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4-01-15 14:54:23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实现有效的语文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育作出多方面的改进,具体策略如下。

1.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进行指导。阅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阅读地位,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语文教育来提高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老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意识,加强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还要开展各种个性化阅读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将其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在情感体验上并不深刻,他们对文字的欣赏能力也不强,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并不理解什么叫做个性化阅读,不具备很强的个性化阅读意识。因此,老师要对他们进行仔细辅导。

2.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这样才能够增强他们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如果学生对阅读完全不感兴趣,即使学校强制性安排他们进行阅读,也无法使他们的阅读成绩取得进步。在个性化阅读教育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老师一定要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模式,或者是由学生领读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还可以将文章中的情景再现,使学生被文章内容所感染,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鼎湖山听泉》一课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阅读给同学们做榜样,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阅读,把学生带入课本中的情景当中,使他们能够细心体会那种安静的感觉,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3.改变学生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个性化阅读教育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老师要更加重视教学方式的改变,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文章。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对阅读知识进行仔细讲解,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实现其教育的有效性。

4.通过示范阅读对学生进行指导。老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处理,采用优美的语调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阐述出来,把文章中具有故事情节的内容着重朗读。例如在《月光曲》一课中,老师要把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读出来,首先让学生去体会与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然后引发同学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要把两个人对话的那种氛围读出来,最后安排学生来朗读,观察他们是否已经领悟到文章中所体现的情感。

5.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进行指导。由于小学生在心智上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枯燥的书本知识可能无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具有故事性的东西。因此,老师要在个性化阅读体验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丰富的情感内容。由于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差异,对文章的解读自然存在区别,老师要善于让学生表达他们通过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例如在《要下雨了》这篇文章中,首先老师要对文章的语言与阅读节奏进行揣摩,然后通过阅读文章,感受下雨之前大自然发生的变化,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6.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最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以此来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在这样是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熏陶,在这种不受约束的空间里,他们才能够完全展示出特有的个性,主动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从中获取更多知识。

二、结束语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网络背景;大学图书馆;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79-02

当前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阅读物大爆炸时代,各类的阅读书籍、资料充斥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在大学图书馆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就给精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阅读书刊效率最大化。阅读教育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学图书馆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经验,融合了教学、教育探索、资料提供三项主要职能,相关管理人员借助于充足的信息资料、稳固的理论知识以及深层次的实际经验,能够在大学生阅读教育过程中散发能量,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网络背景下的阅读新特征

(一)阅读物载体形式丰富,内容充实

在网络的影响下,人们所接触到的阅读载体越来越多样化,丰富化。以往的阅读载体大致以纸质书籍、刊物为主,即使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依旧大量存在,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范围普及,另一种载体形式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数字化读物开始在阅读物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且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受数量巨大的网络资源影响,可供人们进行选择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为读者提供多项选择,丰富其阅读活动。

(二)纸质载体阅读减少,网络阅读增加

所谓网络阅读,是指读者利用计算机终端和互联网络,浏览、阅读、下载信息资源的行为。单纯就阅读载体而言,网络阅读区别于纸质载体阅读,但也不等同数字阅读。纸质载体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差异不言而喻,而数字阅读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对网络信息的阅读,还包括对刻录光盘或其他载体的阅读。就阅读形式而言,网络阅读是指对网络状态下互联网中的信息阅读和离网状态下计算机信息下载后的离线阅读。网络阅读的本质是革新了阅读载体,创造了新的阅读方式,而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趣味性媒体那么简单,是对阅读中心的深化。

(三)网络读物与网络读者增多

网络读物,承载于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包含超文本文件(读者在阅读时通过链接选择阅读内容,可以进行非顺序阅读,是一种多方向的文本方式,且这种阅读仅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可以屏幕交互阅读,是网络阅读所特有的,其他形式的阅读都不具备的阅读功能)和数字化文本文件(含纸质载体变换后的数字文本)在内的供读者阅读的读物。

二、图书馆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一)明确大学生阅读目的

目前而言,各大高校图书馆都具有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资料书籍、先进的服务设备以及优越的服务手段,这些条件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鼓励,尤其是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新鲜感和求知欲都特别强。但由于新生自身的特点,对学校图书馆的位置、作用和服务内容不明确,对图书馆内部资料书籍优点、特色、借阅方法不了解,怎样利用图书馆填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深层次学习专业知识不清楚,造成了学生阅读中心、阅读目的的不明确。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可能耽误真正需要这本书的同学进行借阅,降低了图书馆书籍资料的使用价值。对学生进行图书馆阅读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借阅指导,节省大学生的宝贵时间,也提高图书馆馆藏的使用价值。

(二)纠正大学生功利性阅读倾向

随着我国相关教育制度的改革,目前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毕业后不保分配,大学生遍地都是,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为此,大学生的功利性阅读趋势越来越明显,绝大多数大学生进入图书馆,借阅资料,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考级、各种形式的考试,以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相关证书以备在就业过程中增强自身实力,获得一份比较让人满意的工作。这种做法必然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实力,但与之并存的问题是学生在应付各种考试的同时没办法兼顾自身的专业知识,导致了专业知识不稳固,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反而使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问题,这对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提高阅读指导能力

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中都开展了书籍推荐、资料评价、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但这些服务大部分都停留在书面形式,很少能进行面对面的咨询或指导,就形式而言是比较被动的,还需要继续深入和细节化。

三、图书馆阅读教育的内容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图书馆阅读教育重要性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大高校实施图书馆阅读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大学生在图书馆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进行图书馆阅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各大高校应该提高阅读教育意识,提高现代阅读意识;其次,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职能来,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知识效果;再者,立足于实践并结合相关理论经验,逐步贯彻落实阅读教育;最后,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图书馆阅读教育的开展,并对开展情况做出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不断完善阅读教育体制,以期将大学图书馆阅读教育做到更好。

