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集锦9篇

时间:2023-08-23 16:54:05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五次代表大会。现在,我代表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四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本届理事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作出部署,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 “四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市联社系统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在市经信工作党委、市经信委和各区(县)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总社的直接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及全国总社“七代会”精神,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机遇,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员工,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谋发展,以稳定促发展,联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被全国总社和中国轻工联合会评为全国集体经济先进联社和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

――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增长。市联社指导各级联社企业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联社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攻坚克难,逆势前行,使联社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2008到2012年,市联社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358.9亿元,销售收入468.2亿元,实现利润27.5亿元,上交税收26.7亿元。5年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市联社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85.2亿元,销售收入112.8亿元,实现利润5.4亿元,上交税收6亿元,总资产达到118亿元,与“四代会”前的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5.65%、142.97%、145.95%、181.82%和134.09%,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

――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市、区两级联社积极推进成员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深化产权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初具雏形,科技创新取得良好成果。2008到2012年,市联社系统共投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资金8.2亿元,开发新产品1500多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等一批企业成为市联社系统“示范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招商引资取得良好业绩。各级联社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不利条件下,依托经济小区和存量资产筑巢引凤,扩大招商,取得良好业绩。2008到2012年,招商引进企业4100多户 ,新增注册资金35.1亿元,为联社增加收入59.4亿元,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增强联社经济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功能发挥有效作用。各级联社切实履行“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积极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对接,主动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努力打造信息、政策和金融等服务平台,为新形势下发挥联社功能作出了努力。2008到2012年,各级联社为成员企业开展各种信息服务活动800多次,争取各种政策扶持资金2亿多元,提供各种融资支持4.7亿元。

――企业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各级联社指导成员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和立功竞赛等活动,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完善,资产质量不断提升,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并呈多元化态势,决策机制和监督制衡机制趋向完善,企业内部关系融洽,形成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人际和谐氛围,涌现了一批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5年中,市联社系统获得区级以上文明单位62个,先进集体93个,先进个人144人。

――联社系统保持稳定局面。各级联社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5年中,市联社系统净增就业1400多人,用于各种扶贫帮困费用1600多万元;各种托管人员托管费用1.7亿元;安全生产投入5000多万元,为本市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代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不断提升联社的经济实力

市联社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引导各级联社企业增强创新转型、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企业经营要素由一般企业向优势企业集聚;产业领域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技术结构由低端层次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使联社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跃升,传统优势企业继续领跑,新生骨干企业跨越式发展,特色中小企业奋力前行。

一是在产业转型中做大做强。这几年,各级联社引导支持成员企业抓住城市化、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机遇,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投资改造传统工业,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一批规模型、效益型企业不断崛起。仰帆投资公司在持续发展房地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股权投资等形式,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009年成功收购了湖北一家上市公司,继续加大熊猫线缆投资,扩建新的项目,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总资产37.5亿元、净资产11.4亿元并涉足房地产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酒店旅游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集团。2010年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上海百强民营企业。上海嘉加集团公司近年来抓住当地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机遇,投资3亿多元兴办房产商贸项目,创办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还参股经营村镇银行和先进制造业等,使公司形成了房产租赁业、先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板块,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系统和区域内具有较强规模和实力的集体企业。奉贤工业总公司在推进企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能级的同时,加大自身发展投入,与奉贤南桥镇等联手开发2.5产业,使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是在技术创新中做精做特。针对联社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联社系统各成员企业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取得可喜成绩。金山工业总公司指导支持成员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力度,优化企业生产环境,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五年中,共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4亿多元,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得到市节能办的肯定和奖励。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五年来,有42项新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证书。生产的“熊猫牌”电线成为“十连冠”上海名牌产品。2010年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荣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指定环保产品。上海协力卷簧制造公司几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自主研发多条先进卷簧制造流水线。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帆板卷簧成为“神舟”5号至10号载人航天飞船和“天宫”一号及国庆60周年阅兵空中加油机的设备配套件。公司还每年向航空航天部门提供多批次各种地球卫星的太阳能帆板展开动力弹簧,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当成企业生命线,几年来,在美籍华人、公司总经理黄勇博士的带领下,精心研制开发用于海底光缆系统的超高可靠光纤耦合器,产品工艺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获得10多项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并获得上海市科委和国家科技部的基金支持。

三是在经营开拓中做优做好。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宏观经济政策趋紧的状况,联社系统广大成员企业,开动脑筋,迎难而上,利用自身资源,加强市场开拓,抓好项目投资,有效盘活资产。上海中崇集团公司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发展,在抓好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贸易,做大规模总量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等业务,使公司的经济规模和效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上海宝轻资产经营公司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增强实力的同时,利用进出口平台,在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铁矿石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资产经营”和“国际贸易”两条产业经营链。松江工业总公司在2008年成功收购益庆公司和华美厂等优质资产后,2012年又全面建成精美厂一期工程,公司资产规模和价值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坚持以服务为核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当好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帮手

服务是联社最基本的功能。各级联社主动树立并强化 “服务至上,企业为先”的理念,坚持把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作为联社工作重心,不断深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落实服务载体,加强调研指导。为切实增强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区两级联社从完善机制着手,建立健全为企业服务的组织领导、调研指导等服务机制。市联社成立企业服务领导小组,设立企业指导服务部门,加强做好联社系统企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协调对接工作。选择联社系统内20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成员企业作为市级“企业服务联系点”,通过指路子、教方法,对企业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调研指导。通过以点带面,了解企业的服务要求、政策需求和利益诉求,及时向市、区有关部门反映,提出政策性建议。2009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市联社会同九个区(县)联社历时四个月,开展“当前城镇集体企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调研活动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市有关部门和市府领导,得到重视和支持。

