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8-17 17:51:29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1

*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在抓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认真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市投资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增长态势。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投资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3亿元,增长36.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95.1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13.3亿元,增长30.8%,产业投资比重为3.8:34.3:61.9,一产、三产投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4个和3.6个百分点。从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重点领域投资增长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63.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4.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9.6%,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社会事业投资分别增长32.4%、34.5%、8.4%。从国家、省重点调控和限制行业投资看,煤炭、石油等能源工业下降31.3%,纺织工业下降14.3%。

(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年,以迎接全运会建设为契机,城市建设各方面投入继续加大,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老城区,北园大街道路及环境建设工程已基本建成通车,历山路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大部分工程量,大明湖综合整治工程拆迁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工程建设已正式开始,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也于12月上旬开工建设,二环东路道路改造工程、环城河通航工程等重点推进项目已完成立项,其他前期工作正抓紧推进。新城区,奥体中心工程已完成体育场钢结构吊装和体育馆二层东、西、北侧看台模板支设,完成市政道路快车道,80栋安置房正进行装饰安装施工,省建比赛训练场馆加快实施,历城唐冶新区、高新孙村新区路网已基本形成,*东联供水工程完成朱各务水库至章丘电厂段建设并开始试运行,长清大学科技园继续实施教辅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西客站片区完成规划,安置房、道路等设施建设已经启动各项前期工作,槐荫腊山片区、市中九曲片区、历下盛福片区等新区建设速度也继续加快。对外交通,济荷、济莱高速*段已经相继竣工通车,胶济铁路客运专用线工程路基及重点桥涵正抓紧建设。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年我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93.2亿元,增长20.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7%,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9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8.4万平方米,商品房开发和销售情况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

(四)改善民生步伐加快。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年努力增加投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围绕改善居民居住水平,积极推进一批棚户区改造、重点工程安置房、经济适用房项目,市政府*年重点启动了发祥巷、经一路两侧、振兴街、馆驿街等12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其中发祥巷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拆迁工作并正式开工建设,振兴街、馆驿街西片区等正在抓紧向前推进。燕山新区A地块安置房、奥体中心村民安置房、田园新城拆迁安置房等项目进展顺利,世纪中华城、济发经典小区等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其中世纪中华城一期工程已建成并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出售。市传染病医院已经基本竣工,市儿童医院外科保健楼主体完成,*妇幼保健院综合楼进行主体施工,乡镇卫生院建设顺利推进,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得到较大提升。

*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工业投入不足。在一产、三产投资大幅提升的同时,工业投资持续萎缩,9月份以前工业投资一直都是负增长,全年工业投资完成386.7亿元,增长10.7%,仅占全社会投资的33.6%。二是资金到位情况不理想。全年我市建设资金到位1193.3亿元,增长10.8%,比去年同期减少11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到位资金分别下降22.9%、28.8%、58.8%。三是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有待加强。据统计,全市全年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68个(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比去年同期减少28个,完成投资402.7亿元,下降1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0个,完成投资109.4亿元,仅占全部亿元项目投资的27%,投资后续增长的大项目支撑比较乏力。

二、*年投资计划指标安排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初步确定*年投资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加快发展的关系,积极贯彻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突出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强化重点项目建设,规范投资管理,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健康增长。

经初步测算,*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380亿元,增长2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53亿元,占3.9%,增长22%;第二产业435亿元,占31.5%,增长10%;第三产业892亿元,占64.6%,增长25%。

三、*年投资建设重点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立足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年将重点围绕强化城市建设、提升产业支撑、大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健康增长。

(一)围绕迎接全运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为全力做好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要继续加大现代化城市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与全运会密切相关的重点建设和综合整治项目,推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市容市貌和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根据城市综合建设发展需要,初步安排*年城建投资600亿元,其中迎全运会重点推进项目计划投资350亿元左右。一是积极推进全运会体育场馆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奥体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网球馆等市级“一场三馆”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历城体育馆等区级场馆、奥体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奥体购物中心、运动员村、奥体中心重点工程安置房等工程,加快推进现有星级酒店改造进度。二是加快道路交通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重点是搞好二环东路、奥体中路、转山西路、玉函路等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加快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济商高速公路、黄河北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等,能源设施主要是加快推进黄台电厂以大代小城市供热工程、西部热电厂等热电联产项目,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等。三是加快生态及环境工程建设,尽快实施奥体中心周边山体绿化工程,进行*市水质净化一厂和二厂工艺改造,尽快开工建设水质净化三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搞好城市出入口和窗口部位整治和破损山体整治,实施夜景亮化工程。四是加快供水、防洪等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东联供水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配套示范工程项目,加快实施腊山分洪工程、城区防洪体系完善工程等,积极推进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年计划投资28亿元,完成干流扩挖15公里,建设城市道路12.6公里,铺设截污管线56公里等。

(二)围绕提升产业支撑能力,继续加大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投入。工业,初步安排*年工业投资425亿元,围绕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集群,重点抓好重汽工业园、吉利汽车、机车工厂迁建、力诺集团300兆瓦光伏发电等一批大项目建设,争取中兴*手机配套化及软件测试生产、山东同欣电子半导体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早日建成。服务业,重点加快恒隆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国际会展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部级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部级动漫网络游戏产业基地等建设。农业,加快建设腊山分洪工程、章丘垛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济阳澄波湖水库等水利项目,积极推进平阴伊利奶源基地、章丘商河优质粮食基地、商河生猪良种扩繁场改造等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三)围绕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落实相关政策,积极破解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加快一期棚户区建设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包括小园庄、菜市庄等十六个片区在内的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总占地约130公顷,总拆迁面积117万平方米。继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新馆的前期工作,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建设,加快长清大学科技园、历城彩石、章丘高校新校区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商品房供应结构,初步安排*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0亿元,通过加强规划、土地政策的引导,保持普通商品住房在商品房中的主体地位,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提高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比例。合理安排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严格控制销售对象,初步计划*年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年内计划竣工70万平方米,继续加快济发经典小区、长清雅居花苑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世纪中华城三期工程、文庄片区等经济适用住房。

四、*年投资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以投资调控为契机,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城乡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标准和要求等市场准入条件要求的项目,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有关部门要及时履行审核程序,办结有关手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行业准入“一个门槛”,将国家各项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保障全市投资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做好项目审核的同时,要主动将优化投资结构作为决定全市发展质量的关键来抓,合理引导投资方向,进一步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项目投入。

(二)抓住关键环节,着力突出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大项目建设,是保持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必须把抓好重大项目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强化协调,完善机制,加快推进。一是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建立形成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重大项目培育机制,加大前期工作投入,科学编制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形成规范有效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编制年度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明确年度目标,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工作网络,坚持对重大项目建设进行定期调度。

(三)破解土地、资金瓶颈,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土地方面,一是做好项目报批工作,积极向国家、省申报一批重点项目,争取将更多项目列入独立选址计划;二是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指标,向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倾斜,同时对部分闲置土地或有“圈地”倾向的项目要加大清理力度;三是积极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整合全市各类闲置、未用土地,统一进行调配安排,提前着手搞好土地整治、复垦等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逐步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鼓励企业开发、利用闲置土地,严格限制高地耗、高能耗、低产出的用地供应。资金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改进招商方式,强化项目跟踪、协调与服务,增强我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银企合作,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向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继续做好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拓宽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市级及各县区投融资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2

这次全县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出现新的复杂情况、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回顾今年以来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确保完成今年重点工程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刚才,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人作了汇报;常务副县长、副县长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请各乡镇、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各有关乡镇和部门乡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克服灾害天气频繁、要素制约加剧等各种因素影响,抢抓机遇,精心组织,克难攻坚,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今年我县安排重点项目1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续建项目11个;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6.3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投资4.86亿元。1—6月,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2.88%。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廊桥文化园等项目施工进度加快,110KV月湖输变电工程按期开工。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引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县竹木制品标准厂房一期、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县公共卫生大楼、县电力调度大楼、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58省道至雪溪公路、县茶文化城、县体育中心、县科技文化中心、新城区配套设施等项目开工准备工作扎实开展;交溪流域水资源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已上报水利部审批;220KV输变电工程、新58省道连接筱村公路、新58省道连接公路、生态引水工程、生态休闲度假村、公路、在外创业人士生态休闲园、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加大重大项目争取力度,努力推动高速公路支线、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总的来说,上半年重点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应予充分肯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全面下滑。1-6月,全县限额以上投资完成3.07亿元,同比下降32.9%,位居全市倒数第一,其中工业性投资1.25亿元,降幅13.5%;基础性投资大幅下降,降幅为62.1%。二是续建项目总体上进度偏慢。在今年11个续建项目中,除雅阳连接新58省道、县引供水工程、山海协作工程产业基地等4个项目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外,其余7个项目总体上进展缓慢,如县公共卫生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县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还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0%。三是新上项目开工率不高。在今年6个新开工项目中,只有110KV月湖输变电工程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58省道至雪溪公路、县茶文化城、县体育中心、新城区配套设施等项目还处在前期工作阶段。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840万元,仅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6%。

