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7-27 16:14:54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生 素质教育 劳动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187—02

高才生或许可以从书本中产生,但高素质人才只能生长在劳动的土壤里。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切实可行。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劳动实践教育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独立内容,而且对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职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对职校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一 加强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实施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了学校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青年学生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当代青年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对中职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实施劳动素质教育是中职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一,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课堂,要引导广大学生经常深入到工厂、农村参加各类生产劳动,通过亲身体验企业、农村的生活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他们投身改革,献身四化的热情。同时,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艰苦奋斗,以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德。

第二,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的需要。中职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技能三个方面,但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而技能的培养更离不开劳动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只有指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大量的企业劳动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服务社会的技能,否则只是“黑板上维修设计”,通过生产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经过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加深对科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三,劳动素质教育是中职生增强身体素质的需要。中职生正处在身体成熟的重要时期,参加适度的劳动能使其肌肉、筋骨受到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其抗病能力,从而强健学生的体质和体力。中职生应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劳动,锻炼健康的体魄,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二 加强中职生的劳动素质教育的若干对策

1.实施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应注意的“三个结合”

第一,集体劳动与自我劳动的结合。职校中,学校对集体劳动组织得比较好,因为在集体劳动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但对中职生的自我劳动重视的不够。其实,自我劳动对青年学生自我约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大部分时间的劳动是自我劳动。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向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我劳动能力很差,大部分学生不会做饭,不会缝补衣物等家务活,就连宿舍卫生也懒得搞,于是有人提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担忧。

第二,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相结合。对中职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中,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要双管齐下,既要有一般劳动更要有专业劳动。一般劳动可以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参加专业劳动不但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增长才干。

第三,义务劳动与有偿劳动相结合。参加校内的清洁卫生,绿化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服务的劳动,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这些劳动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适当的有酬劳动,有助于学生勤工俭学,培养自立的精神和很好的劳动习惯。对职校实施劳动素质教育,要注意义务劳动与有偿劳动相结合。

2.中职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三条重要途径

第一,公益劳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青少年为社会无偿劳动中贡献的力量越多,他在内心就会更加深切地珍惜那些似乎与其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并且会享受到光荣感、自尊感和成就感。职校中也应积极提倡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扶贫助困等活动,要通过青年志愿者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照顾孤寡老人,义务家教等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有效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2

【关键词】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67-02

一、前言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高等院校的教育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事。高等教育的重点应在于促进学生的个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巨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

本世纪可以说是教育的世纪,教育与社会将更加紧密结合,教育将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要求出高层次人才,这也充分说明了人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决定作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部在2013年9月3日发出通知,为深入学习贯彻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党组决定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以下简称“三爱”)教育。由此可见,“三爱”教育对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爱学习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在学识上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分化、高度综合,即二门或二门以上的学科通过分化、交融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分工日益模糊,文理渗透日益融合,所以,社会对人才在知识文化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把握时代之脉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爱劳动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通过,人们的身心得到舒展,体质得到增强,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符合人类需求和享受的物质产物和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具有从事自我服务、社会公益、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经验;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并了解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强劳动纪律,培养创造能力。

3.爱祖国

当代大学生是否热爱祖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我们党一贯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真正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成为国家建设所需的有用人才。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1.以“三爱”教育为契机,德育教育进课堂

高校原有课程体系设置在德育教育上存在着普遍的不足。根据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在思想观念上要大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此之外,应该在其它各门课程中大力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熏陶。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朝着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通的方向让德育教育进课堂。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能为科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要将德育和科学知识的融合作为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在整个课堂教学计划的构成中必须贯彻这一原则。

2.以“三爱”教育为契机,丰富校园文化

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营造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第一,可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邀请名人、有造诣的教授进行专题学习讲座以提高大学生爱学习的热情。第二,可开展演讲、书法绘画、英语竞赛等多项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在实践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第三,大力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的社团活动和话剧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爱国情怀的陶冶。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学生个人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自我教育。

3.以“三爱”教育为契机,优化育人环境

在高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也就是说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等。一方面,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个人体验,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劳动和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树立学生对祖国的强烈归属感,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充分地发展。

4.以“三爱”教育为契机,落实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强化大学生爱祖国的有效方式、培养大学生爱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实践本身就是在积极劳动中进行的,可谓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特别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这是每个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须的过程。高等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面向生产第一线,感受经济建设主战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呼唤,让学生在交际生活中多方体验劳动人民的优秀思想品德,学习他们的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实践不仅可以锻炼自己,提高思想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也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同时也发展自我,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对社会、国家、他人的关爱和责任感。

四、结语

高等院校要把握好“三爱”教育这个契机,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等教育要把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放到首位,重点在于促进学生的个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不断提升自我,达到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辛绍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1期.