二是构建三大平台,开展有效服务。市、区两级联社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要求出发,积极构建信息、政策和金融三个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实质。在信息服务上,建立市联社、区(县)联社和成员企业三级信息网络,恢复市联社简报,组建党建信息网站,加强纵横向的信息传递交流,为企业了解经济和政策信息提供服务。在政策服务上,一方面不定期组织政策咨询活动,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为企业介绍有关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抓好政府扶持集体企业和中小企业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用足、用活和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五年来,市联社系统获得区级扶持政策资金1.8亿元,市级扶持政策资金2000多万元。在金融服务上,去年以来,市联社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筹建市联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目前已有100多户企业申请入会,50多户企业申请授信贷款,贷款额1000多万元。同时,市联社还协调支持嘉定等区联社筹建创办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参股经营村镇银行,为联社系统内企业融资和再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搞好服务实事,帮助排忧解难。为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市、区两级联社切实转变作风,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雪中送碳。市联社按照市府领导批示精神,积极落实上海机动车回收服务中心服务整改工作,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改善服务设施环境,优化服务操作流程,使中心服务效能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为创建市级文明服务窗口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市、区两级联社不定期组织开展员工专业技术、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五年来,市联社系统共组织员工培训18000多人次。市、区两级联社还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土地置换、历史债务、技术改造、“专精特新”产品培育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受到企业好评。

三、坚持以联合为依托,探索联动联建,

切实增强联社发展的整体合力

针对城镇集体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为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四代会”以来,市、区两级联社坚持以“联”字为核心,以联心为先导,探索做足“联”字文章,初步形成“经济联动、党建联建”的运行模式,为城镇集体经济在新形势下走出新的发展路子做出了努力。

一是在联社工作上建立联动机制。市联社先后建立了区(县)联社主任、投资开发、资产财务等条线例会制度,沟通交流工作情况,研究探讨工作方案。2009年起,市联社推出区(县)联社工作业绩评价办法,加强对区(县)联社在经济发展、社会贡献、管理稳定等方面进展和成效的考核评价,为促进市、区两级联社之间的联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市联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社的工作交流。五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先后与江苏、湖南、广西、海南、贵州、山西、山东、吉林、天津、四川、新疆等兄弟省市联社开展联社工作和经营合作的交流探讨,既加深了彼此感情,又促进了共同发展。

二是在经济工作上探索项目合作。市联社在对联社系统内资产资源梳理整合的基础上,主动牵头各级联社和企业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等方面的联手合作,取得较好进展。五年来,市联社系统投入合作项目资金4亿多元,实现项目收益8.5亿元。去年以来,市联社牵头联社系统有关企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合作,运用当今世界顶尖的空间建筑技术,实施旧城改造等的项目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嘉定区联社联合区内多家国有企业,共同投资参与高端房地产市场开发,还与江阴顾山镇联合开发占地500多亩的高端制造研发基地,进展良好。

三是在党建工作上开展联建活动。市联社在建立市联社系统党建联建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积极与区(县)联社党组织联合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庆世博、庆社庆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活动,在组织企业调研、经营合作、项目开发过程中,牵头组织相关区(县)联社和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提出建议。金山区联社探索创新“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社工作法机制,市联社和嘉定、奉贤、金山、崇明等区(县)联社主动与当地企业、社区、村镇、部队等开展结对帮困和文明共建活动,从而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建双赢的局面。

四、坚持以管理为抓手,加强联社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联社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加强联社管理,搞好社务工作,不仅是增强联社活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城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几年来,市、区两级联社坚持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联社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稳定联社机构,拓展成员队伍。针对近年来区域经济和区域企业整合对联社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市、区两级联社一方面主动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参加联社重要活动或到联社进行工作调研,加深他们对城镇集体经济工作的理解,加大对联社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从而确保两级联社在区域经济整合和企业整合中的机构、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针对集体企业改制后,联社成员队伍不断变动的状况,积极探索联社成员构成新模式,通过组织连结和经营合作等方式,将改制后分离出去的原联社企业及与联社具有合作关系的系统外企业吸收加入到联社队伍中来,不仅扩大了联社组织规模,而且也使联社工作更充满了活力。

二是加强社务工作,夯实管理基础。市、区两级联社在健全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定期召开理、监事会议,研究决定联社重大事项,探讨分析联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发挥理事会、监事会在联社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市联社制定出社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能和办事程序,指导区(县)联社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综合经济指标统计制度,完善各种台账资料并加强检查和督办,较大地提高了联社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同时,市联社指导各级联社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高效运作,对各种侵犯集体资产权益的行为,通过协调和法律等多种途径进行维权,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

三是搞好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针对社会上对城镇集体经济和联社工作认知度不高,影响力不大,一定程度影响联社工作和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市、区两级联社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主动加强宣传。一方面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召开各种座谈会和研讨会,探讨城镇集体经济的社会作用和发展方向,由他们在重要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予以宣传介绍。另一方面,组织力量,研究制订市区两级联社“十二五”发展规划,拍摄制作市联社电视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利用《上海工业》、《上海集体经济》、《上海企业》和《中国集体经济》等杂志和有关行业协会,通过发表文章和交流发言,宣传介绍各级联社企业创新发展的事迹和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市联社组织推荐嘉定、奉贤等区联社成为全国总社理事单位,组织开展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推荐评选工作,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五、坚持以稳定为基石,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几年来,各级联社一直把保持一方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上为政府分忧,下为企业解难,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下大力化解各类矛盾。各级联社经常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排查梳理职工群众意见集中、容易引发的问题,制订预案,抓早、抓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年来,市联社系统共接待处理职工来信640多件,来访8400多人次。市联社针对原区县工业局所属供销公司部分退休人员多次上访市联社和市有关部门,要求享受事业退休待遇等问题,会同市有关部门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取得较好效果。闵行、宝山、浦东等区联社针对部分企业因企业改制、征地动迁等引发的职工上访,做好思想沟通和矛盾应对,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扩大。松江、崇明等区(县)联社认真做好干部的稳控工作,对家庭困难的干部实施个体解困,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是下功夫办好民生实事。各级联社以保障职工利益为己任,以人为本,关爱职工,采取各种措施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各级联社企业坚持做到不停业、不裁员、不减薪,充分体现集体经济的优势。青浦区联社引导企业走共同富裕道路,所属福之来公司等企业在保持职工劳动工资每年有一定增长幅度的同时,在股权分红中按照一定比例实行人均分红。嘉定区联社建立300万元“幸福基金”平台,用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奉贤、松江等区联社组织困难职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闵行、金山、青浦、崇明等区(县)联社对部分老职工进行工龄认定,补交养老金,保障了原集体企业老职工的基本权益。