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存在的问题所致。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去年,新58省道和新城大道两个重点工程投资额占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3,而上半年由于缺乏重大项目的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下滑较大。同时,由于有些乡镇和部门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致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数据不全面、不完整。二是前期工作不扎实。在项目前期中,普遍存在不深不细不实的突出问题。有些部门申报项目贪大求快,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够,前期资料准备不细致,用地性质调整难度大,项目招投标程序不规范、不严格,项目设计方案变更频繁,项目超预算,等等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总体进度。三是政策处理难度加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五线迁移、坟墓迁移等政策处理不到位、不及时、难度大的问题。如产业基地,垃圾填埋场、新城区配套工程、新城区征地等项目都因为政策处理不能及时到位,直接影响了施工进度。四是受宏观政策影响。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对项目审批采取更加严格审核,新上项目的争取难度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项目业主单位投入力度不大、积极性不高,工程进展不快。五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些乡镇和部门领导在认识上还不够到位,工作不够深入,时松时紧,工作安排预见性不够,没有真正集中精神、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来抓重点、破难点;有些涉及工程审批的主管部门没有把重点工程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能推则推,能拖就拖,延长了重点工程的审批周期。

总之,上半年我县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迅速行动起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工作节奏,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二、明确任务,攻坚克难,强势推进下半年各项重点工程建设

项目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支撑。可以说经济就是“项目经济”。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形势越是趋紧,重点工程建设越是一刻也不能放松;外部不确定因素越是增多,固定资产投资越是不能下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半年,我县重点工程建设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工作任务。下半年,我县重点工程建设总的要求是实现“四个一批”:一是确保竣工一批。必须确保引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场、产业基地引供水工程、110KV月湖输变电工程、县竹木制品标准厂房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加快推进一批。大力推进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廊桥文化园、县公共卫生大楼、县电力调度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育才学校综合楼、味美思生态养猪场一期等项目建设。三是抓紧开工一批。必须确保县体育中心、县茶文化城、新城区配套设施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新58省道连接雪溪公路、生态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做好县科技文化中心开工准备工作。四是认真储备一批。积极谋划重点项目储备,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项目建设奠定基础。重点要推进交溪流域水电开发项目、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生态休闲度假村、新58省道连接筱村公路、新58省道连接公路、220KV输变电工程、在外创业人士生态休闲园、旅游集散中心、新城区学校以及高速公路支线、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重视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不扎实是我县项目建设中最大的薄弱环节,我们必须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扭转被动局面。一要吃透政策。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机遇意识,准确把握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信息,在研究、吃透上级政策的基础上,把眼睛盯在上面、把项目报到上面、把双手伸到上面,主动与上级多联系、多沟通、多汇报,积极主动地申报和争取项目。二要舍得投入。各乡镇、各部门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上舍得投入,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尽管县财政十分困难,但是每年在项目前期经费上都是大力支持的。一旦项目进行招商,确定业主单位后,县财政就要投入前期经费,进行滚动使用,确保项目进展顺利。三要精心包装。要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优先包装前期难度小、下拨资金多的项目;要针对上级部门的项目库计划,包装一些经费充足、见效明显的大项目;要根据市场供需行情,精心设计,包装一批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的市场化运作项目。四要做好衔接。要保持梯度推进的态势,衔接好新开工项目、竣工项目、储备项目之间的关系。要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经常性调整项目库,有针对性地补充一批强力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充实后备项目库。

(三)突破工作难点。今年是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压力最大、困难最多的一年。用地指标申报不及时、建设资金短缺、政策处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立足主动,积极化解各种难点问题。一是破解供地难。要切实加强土地报批工作,国土部门要做好指导、督促、协调、衔接等各项服务工作,有关乡镇和部门要下大决心、化大力气,全力加快用地指标报批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用地指标的报批任务。对转而未供、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要加快征地、供地步伐,切实发挥土地效益。要认真开展低丘缓坡开发试点工作,保障产业基地工业建设供地。二是破解筹资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尽快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实施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有效搭建银企、银项合作平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加强部门合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探索申报国债等多种筹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三是破解政策处理难。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重点项目建设解决难题、扫清障碍。在政策处理过程中,既要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敢于碰硬,对少数严重阻挠工程建设的人和事予以严厉打击。

(四)加强项目管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按照“一手抓进度、一手抓管理”的要求,在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一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项目建设投资、安全质量和工期的三大控制,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各责任单位要对施工单位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督促施工单位精心组织、科学安排、规范管理,确保资金、设备、人员的投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二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县发改、财政、审计、监查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程序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千方百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健全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加强项目概算管理、标前审价和标后监管工作。三要加强项目质量管理。要把确保工程质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立重点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行业主管部门、项目法定代表人和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要按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四要加强项目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要加强工程项目廉政建设,真正把重点工程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廉洁工程”。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督,形成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重点工程建设是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千方百计加快进度,齐心协力破难攻坚,迅速掀起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热潮,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领导要再加强。重点建设涉及面广、涵盖领域宽、协调难度大,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领导上切实加强,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推动和组织协调机制。部门要更加积极主动,切实履行综合协调和具体推动的职责。县发改局要充分发挥好“参谋”和“助手”的作用,抽调专门力量,指导和协调重点工程建设,定期汇总、汇报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县国土、规划建设、水利、供电等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安排专门时间和精力,深入工程一线,强化主动服务,积极为重点工程排忧解难,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事和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的案件,公检法司等部门要按照“坚决、有力、快速、从严”的原则,依法追究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把重点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要按照“零距离、面对面,敢碰硬”的工作要求,紧盯重点工程、重点责任人、重点难题,亲自协调问题,亲自化解矛盾,全力为重点工程建设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投资数据上报工作,配备专门统计人员,规范统计报送程序,确保统计工作规范有序。

(二)责任要再明确。要按照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领域、分项目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形成牵头领导带动、责任单位推动、配合单位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以责任抓落实,以落实促推进。县发改局(县重点办)要负责做好项目前期的牵头协调和综合推进工作。各业主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的工期,精心组织施工,加快项目进度。各牵头单位要督促业主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组织施工,对于非政策因素导致拖延工期的,要切实落实违约责任。

(三)督查要再加紧。县发改局(重点办)要切实强化牵头协调和综合推进职能,动态监控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每月向全县政府通报一次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大自查力度,对本单位负责的重点工程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程实施进度,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的各种问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不但要收集汇总部门上报的材料,更要下到实地准确掌握工程实施动态,定期通报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县里将根据重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严格考核,明确奖惩,在全县上下形成以“结果论英雄,以工作看才干,以实绩选干部”的良好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3

一、整体推进,为畅通郑州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

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发改、财政、规划、园林、城市管理、铁路、交警、各管线单位和有关区等大力支持配合,确立了工程建设工作例会、动员会、施工劳动竞赛等督导机制、进度控制机制、激励动员机制和质量监督机制,为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总体建设顺利,已累计完成产值21.13亿元,占总建安费的98%,计划春节前建成通车。支线路网打通工程,去、今两年共计划打通支线路网100条。截止目前,已完工20条,今年以来开工建设42条,年内需完工的30条支线路网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其中14条已基本完工。三环快速化工程,总投资约91.6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150万元,正在与中标单位进行BT合同谈判,其中,北三环段南北两侧的雨水、污水和自来水改迁已全面开工;南三环段可研修编已完成,征地拆迁调查工作已完成;中州大道段正在与市发改委对接可研修编估算部分;西三环段正在修编可研文件;西三环―航海路立交的桥梁试验桩正在施工,拆迁协议签订已完成50%,完成拆迁约5万平方米。下穿隧道工程: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该工程上到场箱涵一个已完成预制,另一个正在进行钢筋绑扎。北三环下穿铁路编组站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一个箱涵已完成预制,另五个正在进行钢筋绑扎。107辅道道路及下穿隧道工程(BT项目),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42亿元,占建安费的59%。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工程:由市建委负责实施的13座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工程,总投资约14亿,开工日期初步定为2011年年底,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107辅道及下穿隧道工程和高阳桥维护大修工程两个项目部全体工作人员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工期要求十分紧张、保通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实现了进度、质量、效率的高度统一。其中,107下穿隧道自4月份开工至今,仅用7个月就完成了主体工程施工;高阳桥维护大修工程比计划提前了53天圆满完成任务,实现了全市东西大动脉的早日贯通。

二、突出重点,为完成全年市政工程建设任务作贡献

关于下一步工作安排,根据“畅通郑州”活动安排,强力推进在建工程,确保圆满实现年度既定目标。加快推进三环快速化工程的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北三环,西三环快速化工程。围绕目标任务,坚定信心,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各项目单位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困难,加大人力设备投入,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市建委、市政工程建设中心要积极协助项目单位做好施工环境的保障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必要时要及时提指挥部例会协调解决。在此,要求市建委、市政工程建设中心干部职工要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随叫随到。

