应有作用。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意见,“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一系列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企业)组成的系统和网络……活动和相互联系、作用和影响决定一个国家扩散知识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3]这些是通过政策、体制、机制和组织等方面来结合进行的。以下试以美、德、日三国为例,可见梗概。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有:自由主义经济传统、崇尚创新、投资大、重培养新公司、实行间接投资,以免造成不平等竞争。

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历史久,有优势,基础研究好,技术集中化程度高,七家大公司研发(R&D)投资达总额的31%。

日本国家创新体制中,政府和大企业作用大,背景为代表国家力量的大金融财团,以技术模仿为主,忽视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较差,导致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下滑。[4]

我国也有“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国家创新体系。

二、知识管理的发展环境与公共管理

个别企业要实施知识管理,必然会接触到公共管理领域的有关事项。仅就企业间的问题或纠纷而论,不少要依靠公共管理部门来解决或处理,还不说许多必备条件和整个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

大环境如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不仅国家要有措施,还要有国际协议来保证,不容许有转嫁污染等错误行为。

发展经济需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又是非政府不能承担的重要职责。跨国犯罪和国际恐怖事件,还需要国际协作去防治。

事关全局和根本、长远的特大工程和基础设施,是公共管理中经常性的或被看作是“保留”项目,如道路交通、能源电讯、网络等。

研究、开发中的巨额风险投资,个别企业也常缺乏相应的胆识和能力。不进行高代价的试验,科技创新又难以有突破性进展。

诚然,“知识管理是一个范围广大而复杂的题目,……对关系企业来说,知识就是力量。”[5]  可是,“知识是一个难以表述的目标。要具备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也是不实际)的”[6],问题在于对不具备的知识有迫切需要时怎么办?那就要看到咨询业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咨询业是社会中介组织,属于非政府的公共管理范围。知识经济时代,咨询业将更加发达。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管理虽还在起步阶段,遇到的难题却已很多。有人提出了“知识管理为何这么难”的问题。由于知识管理需要尽量发挥集体知识和智慧的作用,关键在于个人乐于奉献。这需要适当的风气和一种企业文化的文化氛围,因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难就难在文化。”[7]

但是,企业文化不可能是孤立自生的,它与所处的大文化环境存在各方面的联系。后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挥起重要作用。应当肯定,在公共管理领域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风气,必将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

譬如说,企业文化以诚信为本,员工要有敬业和乐业精神,重视效率、质量等等。倘若早有这些素养,显然就比较容易合乎要求。否则,必然有很大的差距和难度。因此,“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在每个时代都起着推动时代前进的作用。随着社会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文化和精神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8]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不妨借中外两位教授的意见来回答。

一位是我国的两院院士、电子学家罗沛霖教授。他说:“伴随新的产业革命,文化不再仅仅抽象地、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物质实践,而且文化事业(产业)终将占据社会物质实践的绝大部分,并终将成为整个社会物质实践的压倒的支配因素。这是人类进步史中无可比拟的大事件。”

另一位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哈拉尔。他用一张“工作演化”(The  Evolution  of  Work)图(略)表明:“随着时代的进程,以文化为主导的精神(Mental或Spiritual)不断成长,从事精神和文化活动的人员大大增加,以至社会最终将成为以精神和文化为主导的社会。”[9]

因此,如果说实施知识管理必须倡导、创建和弘扬优良的企业文化的话,那么,一方面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成为愈来愈热的热门话题;另一方面,与公共管理状况有直接联系的社会大文化环境的重要性,也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任何一种优秀文化,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或下一道命令所能形成,需要社会群体共同作不懈努力和进行长期的积累。这就涉及人才培养中的文化、品德素质等问题。

三、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供应与公共管理

这是知识管理中的一个要害问题。关于知识、技能、思想、精神、品德、文化之类,都离不开作为载体和主体的人。以下是从人力资源和供应的角度,相对集中地考察知识管理对公共管理的依赖或需求。从特定意义上来看,称之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或重中之重均不为过。

事实是,若没有符合质量和素质要求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或不能保证供应并及时到位和积极发挥其如所预期的作用,发展知识经济便将成为空想、空谈。而个别企业无论其实力有多么雄厚和历史有多么悠久,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能摆脱的制约因素,出路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人才市场。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没有货源就不成其为市场。经历过“有行无市”、短缺经济的人们,都不难回忆那是什么光景和滋味!人才市场也是一样,就是同样要有“货源”。所谓人才争夺,即由于求过于供。尤其是拔尖人才,则更加如此。问题在于,人力资源在哪里?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并保证不断供应?而时代和社会的经常更新和对此的广泛需要是渴求得到满足的。