三是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生产。为确保联社和企业工作的安全运行,各级联社制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金山区联社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所属6家企业成功创建市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的同时,所属金山南方水泥公司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安全生产一级企业,成为上海建材行业和金山制造企业首家获得此项荣誉的企业。浦东、奉贤、松江等区联社与成员企业和租赁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组织企业骨干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宝山、崇明等区(县)联社加强安全设施改造和检查整改。闵行、青浦等区联社完善各种安全基础资料,做到有据可查。

五年来,市联社系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经信委和全国总社加强领导和指导的结果,是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联社系统广大干部员工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向奋战在联社经济战线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联社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市联社系统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联社企业受自身基础条件限制,调结构、转方式的力度不大,进展缓慢;二是部分联社在企业改制和征地动迁过程中,尚有遗留问题没有妥善解决,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联社人才结构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一定程度制约联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五年来的联社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要使联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坚持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和强大动力,用发展的思路解决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的精神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坚持联社的服务宗旨,把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作为联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帮助企业解决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使联社真正成为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帮手,切实提升联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联社工作的重要基石,重视关心职工利益,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联社深化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稳定基础;必须坚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努力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积极争取各种政策支持,为联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部分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的五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向“十三五”规划转化的连结点,是上海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市联社系统加快创新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联社工作既面临着有利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面临的机遇来看,我国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推动下,在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刺激下,将保持长期趋好的态势,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增长时期;党的十强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国家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为集体经济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和集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升级换代为集体经济带来巨大商机;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加速推进,集体经济联合组织将会承担更多的政府交办任务和社会职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和运行,促进改革创新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国有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扶持集体企业、中小企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为联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面临的挑战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持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明显增加,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降低,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产要素成本呈逐渐上升趋势,转型升级压力加大。联社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适应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压力加大,联社发展方式尚未转移到依靠质量、技术、服务、创新和品牌上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联社历史包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总的看,今后五年联社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仍然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有利机遇,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坚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联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量为目标,自我加压,开拓奋进,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促进联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联社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再上新的台阶。

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主题,把握两个基本点,推进三项工作,处理好四个关系。

――突出一个主题,就是要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主题,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

――把握两个基本点,就是要把握“创新”、“稳定”两个基本点,鼓励改革创新,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推进三项工作,就是要推进“创新转型、服务管理、和谐稳定”三项工作,努力开创联社工作新局面。

――处理好四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自身经营与服务企业”、“练好内功与争取支持”、“历史遗留问题与今后持续发展”四个关系,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健康、持续、长期发展。

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稳增长、创新上水平、服务增效能、文明创佳绩,使市联社成为全国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先进企业。

――经济稳增长,就是要通过进一步的开拓经营和挖潜增效,使市联社系统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资产总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保持每年7%~8%的增长水平。

――创新上水平,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创新转型和改革发展,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培育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开发形成一批上海和部级新品牌,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增效能,就是要通过进一步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使市联社系统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企业得到健康发展,全局保持和谐稳定。

――文明创佳绩,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推进党建联建和文明创建活动,在市联社系统涌现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确保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

要实现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各级联社就要按照党的十精神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保障措施,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

努力打造联社经济升级版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是推动联社经济新的发展的关键所在,不创新、不转型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只有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才能取得联社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各级联社要认清形势,明确方向,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好的举措,扎实推进联社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打造联社经济升级版。

一要在进一步优化资源,做强企业上下功夫。要适应区域经济整合趋势,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等方式,促进联社系统内技术、资本和人才要素集聚,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经营企业。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整合本市机动车回收利用资源,研究组建上海机动车回收服务集团。高起点,规范化地经营机动车回收拆卸和再生资源利用,形成较强的机动车回收服务能力,提升机动车回收服务质量效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手国内优势企业,打造以上海公合实业公司、上海中崇集团公司为平台的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服务供应商。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引进先进技术和金融资本,形成以上海协力卷簧制造公司、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公司、上海佳艺冷弯型钢厂、奉贤钢管厂等为引领的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配套基地。要以经济小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发展以奉工经济小区、松江成功经济小区、金山三新经济小区和崇明工业经济小区为集群的产业园区,同时,指导帮助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等部分企业争取上市,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二要在进一步深化转型、做优产业上下功夫。要按照产品有特点、产业有特色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各级成员企业通过加大自主投入和引进投资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对联社系统企业进行分级,推进产业转型,1/3基础较好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提升装备水平,进入先进制造业行列并在核心技术、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3处于中间状态的制造业企业,逐步压缩和改造传统工业、增加先进制造业比重。1/3经营状况较差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加快转型转业步伐。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各级企业积极发展房产业、金融服务业、汽车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要抓住本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机遇,整合联社企业现有存量资产,积极参与地区商业地产和保障房建设项目开发。要依托上海汽车生产销售和汽车保有量多的优势,进入汽车维修保养、装修美容、防盗保险等汽车后市场,延伸汽车服务产业链。要把联社系统内制造业中自办的、不成规模的现代物流业逐步剥离,通过整合,培育联社系统若干物流龙头企业,为先进制造业开展配套物流服务。要适应上海扩大多层次、多元化消费的趋势,积极发展酒店、旅游和娱乐业务,探索特色商品市场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商贸服务功能创新。同时,要抓住上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为农服务产业的机遇,发挥联社区位优势,加强内部联合,借助社会力量,开发经营具有上海特征、郊区特色、联社特点的文化旅游和为农服务产业项目。