四、图书馆阅读教育的实施

(一)完善阅读教育理论体系

想要在图书馆阅读教育的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健全的理论体系做支持,完善理论体系是实现图书馆阅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进行规范性的整体规划,对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倾向进行了解分析,评估实施阅读教育所取得的结果,研制出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教育理论体系,为图书馆阅读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阅读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进行整体规划:设立专门的阅读教育科研室和指导岗位,主要工作包括阅读指导、咨询、教学等;(2)研究大学生阅读心理:研究过程中可以参考心理学和社会学,了解大学生阅读心理的变化,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育;(3)评估实施结果:采用采访、问卷调查、结果测验等多种形式对阅读教育的成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健全图书馆阅读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设立阅读教育课程

大学图书馆阅读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任务,还要依靠学校整体的教学氛围做支持,需要所有在校教师以及各届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实践。开展图书馆阅读教育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1)开展设立专门课程;(2)发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3)进行阅读技巧的教育。其中,“开展设立专门课程”是指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由教师进行讲述,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学会利用图书馆装备自己;“发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其主要重心是增强大学生对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借助意识和使用能力。教学过程需要在电子阅览室中进行,利用其中的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数字教学方式和充足的信息资源;“进行阅读技能的教育”是通过开展阅读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对信息资源的素质修养。阅读技能包括阅读能力的高低和方法的选择,提高阅读能力、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效果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多形式阅读活动

开展多形式阅读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教育和指导的首要方法,是进行大学图书馆阅读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学生阅读内容和形式都会受到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通过多形式阅读活动的开展,规范、整顿校园阅读文化,使其向健康、正向的方面发展。要提高“阅读文化”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如营造氛围、创造环境、举办活动等,(1)图书馆可以通过各个不同栏目专题的设立,如艺术类、科学类、天文类、数学类等,引导学生进入不同领域,学习各类理论知识,拓宽阅读范围,从而形成比较稳定合理的理论框架;(2)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功利性阅读,应该对其进行专业书籍资料的介绍、引读,指引学生将阅读学习的重心移动至所学专业,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3)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图书馆可以不定期组织各项读书比赛,如读后感征集、读书演讲比赛等;(4)邀请学校专业课程讲师或学者,参与到图书馆组织的各项阅读活动中。通过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将自己摸索出的阅读技巧或有效手段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技能。开展有关阅读技能、阅读方法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学习成绩。

五、结语

阅读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大学中,表现更为明显。阅读可以扩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深化大学生的专业性,在大学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中,图书馆阅读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浪费时间的同时降低图书馆各类资料的社会价值和使用效率;学生的阅读太过功利化,只专注于各类等级考试,没能利用图书馆来深化自身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专业性不强,反而不能适应社会需求。面对以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行大学图书馆阅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完善阅读教育理论体系、设立阅读教育课程、开展多形式阅读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苏海燕.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2).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9-02

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阅读作为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能力,开始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伴随着社会各界关注程度的提高,陈旧阅读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教学的发展。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与总结,结论虽然略有偏差,但是却都指出:如今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目前的阅读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首先是阅读教学目标偏离,忽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其次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关于简化,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再次,教学方式太过单一,语文教师拘泥于教材,局限于考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针对这三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就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绝对无法产生良好的学习效率与效果,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阅读,才能够产生较高的阅读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阅读范围、阅读内容、阅读角度等方面开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

具体来说,语文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大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虽然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作为阅读教学来说,课堂阅读却只是基础,课外阅读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以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优秀作品等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等,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互相分享阅读的乐趣与收获。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是由于学生的实际参与,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大大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3.营造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全力营造一种阅读的积极氛围,运用氛围的力量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最终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即将面对高考,压力巨大,故而其阅读往往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单纯依靠个性化阅读很难实现学生高考考好的愿望,还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的层次,进行探究性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培养探究的方法与习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阅读范围内,运用自己个性化阅读的经验与习惯,培养对各种文学体裁的阅读方法,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感悟与认知的能力。

只有把学生自主的个性化阅读与教师引导点拨相结合,去探究性地阅读,才能够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高考的理想,才是真正的探究性阅读。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各种游戏的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探究的尝试与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习惯,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小学 教育 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27-01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的“学会认知”便是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国际阅读学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快速阅读能力公民的数量将决定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来架构经济体系的国家(或民族)所拥有世界级工作者的质量和全球经济地位。因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将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则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研究综合了前人关于小学教育中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以期引起大家对小学教育中阅读教学的重视。

1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阅读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所占据的时间最多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研究表明[5],小学教育中的阅读教学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习惯。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感悟与判断能力。事实上,国际上一直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斥巨资实施了全国性“阅读挑战计划”,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创造性阅读法”,葡萄牙社会党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国家阅读计划等。因此,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的阅读教学

我国教育界关于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开展了大量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探索。教育部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就针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多项要求,也有研究提出甚至实施了“导读式”阅读教学、“语感”教学模式、“非指导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型和鉴赏型阅读”和“互动探究性阅读”等教学理论。此外,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也颇受关注并提出了如下代表性的方法:

(1)研究性阅读教学[6]。这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即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针对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及展示研究成果。该方法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组织过程并使得阅读更加科学化。

(2)全息法阅读教学[7]。该阅读法包括课前拓宽“视界期待”、课中要充分互动和课后实施综合实践。它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充分注意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进而实现充分的互动。

(3)整体性阅读教学[8]。该方法对各阶段教学过程通盘考虑来设计总的构架,也指教学设计要保证支持教学内容“文章的整体性”。它的特征主要有:①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②要强调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新概念阅读教学[9]。该方法主张“容纳一切有用的阅读老概念,继承和发扬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概念。”。它是针对非科学的落后阅读旧观念、旧传统提出来的,并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3 面临的问题

2003年开展的一项针对34个国家的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对比研究表明,美国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比许多外国的同龄孩子要强得多,而我国的学生却榜上无名。此外,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撰主要为“选文型”编排,它在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却损害了语文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10],这种缺陷往往需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来补救。因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如下不足:①尚未充分认识到课内扩展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对课内扩展阅读的目标定位模糊不清;③阅读内容的选择较为盲目;④阅读形式未能有效支持语文教学目标;⑤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时反客为主;⑥阅读课程组织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充分重视课内外扩展阅读的质量,实现从一本教科书上升为开展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这也是解决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紧迫任务和必由途径。

4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属于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由于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必须予以现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足够的重视。既要总结现有阅读教学方法中的成功之处,又要针对其中的不足寻求突破口。总之,只有充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的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雅克・德洛尔.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UNESCO教育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3] 陈芳欣.网络背景下提速阅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4] 郑飞艺.小学语文课程组织变革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袁四操.正确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 124.