(二)切实加强市政建设项目管理。在加快各项建设进度的同时,希望各参建单位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对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把市政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在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严格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好施工期间的保通工作。

(三)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对年前计划开工的项目前期工作,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专人报批;要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加快推进各项手续办理进度,千方百计缩短前期工作时间,加快协调推进三环快速化工程前期筹备工作,确保年底前全线开工建设;加快推进13座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年底前开工。

三、加强管理,为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科学规划提供保障

结合市建委自身职能,采取得力措施,保障建设项目科学规划。

(一)加强前期沟通衔接。对所承担的市政建设项目,在开工前切实加强与市发改、规划、园林、交警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增强拟建项目规划的针对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项目施工设计编制,严把施工设计关口,增强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推进体制手段创新。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有资质的市内外施工设计单位广泛参与规划编制。加强现有施工设计单位自身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进一步提升规划设计整体水平。大力推广施工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建立信息系统,完善施工设计规划基础资料数据库。建立施工设计再评审机制,对所有拟开工项目的施工设计方案,邀请专家进行再评审。

(三)提升公众参与度。建立项目公众沟通机制,邀请媒体及市民代表参与市政项目建设讨论,广泛听取市民及媒体意见。加快建立项目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向社会各类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信息,邀请公众通过网络渠道反映意见建议。

三、明确要求,为年底前任务最后冲刺提供动力

为完成全年市政建设目标任务,是对市委、市政府的承诺,是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先行条件的迫切需要。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已经到了冲刺阶段,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各部门、各项目要科学部署,统一思想,调动积极性,明确目标任务,时刻把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确保如期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标,为市政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抢抓时间。现在距年底只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坚持昼夜兼程、分秒必争、决战决胜,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抢时间抓进度,务求高效推进,确保所有指标任务按时完成。

(二)细化目标。各部门要将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进度,将任务细化量化到位,做到每项工作有人管,每个项目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负责,形成“层层有目标、个个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的工作格局。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4

(一)组织实施通信枢纽重大基础工程。按照《*通信枢纽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形成海量数据从传输、交换、存储、灾备到计算、处理的基础技术承载能力。

1.加快建设国际直达专用电路项目。支持各基础电信运营商建设*至国际互联网出入口的直达电路,争取配置带宽资源,形成汇聚西南、辐射西部的国际通信传输能力。

2.加快建设西部网络交换项目。加快推进中国电信“西部信息中心”、中国移动“南区交换枢纽”和中国联通“西南通信枢纽”工程建设,实现*至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重庆、昆明、兰州等8个方向的光缆出省数达30条以上,干线传输带宽达8000Gbps以上,城域网出省带宽达450Gbps;加快推进电信、移动、联通、教育、科研、经贸等互联网网际同城互联,积极争取国家在*部署实施互联网直联枢纽规划建设,形成面向西部的互联网网际通信能力。

3.加快建设数据存储与灾备项目。加快推进中国电信*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扩容工程、万国数据公司“*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积极促进中国移动*IDC落户投建。形成可容纳3.8万台服务器托管能力和2万TB数据存储灾备能力。

4.加快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项目。积极促进曙光信息产业公司与相关企业、在蓉科研院校的合作,推进*大型商用超算中心建设,形成200万亿次/秒的数据计算能力,实现大型科学计算与密集数据运算的综合应用和海量数据存储与海量数据计算的高度融合。

5.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基础项目。按照全域化、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实施3G(包括TD-SCDMA、CDMA2000和WCDMA)基站及传输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基于WiFi的热点区域无线宽带网建设,继续推进全域*无线覆盖“无盲点工程”,为无线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保障。

6.加快建设广播电视基础网络项目。继续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实现数字电视双向互动;实施广播电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现数字电视的综合应用;大力发展手机无线数字电视(TD+CMMB)并积极争取国家在*部署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区域交换枢纽及信息数据中心试点项目;开展TD-MBMS+TIVC电视广播组播试验网和网络电视(IPTV)试点建设。

7.加快建设应急指挥通信专网项目。在现有网络覆盖基础上,实现物理范围和应用领域的双向延伸和通信终端基于系统与应用的双向摆渡,构建天地一体、综合应用的城市应急指挥集群调度通信体系。

(二)组织实施通信枢纽重大应用工程。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为通信枢纽基础体系建设提供消费市场和应用保障。

1.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应用项目。引导相关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内容开发商和服务支持商合作,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开放式多媒体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推进“多媒体呼叫中心”、“数字音乐公园”建设和“无线音乐基地”扩容;推进“无线移动天网”向城市管理和便民视频信息查询等综合应用方向发展;支持信息服务商与网络运营商联合建设面向全国的网游多媒体运营及服务平台,打造*“手机游戏工厂”;加快推进“温江金马无限城”建设,打造数字产业与休闲旅游、生态居住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无线政务应用,广泛开展基于无线*门户平台和无线移动终端设备的公共服务。

2.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平台项目。整合技术、产业和市场资源,引导企业共同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区域电子商务综合门户”;鼓励有技术、产业和服务优势的企业共同建立“电子商务安全支付服务平台”,构建集信息、产品展示、商品交易、网上展会、电子支付、物流配送、信用咨询和安全认证于一体的本地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信息综合平台。

3.加快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项目。加快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推动法人单位数据库和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开放共享;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建设,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4.加快建设电子政务应用项目。深化和扩大政务门户网站、并联审批、电子监察等系统的应用范围;加快网上政务大厅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等应用体系开发;建立完善工业园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化技术改造。

5.加快建设社区信息化应用项目。以社区为载体,通过实施数字社区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信息服务、数字文明城乡一体化发展。

6.加快建设无线射频识别综合应用项目。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交通管理、物流配送和城市危险源、特种设备监管等领域广泛推广RFID(无线射频识别)管理;引导企业投资建立RFID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运行服务综合平台。

7.加快建设*高新区“E托邦”项目。在*高新区南部园区规划建设基于互联网理想城市发展思路的“E托邦”项目,打造具有创新网络、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活的现代高科技园区。

8.加快建设*空间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项目。加快推进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实施和四川应用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空间信息的技术体系、资源体系和服务运行体系。

(三)组织实施通信枢纽重大产业工程。推进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通信枢纽基础建设和应用推广提业支撑,带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1.加快建设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项目。实施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信息网络为支撑、信息处理为内容,打造具有技术集成化、过程机械化、经营信息化和远程数字化、可视化特点的现代农业;实施工业企业信息化改造示范工程,实现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推动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实施服务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平台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2.加快建设安全存储产业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华为-赛门铁克公司绿色节能安全存储设备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EMC、HP、IBM、ORACLE等国外知名企业加大在蓉研发生产投入,加强与本地信息安全研发生产企业的产业协作,培育和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安全特征的存储装备产业集群。

3.加快建设3G通信产业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国内重点通信企业在蓉建立新一代无线通信射频研发中心,引导其在蓉建立产业化基地;围绕3G技术体系,支持国内外知名通信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在蓉建立基站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围绕3G应用体系,支持软件、数字媒体、动漫和信息服务企业在蓉聚集发展,开展内容开发、技术咨询和网络服务等业务;支持平台开发企业集聚*,建设移动信息产业园和孵化园,做大做强芯片、终端和系统装备等移动信息产业,形成移动互联网产业体系;积极推进*高新区西部通信科技研发与增值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围绕通信芯片、整机、应用软件及安全等核心技术,完善通信研发产业链,将*打造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通信科技研发与增值服务产业基地。

4.加快建设RFID产业基地项目。围绕RFID芯片研发、标签封装、软件嵌入、安全保障和应用推广开展产业链招商,引入RFID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配套企业,形成RFID产业集群。

5.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产业化项目。争取国家将*列为NGB建设首批试验城市,加快建设NGB西部核心交换节点和内容交换节点,确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枢纽地位;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业开展NGB专项科研攻关、项目研发及标准制定,形成NGB产业联盟;整合IT制造、软件开发和数字内容、数字传输、网络运营业态,积极培育和打造国家NGB产业化基地。

6.加快建设数字多媒体产业基地项目。支持数字动漫、网络游戏、音效制作、现代传媒、电子广告和网络运营等企业大力发展内容开发、数字生活、数字发行、网上营销、体验展示、竞技比赛和推广应用等业务,培育数字多媒体产业集群。

7.加快建设通信卫星产业基地项目。整合我市卫星通信资源,支持本地卫星通信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国家通信卫星产业基地的申报和建设;加大卫星通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标准制定,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推动卫星通信装备、成套设备和终端全谱产品生产,积极培育通信卫星产业集群。