三要在进一步强化创新、做精产品上下功夫。要引导和支持各级成员企业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组织等的合作,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途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指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改投资力度,明确节能降耗目标和责任。对设备陈旧、产品老化、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能耗较高的企业,坚决进行转产和淘汰,使联社系统的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下降3%左右。要引导各级成员企业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有市场前景的“专、精、特、新”产品,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在对已有的上海和部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加强保护和延伸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海和部级新品牌。市联社在推进企业品牌建设中,依托市、区有关部门,会同各区(县)联社,组织开展企业品牌推选评比活动和科技创新升级活动,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深化服务功能,推进职能创新,

有效发挥联社功能作用

各级联社要高举联社旗帜,在坚持 “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快职能创新,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到深化服务上,上为政府解忧,下为企业解难,使其真正成为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和组织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集体经济政策制定的建议和协调者、中小企业互助合作的组织参与者。

一要切实抓好自身经营,增加联社服务实力。各级联社要进一步强化“联”字功能,依法履行集体资产所有者职能,行使出资人权利,抓好自身实体发展,帮助参控股企业提高效益。要发挥联合经济组织作用,以资产、技术和资本等为纽带,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按照互利共赢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联社之间、企业之间在产业调整、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联合与合作,切实增强市联社系统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要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化运作力度,通过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引进外来资本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资产增量,提高资产收益,有条件的联社还可与当地村镇联手,合作开发2.5产业,增强联社经济实力,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要全力打造三大平台,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要在初步构建市联社系统信息、政策、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企业服务需求点,积极加强与全国总社、市、区有关部门联手合作,建立市联社信息门户网站,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国家和上海的有关经济政策信息,为企业在产权改革、企业上市、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项目申报、人才开发、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扩大与有关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市联社金融服务中心向更广范围、更多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要做好服务平台的相关基础工作,引进人才和智力资源,搞好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逐步建立信息数据库,还要发挥各方积极性,聚合各方资源,使“三大服务平台”成为市区两级联社、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全国总社的共同工作载体和平台。

三要主动承接政府委托职能,彰显联社功能作用。市区两级联社要结合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主动承接或承担政府委托的相关职能,切实彰显联社的功能作用。机构较健全,经济实力较强的联社,要向承担社会职能方面发展,为更多的企业和社会事业服务,体现联社的社会作用。有能力、有条件的联社,要继续承担或主动承接当地政府委托的相关工作,显示联社的能力;经济实力较弱、维稳任务较重的联社,要尽职尽责,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妥善安置职工,维护社会稳定,表现联社的必要性。

三、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不断提高联社工作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做好社务工作是联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联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区两级联社要站在联社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化措施,夯实基础。

一要认真抓好社务工作,进一步理顺联社与政府机构、投资企业和成员企业的组织关系和经济关系,确保联社健康发展。要继续积极推行联社工作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严格考核评价,实行绩效管理,切实增强联社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联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进一步发展联社理(监)事会的作用,定期召开理(监)事会议,对涉及理事单位权益的重大资产变更、重要经营活动,进行讨论审议并付诸实施;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运作机制,建立完善联社内部治理机构,健全完善联社办公室主任、投资发展、资产财务例会制度,建立健全联社投资经营、财务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制度,做到决策科学民主,执行规范有序,监督有效有力;还要进一步完善区(县)联社业绩评价体系,注重服务效能评价并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对联社经济、科技、信息交流、合作项目推介等共性问题和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

二要切实加强人才开发。要针对联社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下大力度推进各种人才的培养开发。要通过轮岗、挂职锻炼、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等途径,把学有专长、德才兼备、通过实践锻炼具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人才选拔到各级联社领导岗位上。尤其要针对改制企业经营者接班人缺位的状况,在联社系统内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要通过“内培和外引”的方式,积极培养引进联社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大学生和技校生到联社系统工作,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确保城镇集体经济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

三要积极扩大成员队伍。各级联社要根据新形势下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交叉融合、各种经营合作方式层出不穷的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吸纳成员单位,壮大联社队伍。要大力宣传联社的作用,将愿意加社、承认联社章程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吸收到联社中来,尤其要把在联社企业落户、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企业吸纳到联社队伍中来,为他们搞好服务,支持他们的发展,进一步增强联社的组织规模和凝聚力。

四、深化党建联建,维护和谐稳定,

为联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要从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出发,高度重视和做好和谐稳定工作,为联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完善党建联建,形成有力保障机制。调整完善市联社系统党组织的组织机制,确保组织健全、活动正常、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党建联建平台作用,围绕发展、服务、稳定主题开展工作交流和相关活动,定期表彰一批联社系统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经营者、优秀党员和优秀员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注重加强联社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要积极推进联社文化建设,扩大职工之家等文化阵地,组织科研、读书、娱乐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积极营造“团结、合作、创新、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要抓好维稳工作,保持和谐稳定局面。各级联社要党政合力,上下合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加强预防和化解,既要妥善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更要重视化解因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调整、征地动迁等引发的新的不稳定问题,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合法合理化解矛盾。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关心老同志、老干部,抓好民生保障,扶贫帮困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为联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稳定环境。