极其自然,人们把目光和思路转向了教育事业。后者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等,既有不同的层次,又有不同的门类和内容,还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求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通过兴办教育事业来培养人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也历来是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改变这个格局,因为个别企业办教育的局限性极大,无法对人才完全实行“自产自销”或“自给自足”。

教育面广量大,着眼于全民素质的改善,是艰巨的任务和庞杂的系统工程,还要循序渐进和全面联系。既要注意普及,又须重视提高。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是可行的和必要的,但国家责无旁贷。由于教育有公益性质,将教育管理列入了公共管理领域。

广义的教育不限于学校教育,还要发展各种教育设施,鼓励自学成才(有自学考试制度),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奖励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以及发展文艺、体育、新闻广播电视、出版发行、图书、博物、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均有助于培养人才。

由于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和竞争加剧,加强各种培训已成为普遍的共识。有一种流行的形象说法,把这比作“加油”、“充电”,以利于不断提高和继续前进。那么,这“油”和“电”从何而来?又怎样去加和充呢?除一般培训外,涉及高、精、尖、新的科技和管理理论、方法,即须借助于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团体等,就是要与公共管理领域有所接触和打交道。

情况清楚地表明,因为无论任何一个实力哪怕真的是达到富甲天下或富可敌国程度的超特大企业,也没有必要和可能兴办、维持和发展一个完备的教育网和学科齐全、尽收全国、全世界杰出专家、学者的人才库。咨询业之所以愈趋发达,已部分地反映了这种情况和说明了这个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之所以特别重要,亦在于此。

与此相联系和相类似的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与日俱增的客观需要。在为回答如何才能使这类迫切需要及时得到满足的问题寻找答案的时候,上述情景也同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科技日新月异,新人新事层出不穷,看来,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越来越少不了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支撑。

在出现知识经济的知识时代和知识社会里,建立和发展学习型组织的事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也日益增多和受到重视。问题具体到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同谁讨论、向谁请教等等。其中最突出和最集中的是知识创新,而为了真正切实做到、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以及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这也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焦点所在,不认真、彻底改变过去的领导观念、方法、作风不行。

问题还在于对“共享”和“集体”的范围,除相对狭小的自身领域(包括工作领域和学科领域等)外,还要想方设法和灵活巧妙地去扩大、更扩大。于是,面向广阔天地的公共管理,极其自然地将成为支持各种学习型组织和整个学习型社会的最得力的因素。

总之,公共管理不能不关心知识经济的发展,不能不注意我们正在进入知识时代和知识社会。因而公共管理研究也就不可无视、忽视知识管理的兴起,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美]赛勒斯·弗赖德海姆著,《万亿美元的企业——企业联盟的革命将如何转变全球工商业》,顾建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58,159页。

[2] 自“战略模式”以下,参阅孙涛编著《知识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23-30页。其中关于“模式”和“实施”与其他有关资料有出入。如:冯鹏志:《知识管理的涵义、模式及其文化意义》,载《求索》2001年第5期。待核对。

[3] 徐勇、王福今等著:《知识管理——如何构建中国的知识型企业》,广东经济出版杜,1999年8月版,第190页。

[4] 参阅同上,第194-195页。

[5],[6] 《万亿美元的企业》,第158页。

[7],[8] 金吾仑著:《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的新管理模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41,150页。

知识管理范文7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营销网络营销大学知识营销

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正逐步摆脱资源的约束,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信息资源的开发竞争,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科技革命和知识革命,更重要的是一场管理的革命。知识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和管理观念,它的产生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企业的营销能否具有实效,关键看其营销能否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和好处,不单是促销期间的价格,还应该带给他们精神上的享受、生活上的充实、知识上的提高。当企业不时以价格战为武器,在恶性竞争中难以自拔时,一种立意求异、求新、双赢的营销方式———知识营销浮出了水面。另一方面,随着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信息量的丰富、功能的增多,产品的使用也日趋复杂,同一种产品有正副多种功能,同一产品因不同的使用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因人们接触信息渠道的不同或侧重点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对某一知识的无知或知之不多,消费者也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各科知识来满足识别的需要。于是他们便渴望在接触商品和购买商品时能有一种快捷、有效、方便的途径,去熟悉和掌握商品的性能、功能、使用方法、选购方法、保存方式和保养方式等,这样知识营销便应运而生了。