二、总体要求

(一)目标定位。在巩固西南地区通信枢纽地位的基础上,将*打造成为汇聚西部、服务全国和沟通世界的部级通信枢纽。

(二)突出特点。充分利用试验区建设、灾后重建等特殊政策,借助现代通信、网络、信息等技术资源,突出先进性、系统性、资源集聚性和综合创新性等特点,打造集资源、技术、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通信和信息服务产业体系。

(三)提升水平。着力提高国际通信保障能力、区域干线传输能力、信息汇聚处理能力、信息安全支撑能力和应急通信适应能力,做到通信枢纽建设与培育带动现代产业体系相衔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应用体系相融合,与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相协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西部通信枢纽建设的重大问题,市信息办负责西部通信枢纽建设工作的日常事务和综合协调;通信枢纽建设重点项目牵头部门负责项目的具体跟踪推进,责任主体单位负责落实项目的建设实施,协作部门配合做好项目推进中的相关保障和服务。将西部通信枢纽建设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检查。

(二)强化应用配套。在推进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中,坚持优先采用通信枢纽基础资源,保护社会和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行维护通信枢纽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注重与城市规划管理衔接配套,将信息基础设施“统规、统建、统维”落到实处;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尽可能以技术外包和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先采购通信枢纽项目所提供的服务。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5

加快推进与央企合作是县借助外力,加快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客观要求。市政府与10家央企签订的32个合作项目中,涉及我县的共有4家央企、14个项目,总投资333.9亿元,主要为太阳能发电、风电、火电等新能源行业和领域。这些重点骨干项目的实施,对于全面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快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四区”建设,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与央企合作项目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央企合作项目推进上。

二、加强组织领导,靠实责任目标

县上成立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的县加强与央企合作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我县与央企合作重大事项和项目落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局,具体负责央企项目的推动、协调、落实等相关事宜。按照“人盯人、人盯事”工作要求,建立县级领导包抓央企项目责任制,实行“一个央企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抓到底”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各县级领导要把与央企合作抓在手上,加强督促协调,全力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各责任单位要把加快推进与央企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与央企沟通联系,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项目进度计划,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按期建成。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央企合作项目的规划、用地、环评、融资等审批手续,优先保障央企对接合作项目的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需求,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给央企合作单位在注册、税收、财政支持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切实做好与央企合作项目落地工作。

三、加强沟通协调,推动项目落地进程

按照在”期间能够基本建成、开工建设和开展前期工作等情况,对合作项目进行分类,有序推进项目落地。对于在”期间能够基本建成的项目,各项目责任主体、牵头协调部门要主动配合项目建设单位,加快办理土地、环评等手续,保障水、电等要素供应。同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计划足额落实建设资金,及时做好招投标工作。对于在”期间能够开工建设的项目,各项目责任主体、牵头协调部门要盯住靠上,加大与央企的沟通协调力度,配合央企加快办理项目开工建设相关手续,尽快制定建设方案,落实资金来源,提出进度计划。及时协调帮助建设单位办理土地、环评等手续,积极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对于在”期间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各项目责任主体、牵头协调部门要主动配合央企,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审查、报批等工作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项目建设单位抓紧开展资源勘察等工作,加快做好资源配置相关准备工作。凡前期工作进展较好,达到开工建设条件的项目,要积极协调央企调整计划,力争提前到”期间开工建设。

四、营造宽松环境,严格督查考评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6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局成立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伍朝武局长担任组长,陆江华副书记、姜科贵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利科。

伍朝武局长全面负责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陆江华副书记负责新增投资项目实施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姜科贵书记负责新增投资项目实施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

办公室负责新闻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就及资金监督管理工作。

水利科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全面负责项目前期及计划管理工作,负责情况综合及周报工作以及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质监站负责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等监督检查工作。

水保站负责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及实施工作。

设计所负责项目的设计工作。

二、总体目标

切实加快20*年第四季度新增投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明年3月前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快前期工作,科学编制今后三年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提出建设任务,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新一轮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三、近期主要任务

1.制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1年)》,水利科负责。

2.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第四季度新增投资按期完成,完成下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水利科、设计所负责。

3.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组织编制完成新一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水利科、设计所负责。

4.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确保第四季度新增投资按期完成。水利科负责。

四、工作措施

1.落实责任

各单位要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新增水利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跟进,全程参与,确保新增水利投资项目如期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各项目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统筹谋划、安排部署和业务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2.加快前期

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合理编制今后三年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尽快完成各类专项规划,加快各个专项的前期工作,同时加大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前期工作进度,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为加快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基础。

3.加强监管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健全和完善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监理、验收交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努力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资强度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切实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把原材料进口关,严把施工过程关,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检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禁滞留、挤占、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规范、合理、有效使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措施,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4.加强协调

加强局内部协作,科室之间分工负责,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快进度,绝不允许因为工作不到位而影响项目及时实施。建立上下联系的沟通机制,实行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不放过一个环节,不留下一处隐患。加强对外协调,各项目要及时向水利汇报相关情况,主动与市发改、财政等部门衔接,争取他们的支持。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7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转型跨越为目标,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重点实施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现代物流节点县、晋商文化中心区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进程,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总体上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1.3亿元,同比增长14%;

财政收入完成3.61亿元,同比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23.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9亿元,同比增长18.4%;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8.16亿元,同比增长26.5%;

外贸进出口总额3819.2万美元,同比增长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5元,同比增长11.6%;

农民人均纯收入7189元,同比增长14.1%。

(一)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全县经济稳健回升,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3.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达到2296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我县农业及农村工作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突出龙头带动、项目支撑、品牌培育,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科技化,粮、菜、果、牧四大主导产业持续扩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3.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达到22.45万吨,同比增长24.5%,再创历史新高,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蔬菜播种面积13.52万亩,总产42.36万吨,流转土地1.1万亩,新发展设施蔬菜5191亩;大力推进“双万亩”经济林工程,新发展酥梨6000亩,苹果5000亩,核桃干果经济林6000亩;各类养殖小区达到155个,规模养殖率达到87%。省、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9个,销售收入突破11亿元,华祁食品、青山玫瑰、卫明禽蛋、耀华果业列入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规范化合作社发展到182个,辐射带动1万余农户。投资1404.73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53个。总投资5781万元的子洪水库东、西线集中供水工程等10项水利重点工程顺利完工。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9.6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一年,燕京啤酒20万吨生产线、大华机制器皿生产线建成投产,玻璃器皿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新上玻璃工艺品、新型装饰材料生产线。丹源新型阴极、石墨化电极生产线建成投产,有效带动了玻璃器皿、碳素等传统产业的上档升级。明昇无缝钢管、聚源电子级硅粉等项目即将投产,食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扩张,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开发区环评规划通过评审,土地二轮规划工业用地指标向经济开发区和玻璃、食品工业基地倾斜,为未来工业发展留足了空间,大企业、大项目开始入驻经济开发区,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相比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4.9个百分点,其中商贸旅游、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县服务业的主要增长点。总投资2500万元的乔家大院景区“三堂一园”工程全面竣工,古城保护开发扎实推进,“梨花苑”项目全面完工,全县形成了以乔家大院、晋商老街、梨花苑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格局。全年各大景点门票收入2600万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了一倍,接待游客155万人次,是“十一五”期末的2.78倍。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改造农家店120户、便民店25户,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大招商、大引资”凸显成效。相继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祁县招商引资工作手册》、《产业指导目录》等细则,积极开展专题招商和点对点招商,扩大与大企业、大集团深度合作,全年签定合同(协议)项目10项,总投资31.94亿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06.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已有4个项目开工建设。

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助推器,实行县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和项目例会制度,有效促进了项目进度。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26项,全县固

定资产完成21.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共确定49项重点工程,其中列入市重点工程3项,49项工程全部开工,共完成投资14.58亿元,同比增长65.7%,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统筹发展再上新台阶。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了《祁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建设规划,以总规为龙头,详规、专项规划为骨架的县域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全县市政重点工程开工13项,完成投资3.9亿元,东环路二期、昌源南路立交桥、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等市政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成丰西线二级公路改造15.5公里,完成“村村通公路”、“通达通畅”等道路建设工程171.8公里;城赵庄、乔家堡等中心村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全县村镇新增住宅面积3.5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61平方米;鲁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即将完工,北谷丰水果储藏库项目初具规模,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四化四改”和“五清五规范”工作全面推进,建设了丰泽、东观、武乡等一批高标准园林示范村,东观镇和谷恋村分别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县村镇面貌明显改善。

(四)民生质量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个全覆盖”任务超额完成。完成75所学校11.7万平方米的校舍危房改造、加固工程;完成全县所有“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配置,达到了“小病不出村、普通病不出乡”的目标要求;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投资2668万元,完成安全饮水工程47处,解决了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祁县中学新校区破土动工;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顺利通过验收,47所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高考增长率连续三年名列全市前茅。总投资1.2亿元的人民医院新建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2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1.65%。完成14个农家书屋建设,新发展数字电视用户2500余户,完成61个农村体育场地的建设。一些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越级上访逐年下降,实现零上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也取得较好成绩。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养老保险参保12512人,失业保险参保11096人,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6%;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51468人次、610万元,农村低保58581人次、27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共发放各类抚恤补助款434.4万元;大力实施充分就业计划,新增就业40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96%,实现了全县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1套、5487.83平方米,新配建廉租房60套。