[6] 谢钊云,罗杜林.研究性阅读的操作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01(10):16.

[7] 卢雁红.小学语文全息阅读教学实践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18-23.

[8] 张秀玲.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性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阅读与经典图书管理员 探索

作为高校图书馆能吸引读者的是经典阅读,是读者对知识的渴求。要成为高校读者经典阅读的帮手,图书管理者首先要做到阅读经典作品。所谓经典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整个社会层面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高校读者渴求的。读者进行阅读与经典阅读就是在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更是提高文化品位。文化学者余秋雨就曾经告诫过读者。笔者认为经典阅读是一个图书管理者职业上应达到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图书管理员应是阅读与经典阅读的先行者

今天在国家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即做文明公民,提高教育的综合实力、提高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阅读获取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我馆直接面对高校读者这个特殊群体,因此在我馆负责日常开展的文献收集、编目、加工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性工作中,管理者应该抽一部分时间或者业余时间去阅读经典名著、经典文章,目的就是为了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只有从经典作品中吸取养分,才能提升自我的人文和专业素养,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与经典阅读是满足与促进做好图书管理者的必然要求。另外一方面阅读与经典阅读又是我校教师基础教育职能的要求。笔者深切地感到高校基础教育要做得深入扎实,我馆应从三个渠道来做好工作。

一是要提高我馆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的品位与质量。文献本身就具有对知识的保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图书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等等是知识殿堂――图书馆进行文化传承、信息传送、学术交流及文化教育方面的综合功能,要进一步加强,是对阅读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是要营造我馆环境阅读氛围。尤其新馆的建成,为读者提供了比过去更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系统设备。现在我馆舒适、明亮、宽松的阅读环境能够让来我馆的读者驻足并产生阅读兴趣。由于新馆面积的增大,占座位现象不再出现。焕然一新的新馆设备与网络系统大大满足了读者到馆阅读的愿望。无论是检索我馆的收藏资源还是查询网上信息资源,现在都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给读者阅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是管理员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图书馆的全部业务工作都由他们承担,无论是在技术层面上的业务还是内部管理,诸如引导阅读、传递知识、信息交流等等都离不开图书管理员的辛勤劳动,体现图书管理员的聪明才智。除了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外,图书管理员就是教学以外的第二任辅导教师,作为图书馆员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图书馆员为读者的阅读铺路搭桥。

笔者认为经典阅读能够体现对读者目标管理需求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尤其高校图书馆里体现得最为显著。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职业上的需求,目标性和方向性明确。从图书馆管理员业务工作角度即从专业途径知识来说,丰富的图书馆收藏资源,有利于对读者进行阅读引导,向读者介绍各门类、各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经典段落、经典内容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再加上学校教师进一步配合,做好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信息素质的提高,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图书馆这一文化传承、知识载体的传播功能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所谓经典,是具有生命力和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与作品内容,包括艺术领域的经典作品。尤其是那些已经跨越时空历程、记录历代圣贤、创造人类文化历史、人类文明成果、开启人类智慧,提升民族精神境界的文化精品。它应包括:汇集古今中外的知识领域里典范性、权威性著作。同时又能打动读者心扉,文学艺术领域与精神世界里产生积极影响的经典力作。笔者认为经典阅读不仅仅指经、史、哲这些深奥难读的书,这些只能代表其中一部分,还有更多具有精神思想内涵,积极向上经久不衰的优秀文献也可称之为经典。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应该做到博览群书,不断挖掘文献中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有意义的好书推荐给读者。阅读要从内容提要、文献中的序言介绍开始仔细读,才能初步弄懂这部精品中的知识导向。笔者认为首先在经典著作阅读的过程中要悟出思想教育内涵,为给读者进行阅读导航做准备,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获得启迪。只有图书管理者在阅读中不断地储存知识,才能真正意义上为读者进行阅读导航。作为高校图书管理者,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还要抽时间花精力下功夫对文献经典进行阅读。这应该从日常工作中的管理方向、管理目标来决定阅读的范围。由此可见阅读是我馆图书馆管理员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二、对高校学生经典阅读分析

(一)大学生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笔者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多年,察觉到目前我校的大学生阅读意识淡薄,尤其许多经典名著更是无人问津。这也许是因为来自社会现实的压力和要应付各种考试。因此阅读教育在我馆迫在眉睫。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使读者养成阅读习惯。我馆最新引进专业移动阅读平台。数字图书内容其中包括经典著作。读者只需要扫描数据库二维码加读者的学号就能阅读。与其把许多时间花在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学习上,把许多精力花在娱乐、休闲和看一些畅销书上,对一些通俗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如对经典著作系统地进行阅读。这样知识的实用性会更强,眼界会更加开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从生活的角度来说读者应该吸收的是知识的高级营养。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而弥新。读者要达到有效的阅读,只有借助我馆这个知识平台,管理员帮助指导我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经典名著,扩大知识面,培养多元化的阅读爱好和较高的阅读兴趣。读书从阅读开始,阅读由此就变得十分重要。它是阅读教育的集中体现与反映。

(二)对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探讨

这里涉及的经典阅读是我校大学生在校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先进科W文化知识的学习,达到道德教育和自我完善的目的。何谓经典?它是人类智慧的总结,是构成民族的灵魂,又是能给予人类无限的思想启迪。中国的古典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如《镜花缘》 《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等数不胜数,外国作品《傲慢与偏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经济名著如《世界经济学名著速读手册》,选取89篇最有影响力的世界经济论文。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简介及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贡献;第二部分是名著的主要内容及观点;第三部分是本篇名著的精彩语录。这样读者就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也可通读全书,尤其是目前已经第十九次出版的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名著,笔者认为应是经典中的经典。阅读这部书自然体会到拥有一书一世界的感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馆既是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又是素质教育进行大知识教育的基地。还有我馆读者协会协助我馆积极开展多项阅读推广活动,全力打造“书香中国,悦读师院”的校园文化,与经典同行,绘人生底色;与浏览同行,拓广阔视野。本着“阅读、修身、励志、交友、笃行”的信念,开启全校阅读盛典。我馆有义务指导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通过阅读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修养,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提高我校学生社会竞争力。