[2]焦新.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三爱”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4日第一版.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学生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leve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schools and students

Keywords: qual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凡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都是素质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主要指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其涵义是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设计出一个阶段特征明显、连续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这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素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是素质全面发展在中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具体化,是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目标。

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工程。在目前,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提出的要求,结合各个特定的地区的实际进行。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在目标水平的把握上,要坚持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性与现实社会条件下人的具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统一;在发展的内容上,既要重视先天潜能的开发,更要重视后天素质的开发,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在构建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时,必须坚持全面性,即必须包括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各个方面,同时必须注意各个方面素质的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以保证每个学生个体的整体最佳发展。

身体素质:较强的体质,健康的身体。包括健康卫生概况、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四项二级指标。健康卫生概况除一般健康要求外,还包括体育与卫生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健身和卫生习惯等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保证,也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个性。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健康人格五项二级指标。健康人格是指为预防人们在高科技、高竞争、高速度的现代社会中易患的各种心理疾病,而必须打好的早年心理素质基础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

智能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能力。包括语文、数学、社会(历史、地理),自然(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政治)、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劳动等二级指标。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挑战的必备素质,是他们将来获得谋生手殷和发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4

【关键词】素质 体育 贯彻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5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

现在人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视,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作为一个教师,眼见人们忽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却不能不为此焦虑。因为人们的素质应当包括心理素质在内。

我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见到这种情况: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孤僻胆怯,下课不出教室,独自坐在座位上,几乎不声不响,极少说话,从不主动和老师,伙伴交流,在集体活动中总是拘谨,手足无措。有的孩子意志薄弱,稍稍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不知所措,不想办法解决,总是依赖老师,由于这些不健康心里客观上对集体的干扰不明显,因而还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甚至认为孩子守纪律,老实本分而受到表扬。其实,不纠正孩子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就不利于培养和值得进取精神,更谈不上使孩子自立、自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心里素质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

第一名只有一个,赢了欢呼雀跃,输了就垂头丧气。事后,我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心里只想赢.”“我想争光。”“我不服输”一句句话道出了孩子们天真的思想,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一方面,他们能积极参加活动并渴望成功这是好的。但是,他们在在渴望成功时对失败想的太少,无法正确对待希望与现实的矛盾。一旦失败,就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作怪。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竞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面对无数次失败,失败并不可怕,敢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就利于下次成功。

不突破“应试教育”的影响,便不可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因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思想。前者的特点是面向少数学生,不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应付考试;后者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意识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加上一些家庭环境因素。大部分孩子只喜欢听好话,只喜欢自己的优点或成绩,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或失误,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所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荣辱观势在必行。我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优点或成绩就大大的表扬,让他有一种荣誉感,但同时也及时提醒他不要自满,骄傲。给他们讲《骄傲的橡树》、《骄傲的孔雀》等教育故事来提醒他们不能骄傲。当学生有缺点时,就引导他正视自己的问题,努力改正就好,毕竟世无完人,金无足赤,有时缺点还会变成神奇的优点呢。

加强小学生的社会荣辱观教育,我们必须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状况,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要把其精神实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去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培育学生最基本的做人规范,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素质

劳动与人类的关系构成了自然界中一条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劳动改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要素。高尔基说过:“......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马克思的女儿有一次问马克思:“世界上什么最光荣?”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劳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劳动其实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不断向文明演进的一道防线。”固而学生通过适当的劳动实践。正是培养学生才能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练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使学生将来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一个能够担当的人。