(五)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治理加快。祁县汾河流域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取得实效,重点实施了污染源治理、水源地治理、干流河道整治、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流域内6户限期治理企业已全部通过达标验收,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垃圾处理厂累计投入资金2300万元。完成河道治理、疏浚3公里,建成谷坊6座,实施150亩荒滩造地工程,累计投入380万元。汾河沿岸栽植护岸林2500亩,荒山绿化1500亩。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完成重点工程造林2.9万亩,四旁植树2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7.22%,荣获全省第一批“林业生态县”称号。

节能减排力度继续加大。正式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批,制定了节能评估审查程序及运行机制。循环经济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重点扶持了一批对工业“三废”转化利用的企业和项目。“蓝天碧水”工程持续推进,“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圆满完成,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8天,一级天数达到116天,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三级标准。

,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二是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二、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工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还没有形成骨干龙头企业,尤其缺乏能迅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跨越崛起的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夯实。三是民生改善还存在薄弱环节,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事业欠帐较多,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祁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晋中市实施108综合发展廊带的机遇,以“四化”率先发展区建设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主导,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狠抓结构调整,做强优势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玻璃器皿之都、现代物流节点县、晋商文化中心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同比增长17%。

财政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6.5%。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9.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亿元,同比增长19%。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29%。

外贸出口总额4392.1万美元,同比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8196元,同比增长1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877元,同比增长15%。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2011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全面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狠抓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要作为“十二五”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取决于项目的支撑。抓项目建设,关键是要选好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认真做好全县项目库建设和筛选工作。按照省政府重点项目储备、重点项目签约、重点项目落地和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统筹落实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要充分做好项目的梳理、调度、跟踪服务和监督检查,特别是重点项目,要继续实施县领导包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定期例会、重点项目动态管理等制度。

2011年实施重点项目34项,总投资3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2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项,农业项目7项,商贸旅游项目3项,社会事业项目1项,基础设施项目9项。

在确定重点项目时,主要考虑对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工农业项目、有利于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项目和服务业项目、投资规模大、开工条件好的项目。工业项目主要为高纯石墨化电极生产线、辣椒深加工生产线、今麦郎饮料生产线、北京红星集团六曲香分公司3万吨灌装生产线等;农业项目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昌源湿地公园建设、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为垃圾处理厂、县城集中供热工程、东风路改造、东环路绿化等;商贸旅游项目为港盛油库扩建项目、中国玻璃文化园项目等;社会事业项目为祁县中学新建项目等。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今年重点落实昌源河河道治理、土地收储等农发行贷款项目。

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会带动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会积极促进我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推动我县经济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重点项目中工业、商贸项目投产达效后,年可以实现产值49.32亿元,实现利税8.77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430个。

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大资金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宽松的发展环境是项目落地实施的必要条件。一是继续引深大招商大引资活动,进一步完善《祁县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制度》的七个工作机制,形成项目生成、筛选、考评、推进、督办、保障和投融资良性循环的长效制度。二是跟踪实施《县领导包意向性项目制度》,对24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实行县领导承包制度,争取年内风力发电、LED新型光源、铅酸电池回收综合利用、12万吨高碳铬铁等项目落地,全年完成招商引资签约55亿元。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工作时间,积极实施首问责任制、离岗告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纪律稽查和责任追究力度,为项目单位创造宽松的政务发展环境。四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搞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要认真领会和把握国家最新投资政策和投资领域,做好民生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力度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投资资金和投资基金,尽快改变我县基层民生领域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同时,积极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和完善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引深平安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工作,强化社会矛盾排查力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探索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为项目建设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

突出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级次,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走依托产业升级推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玻璃器皿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形成国内与国际市场互补的一体化销售局面;加快玻璃艺术博物馆、省级玻璃器皿质检中心建设,以工带游、以贸促工;支持大华等龙头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引导红海等优势企业进行股权交易,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碳素业要重点支持丹源公司新型阴极、石墨化电极生产线达产达效,鼓励提高高纯度石墨电极产量,做大电极糊产品,促进三利2万吨石墨化电极生产线、宇通石墨化阴极和阳极生产线年内投产。水泵业要重点扶持天波磁悬浮隔爆泵项目,扶持天河北斗星、兴国泵业等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使水泵业年产量达到12万台,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中国矿用泵生产基地”。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食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大力引进,鼓励扩张,使其尽快成长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食品产业要重点促进红星集团六曲香分公司3万吨白酒灌装线开工建设,争取年内投产1万吨,促进今麦郎饮品生产线等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年内见效;促进燕京啤酒20万吨生产线、乔家醋业生产线尽快达产达效。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支持明昇无缝钢管生产线、三益磁材公司钕铁硼扩产改造、聚源电子新材料公司硅材料项目投产达效。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抓好华能风力发电和LED新型光源项目,主动跟踪服务,全力促进其尽快落地开工。

加快经济开发区发展。一要搞好园区的功能区划和产业定位,完善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二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发区110KVA变电站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交通厅投资建完成4.5公里的开发区道路建设工程,完成子洪水库东线集中供水开发区复线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5000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六通一平”,成为名符其实的省级开发区。三要引导产业集聚,新上大项目要向园区集中,对现有传统产业出台向园区集聚的鼓励政策,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的集聚效应。要通过开发区的发展,辐射玻璃和食品两大工业基地,使园区成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和项目建设的重要平台。争取每年再吸引2至3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入驻,到“十二五”末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

(三)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在农业产业化水平、结构调整、综合效益、农民增收等方面实现率先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峪口乡万亩红星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和古县镇2万亩酥梨出口基地建设综合项目,新发展8000亩标准化果园和3000亩干果经济林,建设10个标准化经济林示范园,水果总产量达到25万吨。全力推进设施蔬菜“113工程”建设,力争新发展设施蔬菜7000亩,建设标准示范园10个,建设1个蔬菜育苗中心,创建省部级和市级设施蔬菜园各1个,完成蔬菜园艺工鉴定100名,设施蔬菜总产达到7.3万吨。实施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奶牛、肉牛项目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养殖园区45个,建设1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园区达到200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0.2万吨。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对恒兴果汁、华祁食品、乔家醋业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5%以上,辐射带动农户4万户。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规范农产品检测中心运行,力争完成20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里村、城赵、东观等6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规范化合作社突破260个。进一步完善晓义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城赵畜产品交易市场、古县酥梨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拓宽营销网络。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制定完善全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整体规划,抓好2—3个“一村一品”示范乡镇、3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努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

抓住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机遇,以“工程”建设为重点,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

加强规划编制。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适度超前,科学合理”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加快《祁县平川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古城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城西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完成《峪口乡总体规划》、《谷恋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提升城乡规划覆盖率和可操作性。严格规划管理,不断完善和创新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执法工作机制,坚决制止和打击违规建设行为。

加快城乡建设。突出县城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统领地位,以“一城三区”为框架,加快城乡建设,形成古城、旧城和新城功能互补、整体推进的新格局。加快东风大街道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龙城高速贾令互通出口和连接线景观大道建设,全面完成东环路建设,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规范污水处理日常运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抓住全省市域城镇化建设机遇,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推进省级试点镇和市级试点镇等镇区和中心村建设,不断改善镇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产要素和人口向城镇、中心村有序流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手笔规划,大动作建设,全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居住投资环境,倾力打造生态、环保、宜商、宜居的魅力新祁县,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同时,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2011年全面实施新建廉租房121套,公共租赁房92套,经济适用房1044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714套的任务,力争2011年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0%。为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如期完成,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抓落实,采取倒排工期、重点推进、加大督查等措施,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改局与土地、城建、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为推动这几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给予立项、规划、设计等全方位的服务。

这八项工程是:一、东环路景观绿化工程。工程概算投资2400万元,按照建设祁县第一景观路的标准,以全长2667.63米的东环路为轴线,在道路东、西两侧各绿化30米。二、东风路道路改造工程。投资总额为1578万元,全长1735米,建设路面宽度为20米,双向四车道,两侧各布置人行道5米,新增Ф800排水主管道和电力、供热管道各一趟,与昌源北路、东环路一道构建城市道路循环系统。三、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工程预计总投资2亿元,湿地公园沿昌源河建设,北起昌源河贾令桥,南至来远镇东鱼沟口,涉及45公里流域范围,规划分湿地恢复区、湿地利用区和湿地保护区三个区进行建设。四、三支退水渠扩建工程。三支退水渠位于108国道县城段南侧,全长5.5公里,东起东环路,西止北谷丰村西退水渠道,途经丰泽村、会善村、北谷丰村、城赵庄村等,后汇入汾河,总投资800万元。五、经济开发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7900万元,新建开发区四车道路一级公里1.1公里,双车道二级公路3.4公里,配套建设供水、排水、供电等附属设施建设。六、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工程以平遥耀光电厂为热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二级管网、县换热总站和区域热力站。将建设平遥耀光电厂至输热管网15公里,城内输热主管网10公里和30余座区域换热站,规划供热总面积500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七、祁县中学新建校区建设工程。新建校区位于祁县昌源新区丹枫东路北、东环路东,占地总面积246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八、中国玻璃艺术博物馆。由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博物馆将以玻璃科学为主题,融科普教育、学术展示、学科研究及艺术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为参观者系统展示玻璃的历史及制作工艺,为中国玻璃业与国际同行之间营造一个文化推广与产业合作的平台。