结合当前我校师范性专业设置的教学特点,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21世纪人才针对师范院校培养的实施方案,在我校做好学生的传统经典与专业相结合的阅读指导十分重要。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一书中提到:经典阅读是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继承的一个必要途径。读经典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又有人说“现在许多人读书都滥读,不经选择的读书是对自己的伤害。”这就说明哪怕是经典名著都要有选择地去读,不然的话不仅不能给大学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净化心灵、提升人格魅力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了。笔者同学生交谈中发现,面对我馆浩如烟海的文献,常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我馆管理者积极想办法开辟一些阅读栏目,同时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开列对专业方面有指导与帮助的经典必读书目,开展名家名人讲座和与之相关经典阅读学术活动。帮助我校学生完成经典阅读,真正实现卓有成效地阅读。

(三)思考与创新是做好深层阅读的基础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局限,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倾向于浅阅读,阅读不深入。这样对经典著作的内容就只是一知半解。“深”“浅”阅读之间历来有明显的区别,它来自读者的自身体验。倘若是缺乏深入思考,特别是缺少独到的见解,这就是泛泛阅读的浅层次。同时经过大脑深入思考和做读书笔记。又用“心”去阅读,寻求经典与心灵的交流,阅读才会有灵魂的感悟与思想的升华,阅读到其中最精彩的内容时,读者与作者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产生这种效果的阅读才是深层次的理想阅读。读者达到的目标,既有价值又有品位。读经典著作要选择深层次阅读,这也是我馆作为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要在我校读者群中涌现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的大学生,管理员不但要引导这些大学生对经典文章深度阅读,还应强调对经典的深度思考。我馆要在大力提倡阅读的基础上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将阅读看成一种时尚一种精神力量的寄托时,思维创新就会产生,会对经典中的一些内容或者思想产生怀疑,归根结底又是一种挑战勇气、批判的智慧的继续,实际上也是跨越自我的超越。然而理想的创新思维模式又是我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阅读智慧,它是经典阅读后思考的结晶,经典文献就具备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同时又给人深思的启迪。

三、建立阅读教育机制是我馆的必然

(一)新馆的建成是我馆服务理念的体现

阅读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馆应该担负起阅读教育的重任。笔者从事多年的图书馆工作感到阅读教育很欠缺,做得很不到位,这是目前阅读教育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我馆在抓阅读教育产工作上,首先要做好馆藏数量、文献检索现代化、网络资源及自动化技术这些深层次服务方面的工作,做好铺路搭桥,学校才能打好阅读教育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我馆还应该用管理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再结合我馆现有的设备、技术、人力和文献资源对照阅读教育的需求进行分析,逐步建立我校读者阅读需求档案,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在馆内做好大学生阅读教育工作,这样又可强化我馆文化立馆的教育功能。阅读教育又能从培养专业化单一人才向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迈进,这一教育新思路、新观念更能提高我校大学生人文道德情操与人文道德素质。这是我馆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在新形势发展下对图书馆新的工作要求。

(二)图书馆教育职能是我馆对读者教育的体现

从上述情况分析知道,我馆的阅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配合教学部门培养人才的工作,因此应该可以说是我馆的最为重要的工作。制定阅读教育的制度是我馆行之有效开展阅读教育的长效机制。我馆阅读教育制度应包括:充分利用我馆文献资源,在馆内向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建立学生阅读体系的评价指标,同教学部门联合设立在馆内阅读教育机构等。从另一角度说也是实现我馆制度育人的具体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的做法,另一方面根据我馆的工作实际和现有条件,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切实可行的阅读教育长效机制。

(三)对我馆阅读教育机制建立的思考

笔者认为首先要借鉴同行业阅读教育先进经验,着重考虑我馆建立有自己特色的阅读教育机制。具体措施:一是要做阅读教育的课件准备,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这门课程的开设必须是有计划、有针对性、主系统性的全面的讲解阅读教育,提炼每部经典著作丰富的思想内涵进行艺术再现。二是用制度来保障阅读教育的连续性,尤其是定期对经典作品的分析讲授。还可以结合图书馆检索、分类、目录学等专业课程进行专题讲解,由我馆承担。在讲解名著赏析、好书评介、好书推荐等课程时应聘请校内外相关任课教师,结合我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手段,使授课更为生动有趣,效果更为突出。三是组织开展阅读课程教育与读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尤其对经典阅读要强化导读、精读。要在我馆专门设立一个经典图书阅览区域和专门设立经典图书陈列室,努力办好经典著作、经典图书参考资讯的专刊,定期向读者公布经典阅读排行榜,组织大学生读名著读经典,开展写书评、搞演讲等一系列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阅读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逐步走上积极向上的阅读经典的轨道。四是阅读教育环境要优化,营造阅读氛围,充分利用我馆文献资源优势,同各学院学科教师沟通、合作,采用推荐与鉴赏、学术讲座、图书推荐等等形式,将阅读教育课程与阅读教育活动相结合,科学地、系统地全面评价我校大学生的阅读教育状况。再结合读书评价指标,考察我馆指导大学生阅读教育所获得的实际效果,考察我馆在帮助大学生阅读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因此,效果是检验实现预期阅读教育目标的最好方法。阅读教育环境,是坚持阅读教育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影响读者阅读情绪和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我馆在做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要努力夯实阅读教育的基础,利用自身优势引导我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用好文献资源,进一步帮助我校大学生树立正确阅读理念,发挥我馆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朝着文化立馆、阅读育人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陈阔平.经典阅读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图书馆化研究[J].大家,2010(11):79-80.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教师专业阅读;行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41-05