1.知识营销的涵义

关于知识营销的涵义,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指,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使企业的广告、宣传、公关、产品注入一定的知识含量与文化内蕴,帮助消费者增加与商品相关并实用的信息与知识,提高他们的消费与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推广产品、树立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的目的。这一观点是大多数工商管理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从图书情报学界传统的思路,我们可以把知识营销理解为,对知识产品或成果的营销。

从工商管理界的理解来看,知识营销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1学习营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正在进入“学习社会”,在这样的学习社会里,人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相应地,营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学习营销”。学习营销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向消费者和社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普及新技术,对消费者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消除顾客的消费障碍,从而取得两利的营销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开展科普活动,进入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广泛向市民赠送科学书籍,举办科普知识竞赛,从而引发人们对相应产品的购买欲望,拉动市场需求,但在活动中不能推销和要求参加者购买产品。学习营销的第二层面是企业向消费者、同行和社会学习。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向客户及其他伙伴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好的经验方法,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营销管理过程。这表明,学习营销的学习是双向的,即互相学习,互相完善,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整体的和谐。

1.2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利用Internet所进行的营销,具体说主要通过在Internet上建立虚拟商店和虚拟社区来实现。虚拟商店又称电子空间商店(Cyberstore),它不同于传统的商店,不需要店面、货架、服务人员,只要有一个Internet网址,就可以向全世界进行营销活动。相比传统商店而言,它具有成本低廉、无存货样品,全天候服务和无国界、区域界线等优点,并且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另外,在网上还可同步进行广告促销、市场调查和收集信息等活动。

首先,网站上新增的商业机会,强化了企业网上贸易的使用频率和程度;其次,最近几年,宽带接入流行于中国各大城市的新建小区,这给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再次,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变幻无常和不时恶化,比如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等为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此情况下,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子商务这一新的交易模式,以前人们把逛街当作一种乐趣,现在人们开始回避到

人流量高的地方去买东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疾病传染风险最小的网上进行交易。事实上,网络营销所带来的方便和实惠已经让众多网站和商家受益。

1.3绿色营销

随着生活水平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商品及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而健康化、自然化的绿色产品正逐渐成为消费的新宠,消费中的环保、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增强,这使企业营销不得不特别重视绿色概念,开发绿色产品,即从生产到使用、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都要做到对生态环境无害,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同时在营销策略上注重“绿色情结”,重视“绿色包装”,提供“绿色服务”,做到“天人合一”。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顾客的信任,企业营销才能取得成功。另外企业应积极努力,争取得到IS014000认证和“环境标志”,取得21世纪营销的合格证。

2.知识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知识营销的概念和内涵为我们了解和认识知识营销奠定了知识基础,那么它与传统营销有什么区别呢?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营销环境的不同

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正逐步成为现实;其次,竞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家共同拥有信息技术,共享信息资源,更多地开发市场,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2.2营销产品的不同

营销产品有了质的改变,传统营销产品逐步被知识型产品所替代。对知识产品的营销要求营销者必需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不仅要深谙营销技巧,同时也要掌握有关产品的知识,能够把这些知识推销给消费者,能够提供迅速、及时和高知识含量的售后服务。

2.3营销方式的不同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靠媒体、广告等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的,这种方式是单向的,营销者往往处于主动,而消费者处于被动,信息反馈速度缓慢并且有限,成本也较高;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使营销渠道四通八达,不仅营销部门可通过网络将产品信息迅速传达给消费者,大大减少了营销环节,降低成本,而且消费者也可通过网络与营销部门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愿望,提出自己的要求,促使厂家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4营销结果的不同

传统营销的结果往往是有利于企业和营销者的,因为营销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在于能更多更快地推销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知识营销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也能使消费者放心地消费产品和服务,特别是使消费者获得了有关产品的知识和使用技巧。

3.知识营销的原则

知识营销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企业的大型广告、公关活动,小到个体小商贩的销售行为。一种产品,营销者不仅要宣传其用处、好处,要介绍其使用方法和维修的技巧,而且还要介绍有关这种产品系列未来发展趋势方面的科普知识,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从而达到提高销售量的目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怎样才能引导知识营销健康、快速的发展呢?这需要遵循知识营销的原则。

3.1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训,当今仍是企业市场营销乃至整个市场经济活动中把握道德界限的基础,具体包括产品质量上的诚实不假冒、明

码实价、在交易中履行合同责任、信守承诺以及市场调查数据真实可信等方面。

3.2利益兼顾原则

利益兼顾,是指企业获利的同时要考虑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这并不是说企业通过营销活动获得利润是不正当的,因为追求利润是企业营销的根本动力和重要特征。利益本身无所谓善恶,判断企业营销活动是否道德,不取决于它是否去追求利润以及追求多少利润,而是取决于它是以什么方式去追求利润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3互惠互利原则