三要争取政府支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主动介绍城镇集体经济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介绍集体经济的优势和特点,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和支持。要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反映联社工作情况和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推动扶持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地”,推动有关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的完善,为联社工作和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2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刘奇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省2010年经济工作和“十一五”发展,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工作基调、着力重点和主要任务。蒋巨峰在讲话中总结了2010年经济工作,阐述了2011年全省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对2011年经济发展各项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十一五”发展成就辉煌,2011年经济工作要实现高点起步、良好开局的目标。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穿越灾难、加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谱写了气壮山河、坚韧奋进的历史篇章。这5年,必将以创造人类抗击特大灾难的伟大奇迹而载入史册,必将以化危为机、崛起危难的巨大发展成就而载入史册,必将以奠基四川长远发展而载入史册。总结“十一五”发展,一个深刻启示就是,谋划和推动发展,关键在思路,成败在工作。我们要倍加珍惜当前发展的好形势,确立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发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会议指出,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有利,2011年经济工作要体现抢抓机遇、主动有为的要求。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我国经济逐步向稳定增长、良性循环转变。中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我省2011年经济发展面临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以及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等重大机遇。要准确判断宏观形势,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继续攻坚克难,打好全省重大工作集中攻坚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指出,全省经济走势回升攀高,2011年经济工作要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基调。中央强调2011年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做好2011年我省经济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与省委近几年来加快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成效。要在高的起点上实现大的发展,在高位上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体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跳起摸高、加快发展的要求。

会议指出,增长引擎基本格局未变,2011年经济工作要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点。要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主要的抓手,稳定和扩大投资规模,保持投资的持续拉动力。要继续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做强工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培育更多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全省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主要依靠产业发展。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会议提出,2011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实施“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贯彻落实这一总体要求,核心是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促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上,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

会议提出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增长势头。要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增长逐步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要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继续狠抓新的项目开工,加大对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资。着力保持消费较快增长,积极培育汽车、住房、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实现出口较大幅度增长,制定专门政策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发展。稳定物价总体水平,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

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加快发展的条件。“十二五”是我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期,2011年开始处于建设高峰期。要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攻坚,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宽带网络、物联网、通信等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快做大优势产业规模,继续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和实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建设。加强自主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四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要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先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民专合组织,鼓励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探索创新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模式和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和村级组织建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

五是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抓好城镇规划的调整和修编,推动城市功能合理分区。统筹产业发展和城镇布局,高水平编制“天府新区”发展规划,加快启动实施。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以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分类推进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等“五大经济区”建设。抓住国家启动实施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机遇,积极推动川渝务实合作,打造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极和经济中心。

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强就业促进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灾区就业和民族地区就业工作。深入实施重大民生工程,进一步办好惠民实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七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县试点,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深化开放对加快四川发展战略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算大账、算综合账、算长远账的开明开放意识,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到推动开放合作的具体工作之中。要把重点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大引强,加快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和环渤海地区的合作发展,努力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八是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地震灾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要大力推进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科学开发,着力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大力促进彝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要大力推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确保重建任务圆满完成,做好灾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和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要大力推进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资源开发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特殊支持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会议指出,在集中精力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的同时,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社会建设和维护稳定。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促进和谐四川建设。要重视和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加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在全省进一步形成感恩奋进、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工作,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深入开展“大调解”工作,扩展人民调解的覆盖面,创新行政调解,提升司法调解,延伸社会调解,增强调解实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全力做好藏区稳定工作,旗帜鲜明地开展斗争。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3

摘 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县辖行政区域为单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基础,既相对独立,又高度开放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又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汇合点和突破口,也是中心城市发展规模经济的强大支撑,更是加快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主战场,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解决当前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巩固我们党和国家执政基础,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完善和落实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理清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即将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我们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进一步理清和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总的要求是,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快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大市场运作、民营突破的工作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的特色化、外向化和高新化,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制订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努力增强目标和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

理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坚持富民强县。发展县域经济,是为了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达到既富民,又富县;既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又增加县乡可用财力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是检验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的直接标志。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与加强财源建设结合起来,既努力加快发展速度,增加经济总量,又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坚持市场导向。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先导,把市场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车间,努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方法和手段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实现县域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要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

第三,坚持因地制宜。各地区位、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发展县域经济不能摘一个模式,必须坚持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县制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发展特色经济。

第四,坚持科技创新。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胆创新,开拓进取,重点抓好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调整和优化结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和水平的关键。必须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努力实现快速发展。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大力抓好农业产业化。抓好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真正把规模调大,把品种调优,把产业链条接长。要注重抓好种养业的良种选育、引进、繁殖,主攻名特优新产品,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基地建设应由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向几乡一品;一县几品或一县一品发展。要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立足现有商办工业和乡镇企业,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要着重抓好市场营销,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农民流通组织,切实抓好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努力实现县域工业化。目前,我省大多数县市仍处在农业经济阶段。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过程,只有加快工业化,才能为县级财政建立稳定可靠的支柱和骨干财源,才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才能为服务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要强化兴工强县的意识和氛围,大造工业兴县富民的舆论,形成工业立县强县的共识,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坚定搞活搞强工业企业的信心。要配齐配强各级主管工业的领导骨干,各部门形成打好工业总体战的合力。加快农村工业化,必须国有、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一起上,县、乡、村等几个轮子一起转,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大搞农副产品加工,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企业。要积极推广浏阳等地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经验,继续深化县属企业的改制改组,增强企业活力。要引导企业注重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升现有骨干企业水平。切实抓好企业管理,靠强化管理挖潜力、增效益。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4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阻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0014

1 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承德、张家口、沧州、衡水、邢台、邯郸11座地级以上城市及其所辖县城。京津冀两市一省,地理位置紧邻。京津被河北省所环抱,河北是华北地区的腹地。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而且经济实力雄厚,商业服务业发达。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的港口城市和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京津两市组成全国最大的政治、文化、经济三位一体的核心区。河北环京津地区经济也有相当基础和实力,在能源、原材料、工业、港口运输等方面具有优势。

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天津市把发展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并编制了《天津市现代物流纲要》。河北省选择一批大型工商企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

2 制约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 “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于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必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但是,从现实来看,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区域协调发展观念不强。当前,京津冀依然是三个独立的行政区,这就决定了三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只是把其他利益主体和整个区域的利益作为影响自己利益实现的因素来考虑,而不会把其他主体的利益和区域利益作为行动目标来考虑,区域经济目标的实现仍然要受到行政区目标的制约。因此,当自身利益与区域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考虑更多的是自身利益,这样就谈不上区域物流的整体规划、协调和发展,更别说超越行政区的协调力量了。