一、职业学校教师专业阅读的内涵:随性阅读与专业阅读的融合

(一)随性阅读

职业学校教师阅读的“怡情”需要。作为阅读的重点人群,职校教师的阅读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阅读意愿。繁重的教学任务、高强的教学压力使得很多教师囿于教学事务而无暇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但教师特有的对“书香世界”的挚爱和痴迷,常让教师在忙碌之余寻找到精神的安适之所。显然,读书不仅仅是人们挂在嘴边的“改变命运”那样功利,而首先是“丰富内心”的生命情怀。所以,对职校教师来说,阅读既是个人意愿,更是生命自觉。因此,在引导职校教师开展专业阅读时,首先要让教师保持随性阅读的文人情怀,因为随性阅读引领读书的方向并丰裕人生。如果情怀已死,则教师就会沦落为一个迫于生计而应付教育的“教书匠”,甚至会沉沦为一个“误人子弟”的人。只有“性之所好”的随性阅读,才能真正引领职校教师向“性之所执”的专业阅读延展。实践表明,阅读的轨迹大多是从随性阅读到专业阅读,然后再从专业阅读进入随性阅读的。

(二)专业阅读

职校教师阅读的“致用”需要。以“专业阅读”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版,以精确的方式查询到1243篇文献,再在结果中以“教师专业阅读”为关键词查询,只有18篇文献是涉及教师专业阅读的。尽管专业阅读还是一个“内涵”不确定的词语,但细析文献发现,专业阅读的理解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某个具体专业的阅读。譬如英语专业、计算机专业、图书管理专业等具体专业相关内容的阅读学习。二是基于职业发展的专业阅读。譬如律师、医生等专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职业。由于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准专业,教师的专业阅读实际上是基于“职业”发展的阅读。正因为教师职业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教”,因而当下教师的阅读偏重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书籍。但就职校教师尤其是专任教师而言,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知识同等重要,因为教育智慧需要通过阅读教育经典来支撑,而学科专业知识更需通过专业阅读来提升。因此,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是指基于专业、与实践相关的、增进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智慧和构建专业精神的读书活动。

(三)二者融合:职校教师阅读的专业与非专业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显然,仅仅读书是不够的,还要与实践结合起来。由此观照教师的教育实践,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必须将随性阅读与专业阅读结合起来。从教师的专业结构来看,教师首先是某个学科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术业有专攻”,这一点,对于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而言更为重要。职校的许多承担专业教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自身原有的专业基础上继续进行自主的专业阅读,是很难发展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但是,仅有“专攻的术业”,至多仅能算是一个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而非教师。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自己“术业有专攻”,而且要把“专攻的术业”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职校教师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书籍,这也是专业阅读。怎样把专攻的术业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这就需要职校教师阅读与自己的职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是“跨界阅读”,同样也是专业阅读。因此,一切基于教师职业需要的阅读都是“专业阅读”。在强调职校教师专业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的“非专业阅读”。实践证明,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期毕业的老师,之所以有的老师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而有的不能,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知识背景不一样。宽阔宏大的知识背景,可以让教师有不同的“视点”和不一样的“视阈”。优秀的教师,不仅非常注重“专业阅读”,而且也不排斥“非专业阅读”,因为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专业阅读”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但“专业阅读”与“非专业阅读”的融合,可以帮助教师“智慧”地解决问题。

二、推进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基础:个人意愿与国家意志的整合

作为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教师,要成为阅读的“先行者”,因为改变从“阅读”开始,而我们的课堂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他们更要加强专业阅读,因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是一座桥梁,他们一头联系着科技最为活跃、最为鲜活的“生产领域”,另一头联系着最为灵动、最具可塑性的“学生世界”。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从而保证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个人意愿:职校教师的阅读指向和动力激发

阅读不仅是人生获得幸福的一种重要渠道,而且可以帮助人在精神上实现突围。但教师的阅读与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是不同的,因为教师的阅读是基于事业――人类精神文明继承与传承的使命、源于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发展和始于职业――教书育人的岗位等的需要。职校教师阅读与普通教育的教师阅读更不一样,因为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明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更是基于“专业”的需要。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师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所有教师的共性需要;二是教师所承担的专业教学的需要,这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个性要求,尤其是专业指向产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专业前沿科技信息。由此可知,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指向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能力的提升;二是专业水平的提升。如果说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动力来自其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倒不如说更多的是来自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的“倒逼”。实践表明,如果职校教师不通过专业阅读来及时补充来自生产领域的最新科技,则其专业教学就会与生产领域的新要求“脱节”,使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生产领域的需要。

(二)国家意志:职校教师的阅读方向和动力维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06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联合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2013年至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3年将“全民阅读”的立法列入政府计划。2016年出台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第22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中小学加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职校作为中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积极投身到“书香校园”的建设。这既是一个职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职校优质职教资源形成的必要基础。此外,《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也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显然,阅读是教师自主学习的应有之义。细看教育部推荐给教师的100本以及后增20本教育书目,不难发现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不仅仅是上述教育理论书籍,还要突出职校教师的阅读特点。《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将提高职校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作为素质提升的重点。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更具有“双重”意义。

(三)二者整合:职校教师阅读方向的引导与动力合成

正因为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是个人意愿与国家意志的叠加,则职校教师阅读方向的引导,必然是基于职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基础上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刚性”规定的引导。以江苏南通为例,教育部门专门针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阅读出台了《南通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阅读行动计划(2014~2017年)》,就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阅读从行动目标、行动计划和行动建议等方面提出了行动要求,将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阅读的个人意愿纳入到教育行政部门行政驱动的行动中,从而使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由“放任型”向“责任型”、“耗散型”向“效率型”转变。

三、整体推进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策略:形式构建与行动选择的契合

(一)整体推进的形式构建:组织化与非组织化

职校教师专业阅读为何要“整体”推进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一是教师的专业阅读不是“单纯”阅读,而是与教育实践相关的“思、研、行”的整体活动。“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因此,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一定是指向实践问题的“知行一体”的活动。其目的有三:首先是填补自己缺失的专业领域;其次是更新提升专业水平;第三是增进自身的专业智慧。