以上八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很好地改善我县的基础设施状况,提升城乡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和水平,而且能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来祁县投资。

(五)强抓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和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商贸和旅游是拉动三产的龙头。要充分发挥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围绕打造晋商文化中心区和物流节点县的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挥旅游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充分利用“乔家大院”这一名片,加快景区综合开发、环境综合整治、乔家民俗村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扩张景区容量,完善景区基础,构建乔家大院景区一日游格局。全面完成“三堂”布展工作,形成接待能力。积极筹建五星级乔家大酒店,启动《在中堂》拍摄,推进景区整体开发、规范化管理,使其成为充分展现晋商文化的核心景区和民俗旅游基地。围绕打造“晋商文化名城”,深挖晋商文化、名人文化、茶文化内涵,筹办晋商文化名人博物馆,按照“立足保护,有序开发”的理念,把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推进古城旅游有序开发,进一步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国字号品牌。主要抓好古城民俗客栈、前店后产等项目的建设。强化宣传推介,要抓住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机遇,推出以“游名城祁县,品晋商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凸显我县在晋商文化中心区的核心位置,巩固和提升祁县旅游的知名度。

依托我县部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酥梨之乡、山西省林业生态县等品牌,大力发展农耕文化游、特色休闲度假游和体验式观光游,推进九沟风景区、“梨花苑”、四县垴自然保护区、麓台山风景旅游区、玫瑰园生态旅游区、红海玻璃器皿展馆、燕京啤酒工艺展示等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业和各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主要抓好玫瑰园生态旅游区、中国玻璃艺术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

围绕建设物流节点县目标,加快物流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东观、城赵两大物流仓储基地,发挥节点辐射作用,吸引大集团、大企业在我县布点落户。加快推进中石油15万吨油库项目建设,一期10万吨要投入运营。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放心粮油工程”,认真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流通网络。重点抓好以下物流配送基地建设项目:以宏艺玻璃有限公司为主的玻璃制品配送中心,以港盛油库为主的成品油配送中心,以古县酥梨、城赵禽蛋为主的农产品配送中心,以鑫万联汽配公司为主的汽车销售、配件服务配送中心,以曙光药业为主的药品配送中心。

要不断促进全县商贸流通,活跃县域经济,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生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为目标,继续抓好古县酥梨、里村辣椒、晓义蔬菜、城赵禽蛋肉牛、来远峪口鲜果、城区水果交易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城区要抓住东风路、东环路等主干线新建、改建的机会,重点抓好丹枫专业市场、北关综合农贸市场、下申商贸经济走廊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六)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标。要高度关注民生民情,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启动实施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县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农村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努力完成祁县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启动祁县职业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编制并启动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规划和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稳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做好医改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主要工作,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编制并启动农村急救体系和卫生监督所建设规划,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不断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抚养费征收力度,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祁县文化活动中心新建项目用地指标,积极完善各项前置手续,争取该项目年内启动,完成东观镇等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完善森林公园露天体育场地建设,最大程度满足城乡群众的文化需求。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以开发就业岗位、落实优惠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编制并启动祁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规划,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继续完善各类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争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政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保障标准和弱势群体救助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走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发展优势支柱产业,努力打造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年,新型电池与电动车(含专用车与汽车零部件)、生物与新医药、现代煤化工和煤电、制冷和电子信息、特色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食品、造纸、建材等)六大优势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85亿元,同比增长24%以上。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42个,总投资1524亿元。全市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566亿元,增长20%。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做大做强六大优势支柱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龙头带动、品牌带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做强新型电池与电动车(含专用车与汽车零部件)、生物与新医药、现代煤化工和煤电、制冷和电子信息、特色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食品、造纸、建材等)六大优势支柱产业。

1.新型电池与电动车(含专用车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好电池产业的战略谋划,唤醒中华电池名牌的引领作用,支持环宇、科隆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延伸拓展电池—新型汽车—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加快申请“中国电池之都”称号。进一步加强与富士康、中航集团、中平能化集团、北汽福田、福汽集团的对接合作,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能建设,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重点抓好环宇集团5亿安时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锂动公司6亿安时车辆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新航集团高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的实施,确保新能公司50万辆电动汽车(一期)、环宇集团2万辆电动轿车及2000辆电动大巴动力电池、中科公司1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研发能力建设,完成电池研究院筹建工作。做好电动车示范运营工作,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充换电网络。

2.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着力在生物制药、成品药方面寻找突破口。紧盯生物制品、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组建高水平的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发展新型疫苗制剂,大力提升干细胞与基因技术研发水平,加快完善生物技术药物、化学成品药、现代中药3条主导产业链。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力争引进1项投资超3亿元的大项目入驻园区。推进华星药业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做好双鹭生物医药产业园、拓新生化200吨系列阿糖核苷和年产1000吨核苷(酸)类系列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等项目的实施,提升医用卫材发展水平,打造中国卫生材料产业基地。

3.现代煤化工和煤电产业:结合我市目前的资源优势,系统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整体布局,抓紧谋划一批产业链项目,全力打造我市“大煤化工”产业。加快推进煤炭、煤层气开发,进一步加强与煤化集团在煤资源、煤化工、煤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推进产品深加工。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力争中科院煤炭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落户。谋划发展氨纶上下游产业链,做大做强甲醇、乙二醇、烯烃等产品,坚持“甲醇—烯烃—烯烃下游产品”发展路线,重点抓好中科化工整体搬迁及180万吨甲醇深加工一体化、心连心化肥年产80万吨尿素等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中联煤层气开发、煤炭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煤制烯烃聚合物产业链,力争华源护神1000万平方米聚氟树脂膜防寒透湿复合材料、银金达1.2万吨PET-G热收缩膜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发展新型超临界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重点抓好渠东热电2×330MW热电联产机组项目的建设,积极谋划豫新发电新建2×600MW火电机组等项目。4.制冷和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寻找走出制冷产业发展低谷的措施办法,大力引进制冷终端企业,快速壮大终端产业规模,带动配套产业和制冷材料产业发展,提高本地配套率。推进新飞、中航两大制冷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制冷两器、精密铜管、新型制冷材料等产品的优势,壮大家用冰箱(柜)、汽车空调产品规模,积极开发医用冰柜、小型制冷器械,推动冷藏车与国内外龙头企业重组,打造全国重要的冷藏车生产基地。重点做好新航集团120万台汽车空调压缩机、宇冰150万台生物疫苗冷藏箱及100万台医用冷柜等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发生产卫星通信产品、战术数据链产品、微波着陆系统、民用航空通信电台、超宽带自组网通信电台、数字化单兵电台等产品以及太阳能电池,逐步扩大电子元器件生产规模,争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进方面有所突破。重点抓好中兵通信科技产业园、燕垣光伏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等在建项目的实施。

5.特色装备制造产业:支持起重、振动等优势产品做大做强,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做强专用设备等亮点产品,形成以起重、振动、铸造、节能环保装备为主体的特色装备产业体系,打造中国起重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做好起重年产12台套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贮存系统、长兴精工10万吨装备钢结构、平原航空机电设备、锦隆重工1500套矿用救生舱等项目的实施。

6.传统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纺织、造纸、建材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监管,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积极承接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产业转移,重点抓好百威英博100万吨啤酒等项目的实施。推动造纸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继续削减草浆造纸规模,减轻环境压力。争取新亚集团40万吨食品卡纸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加快推进天邦纸业150吨脱墨废纸浆生产线等项目的实施。突出发展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产业,高起点适度发展印染产业,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抓好景弘印染年产9000万米印染布、白鹭化纤1万吨新型溶剂纺纤维素等项目的实施。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安全、环保、节能新型建材,抓好北新建材6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等项目的实施。