互惠互利原则,即要求在市场营销行为中,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摒弃前嫌,携起手来共同开发市场的做法,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特色,是互惠互利的典型体现。

3.4理性和谐原则

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知识手段,科学分析市场环境,准确预测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状况,不好大喜功,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而损失利润。

4.知识营销管理的关键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知识营销管理关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4.1知识营销人员

有效地实施知识营销,首先要作好对知识营销人员的管理,只有把人管理好,才能把企业的各种经营资源管理好,人的因素在企业管理中是第一位的。

知识营销管理要体现出“以人为本”,这是因为知识营销过程的所有关键环节都是由知识营销人员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完成的。从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知识营销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如何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两个关键问题,知识营销人员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及其利用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知识营销管理的成败。

知识营销管理的中心将同以往只注重业务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提高;营销管理的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客户忠诚度上;营销人员存在的价值不再只是推销产品和服务,而是充当咨询顾问,不再是单纯向顾客推销产品,而应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参谋。营销人员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千变万化的需求,知识面广且眼光独到,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技术创新带来的营销观念、营销策略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还要将自己培养成为洞悉消费者行为、熟悉业务分析的专家。

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环境复杂多变,管理者需要及时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而大量的信息分散于市场中,知识营销人员拥有比决策者更丰富、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因为他们和市场接触最密切,对环境变化最敏感,能准确地判断环境变化的影响并能快速做出反应。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他们应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力以便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营销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自我管理角度来说,知识营销人员必须树立一种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讲,企业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组织上、制度上和文化上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创新环境,具体要求包括组织机构高效,组织方式灵活,必要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可适时提供,有利于调动知识营销人员积极性的各项激励措施齐备,追求科学、勇于探索和创新、崇尚协作精神的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

4.2全员营销意识的贯彻

企业的所有活动可以归结到两个方面:实现顾客价值(这在过去的企业管理中往往被忽略或重视不够);创造知识价值。显然,实现和创造这两种价值,并不是营销部门或其它任何职能部门单独所能完成的,它在客观上要求打破传统的营销界线,把职能化的营销转化为意识营销,即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中和企业与市场之间实现充分有效的、全面及时的信息沟通,最终形成一致的顾客价值意识和企业价值意识。德鲁克指出:“营销活动作为行事方式不是最重要的,营销作为一个扩大的企业追求提高顾客和企业价值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可见,营销不仅是营销部门的工作,它必须作为一种意识贯彻到企业全体员工中去,成为组织中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事实上,企业的全部工作,包括生产和经营,它们之间并不是彼此分离、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处在企业价值的链条之中,为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各司其责。而营销则是企业生产和经营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和市场之间沟通与协作的强有力的纽带。

4.3树立以顾客利益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如上所述,实现顾客价值和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不但不相互矛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前者可以被看作是后者一个实现条件,企业只有在充分考虑顾客的利益,不断实现顾客的价值,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顾客的信任,赢得顾客的忠诚,从而给企业以最大的回报。

4.4创造充分的信息交流渠道和环境

只有创造充分的信息交流渠道和环境,才能实现生产、经营和市场知识的完美整合,最终达到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

4.5把以知识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和营销过程相结合

如何实现顾客的价值?最好的办法是在营销的过程中把知识传播给他们,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普及他们有关本企业产品系列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让他们了解未来技术、产品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趋势,启迪他们的生活和消费智慧。

5.大学的知识营销管理

提出大学的知识营销问题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大学也是一个讲究投入与产出,讲究办学效益的社会组织,这和企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二是大学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争什么?无外是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包括经费、生源、师资、某种特殊的资格和名气,等等,尤其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在分配使用上不断集中(越来越集中于重点大学和“211工程”的大学),扩招的连年进行,对于那些不在重点高校之列的大学来说,如何获得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成了一个摆在它们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问题。

知识管理范文8

[关键词]知识经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1.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信息管理及知识管理人才的重要性