二是教师的专业阅读不是“独享”的阅读而是与同伴“分享”提升的交流行动。人们过去总错误地认为,阅读是“个人行为”。其实,这种理解有失偏颇,因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职校教师专业阅读活动的展开,不是任由教师意愿而“放任自流”,而是要从整体提升的角度“规范引导”。有了联合行动,合作交流的整体推进,才会有在个人效益基础上形成集体效益的叠加与倍增。

三是教师的专业阅读不是“个体”的阅读而是与学校“整体发展”愿景相关的集体行动。要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目标,提升“让学生更快乐、让教师更幸福、让事业更发展、让校园更生态”教育品位,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品牌。

作为规模化的集体活动,整体推进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形式:

一是组织化:形成有力的整体推进组织网络。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组织化,就是着眼于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组织建设,着手于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形成系统结构的体系。从组织的特征来看,组织比其他社会结构更具有持续性;组织擅长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同样的事,可控而且可靠。[1]因此,建立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组织体系,可以确保组织目标的明确与实现。整体推进可以是一个学科组、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一个行政区域(县市省)、一个国家(全民阅读活动)等。以南通市职业学校教师专业阅读的开展为例,以南通地级市为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活动范围,构建了以市教科研中心――县职教教研机构――职业学校为组织管理与活动开展节点的组织架构,实现了整体推进的“四性、四确保”:坚持全员性,确保教师人人参与;突出专业性,确保阅读服务专业发展;体现实效性,确保阅读与教改实践结合;注重持续性,确保阅读活动有序开展。

二是非组织化:形成相对紧密的群众性集体。组织化虽然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推进和活动目的的实现,但是职校教师专业阅读既有共性需要也有个性诉求,尤其是个性诉求很难整合形成组织目标和集体行为。为此,在提高职校教师专业阅读活动组织化程度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非组织化的群众性集体。一是“同读一本书”的读书小组。围绕共同喜欢的一本书,形成人数不等的读书小组,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二是“同研一个问题”的课题研究组。以课题为抓手,依托课题组开展6-10人的阅读交流活动;三是“同一活动主题”读书交流沙龙。确定读书主题后,可以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以开放的形式邀请其他教师现场观摩,等等。非组织化的读书群体是对组织化读书的有益补充,也满足了部分教师个体的读书需求。不仅应当鼓励,而且要大力扶持,因为非组织化的群体活动目标不是很明显,缺乏具有约束力的共同性规则,从而使得活动的参与者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当然,非组织化的读书群体如果活动正常,有一定的影响力,则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和吸引力的增强,非组织化的读书群体也会渐变成区域内的组织化的读书组织。

(二)整体推进的行动选择:基于个体欲望的情境行动和基于集体价值的集体行动

行动哲学家将集体行动定义为归属于多人的联合行动。就读书而言,阅读原本是“个体”行动,缘何可以“整体”推动成为集体行动。根据行动是个体意向引发以及行动的理由可以分为事实型理由与信念型理由的认识与理解。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的“整体”推进的行动选择可以从事实型理由与信念型理由两个维度来构建。

1.寻找读书的事实型理由:基于个体欲望的情境行动。如何引导职校教师专业阅读活动的开展,是整体推进活动开展的首要问题。行政驱动是必要的,但易形成职校教师的逆反对抗。因此,引导仍应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职校或者区域行政部门在推进教师专业阅读时,首先应基于教师个体欲望开展情境行动。一是营造读书氛围。诸如读书格言标语横幅的悬挂,开展读书征文竞赛等,引导职校教师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开展读书;二是开展赠书活动。职校教师每人都可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到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或者由学校统一购买教育部推荐的教师阅读书目以及职教类的教育理论书籍,由教师从中任选自己需要的书开展阅读;三是策划读书活动。通过系列读书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读书征文及演讲等活动,通过读书典型的引路激发教师的参与。实践证明,特定的读书“情境”,可以让读书意愿不强的教师在氛围熏陶下参与到集体中来。

2.确立读书的信念型理由:基于集体价值的集体行动。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启动的初期可以采用寻找读书的事实型理由来行动,但这种启动之后的行为往往缺失“动力保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难以为继”。因此,帮助职校教师树立读书的信念型理由并展开行动同样重要。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依据意义的社会建构来采取行动的,但集体行动所需的共同意识、资源、成员都需要组织者积极动员,除了群体的意义建构在影响集体行动,行动者的理性也仍然在考察不断变化的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参与行动抉择。由此可见,行动者的理性是建立在“集体价值”基础上的选择。

一是价值引导。职校专业阅读在推进的过程中,各职校都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理解专业阅读的意义,以调动广大教师读书积极性。南通市在职校教师专业阅读启动时,也是通过召开阅读动员会来统一思想,形成意义认识。各地区、各学校也是以动员会的形式层层发动并贯彻落实。实践表明,初始时,一些有抵触情绪的人,往往对此冷嘲热讽,说“风凉话”,但随着专业阅读活动的深入,尤其是听了、看了甚至是逼迫参加了一些鲜活的读书实践之后,就会逐渐明确了阅读意义并参与其中。

二是实践价值。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价值和享有价值,才能让实践主体获得实践幸福。因此,形成了正确的阅读价值判断以后,教师的专业阅读会在个人感受和集体行动中更深入持久。当然,教师也会在专业阅读行动中自觉地追求实践活动的高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三是创造价值。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通过专业阅读来实践价值的同时,教师也会创造更多的新的价值。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新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弥补专业不足,改变专业行为,形成专业智慧。实践表明,越是先进的、优胜的就越容易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并借助这种优势地位而获得成功。每一位教师都会在专业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价值实现,尤其是许多优秀的职校教师在读书征文获奖、教学、教学观摩获得好评甚至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屡有斩获”之后,新价值的创造会激励其更加发奋图强并成为竞争场上的优胜者,从而为专业阅读的持续开展注入更多的激情、付诸更多的行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整体推进的二者契合:关系的处理与方法的运用

1.关系的处理:并行并重,协调推进。用阅读不断地获取教育的智慧,用阅读汲取专业素养,这是职校教师通过专业阅读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职校教师个体在参与“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必读与选读的关系。对整体推进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行政主体――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往往是以推荐阅读书目作为工作的抓手,这就要求在整体推进阅读过程中,要将行政部门的必读要求与教师的自主选择有机结合,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要基于“开卷有益”的原则,鼓励教师自主阅读,并尽可能的将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纳入到职校整体推进的工作中。