(二)实施项目推进工程,大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我市现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谋划和建设一批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工业项目。突出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工业转型升级重大示范项目。深化重大项目市县区领导联系、项目推进、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调整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和市级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对新建、续建、技改的重点工业项目,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分包和责任推进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年总评”制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建设、尽快投产。年计划实施5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42个,总投资1524亿元。重点抓好中航工业航空高科技园二期、深圳深新隆手机触摸屏项目、胜华集团高新电缆工业园(一期)、中原经济区新能源汽车电源动力系统总成及新能源专用车产业化基地项目等53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争取中航新飞专用汽车产业园项目、中国电波科技城、中兵通信科技工业园军民用装备制造项目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百威英博集团100万吨啤酒生产线项目(一期20万吨)、卫华重型装备产业园项目、豫飞重工集团新型工业化装备产业园项目、新马车辆有限公司年产15000辆场地车生产项目、海宝电器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台冷柜、保鲜柜项目和中科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项目、华电渠东热电一期2×330MW机组工程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承接战略新兴产业和食品、纺织、制冷、电子、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承接现代服务、服务外包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承接产业链链式转移与产业集群式转移。创新招商模式,以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实行跟踪招商,重点突破。整合招商活动,发挥大型招商活动的综合、集群效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洽谈和专题对口洽谈等活动,突出大项目和产业集群招商,着力引进龙头项目、配套项目。

(三)实施平台建设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提高工业集聚发展水平和转型升级承载力

以“整合――创新――提升”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突出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突出节约集约发展,科学规划指导,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形成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突出产业链条延伸,进一步提高配套率和成套化水平。明确产业延伸方向和重点,发展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及其他生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抓好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配套企业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鼓励龙头企业采用重组、改造等方式,组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大力发展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抓好核心部件的配套,选择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技术,实施重点突破和攻关。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吸引配套企业进入集聚区发展。

(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围绕我市六大支柱产业,推进研发平台建设,争取关键技术的突破,重点推动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池研究院、医学院干细胞与生物治疗技术研究中心、华兰生物研发和中试中心等建设与发展,筹建煤化工技术研究院,争取中科院煤化工试验示范基地、生物科研基地落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壮大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积极支持骨干重点企业建设部级技术中心,成为全市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会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五)实施培育大企业工程,大力培育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以80户重点企业为主体,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网络优势,进行横向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实行低成本扩张,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扶持一批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的中型企业上规模,促其快速发展壮大,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努力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超50亿元,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六)实施“两化”融合工程,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提高工业的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着力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一是推进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通过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提升信息化带动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二是推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企业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加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融合渗透,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七)实施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工程,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积极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八)实施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大力提高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能力,不断创优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营造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健全服务机制,把企业服务年活动中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制度固定下来,继续坚持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打造优良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强经济运行协调与监测。加强投入、产出以及重要生产要素的配置、协调和平衡,重点关注煤电油运、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求情况,监测分析要素制约对工业经济带来的影响。高度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趋向,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经济发展趋势,全面掌握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走势,加强引导和服务。

四、推进机制

(一)建立工作台账

建立工业跨越工程推进工作台账,将年度工作任务、工作目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对工业、产业发展指标和重点工业项目投资额度、建设规模、项目进度等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按照时限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坚持定期组织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对重点工业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集中观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通报项目进度。

(二)加强督导检查

每月市工业跨越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各项工作实施推进情况,由市领导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工作要求,研究推进工作意见。市工业跨越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将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整理,与市企业服务年活动相结合,分门别类地送交有关职能部门,由有关职能部门限时办理或提出处理意见。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及时对各项政策、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情况,协调工作,解决问题。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范文9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狠抓落实,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初步测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12.5%。

(一)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2亿元,增长10%。粮食生产获得丰收,产量88.3万吨。肉类总产量21万吨,增长17.8%。水产品产量59.5万吨,增长11%。完成板栗良种嫁接13.5万亩。植树造林16.3万亩。新增安全农产品生产面积25万亩。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03个。新建农村沼气模式2256户。推广新型节能住宅1058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亩。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座。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累计达到220家,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增长50.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362亿元,增长52.1%(工业投入240亿元,增长60%);房地产投资80亿元,增长36.5%。全市重点推进的60个重大项目,有45个开工建设。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147个,总投资62.8亿元,争取国家资金12.6亿元。东北东部铁路宽甸段、丹通和丹海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沈丹客专、丹大快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至五龙背快速路全线通车。新建鸭绿江公路大桥项目选址基本完成。大东港扩建工程2个5万吨级粮食泊位投入使用。三湾水利枢纽工程右岸坝体工程开始施工。*机场改扩建项目开始基础施工。鸭绿江西水道整治项目完成工程量的75%。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入机电设备安装阶段。500千伏输变电项目竣工运行。金山热电项目施工顺利。华能电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东港核电项目开展选址等前期工作。

(三)新区建设展露形象,“四大组团”全面启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新整理土地9平方公里,完成了道路、排水、上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及新区的绿化和亮化,形成了“六纵六横”主干路网及配套设施。市民服务中心、新世纪佳园、成功花园五星级大酒店、新加坡城一期等项目主体工程已封顶。牛顿文安新城金园大厦项目框架已施工至二层。新区体育中心、图书馆、大剧院、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等正在加紧建设。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建成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研发检测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正在建设,辽宁仪器仪表学院主体工程完工,有120个企业完成注册,172个项目签订投资协议。辽宁(*)环保产业园完成土地整理1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27户。*东港同城化积极推进,在交通、供水、教育、医保等20多个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区、前阳、东港和孤山“四大组团”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全面开始建设。

(四)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园区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0户,总数超过1100户。启动停产企业197户,占全部停产企业的90%。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0亿元,增长32%;完成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23%;实现税金29.2亿元,增长20%。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5%,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长8%。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20亿元,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签约入驻企业近300户。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园、东港再生资源工业园等园区实现当年规划、当年开工、当年项目入驻。一批超亿元或十几亿元的大型工业项目落户园区,园区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本钢*不锈钢冷轧板项目桩基工程已完工。曙光乘用车基地项目、五一型曲轴扩建项目、凤城翁泉沟硼铁矿综合利用项目开始设备安装。东港丰能风电环锻件项目、*帕斯特大豆深加工项目和恒通高新管业项目的一期工程均已竣工投产。凤辉硼业年产50万吨线材项目试生产。*船舶重工修造船基地项目2个5万吨级船成基础工程。宽甸信德年产36万吨石头纸项目开始土建施工。

(五)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增长18.2%。沃尔玛超市成功落户*。“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活动新建标准连锁日用消费品“农家店”70家。*粮食储备库项目开工建设。精心打造鸭绿江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开通了赴朝边境旅游异地办证试点业务。虎山长城景区改造项目开始动迁。预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000万人次,增长40%;接待入境旅游者23万人次,增长20%;旅游业总收入152亿元,增长46%。交通运输业运行良好。预计完成公路客运量4439万人次,增长6.5%。完成公路货运量5049万吨,增长7%。港口货物吞吐量4350万吨,增长25.3%。民航旅客吞吐量9万人次,增长50%。

(六)外贸出口实现正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9.2亿美元,增长2%,其中出口14.2亿美元,增长2.5%。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8.6亿美元,增长13.2%,其中出口5亿美元,增长14.4%。以新区开发、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为重点,先后组织9次境外、39次国内大规模主题招商活动,收到较好效果。预计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63.4%;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241亿元,增长101%。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预计外派劳务6600人。

(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融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全地区财政收入91.3亿元,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增长33.4%。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35.3亿元,增长37.8%。全地区一般预算支出111.4亿元,增长40.1%。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7亿元,增长31%。积极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市城司新增资产105亿元,总资产已达125亿元,为交通、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等项目贷款31.3亿元,已到位资金24.2亿元,拟发行15亿元公司债券,国家发改委正在审签中。新开业小额贷款公司4家,发放贷款8919万元。

(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33.5%。有4户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华通测控智能型配电监控器、*国通电子有限公司PTC陶瓷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产业化等项目已竣工验收。*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66KV磁控并联电抗器系列产品项目开工建设。*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含硼新材料工程实验室、*轻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皮革助剂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项目已经省批准立项。无水印染新技术项目已被国家初步纳入2009年度国家科技支撑第一批计划。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了32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改扩建任务,农村初中辍学率低于省3%的控辍目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已通过部级验收。新*二中已交付使用。认定了320个市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职业教育招生9473人。

(九)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化纤公司成功实现破产重组,毛绢、华益资产评估已基本完成。积极推进股改上市和后备企业培育工作,欣泰电气实现创业板上市申报,30户重点企业入选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十)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1.49吨标准煤,下降4.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57%。完成了华能电厂和*海德脱硫设施安装工作,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削减1.43万吨。化学需氧量预计削减1200吨。

(十一)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地区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了每户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地区企业参加养老保险65.4万人,全地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8.9万人,全地区参加失业保险26.8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00元。元宝山广播电视观光塔已竣工使用。完成了市中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编制了应对甲型H1N1流感处置预案。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组织承接体育赛事活动,完成了市体校综合训练馆和市航海运动学校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32和6.21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6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7370元,增长11.2%。年末总人口242.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25‰。