生活所以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特别注重对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落实在每天值日,每周大扫除,每月教学楼道的打扫上。每项劳动,都做了合理具体的安排,把劳动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每个细节上。这样使得整个劳动过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出现问题,又有责任人可找,班主任做到监督和检查既可。工作也不必太累。我平时还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必须做一件家务,哪怕就是洗洗碗,洗洗袜子,扫扫地也可。期末举行做家务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从事教育工作17年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担任版主任工作,经常和家长联系。在与家长接触中,我了解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总是及其所能,倾其所有,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们又怎样呢?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自理能力差,依耐性强,意志薄弱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问题的关键是家长没有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忽视了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过多的包办、代替。

素质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如何做人,如何奠定基础的教育。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大厦添砖加瓦,使素质教育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物质基础,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施。总之,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坚持全面育人的观点,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心里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时代的发展,造就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昕,关于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才智》2011年14期

2. 何拴来,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6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就业;问题;发展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国劳动力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快,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及城镇落户的农村劳动力造成的就业压力巨大。另外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又造成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致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因此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全面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鉴于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职业技术教育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一、职业技术教育在就业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也成为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职业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就业,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当前部分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的低下,限制了其就业领域和就业层次, 不利于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而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1、 职业技术教育是扩大就业和提高职员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

劳动者技术和技能的缺乏,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就业及再就业。因此有必要提高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 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拓宽其就业就业领域和就业层次,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对扩大就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另外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而职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可大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形成就业与经济、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

2、职业技术教育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结构性就业失衡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造成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很多,职业教育教育是改变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职业教师教育促使劳动力不断转变劳动观念,并掌握适应社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就业提供了后续保障,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结构性就业失衡问题。

二、我国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我们奉行的是一种“精英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占主导,学生的技能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高考,职业技术教育便成为普通教育落榜生的无奈选择,而现在各高校的扩招,更加剧了这一矛盾。另外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导致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亟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培养方向与市场脱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对学生工作实践经验与实用技能的培养,培养经费欠缺,职业教育类型化不合理,专业设置过于宽泛缺乏市场针对性,专业培养缺乏深度,以上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思路

1、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学校应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多种形势的就业动员、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观念上的转变。此外,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职业个性;提升职业品质,培养劳动素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2、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 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现代社会的就业岗位日趋多样化, 要求职业教育要有针对性,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因此应大力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对职业技能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弹性,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开拓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可适当增设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另外学校应大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习和就业的有效衔接,并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3、拓宽职业技能教育渠道,搭建校内和社会两个平台。

职业教育应适应用人市场的变化,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突出办学特色,加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搭建职业技能教育平台,多渠道的加强职业教育。

4、加强国家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各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贯彻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职业劳动的认识,以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国家应要重点办好一批职业教育中心,真正发挥其辐射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应加强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合理统筹规划和配置教育资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 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对职业教育来说,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就业为主导,不断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其职业技能,并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使职业教育适合社会和企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在促进就业发挥越来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发展[J].现代交际.2010年第4期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7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矗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矗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8