二是文本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关系。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微时代,微信、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职校教师置身于这个时代,自然就要参与并运用信息化的信息获取方式,长期接受碎片化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都是“事实性知识”,看不到知识的联系,缺乏思考的深度。因此,在众人都在“浅阅读”的时候,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还是要静下心来读一些有理论体系、有思考过程的专著,以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教师的思维方法,探究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三是专业阅读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不是要求教师读很多的书,而是要读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关的书;不是追求快速的读完一本书,而是追求阅读给予自己智慧的启迪。因此,要依托自身的专业背景,以专业视野去审视,即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思考去阅读,有时甚至要带着憧憬去阅读。当然,开展专业阅读时阅读教育经典是必要的,因为这些书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被公认为教育名著,但也不是说“非经典不读”,只要是指向自己的专业,对自身专业成长有帮助的书都要认真研读。由此可见,“阅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职校教师的专业阅读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去阅读,而且对于职校教师来说,最好的学习就是在工作场所,结合自己工作过程需要的场所开展学习。

2.方法的运用:多措并举,综合实施。这里所说的方法不是教师专业阅读的方法,而是职校整体推进专业阅读活动的工作方法。

一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在整体推进职校教师开展专业阅读时,也要遵循既要整体推进也要重点突破的方法,即以宏观的视野审视,以精确的工作推进。整体推进,就是要统筹协调,使参与整体推进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各部门、各学校、各个教师步调一致。但整体推进不是平均使力,而是抓重点和关键,通过以点带面,在重点时段、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抓专业阅读开展的进度和与教学时间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以便对整个学校、整个区域的阅读工作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二是广泛发动与典型引路相结合的方法。“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的群众工作方法告诫我们,整体推进就要广泛发动,坚持全面性与全员性阅读,但在全面展开的同时,要发挥好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作用。要发现阅读典型的苗子,培植阅读典型的榜样;宣扬一个阅读典型,树立一面引领旗帜。学校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专业阅读行动的带头人和坚定支持者。优秀教师带头阅读,展示阅读成果,做专业阅读践行者和热心的引领人。

三是阅读活动与读书竞赛相结合的方法。专业阅读必须走向行动,而活动是推进专业阅读的重要载体。各职校要通过专业阅读活动的动员会、推进会、展示会、阶段总结会等系列活动,使读书与教师阅读生活和日常工作有机融合。此外,要加强对职校教师专业阅读的引导,通过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等竞赛活动促进阅读成为职校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方式,使阅读成为教师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的重要支持。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7

应该讲,虽然专业阅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共识,但是专业阅读本身远未“专业化”,这种缺乏专业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推荐书目不够专业化。现在各地的教师推荐书目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学院趋势,强调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专业阅读的系统性;二是流行趋势,强调教师读得懂、读得愉快的那些轻松而流行的教育书籍的阅读。针对前者,新教育实验提倡一种实用主义阅读,认为必须从系统性原则转向问题解决原则,教师的阅读必然是以自身问题为核心。由近及远的阅读。因此许多教育学名著,比如《大教学论》、《爱弥儿》等,只有史的意义,对教师解决自己当下问题作用不大,就不在推荐之列。此外,一些教育名家,甚至包括陶行知等,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不主张推荐给普通教师。针对后者,新教育实验又反对庸俗化和过于感性的、缺乏思想力和思维挑战的阅读,强调加强对具有原典品质的教育书籍的阅读,比如《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目的》、《儿童的人格教育》、《静悄悄的革命》等。不但如此,新教育实验专业发展项目还制作了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教育图书进行重新梳理,按教师的知识结构、阅读难易程度等,分层次分学科地进行推荐。

二是缺乏持久的专业服务。老师们不喜欢阅读。要么是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要么是读不懂,要么是因为书籍没有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老师缺乏关于专业阅读方面的细致的服务。因此,新教育实验在专业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和一线教师的互动中,通过榜样示范、网络交流等方式,不断地协助解决个人专业阅读以及读书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一大批实验者不但坚持阅读并记录,而且彼此之间还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别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许多实验者并不能够真正深入透彻地阅读一本书,仍然有意无意地滑向了感性阅读。结果导致了阅读的低效和泡沫化。

何谓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所谓感性阅读,是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所谓知性阅读,是指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感性阅读并不等同于通常所谓的泛读,知性阅读也并不等同于通常所谓的精读。无论感性阅读还是知性阅读,都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在泛读浏览中,也能够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并开展对话反思。没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即使精读一本书并大量做笔记,也把握不住书籍的精髓,更不用说内在结构。因此感性阅读侧重于一种单方向的片面的接受过程,譬如我们读传统的小说,就大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而知性阅读则强调双向的交流对话,强调阅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对书本中的信息进行一个新的建构。一般而言,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都是重要的阅读方式,但对于专业发展而言,更应该强调知性阅读。因为只有知性阅读,才能够真正提升一个教师的思维水平,增强他的反思能力。

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和一个经过训练的阅读者相比,前者更倾向于感性阅读而后者则倾向于知性阅读。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会更倾向于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观念、好恶去接收和过滤信息,会不自觉地受到浅层愉悦感的控制,选择那些“阿谀读者”的书籍。而对于另外一些对自己构成挑战的书籍,则往往会感觉到有些硬梆梆,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恶感。他们阅读或许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但骨子里,其实一直是在回避问题,拒绝真正地真实地面对问题本身。即使决定去精读一本书,也往往会不自觉地将阅读感性化,并在骨子里自我辩护。举一个例子,《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一条“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抽象的学生”,有些阅读者的批注大意是,自己的班级是大班化教学,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几乎不可能,因此,只能等小班化以后再说。这种阅读,不但严重地误解了苏霍姆林斯基,而且阅读者不是在借书籍反思自身,相反地,却始终在逃避,将“我”的问题转化为“他”(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学生等)的问题。倾向于感性阅读的阅读者,会更喜欢阅读方法技巧类书籍,为某某法所渲染的前景所鼓舞,而无视教育的复杂性,更不理解这些方法技巧背后的原理。最终,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愉快的阅读”。