政府承诺的15件实事已经基本完成。解决了农村1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五龙背自来水供水工程已完工;四道沟农产品配送中心正在建设;完成了食品检验室一期工程,食品安全体系开始建立;封闭式垃圾压缩站工程已完成2座压缩站建设;改造大修城市道路29条;新建农村油路400公里,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兴一路和春三路两条南北干线已贯通;修建了2公里沿江景观带;完成了七经街、步行街改造工程;建设2万平方米439套廉租住房;对农村2050户困难户危房进行了改造;52个行政村2.2万户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锦江山公园、元宝山公园、帽盔山公园全部免费开放;人民广场美化亮化工程已完成。

二、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根据发展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分析,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关于“一核两翼两大板块”的部署,在迅速做大做强全市经济总量的基础上,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加快以四大组团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步伐,着力加快投资增长,着力加快科技创新,着力加快民生工程建设,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落实、高效率运作,力争两到三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百亿,努力推进*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计划767亿元,增长17%;

——规模工业增加值计划236亿元,增长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735亿元,增长40%;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计划7亿美元,增长40%;

——外贸出口总值计划15.6亿美元,增长10%;

——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计划362亿元,增长50%;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276亿元,增长18%;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内;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60.2亿元,增长20%;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计划477亿元,增长25%;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3以内;

——新增劳动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14370元,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8180元,增长11%;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6‰以内。

三、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一)以沿江沿海经济带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

按照“一核两翼两大板块”的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以新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沿江经济区域和沿海经济区域,做大做强凤城、宽甸两大经济板块。

推进城市新区快速崛起。拓展新区发展空间,新开发土地6平方公里,启动行政中心、安民山公园等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主干路网等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工程,确保一批商贸、地产项目开工。港口工业区新拓展3平方公里,保障项目入驻需要。确保手表工业园竣工投产。完善装备制造园区基础设施。不锈钢产业园依托本钢不锈钢冷轧项目,引进下游产业。

加快开发沿江沿海两翼。前阳组团要加快行政区南移,建设国际小商品城,做大做强服装产业,拉动仓储物流产业发展。东港组团以再生资源产业园为重点,大力发展再生资源、风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打造临港工业核心区。孤山组团以海洋红港口建设为牵动,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动精密铸造业、旅游业发展。加快九连城整体开发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同时,抓好鸭绿江岸线的开发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

做大做强两大经济板块。凤城板块要发挥工业基础较好,钢铁、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的优势,推进产业发展,着力打造辽东硼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抓好通远堡的开发建设,敞开*的北大门,强化与沈阳经济区的良性互动。宽甸板块要抓住东北东部铁路、丹通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以矿产品开采加工、农产品加工、旅游产业为重点,壮大产业规模,增强经济实力,并力争在与东北东部地区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2010年新开工和续建1000万元以上项目600个,投资总额15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4个,投资总额1300亿元。重点推进80个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项目。东北东部铁路通灌段完成路基工程。沈丹铁路客运专线和丹大快速铁路项目全线开工建设。丹通和丹海高速公路项目路基、桥梁、隧道全部贯通。*中心客运站完成站舍主体工程。机场改扩建项目完成航站楼土建工程。*港扩建工程计划投资50亿元,继续实施南1-3#泊位、外1-4#泊位和西南主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20万吨矿石泊位。新建海洋红港口项目前期工作要有重大突破。新建鸭绿江公路大桥项目争取开工建设。辽宁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年内实现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金山热电项目进行设备安装。华能电厂二期工程力争开工建设。三湾水利枢纽和输水项目坝体工程全面竣工。积极推进东港核电、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

工业项目。本钢*不锈钢冷轧板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并进行设备安装。五一型曲轴生产线改造项目、凤城翁泉沟硼铁矿综合利用项目、丰能公司二期工程、帕斯特大豆深加工二期工程、*恒通管业项目第二条生产线竣工投产。宽甸石头纸生产项目、船舶配套工业园等项目实现部分竣工投产。东港超能电动汽车、宽甸金玛硼化工基地、*医创药业移地扩产改造等项目完成厂房土建工程。首钢年产300万吨含硼特钢项目和化纤、黄海汽车移地新建项目争取开工建设。

服务业项目。市民服务中心、牛顿文安新城、成功花园五星级大酒店、新世纪佳园、SKN物流中心、*粮食储备库等项目交付使用。香港润华商业中心一期工程完成主体工程。新区综合行政中心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新世纪佳园二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安民山公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基本竣工。天桥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库工程建设。虎山景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全面竣工。东北亚贸易城项目完成基础配套工程。新区物流口岸项目完成征地动迁,争取开工建设。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业投入360亿元,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全年工业园区新建标准厂房160万平方米。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新建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200户,完成研发检测大楼、物流配送中心、辽宁仪器仪表学院工程。辽宁(*)环保产业园启动二期工程建设,累计入驻企业105户以上。加快硼化工产业园、手表工业园、黄金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园等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条件。

巩固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要达到120户以上。巩固壮大汽车及零配件、矿产品开采加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进辽东硼铁矿综合利用产业化、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列入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集群。

(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粮食种植面积240万亩,粮食产量80万吨。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新增标准化安全农产品生产面积20万亩。完成板栗良种嫁接10万亩。植树造林8万亩。扶持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50个,水产品产量65.5万吨,增长10%。继续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发展“一县一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0家。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形成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形成各县(市)独特的工业产业集群。东港市要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水产品加工业,凤城市重点发展硼铁、黄金等采掘冶炼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宽甸县重点发展矿产采掘加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三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

(五)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大力发展城区经济

加强旅游景区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大力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举办好鸭绿江国际旅游节。发挥赴朝旅游优势,打造赴朝边境旅游品牌。继续做好鸭绿江景区创建5A级景区工作,力争年内通过国家评审。积极推进北国之春温泉旅游、天桥沟旅游综合开发、虎山景区综合改造、赴朝旅游集散地等项目建设。旅游业总收入计划190亿元,增长25%。

大力发展城区经济,壮大地区经济实力。抓紧规划建设以仪器仪表检测中心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园,以新城区金融大厦为中心的中央商务区,以五龙背、九连城、汤池、黑沟等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文化休闲旅游区。争取使黄海大市场、北方山奇农产品批发市场、孤山农贸大市场进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通过举办节日房产交易大会等形式,抓好房地产销售,拓展东北东部市场。

(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扩大产品出口。在巩固韩国、日本、美国、香港等主要出口地的同时,积极开拓埃及、德国、法国等新的国际市场。积极推进边境小额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业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在加快推进鸭绿江公路大桥建设的同时,启动物流口岸园区、出口加工区和海关联检区等功能区建设。积极推进长航集团物流园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分区等项目。利用好“辽宁台湾周”、“中国*鸭绿江国际旅游节”等平台,开展卓有成效的经贸活动。

加快实施“西进东联”战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大连的产业分工,与大连携手开发北黄海经济带。积极推进港口整合与合作,参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港口吞吐量计划5000万吨,增长15%。强化与沈阳经济区的经济衔接,促成沈本丹经济带。加强与东北东部11市(州)的交流与合作,以“陆港”建设为核心,重点推进与通化的合作,力争使丹通经济带建设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果。

(七)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化纤公司、*纺织厂、东宝电器等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加快空壳困难企业处置步伐,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积极推进我市企业上市、重组、并购等工作。

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组建标准化林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林业专业合作社,组建林农家庭合作林场,成立林业行业协会,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林业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建设与经营。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公立医院试点五项重点改革。

(八)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加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

保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加强财源培植,健全完善全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强化对重大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税收监控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保证重点支出,可支配财力向民生支出倾斜。

切实改善金融环境,支持经济加快发展。加强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创业投资”基金,强化银政、银企对接,调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金融环境。全年新增信贷投放100亿元。实现*欣泰电气正式上市,推进丹玉种业、华通测控完成上市申报,帮助6家重点后备企业做好上市筹备工作。

(九)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建工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户。年内将30户以上的企业列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玉米种培育基地、超细高纯度硼粉、新型硼化物、柞丝与天然纤维、无水印染设备、生物技术药品、中药现代化、水处理等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计划77亿元,增长40%。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凤城市、宽甸县、元宝区、振安区全面实现“双高”普九。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阶段性任务。加强东北东部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移地新建工程,争取年底交付使用。

(十)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能源节约管理。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电耗、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等指标的统计考核力度。

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对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的监督,全面执行辽宁省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着力搞好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强对辐射与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和尾矿库的管理,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4.7万吨和3.96万吨以内。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鸭绿江口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启动国家遗产地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完成防护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巡护和执法工作,开展保护区科研和国际交流。继续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

(十一)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劳动就业。完善面向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确保对城镇当年登记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继续搞好普惠制培训工作。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全地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6.4万人。继续加大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地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1.9万人。做好失业保险金的收缴扩面工作,全地区参加失业保险27万人。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完成319个“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力争年内为20个有健身场地的社区配齐健身器材。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3和6.2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