缺失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缺失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没有形成类似上海和广州这样的龙头,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强。与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相比,京津作为京津冀的双核心城市,两者之间的关系定位比较模糊,没有形成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由于北京和天津的经济规模和功能相差不大,因此,北京要统领天津,或者天津统领北京都不现实。由于没有辐射整个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从而也就很难产生跨区域、跨行业、复合型的物流产业。

快速便捷的区域间城际交通体系尚待加强。京津冀地区对区域间城际交通线路和网络建设重视不够,不能充分满足城际客货运输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需要。许多重要交通枢纽之间交通联系仍然不便。一方面,该地区内道路交通设施发达,但发展并不均衡。区域内路网呈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型结构特点。这种结构一方面导致与北京无关的客货流量都要经过北京交通枢纽或在此中转,造成枢纽能力紧张,对北京市区内部城市交通产生很大压力。另一方面,运距增加,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周边城市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发展。另外,该地区尽管有诸如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在内的北方重要港口,但各港口独自经营,竞争大于合作,难以形成区域整体竞争的合力。

缺乏物流人才的联合开发与合作培养。就京津冀目前的情况看,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但是,这种人才优势,由于受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滞后的影响并没有在区域整体发展中显现出来,甚至受到抑制。也就是说,由于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自然也就没有形成整体发展合力,进而影响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因此,京津冀三地缺失物流人才的联合开发与合作培养,严重制约着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3 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建议

31 牢牢把握重大机遇

政策的倾斜,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切合京津冀区域实际,为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32 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交通一体化进程,必须着眼于分流北京过境交通,强化河北的交通枢纽功能;着眼于提高京津冀区域的交通效率,实现铁路客运专线的纵横连通;着眼于实现与京津的高效连接,推动北京大外环等高速公路通道建设;着眼于构建铁路货运大通道,提升河北的交通服务保障能力。

33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网络化

城市群是京津冀实现区域合作、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网络,是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从这一点出发,强化交通运输主枢纽、主通道作用,统筹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网络化综合运输体系。到2020年,实现京津与周边的河北设区市之间1小时通达,省内主要相邻城市间1小时通达,货运形成12小时通达圈。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运输网。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着眼于整个城市群空间布局和结构,着力建设便捷高效、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张家口、承德等城市区域枢纽功能,加快建设现代综合运输枢纽,在京津冀实现旅客运输“零距离换乘”和货物运输“无缝衔接”。深化京津冀三地联运合作,逐步形成京津与环京津市县城际快速直达客运体系。

二是加快建设大容量城市交通网。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进石家庄、保定“公交都市”建设,构筑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与京津实现互联互通。积极打造与北京同城化交通设施,用轻轨和地铁等公共交通,把北京与河北周边地区连接成“半小时交通圈”。协调推进北京地铁6号线延长到燕郊,北京城市轨道大兴线延长到固安、房山线延长到涿州等。进一步增加北京通达廊坊、保定等周边县、区的公交班线数量和运输能力。采取低价灵活票制,实现城际轨道交通和道路客运的公交化运营,推进环首都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

三是加快建设低成本货运物流网。以北京为中心,建设京秦、京廊沧、京衡、京石、京张、京承六条经济大通道。以经济大通道为基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发展石家庄等地内陆无水港,加强货运场站与物流园区的规划衔接。

参考文献:

[1]郝玉龙穆岩以市场一体化为平台加快区域物流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2(8):18-20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5

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迂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早在2003年提出,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身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九五”计划提出的。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时,把“增长”改为“发展”。在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而提出的战略抉择。

从经济发展上说,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对经济、社会、环境(包括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进行全面统筹协调的运作,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快字当头”、“快字为先”的传统发展理念转变为“好字当头”、“好字为先”的现展理念。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狠下功夫的基础上来保增长速度,真正做到“好先求快”、“好中求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长水平(3.8%)。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GDP排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0多年来,我国成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出现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图快欠好”,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比如: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6年,按现行汇率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煤消耗占世界15%左右,钢消费量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占世界的54%,……等等。

在以上形势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显得更加紧迫和严峻。正因如此,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里提到的“主题”、“主线”、“五个更加注重”、“三个加快”、“两个促进”很值得我们深刻体会、理解其中的涵义。

二、综观经济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全面、深刻且带综合性的变革,它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理论指导,特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面的指导。在许多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经济理论中,综观经济学越来越为人们所注目。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首先由广东华南农业大学魏双凤教授明确提出来的。魏教授于1982年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浅谈综观经济学》一文,随后又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于1988年正式出版了《综观经济学》(《MAGNI-ECONOMICS》)专著。以后,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的一批专家学者参与探索研究,推动该新兴学科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综观经济学是一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综合性理论经济学,其核心理念是综合考察、协调发展。它的研究对象是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规律性。一般而言,纵向经济关系是指国内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横向经济关系是指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在拙著《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中(2006年版),指出:“以往所指的纵向联系仅限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现在看来已经不够了。因为传统的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划分只局限在一国范围之内,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国际化的程度愈来愈高,‘球观经济’(或称‘世界经济’)及其相应的经济理论早已出现,若从未来发展视角看,随着太空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经济活动将要超越‘地球村’而向地球以外的太空开拓,‘宇观经济’的出现(现在有了萌芽)已成了必然的趋势。因此,经济的纵向联系是包括了微观、宏观、球观和宇观在内的广义纵向关联”。所以我把纵向联系作了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只限国内,广义则把球观经济与宇观经济纳入其中。