倾向于知性阅读的阅读者,往往是那些开放自身、勇于接纳与反思的人。他们知道阅读是对自身原有经验的丰富、优化,甚至是颠覆、重建。如果说感性阅读是在溜冰,轻松愉快,看四周反反复复都是熟悉的景色;那么知性阅读则是在爬山,汗流浃背,但是周围的景物始终在变化,越来越开阔,直至“无限风光在顶峰”。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溜冰,登山更能增强人的“体质”(理解力)。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怀疑自己,会缺乏勇气,甚至会迷失路径,但这一切的犹豫、彷徨甚至想要放弃的感觉,正是登山必要的经历。因此经过知性阅读训练的人,往往能够放弃自我辩护,不把自己的问题与自己捆绑在一起,而是勇于通过阅读不断地对话。与书籍作者――可能比自己更强大的人――对话,既包括批判反思,也包括经过反思之后的自我更新甚至自我否定。事实上,被称为经典的那些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教育名著――都不是可以一窥到底的肤浅读物。要窥得它们的精髓,是需要精心深思、反复研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读者,是不可能从他能够一窥到底的作品中,获得多大的教益的。

如何训练自己养成知性阅读的习惯呢?

在起始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摘抄,反复应用。阅读经典必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甚至可以考虑用不同颜色的笔,密密麻麻地画出那些真正有着真知卓见的含金量高的句子――你当然可以写下你的感想。但是对于经典来说,聆听是最重要的。你要读得尽可能慢,听清楚作者所说的每一个意思。最后,不妨把画出来的部分输入电脑保存,或者上传到专题帖中。当一本书这样读过以后,你在实践中,或者在另外的书中遭遇相似的情境,就可以迅速调出来反复揣摩。久而久之,这些文字就会化为你的血肉。这样的阅读,可以将我们从快餐式的阅读中拯救出来。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阅读是浪费时间,没有这样的阅读锻炼,理解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遗憾的是,一些人败给了自己的惰性,他们会因为惧怕改变而自我辩护,并最终放弃知性阅读,沉溺于资讯式阅读。在此,重温一下艾德勒的两段话也许不无裨益:

我们为了“理解”一伟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

一种对理解力的阻滞。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这样我们就可以粗略地为所谓的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第8页,第11页

更深入的阅读。则是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清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更进一步地,我们要努力与书籍对话。聆听是前提,然后写下你的疑惑,写下实践中相关的问题,写下你最深的感受与思考。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以批注的方式与书籍对话,是一种最积极有效的阅读方式和思考方式。你可以写下自己对某个片段某个观点的理解。也可以表达与作者相同或不同的观点,还可以旁涉到你经历过或者听闻过的教育教学事件,或者与其他的书籍相互印证。

这种对话一开始是艰难的――你甚至怀疑自己压根就缺乏对话的能力,或者自己压根就不适合读这本书(当然,有时候确实如此)。但是,经历并承受这种痛苦,你会慢慢地步入一个新的天地,会通过大量的摘录以及理解。慢慢地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更深的痛苦来自于这样的一种质疑: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为什么我的教育教学并未因之而改变?事实上,能够现搬现用的书极少。这是因为阅读与其说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方法,不如说提供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是一个人最内在的教育灵魂,它和教育之爱一样,是最根本的东西。在高度理解的基础之上,游刃有余的教育实践才有可能发生。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也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立即拿到灵丹妙药的人总会感到失望,而持续不断地坚持阅读,不断地提升阅读质量,不断地将阅读与实践相互编织的人,最终才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奖赏。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你必须不断地问自己:我是否有信心?我是否真正地热爱教育热爱阅读?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8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努力创建情感熏陶氛围。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实际教学中如何创建好的教学环境呢?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9

一、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育的现状

1、小学重视基础教育而忽视阅读教育

我国小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重视应试教育,在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投放的精力过多。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于阅读教育的忽视,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小学教学应该使用课改需求,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准则,如果从我国国民阅读育本身来看,其就存在阅读性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为了获得高分数,教师在学生个人精神以及人文修养方面必然所有忽略。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随意性大

教学效果是够能够得到了实现,教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我国,教师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成为了阅读教育中的一个硬伤,加大制度的制约我国阅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体的表现为:

(1)教师自身的阅读修养不够,思维守旧不灵活,最主要是对阅读教育没有兴趣,缺乏热情。一名合格的阅读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阅读底蕴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极度热情,是最为基本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与时俱进。作为阅读教师,不懂得语言的运用,没有科学的授课方法,那么学生将无法真正领会到阅读的真正意义,更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

(2)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过于主观,散漫,讲课内容松散,毫无系统性可言,还有一部分教师授课方法死板,不懂得创新,授课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对于阅读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心思想挖掘不深,这些问题都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找不到终点,更无法真正体会阅读作品的深刻内涵,对于阅读课程缺乏兴趣,不能够主动学习,由于课堂缺乏趣味性,死气沉沉,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也无法从作品中得到启示,提升阅读修养,阅读课程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3、小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娱乐化

当代小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可谓寥寥,与之相对应的对于阅读学习的功利性却在日渐凸显,从目前我国小学生对待阅读的态度来看,怀揣阅读梦的孩子已经十分不多,人们不再是因为热爱而学习,他们大部分是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为了博得家长的赞赏而学习,为了能有个好的未来而学习,那些光鲜夺目的证书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阅读作品,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文章,但仅仅限于动漫、玄幻、武侠之类的小说,真正的阅读作品很好有人问津,这些都是造成了我国小学生缺少阅读底蕴,对我国文化知之甚少的重要原因。

二、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1、阅读与艺术合并教学,注重学生阅读鉴赏与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未来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阅读与艺术相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阅读与历史、艺术等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国外很多小学校都会在校内为学生开设阅读活动课,并且这些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都非常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消除学生心中的枷锁,使他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殿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进而培养其独立研究能力的形成。

2、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思路创新

(1)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2)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训练。其次,教师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进行“精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例如:要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扩展以及句子仿写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而且,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合作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