在日益加快的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知识、智力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信息管理乃至知识管理工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需要大量的宽口径应用型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社会生产将围绕信息流动来组织实施。知识信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成为取代传统资本支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高附加值的信息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只有经过有效获取、科学评价、科学加工和有序管理,才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如果把网络比作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软硬件比作在信息公路上跑的“车”,信息资源比作“货”,那么当前的问题是“车”严重空载和“货”的质量也不高。信息管理学所研究和提供的就是这种理论知识和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正是从事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信息的组织与分析、信息的利用与服务的专门人才。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2.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人才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智力、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信息管理和服务以及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所以对信息和知识的管理与服务尤为重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大量创新型、复合型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人才。由于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复杂性,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与服务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能力和水平。理想的信息管理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复合性的知识结构,他们除应该具备信息技术与信息素质、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与经济、法律等多种学科知识,特别应该具备一门精深的学科知识作为背景知识,从而成为主题知识管理人才(即主题知识专家)其次,社会需要具有明确的全局观和前瞻性的组织高级主管(知识经理或知识首席执行官)。第三.社会需要为知识管理和服务的知识导航员和一般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人员。

3.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人才的思路与对策

信息管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在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基础上,以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需求为着眼点,建立面向21世纪的学科体系及其专业课程体系。

3.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创新教育观念

信息管理是科技含量高、知识更新快、交叉学科多、国际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服务性强的发展中的新学科,信息管理从手工管理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信息管理从单纯管理信息本身向管理与信息活动有关资源的方向发展即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技术、人员、组织等)结合起来进行管理,信息管理从配角向决策性主角地位转变,所以培养人才时首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法律、信息道德、信息文化、信息技术、业务知识素质、管理能力素质、个性心理品质、思想政治素质等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其次,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更多地实践、协作、研讨和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掘他们创造的潜能,培养他们创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管理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以便为将来的职业作准备。

3.2搞好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成为知识创新的基础,同时信息科技特别是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上要有所改变,删减陈旧内容,适当增加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及管理学等有关内容教学。比如增加信息科技内容、信息技术、经济信息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注重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专业介绍》还规定此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是各学校这个专业要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但不同的学校实际情况不同,教育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侧重于经济信息管理的、有侧重于综合型学科设置的、有侧重于技术的,因此,各个学校在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但此专业课程设置总的原则应该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培养社会化实际应用为目标,注重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的深化,注重实践与应用课程的设计,拓宽课程的覆盖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中要随时渗透对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要增加实践、科研与教学相衔接的课程设计,例如通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开设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分析与利用的实践应用课。

知识管理范文9

本文结合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构成以及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知识经济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促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知识经济;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

图书馆作为文化产业必然也会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发生特定的变化,自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程度得到显著的提升,知识日渐成为其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时期对图书馆实施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并结合知识经济的构成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促使图书馆知识经济管理效果得到相应的凸显,为图书馆经济社会效益的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基本构成

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决定图书馆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应该保持对知识经济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充分分析知识经济构成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构成元素探索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图书馆知识经济管理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1]。一般来说,图书馆知识经济基本由以下元素所构成:其一,人力资源元素,主要以图书管理人员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利用等为主,借助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人与知识的协同共存,进而有效提升知识资本的管理效果。其二,知识资源元素。知识资源也是图书馆知识资本的重要构成元素,只有图书管理人员加强对知识资源的挖掘、整合、管理,才能够促使知识资本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进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其三,技术信息资源因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社会上的普及,促使图书馆在技术信息资源的支撑下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工作中,技术信息资源作为知识资本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只有借助技术信息资源的管理才能够促使图书馆逐渐向着信息化和专题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时代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积极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

图书馆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其内部资本必然也会受到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资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传统的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新时期知识资本管理的需求,严重限制了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效率的提升,对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也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新时期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当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质量的强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来说,当前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内部管理因素。当前我国图书馆内部管理系统的建设还缺乏完善性,在信息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员工培训意识也相对较差,导致整体管理水平较低,严重限制了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2]。其二,外部管理因素。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开始出现一定的弊端,与现代管理工作的契合性降低,导致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无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也对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前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实施知识资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强化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够良好的应对时展趋势,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充分把握良好发展契机。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措施

(一)积极构建以人文本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

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工作中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能够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读者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并将其看作是知识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以人文本管理理念的作用下促使管理人员和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逐步提升知识资本管理质量,为图书馆社会竞争力的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设立以知识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

基于当前知识经济背景,图书馆在创设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将丰富的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内容,进而通过对丰富知识资本的合理应用创建全面的知识库,促使图书管理工作能够向着有序化和关联化发展,为读者提供更为科学的服务,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三)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管理模式

新时期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促使知识资本管理能够紧随时展潮流,就应该适当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知识资本管理工作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推动力量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质量,保证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工作能够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需求相适应,进而为图书馆在未来社会的持久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资本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认识到知识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够逐步提升知识经济管理质量,促使图书馆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贺.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J].才智,2014(30):33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