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阅读教学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3-10-05 10:40:16

阅读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与深入总结。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目前高年段小学生只有极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从对课外阅读持不喜欢态度的三位学生的问卷中发现:两位学生每天几乎不读课外书,尽管父母都赞成课外阅读,家中也有较多书籍,但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从问卷的主观题看,其中一位学生在20个所列书目中,看过的有《昆虫记》、《名侦探柯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侧重轻松趣味性读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86%的学生都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有一些插图的课外读物,有9%的学生对全是文字的读物抱有兴趣,这充分说明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科普类(18%)、动画卡通类(12%)、学习辅导类(14%)、有趣的故事类(23%)、文学类(20%)和其他(12%)。可见在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有趣的故事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学类,所选类型丰富多样,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学生阅读习惯。目前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很少有做笔记的习惯,只有极少数会“做很多笔记”。知识的吸收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学生忽视了,这是缺乏指导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在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上,多于一小时的比例只有16%,主要是在半小时左右,每天看十分钟左右的占大多数,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有效进行,而学生业余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的阅读时间较少。

3.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是目前影响学生的最大因素。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大大小小的考试早已让学生疲惫不堪。不感兴趣和没有书源目前还存在较大影响。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但是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因此阅读需求难以满足。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给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数据统计显示“希望老师推荐书目”的学生达63.82%。

二、对策与建议

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希望的。那么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主习惯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针对课外阅读兴趣较高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性阅读活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教师的重要工作便是以活动促阅读,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中。

其次,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开展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内容选自读过的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自办小报,让学生在小报中展示积累的好词、名段,交流读书心得,介绍写作技巧。除此之外,还可以办展览,每学期开展三次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调查表明,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在社会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很多,但要他们独自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不妨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其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其次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3.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学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读。读了《倔强的小红军》,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文章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可找原文阅读。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针对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足的特点,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课堂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2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74-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我认为要做好新课改下的阅读课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学生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相信阅读教学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初中时期的学生往往对于小说更加感兴趣,而对于散文、说明文等文体往往感觉理解会相对吃力,因为小说比较通俗易懂,而散文则需要学生去体会,去深度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拈轻怕重”的坏习惯,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笔者看来,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散文的美,它的语言美、结构美,还有散文的意境美等等,此外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体会,即把自己当做文章的作者,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形时,你是怎么样的心态等等,让学生将自己融入文中,长此以往,相信就会收到意外的效果。而对于小说阅读,不能单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而且也要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心里描写进行分析、学习,以便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予以运用。

3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多读几本书,扩展知识面,或者教师通过细讲文章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往往不会深究。在笔者看来,阅读教学,教师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更要交给他们“渔”,这才是根本,才能更好地让他们进行阅读,实现阅读的真正意义。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心理熏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注重引导阅读对于学生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自发地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以往的教师“灌注式”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采取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当然教师就是对学生的见解进行斧正、完善。毕业

4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5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阅读教学的进行,书籍的储备是关键。没有足够的书籍、文章,想要做好阅读教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初中学校的图书馆等设施还不健全,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刊物、书籍进行学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进行。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进行书籍的汇集、整理,比如,每位学生贡献一两本书籍,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然后班上几十位同学就会有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的书籍,每位同学拿一两本书就可以读到上百本的书,这样就可以发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暂时解决学生的阅读难题。此外,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帮助学生搜集各种信息,比如,网上的一些最新新闻资讯,或者好的随笔文章等等,又比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备课、授课中的一些发现、心得、体会,都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毕业

6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3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自主阅读兴趣

一、培养课外自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多年来,教育界一直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硬性要求,同时在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古今中外无数经典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方向性要求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课外阅读非常重要。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读物。一方面可以增广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1]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

在我们对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兴趣进行策略研究前,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促使学生阅读的动机是什么。所谓阅读动机就是“推动人们进行阅读活动的内部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大类。所谓外部动机就是指动力存在于行为之外,是和它引起的行为相分离的,其主要特征是关注外在的奖励、外在的认同和外在的指导;内部动机指动力是行为内部固有的,主要是关注活动本身的兴趣,不可能在理论或实践上把它们和行为分开”[2]。只有明确学生的阅读动机,才能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具体策略可激发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兴趣:

1.有的放矢地推荐优秀作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书目。根据学生喜欢情节性、故事性强的书籍这样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推荐具有这些特点的优秀刊物与书籍。杂志如《奥秘》、《科幻世界》就以其丰富的知识性与新奇的内容吸引了许多中学生。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爱上读书,还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文学名著与经典,既然学生都喜爱读小说,那么就选取一些故事情节丰富、吸引人的小说推荐给学生。根据学生喜欢有意蕴、富含哲理的散文的特点,可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这样文学性比较强的刊物。

2.通过指导作文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于升学压力大,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仍抱有一定的功利心态,他们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个心态因势利导。某些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这时可以指出他之所以无话可说在于肚中无物,书读得少自然下笔时没有素材。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往往是书读得多的学生,老师在点评作文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其他学生知道这一点。我们不可低估同龄人的榜样激励作用。

3.用优美的诗句或文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是人的天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很容易为一些优美的句子或片段而激动,我们可从问卷调查中学生常常会“重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看出,美好的事物总是吸引人的,教师当在课堂上经常为学生提供欣赏美及靠近美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明白自主阅读是一种有个性的生命体验,增强学生阅读的个体成就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部分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时几乎不曾运用任何学习方法,只是单纯“读书”,这样学生的收获是甚微的。学生读了书而收获不大就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热情,老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施向军在《利用阅读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中举出五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即通过让学生“自拟阅读目标、自订阅读计划、自选阅读方法、自评阅读结果、自补阅读内容”培养能力,最终培养起学生“善听、喜读、爱说、乐写”的语文阅读兴趣[3]。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个重大使命就是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崇高的事情,通过阅读,他们与作者进行着无法复制、不可替代的个人对话。让学生走出“我们本位”的伪阅读,消除学生对于陌生文字的畏惧感与自身阅读水平的不确定感,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与文本对话纯粹是自己与作者的对话过程,应该是洋溢着个性生命、激情体验的美好过程。

三、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在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孩子是不够的。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4]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文学经典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文学经典往往同时承载了民族的和世界的双重涵义。我们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不仅为了丰富他们的知识,成就他们的人生,更在于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文化的多元辽阔,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们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心灵丰富和宽广的年轻人。年轻的时候读书是迎着朝阳在赶路,只有多读书方能让人类心灵变得宽广而深邃,正如帕斯卡尔所说的:“人是能思想的芦苇。”

参考文献:

[1]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36.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58.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4

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即“教什么”的问题,老师们似乎明确了,一般来说会安排生字的认读,课文的练读,脉络的梳理,以及汉字的书写等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呢?近期,我参与众多老师教学第一课时的研讨活动,他们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基本相同,但是其中的教学环节能否有效地展开,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笔者有意选取其中的主要环节,剖析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期共勉。

一、认读字词必不可少

第一课时中对于关键词句的认读、词意的点拨还是“必要”的。

需要提醒的是老师对于这些词语的呈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做精心的安排。比如教学《小露珠》一课,一位老师就呈现了这样的词语:

钻石 乐曲 数不尽

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越来越轻

金黄的向日葵 碧绿的白杨树 紫红的喇叭花

仔细一看,我们会发现,第一组词语是一组多音字,老师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而且还要求学生用另一个读音,组词。在检查学生读的时候,果然有多名学生读错了,这恰恰体现了教学的价值所在:老师教了学生该会却没有会的内容。这样的训练就落到了实处。第二组,是关于小露珠如何“形成”和“消失”的句式内容,是要求学生重点体会的一个表现渐变过程的词语。这些词语需要被唤醒,老师将其呈现出来,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是为后面学生读懂小露珠的形成和消失的过程做铺垫而设的。第三组词语,是一组带有色彩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一读,利于学生美读课文和背诵积累。