主持人提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劳动教育。然而,当前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有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中国教育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也被众多专家学者所诟病。分数至上的畸形评价观,使得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作为教育人的有目的活动,是与其他诸方面的教育作用紧密相连和相互制约的,如果这些相互关系与制约的关系不能实现,劳动就会变成令人生厌的义务,不论对智慧还是对心灵都不会有何裨益。”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课堂教学的革新,最终都指向学校的课程设置。为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我校在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和地方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伦理与生活”:懂得伦理,知道长幼有序,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才能和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人生才能幸福。同时,还提出小学六年级学生要毕业,首先要过“三好”关,即一生好习惯、一项好才艺、一手好厨艺。本校“伦理与生活”课程体系的构建,让劳动完美融合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突破了个别学校“为劳动而劳动”的课程。劳动教育自然离不开劳动,但是单纯的劳动并不是教育。另外,劳动要从和学生接触最紧密和最熟悉的劳动项目开始。劳动要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过程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量,体会到被人的尊重和成长。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在家庭教育里,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同样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今年“五一”劳动节后,学校开展了“停课三天,打扫校园”活动。对此,有的学生家长直接质疑:“停课扫校园,耽误多少学习时间?”还有一位高二家长给学校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将停课打扫卫生的方式变为放学后打扫,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相对的是,现今很多学校雇佣保洁公司打扫校园,学生只是在放学后清扫教室或过道,但不会停课。不过,我校自1996年起,一直坚持“停课扫地”这一劳动教育课程,距今已经整整20年,成为唯一一所停课打扫的学校。其间,虽不断遭到一些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质疑和反对,但就在这样争议中,“停课扫地”劳动教育不断成熟,臻于完善。而“停课扫地”所赋予的意义,早已不止是净化美化,而是一门课程,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20年来,学校劳动教育课平稳开展。除了节假日,无论哪一天走进学校,都有一个班的学生穿着绿色保洁背心在校园里劳作。“停课扫地”,这已成为本校特有的风景,每一届新生和家长也会很快地认同这门课程。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一些学生出现了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问题,这与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劳动的偏见与漠视密切相关。劳动能让人看到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从本质上属于学生的精神需求。劳动教育能起到促进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品性以及提高学生审美力的重要育人价值。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行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把劳动教育切实纳入教育教学中去,并为此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人力、物力等资源。另一方面,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对社会来说,需要重塑与引导正确的劳动观,从而让人们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形成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美好生活的社会舆论氛围。

现代教育召唤劳动教育回归

主持人提示:要真正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需要转变整个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以及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让青少年真正能“享受”到劳动教育带来的“实惠”。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近日,教育部呼吁学校开设“劳动课”,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回归。过度知识化的教育,让家长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劳动。召唤劳动教育的回归,意味着小学教育进入“体验第一”的新境界。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校长毛展煜: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改变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对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中的“劳动”,应该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和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功能,要在劳动中对学生进行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为此,劳动教育要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相结合。学校在安排劳动任务时,不仅仅局限于让孩子们做固定的、只见到结果的劳动,更要让孩子们做一些没有预设结果的创新型劳动。例如:自己设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些实用的工具,或者其他的小制作、小发明等,把劳动化作学生创新能力展示的平台。通过趣味性、竞赛类的活动寓劳动于娱乐中,让学生不但能品尝劳动的喜悦,更能展现创新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是学生动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教育其实就是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既是一种体验和享受,更是一种自我认可与发现。

山东省诸城经济开发区诸冯学校校长张则升: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生活财富,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最主要手段,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那样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劳动教育是知识的躬身修行,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学生今天对劳动的态度与行为,决定了他明天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剥夺了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而放手让他们参加劳动实践,使他们具有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校长钟进友:在中学教育中,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是学校的职责所在。重庆十一中以培养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的国家栋梁为育人目标,其实质就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精英领袖,就是培养未来高素质公民,而热爱劳动正是未来合格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由于现在学生只注重学习,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甚至缺乏最起码的劳动技能。因此,学校必须根据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这种状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中学的培养目标。要全面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全员参与,以观念促行动,以行动养习惯。未来学生面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学校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全面正确的劳动观。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要真正当作一门课程

主持人提示:从劳动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现代劳动教育要转化为“劳动技术课”来进行比较有效。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现代校园,劳动教育的开展应该赋予其现代意义。学校劳动教育,不能局限在洗洗红领巾、叠叠被子、扫扫教室、学炒几个菜等一些简单劳作中,应该全面梳理,把校园劳动教育当作一门课程进行研发实施,纳入学校德育的统一管理中。以课程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更契合现代学校的发展趋势。通过校园劳动体系的创建,渗透公共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责任心、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思想、理财理念,获得丰富的育人功能,具有较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我校在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劳动课程中,利用“家校共建、和谐校园”、校园种植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形成技能、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密切家长与孩子的联系,学校号召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校园的美化工作中,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栽种小树苗,看到学生家长拿起锄头建设校园。学校的少年宫活动建设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劳动实践课程。学校专门开辟了一处有机菜园,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一个重要平台。菜园里种的都是有机蔬菜,学生在空闲时可以到菜园进行劳作。肥料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果皮、菜叶等制成的。菜园收获了,学生们也更懂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不易,懂得了责任、分享和节约。

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范文9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4.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1.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矗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矗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1.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2.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