综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理论范畴,即综观经济系统、综观经济效益和综观经济调控。综观经济系统是指经济、社会、环境复合大系统内的组成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它是综观经济活动的载体,是进行综观经济研究的出发点;综观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与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所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获取和不断提高综观经济效益是进行综观经济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范畴是综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范畴;综观经济调控是指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的有关诸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调控。它是获取和不断提高综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保证。综观经济学的方法是“一个基础、六个结合”。“一个基础”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六个结合”是指“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相结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先进方法相结合”,“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

从上可见,综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优化发展的新学科,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和扬弃。其突出的新意在于一个“综”字,它既是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问题,又是在经济、社会、环境复合体系统中诸因素的结合上研究经济问题。通过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出带有本质的规律性。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因此,综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该学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论之一,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上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综观经济理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中谋发展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之根在于实践,经济理论更是如此。综观经济理论只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升华,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是经济综观性的集中体现。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都需要对相关的诸因素进行考察和综合分析,找出诸因素的本质联系,从中得出诸因素相结合的最佳结论(联系点、侧重点、结合途径等),用以指导经济实战,促进国民经济走向整体优化。为了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综观经济理论来指导。按照这一理论的要求,应着重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社会要树立新的经济发展理念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之点是全社会要更新发展经济的理念。否则,“转变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话。发展经济理念更新的主要之点有四: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提高,树立“好字为先、质量第一”的理念;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变为重视全面协调发展,树立“三维经济发展观”的理念(即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理念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的现代经济发展理念);从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综合的经济效益,树立“综观经济效益”的理念。综观经济效益范畴是符合“三维经济发展观”要求的经济效益新理念,它体现五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即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统一以及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的统一;在运行机制上,从只抓重点的片面运作转变为全面统筹协调运作(如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内需外贸协调发展等),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

(二)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要认真按照“十二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个战略性调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总需求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降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消费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以解决拉动经济增长总需求的结构失衡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从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发展的状况;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快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状况。总之,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四大转变”,即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由主要依靠沿海地区和城市带动发展向统筹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共同进步转变。

(三)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矛盾,我们必须大力节约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是低碳经济最好的经济载体。该经济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就。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于循环使用,水的循环利用更为普遍,一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资源的消耗速率已达到“零”增长,有的甚至是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辽宁省在鞍钢、沈化等大型企业中开展能流、物流集成和废物循环利用,形成生态工业链网,重点行业和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和辽宁的成功经验,把循环经济的理念真正注入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

(四)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加快科学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70%。实践表明,发展知识经济是提高综观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它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尽快提高科技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我们必须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积极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建设,并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五)加大教育领域投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力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生可以提高生产率43%,初中生可以提高108%,大学生可以提高300%。众所周知,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对科技人才、教育以及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偏低,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尽快改变投入偏低的状况,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

(六)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主体地位,因而它理所当然也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企业怎样才能提高综观经济效益,走上速度与效益、经济与环境高度统一的发展道路呢?关键是全面提高企业的素质。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四点: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企业制度创新,逐步实现企业制度现代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劳动手段的素质,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认真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绿色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管理的素质,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加强职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增加高档次人才的输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此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相配套,如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规范的法规体系等。

(七)改革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9月7日联合公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见2006年9月8日人民日报),这是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尽管绿色GDP核算工程实际操作难度大,成熟模式仍有待探究,但其理念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的,是完全正确的。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探索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八)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来保证,否则是不可能推动和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大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系,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财税、投资和外贸政策,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高能耗、高材耗、高水耗、高污染产品的限制力度。

(九)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法制体制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 社会 经济的整体进步,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市场 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也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抓好节能减排和 环境 保护实现与经济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标志性变化:一是县域经济不仅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而且经济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传统 农业 份额明显下降;二是农业 人口 和农业劳动力在县域总人口和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显著下降;三是民营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外部环境和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县域经济同市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陷入趋同;县域 工业 尚未发挥主导作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当前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力。我们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第一、积极稳妥地推进 社会主义 新 农村 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化。

第二、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如 交通 运输 、 金融 、商贸、信息、会展、社区服务以及 文化 教育 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尽快使服务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

第三、 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 人力 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

二、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对 投资 和出口的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从总体上看,县域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的状况和严重依赖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严重依赖引进技术,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催生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支撑,着力提高原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第一、要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体制和 环境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以加强体系内各要素的互动,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把依靠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拓新市场作为经营的中心环节。努力将主要依赖消耗资源和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变为以自主创新驱动为主的集约经营模式;将以有形资本为主线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开发人才资源为主的创新 管理 模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县域原始创新的主要力量,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升其原始创新活力和动力。要以 财政 参股、补贴、贴息等不同的 投资 形式投入资金到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同时通过提供包括加速折旧、投资 税收 抵免、盈亏相抵、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免税期等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 税收政策 ,调动企业增加 人力 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投资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以激发企业等研发主体投入研发资金的积极性。

第二、要构建以技术为中心的集成创新体系,要将企业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以合理的结构形式,有机集合构成互为关联匹配的整体,形成整体大于局部协同效应的集成创新体系,从而造就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为此,要加快主导产业技术集成。充分发挥各类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基地等创新主体在加强高技术自主创新推进技术集成创新中的中坚作用,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项目,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相关技术研究,力求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与技术集成的重大突破,提高主导产业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开发能力。同时,加快各载体的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产业集群间的制度壁垒,推动创新主体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对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如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扶持力度,为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三、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县域 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7

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年月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百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安排部署全市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做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刚才,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意见》市直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代表和区市、乡镇街道、经济薄弱村代表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大意义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力推进农村税费、土地制度、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和农村社会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万吨,比上年增长;农业增加值达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增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级收入总体水平不高,经济薄弱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实施百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8

(2005年3月25日)

同志们:

刚才,会议传达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意见》,四位镇、村、帮扶单位和干部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实施“百个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近期已全面启动,市委选派22位干部来我区驻村帮扶,这是对我区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在此,我代表台儿庄区委、政府,对市驻村帮扶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下面,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转化帮扶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经济呈现出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和农村社会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级收入总体水平不高,经济薄弱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全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市委、市政府把百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列为“富民兴枣”十大工程之一,这既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又是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搞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就我区来说,仅有城镇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发展与稳定,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薄弱村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往往容易诱发治安、上访、、迷信等社会问题,计划生育等基础工作也面临很大阻力。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对城乡协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培植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保持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和谐发展的治本之策。

第二,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开展“四强”竞赛活动的带动下,全区涌现出了一批强镇、强企和强村,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仍有一些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落后。造成这些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基层组织薄弱。村级班子软弱,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不多、能力不强。二是集体积累空虚。在全区212个村(居)中,70%左右的村年收入在万元左右,约有10%左右的村集体收入为零,是事实的“空壳村”。三是自然条件差,地处偏远,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条件和设施落后。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抓后进、促平衡,有利于尽快改变经济薄弱村的落后面貌;有利于调动各级各部门向农业倾斜,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形成支持农业、关心农村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推动全区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第三,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村级经济是农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从实践看,凡是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修路、架桥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党组织一呼百应,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相反,经济薄弱村由于村集体缺乏经济实力,有的村“两委”连最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没有,更谈不上由村集体拿出钱来为群众办实事。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在农村最直观地表现就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多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组织抽调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同基层干部群众共谋发展大计,宣传和落实党的农村政策,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行动。各级一定要把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

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具体扶持政策,已经非常明确,现在的关键是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努力在促进经济薄弱村转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要在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经济薄弱村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转化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帮扶单位要围绕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共同确定帮扶方案,从每个薄弱村的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各展所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使本地的传统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薄弱村改变落后面貌。一是开发利用好经营性资产。要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沿街店面、固定设备、水利设施等经营性资产,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参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利用,帮助经济薄弱村盘活沉淀性资产,提高利用效率和获利能力。二是大力开发农业资源。开发利用集体所有的“四荒”等资源,采取股份合作、招标承包的方式经营林场、鱼塘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第三,借鉴强村的成功经验,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近几年,全区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好典型,比如,马兰屯镇闫浅村通过招商引资,去年以来新发展民营企业29家,实际到位资金4500万元,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实力。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经济薄弱村学习借鉴。要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的同时,大胆走出去与外界加强联系,以资源作资本,广泛寻求合作,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税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二)要在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上实现新突破。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立足于为农民办实事、谋福利,立足村情民情,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实行开发式扶贫,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引导农民根据当地的比较优势,瞄准市场搞调整,围绕我区确定的林果、桑蚕、畜牧、“三水农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经济林、规模养殖、观光农业等现金收入更多的行业。二是放手发展庭院经济。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扶持农户广泛开展庭院特种种植、养殖,兴办家庭手工作坊,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邳庄镇邳庄村、马兰屯镇坝子村等一些村在这方面已走出了成功的路子。邳庄村通过发展庭院立体藕渔种养,去年实现人均庭院经济收入1000元。坝子村利用庭院养蚕和发展加工业,去年人均庭院经济收入1300元。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发挥经济薄弱村的资源、人才、传统产品等优势,广泛发动群众,依靠外力,启动民力,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邳庄镇小集子村发展板材加工厂12家,每家年收入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村总收入达30多万元。四是抓好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大科技帮扶的力度,及时为经济薄弱村送技术、送信息,科技开发项目要重点向经济薄弱倾斜,培训农民、指导农民,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农民可支配收入。五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事实证明,转移一个劳动力,就能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去年,我区共向外地输出劳务人员1万人,年创劳务总收入近亿元,人均9000元。各帮扶单位,特别是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把经济薄弱村劳动培训作为重要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村劳动力,努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健全就业信息网络,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加快经济薄弱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三)要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新突破。帮助经济薄弱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是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得实惠的实事。各帮扶单位要积极发挥优势,为经济薄弱村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他们修路架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造福一方百姓。要积极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地建设,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条件。要帮助经济薄弱村建立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给予一定的救助,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是这次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帮扶单位要把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点。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经济薄弱村工作,注重选拔优秀复退军人、农村经济能人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进村“两委”班子。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为加快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要认真落实好转化帮扶的各项政策措施,兑现薄弱村“两委”人员工资补助等政策,充分调动经济薄弱村干部搞好工作的积极性。版权所有

三、切实加强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领导

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时间跨度长,任务重,要求高,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做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落实各方责任,形成整体合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要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区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各镇(街)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积极配合开展帮扶工作。

要建立帮扶工作领导责任制。县级干部要根据包帮镇(街)分工,把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担负领导责任。各镇也要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到实处。要建立帮扶工作情况调度通报制度。由区帮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调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通报。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调度会议,交流经验,推广典型,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要建立督查巡视制度。区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要组织成员单位,不定期到经济薄弱村督查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良好环境。电台、电视台要开辟专栏,营造声势,在全区上下形成关心支持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帮扶单位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各镇和各经济薄弱村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增强主观能动性,借助市、区两级帮扶转化的机遇,认真研究制定镇级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同时,也要抽调机关干部协助市、区驻村帮扶干部,共同搞好镇级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帮扶工作,促进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镇和经济薄弱村要全力支持市、区驻村帮扶干部的工作,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为驻村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工作中要多征求帮扶干部的意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希望区、镇驻村帮扶的同志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摆正位置,履职尽责,真正把自己看作是薄弱村的一员,不能有临时观念,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上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加快村级经济的发展。要与基层干部群众搞好团结,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区、镇帮扶单位要关心下派帮扶同志的生活,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搞好帮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齐心协力打好帮扶工作的总体战。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9

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年月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百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安排部署全市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做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刚才,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意见》市直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代表和区市、乡镇街道、经济薄弱村代表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大意义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力推进农村税费、土地制度、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和农村社会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万吨,比上年增长;农业增加值达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增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级收入总体水平不高,经济薄弱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实施百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