另外,对于词意的理解,许多老师习惯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自己在课前查阅的词语的意思,看似在相互交流,但是学生竞相汇报,仿佛只是急于把答案告诉老师,至于别的同学说了什么?他没有关注。不善倾听,这样的汇报有多少意义?而关键的问题是,重点词语的理解,不仅让全体学生知道意思,更重要的还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要学生学会获得词语含义的方法。可以“查词典”,但这只是方法的一种,还有更主要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查“无字词典”。

二、检查读书必不可少

检查读书,是本课时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许多老师都会在读准字词后,安排检查读书这一个环节。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挑选班级中学生读书能力较强的几个孩子,每人一节,他们读得正确流畅,一则展示了班内学生的读书水平,再有保证了教学程序的流畅,同时也博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好同学的表现,并不是这一环节设计的初衷,检查学生的真实情况,并指导全体学生读好课文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挑选好同学来读,作为榜样示范,这一点无可厚非,有时这样的示范,老师都可以范读。但,只是如此,检查读书的意义,就没有了。

因此,这里的读书检查,是一个督促的过程。教师应该将目光关注到更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读书水平不高的学生。比如,易出现读错字音的同学,易读断句子的同学,看看它们读书的情况如何,它们哪些地方是生疏点、困难点,而这里恰恰是需要下功夫的地方。目光更多地应放在他们的身上,因为,只要他们读好了,班级里的大多数才能过关。

检查的过程中,老师对于课文中难读的、重要的段落,要舍得“迂回”,在此处让同学们多读几遍,而不是每一节都平均使用力量。

三、引入资料扎实有效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会出示一些课文的资料,如作者的情况,写作的背景,或者课文内容里的相关材料。但是,许多老师的资料引入,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解一下,所用的时间很短,学生匆匆浏览而过,可以说几乎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样的资料引入,看来只是为了介绍而已,虚晃一枪,作用甚微。

好的资料引入,一定是在为教学服务的。比如教学《草原》一课,课始,一位老师在简单介绍老舍后,接着说:“作者长期生活在北京,和我们一样,也没有去过草原。1961年,老舍先生受邀请到内蒙古乌兰夫同志的邀请,去访问。在他心里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观看PPT出示的文字资料:“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学生读后,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诗句的内容,交流这首诗带给老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悲凉!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5

在现阶段,阅读教学既要应对应试教育,更要服务于素质教育;从长远来看,阅读教学要从目前普遍存在的“唯考是从”局面中全面突围,回归阅读的本质,全面服务于素质教育。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阅读主体的精神感受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为了服务于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让学生通过阅读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发展智能。例如,我在教学《热爱生命》这一课时就打破常规,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电影,主要情节是某特种兵小分队执行任务时在丛林中迷路,为求生而经历的种种危险和艰辛,让学生通过视听资料对“热爱生命”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最后引导大家以讨论的方式谈读后体会。这时,每个学生都对文中主人公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充满赞誉、肯定、崇敬之情,纷纷表述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大家不仅增强了语文能力,也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理解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阅读是一种审美艺术实践,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因此语文教师应突破思维框架,在教学中既要提出共性要求,也要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个性留足发展空间。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作业,允许并包容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哪怕这种感受荒诞不经,也不应一棍子打死)。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突出多元、多样特色,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以此为基础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多样性、多元化生态。

(三)践行新课标,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捷径

现代阅读教学具有传播知识与愉悦心灵高度统一的特点,即“寓教于乐”。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必须富含审美价值,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但现实是,中学阅读教学的系统性颇差,教学实践中常常是“目无全牛”———许多有血有肉的好文章被拙劣地肢解成了苍白无力、毫无感彩的语言碎片。为了走出这种焚琴煮鹤、大伤风雅的歧途,我觉得应认真做好以下细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

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的主观能动意识,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应基于文本的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激发学生。

2.故事导学

针对中学生对小说等有故事情节的文字更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可以选择文字优美、情节性强的小小说、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的部分章节作为阅读教学的文本。这样不仅使他们分享了故事的思想信息和艺术信息,也增强了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

3.创设教学情景

例如我在教学冰心的《繁星》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以求直观、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以便让学生有较强的现场感、现实感。情景教学特别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其参与热情。

4.制造悬念

我在讲解说明文《死海不死》时,把题目写在黑板上之后立即向学生发问:这片水域为什么叫死海?它为什么不死?是什么原因使这片海域有这样的特点?“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一系列发问形成了一个个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从教材中寻找答案,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较为集中,教学效果很好。

5.提倡启发式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

二、结语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6

1.探索群文阅读议题策略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群文阅读的关键是如何根据阅读素材的性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确定相应的议题标准,以此来探讨议题提出的方法。

2.构建以议题策略研究来促进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议题策略研究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根据议题的原则、标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议题研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以此探讨课堂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3.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阅读点,从而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更多议题探索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面对诸多阅读素材时能迅速发现自己的阅读点,提出相应的阅读议题,围绕议题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从而发现议题提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群文阅读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4.通过议题策略研究,形成系统的关于高中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理论体系,以期在未来的高中语文阅读中向全省高中推广。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目前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我们就想通过这个课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今后的阅读教学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以此构建和丰富群文阅读理论体系。

二、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效率。

2.将优质多元的阅读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校本教材。

3.构建以议题策略研究为目标,以单元整组文章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方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树立生正确的阅读观念,端正阅读态度,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5.将课堂掌握的议题提出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定基础。

三、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打破现有教材的编排序列,根据议题重组教材内容,并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阅读素材,编订适合群文阅读和学生阅读实际的校本教材,让教学目标和阅读目标更为明确。

2.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推广群文阅读教学,侧重研究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以此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实践。

3.打破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以议题为标准的多篇文章阅读的课堂新模式。

4.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素材中找准不同阅读素材之间的相同议题,以议题为标准广泛阅读一组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课堂容量,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

5.运用议题提出的方法,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技能。

四、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多角度,多议题,多选材。结合教师的阅读教学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校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广泛收集阅读素材,然后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作者经历、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及表现手法等设置议题,并以此为标准要求学生选文、读文。让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阅读一组同一议题的文章,少则三四篇,多则五六篇,这样既扩大阅读量,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阅读的新鲜感。

(2)多质疑,多交流,多分享。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预先设置的议题,让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阅读成果。让讨论和交流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养成敢提问题,提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习惯。

(3)多方法,大量阅读,实践性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围绕议题,采取默读和朗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对比式阅读以及其他在具体情境中临时应急创造的阅读方法,教师依据阅读状况,适当点拨、点评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满怀激情地阅读大量文章,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技巧,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阅读专著、报刊,收看视频录像等形式收集、查阅、摘录相关资料,了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的一些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建构“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通过自编问卷等形式,定期对我校的学生、教师等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学生阅读情况,了解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访谈法。深入各年级、各班级或学生家中实地考察,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交流和访谈,掌握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4)教材重组法。大胆尝试,勇于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序列,根据议题标准重组教材,编订适合群文阅读的校本教材。

(5)议题提取法。根据阅读素材的作者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及表现手法等内容设置议题,并以此为标准选文、读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组文章时,根据阅读情况归纳、提炼出新的议题。

(6)分组实验法。结合阅读教学实际状况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在语文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实验,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交流。

(7)质疑探究法。围绕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质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让讨论和交流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8)阅读对比法。围绕议题,让学生采用默读和朗读、精读和略读、整体阅读和局部阅读、泛读和重点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批判式、探究式阅读和休闲式阅读、研究式和消遣式阅读及其他阅读方式阅读大量文章,分析、对比不同阅读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7

一、我的读书目标:

1、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增长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每天坚持读书,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3、努力通过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我的阅读内容:

1.重点阅读:《*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准重点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赏识你的孩子》、《细节决定成败》。

三、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除了研读教育理论书籍《*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我还将积极阅读以下杂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读者》。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3、以自学为主,在课外和休息日主动学习、摘录。

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5、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6、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7、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8、每晚睡觉前读20分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四、时间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读书活动方案。

2、研读《*教师培训读本》

四月份:

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五月份:

阅读《给教师的新100条建议》。

六月份:

重点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七月份: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8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1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条建议引发了我对以往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

  在学困生方面,以往,面对学生的“不会”,我们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别的学生都会了,你为什么不会呀!”等等。有时候想想,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认为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呀,小学这么简单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

  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读完这段话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进步,并通过谈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制订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最后,在这条建议中我对提到的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很感兴趣。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2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苦家庭,兄弟四人都是教师。1935年,年仅17岁的他踏上了光荣的教育之路。卫国战争期间,他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被法西斯匪徒残暴的杀害,他也在浴血奋战中负了重伤,伤愈后,仍从事教育工作。1947年,他当上乌克兰巴普雷什中学的校长,这一当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逝世。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一、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知识

  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教育方法,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条就是“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籍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带领我们走出平庸、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每天读书,那些知识就会像潺潺小溪般流入我们思想的江河,读经典的书就如同是在与大师面对面地交流一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困难。

  二、教会学生学习

  我们所带的班级中往往有很多后进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他们也能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老师可以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内容丰富而有生动活泼的书籍,让这些后进生得到思维上的锻炼。但是,阅读不是死记硬背,应该是有理解的阅读,有理解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

  但是,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阅读似乎越来越成了一种奢望。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才有工夫去阅读书籍,才有工夫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一些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问题。相反“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阅读不仅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而且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知道的越多,他学习起来就越轻松”。表面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知识,往往在经过大量主动阅读后“死的知识”也会变活,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教导,同学之间的交流,所有的困难都会变得简单。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

  学成于思,反思我的教学之路,这三年来,我总是在想:我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教会我的学生。通过学习,现在更多的思考是,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这些知识。原来总是将学生当作容器,拼命地往里灌,照顾得是如此的精心,考虑得如此地细致,教学的效果是:费力不讨好。现在,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指导更多,遇到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复习,做笔记,是下一个阶段我需要研究的问题,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教会学生思考,展示思维的轨迹是有必要的。

  第二十个建议提到“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所谓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9

关键词:群文阅读;“儿童文学”;童话教学;议题选择;方法探究

群文阅读源于日本的“群书阅读”,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07年就有了群文阅读的雏形,大陆江浙一带在2010年也有了相关探索。2012年11月底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标志着群文阅读在中国全面铺开。群文阅读教学是指以同议题为原则把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阅读,通过对文本进行提炼、分析、比较、总结,把握文本的本质内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让教师在课堂中能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大限度开放、宽广度生成、充满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这种阅读模式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而灵活的教学技巧。“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学生具备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创编以及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适应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应用的需要,本课程教学应力求做到“知识、能力、应用”三位一体。于是,当新兴的群文阅读模式在小学全面铺开时,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和学生的儿童文学专业素养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就成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面对的重要课题。现以群文阅读教学中童话教学议题选择为例,谈谈在高校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增强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一般方法。童话是运用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来塑造不同于寻常人的形象,让他们在假设的环境中经历不平凡的事,从而间接地折射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故事。童话这种特殊文学样式深受儿童喜爱,对儿童的生活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经典的童话能让儿童学会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帮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对儿童的认知、道德教化、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等有着重要影响。在群文阅读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以一定的方式将部分课文或者是课外文本聚集在一起,以相同的议题为依据把它们组合为一组,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童话教学中议题的选择:

1.以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

儿童文学教材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儿童文学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初接触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时,学生可以试着用所学教材的理论为参考来指导实践教学。就童话的议题选择而言,教师可以试着参考教材中概述的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学会选择议题、组合文本。比如,以“常人体”为议题来组合文本,则可以将《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本组合在一起。如以“科学知识”为议题,则可以选择《圆圆和方方》《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组合在一起。就参考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选择议题而言,可以分别以“民间童话”“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超人体”“常人体”“拟人体”等为议题来选择组合文本。当然,除了参考教材中概述的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选择议题,还可以以别的元素为参考来选择议题,比如,以常见的“主题思想”“描写对象”等作为议题来选择古今中外的文本。教师不管以什么议题来组合文本,都得慎重地选择主题积极健康的文本,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健康的阅读氛围。

2.以《课标》为依据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标》中课程总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段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不同年龄段儿童语文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整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健康发展。就学段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而言,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不适合在小学低年段开展,仅适合于中年段与高年段。在选择议题和组合文本时,要结合学段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比如,在小学中年段进行群文阅读时,就要选择适合中年段学生特点的文本,如给《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组合一组群文阅读文本,则可以用“反复结构”为议题选择课外拓展的两篇童话《尾巴》(维塔利比安基)和《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兄弟)为一组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这组文本教学中,结合中年级学段目标和学情,可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①能将三篇童话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借助结构图,认识反复结构的含义;③掌握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④能口头创编一则反复结构的童话。然后教师围绕本组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设计出新颖而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以上拟定的这个目标,基本上符合《课标》中第二学段的学习目标,包含了对学生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拟定组合文本都要依据《课标》的目标要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

3.以群文阅读常见整合模式为效法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目前教师们常以“同议题”为原则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整合教学资源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教材内多文本整合;二是教材内外多文本整合;三是教材外多文本整合。现效仿三种整合教学资源的模式,试着以“同议题”为原则组合文本,并试着拟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大概流程。以教材内多文本整合模式为例,如选择以“童话的人物形象”为议题,可把精读课文《巨人的花园》、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和《小木偶的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三篇文本组合在一起。依据学情与中年级的学段目标,可把教学目标拟定为:①认识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②把握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魅力;③掌握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然后设计几个具备可议论性、开放性特点的议题供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将本组课文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探讨不同类型的童话的特点、人物的形象等。本组选取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童话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此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首先,讲解精读课文《巨人的花》,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其次,让学生依照方法自己学习、探究;再次,归纳总结两种课文的学习方法;最后,讨论不同类型的童话以及其特征。在教学中,尽量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再以教材外多文本整合模式为例,如选择以“拟人体童话”为议题,教师可把以动物为主人公的三篇课外拟人体童话《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狮子和山羊》《穿靴子的猫》组合在一起,如以中年段学生为教学对象,依据中年级段的学段目标与学情则可将教学目标拟定为:①让学生了解拟人体童话含义及其特点;②学生能领悟三篇童话所蕴藏的道理并从中得到启示;③懂得正确的人生观。然后设计有效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扩宽阅读量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童话的篇幅较长,所以,在进行教学前,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和提高课堂的效率,可以设计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因为本组选取的三篇拟人体童话的篇幅较长,教学流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前的准备:首先,为了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文本,并完成相应的作业;其次,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抓住重点句段,在读中感悟三篇童话蕴含的一个共同道理;再次,将文本与现在的生活想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后,指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主人公的形象和心理描写等方面来把握拟人体童话的特点。《课标》提出对学生的目标要求之一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最大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们常采用“教材内外多文本整合”与“教材外多文本整合”的模式来整合教学资源选择文本。让学生通过“创造性阅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知。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所以,高校小教专业学生在尝试以“同议题”进行整合教学资源前,自己应该阅读大量的作品,才能高效地整合课外教学资源和选择适合学段学情的文本。综上所述,文章具体探究了群文阅读教学中童话教学“同议题”选择文本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的一些方法。也是为顺应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而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堂实践中探寻的几点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方法。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依托教材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赏析创编时,也应该立足于小学语文实际需要而延展到《课标》,并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以培养出既有理论经验又有实践教学技能的未来的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当然,高校的儿童文课程的建设要更好地顺应《课标》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还需要担任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师以及研究人员的大力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学斌.儿童文学: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助推器”——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