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7-12 16:49:42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1

当前,军事理论课程、国防教育文化艺术等内容已经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军训工作委员会”、“学生军训办公室”或“学生军训教研室”命名的学校国防教育机构不能准确反映其职能,作为历史产物的“学生军训工作”的说法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上述名称应分别改为“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委员会”、“学生国防教育办公室”和“学生国防教育教研室”,这种规范能充分体现国防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并有效促进其内涵建设。为防止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只强调思想教育或只强调体育训练或等同于军事教学,规范组织机构应重点改革隶属关系模糊、分工不明等问题,把国防教育部门分别从各高校的人武部、学工部、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体育教研室、思政教研室等不同部门中分离出来独立开展工作,下设国防教育办公室、国防教育教研室、国防教育党支部等分支体系,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规范并统一国防教育教材

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不能照搬军事院校教材,当前五花八门、面貌各异的国防教育教材不但造成重复性工作,其内容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水平的发挥。据初步统计,仅2003~2010年出版的有关“高校国防教育”的教程类图书就有40本之多,其名称各异,内容雷同,有待规范统一。如果组织相关人员共同编写几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配套教材供各级院校选择性应用,这样既能保障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又能保证高校国防教学的顺利实施。

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状况更糟,有些院校甚至由学工人员等担任军事理论教学,有些院校甚至不开军事理论课程,这种情况导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远远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国防教育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教师队伍的组建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专兼职国防教育教师编制,努力做到定编定岗:一部分教师可以从高校内部产生,从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国防教育专业水平的人员中选配。这部分教师重点负责日常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另一部分教师则从军事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产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学培训进入高校担任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负责在集中军训课程中进行国防教育,军训课程管理参照军队管理安排。

规范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制度

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建设,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大学生必修课进入课堂,建立系统的国防知识、技能和情感觉悟培养体系,整合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配备有机组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把国防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是其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和高校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文件确立国防教育的学科地位和国防教育教研室的地位和职能,做到国防教育有教有研、科学发展。教研室要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两手抓,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国防理论学术研究活动,聘请国防教育专家到校做学术报告,深层次挖掘多种渠道为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国防教育软、硬件环境建设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国防教育;爱国主义;国防观念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57-02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全体国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

(一)充实完善国防教育内容

确定和规范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是有效开展国防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为了克服和减少国防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育内容上建立起集系统性、稳定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科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国防教育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着国防教育的质量。因此,国防教育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个主题,不断地创新国防教育理论,规范国防教育内容。

(二)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观

总书记在十七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在国防建设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十七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二、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坚持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不断扩大社会覆盖面

(一)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

各级领导干部,既是中国国防教育的对象,又是中国国防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国防建设负有重大责任,是中国国防教育的关键。中国各地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国防理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理论水平;二是在党校开设国防理论课,进一步明确国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从而保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三是开办训练中心、举办函授或短期轮训研究班,1989年在中国北京成立了国防教育联合培训中心,还有1991年在中国广州建立了各种规模的国防教育训练中心,而中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国防教育—函授教育,主要是利用《报》、《中国民兵》等报刊、杂志和一些自编教材对他们进行教育宣传,以达到接受国防教育的目的;四是举行党政领导干部“军事日”和军事学术交流互动,有助于促进国防教育的普及、繁荣和发展军事学术研究,国防观念的自我熏陶和国防知识的自我完善。

(二)加强国防教育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现如今,中国正在稳步的向前发展,但在一些战略重地,肆意毁坏国防、军事设施的事件屡有发生,2002年江苏徐州国防设施遭破坏,防空洞成“景点”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还有一些人不把军队看作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象征,而是把军队视为一个普通的社会团体,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就认为军队贬值了,于是出现了军人的奉献精神得不到应有的而理解,军人形象被任意丑化和贬低,以及征兵难、专业军人安置难、军属优抚政策落实难、军人子女入学难等一些实际问题,如2011年武汉的张某等3人拒服兵役遭到行政处罚,以警示适龄青年积极履行国防义务。

因此,要加大对负责征兵、优抚、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国防科研生产、国防动员等工作人员的国防教育力度。

(三)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基地,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重点抓好高校的国防教育,对于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2006年11月13 日,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颁发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第四章第三节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树立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高校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青少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意识的强弱,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台、校报、网站、宣传栏、板报、“文化墙”等形式广泛开展校园国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国防教育活动中增强对国防知识的了解,还可以通过这些宣传工具反映、传授国防知识,使大学生真证培养较强的国防意识。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3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对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的现象,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国防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战备教育,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还是比较安宁的,没有“敌国外患”,进行战备是无中生有,认为国防教育没有现实意义;二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模糊,认为只要我们把经济搞上去,我们国家就强大了,甚至认为,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国防教育需要花费很多经费与精力,是“纯消耗”、“扯后腿”的一项工作;三是把国防建设简单地看成是军队建设,认为参加国防建设乃是军人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应该对持有这些偏差观点的人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

国防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技能、国防法制、军事理论等多方面。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国防教育的内容还很不规范,缺乏针对性。在国防教育中,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员的国防教育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对干部学什么、群众应了解什么、学生应掌握什么等,都未做明确规定,缺少针对各个层次和对象的规范化教材。许多地方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习惯照抄照转上级的宣传材料,并不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写教材,使教育内容不能够针对本地情况进行教育,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更有甚者,很多人把国防教育等同于近代史教育,一说搞国防教育,就把一些近代历史图片制成展板拿到街上摆一摆了事,还出现了基层国防教育办公室不注意收集、整理发生在身边的国防教育材料,没有长期教育计划,只有上级要求时才去临时找材料的现象,使得国防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

尽管《国防教育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国防教育的经费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保障国防教育所需的经费。”要求各个地方政府机关、企业、学校要在自己本单位的经费预算中开列出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所需要的经费,但是对于国防教育活动经费如何预算,怎么分配国防教育经费比例,经费保障的具体数额等,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有些地方党委、政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对经济建设投入力度大,用于国防教育的经费却十分有限。国防教育经费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很多地方却普遍存在着领导重视的经费就多,领导不重视的经费就少,领导想要什么时候给就什么时候给的随意现象。例如,有些地方国防教育的经费只有几万元,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只有几分钱,而有些地方却有每人好几百元的现象。有些地方虽然把国防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适当增加。无法落实国防教育的经费保障,必然有碍于国防教育活动大范围、经常性的开展。

全民国防教育对策

加强国防教育,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随着世界安全局势与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斗争也变得异常复杂。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而更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求发展。但是,我国周边环境以及国际环境并不稳定,特别是一些西方人士提出的“中国”,更是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面对复杂而又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的严峻挑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开展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全体公民充分认清目前国际形势,明确我们所面临的潜在威胁,加强国防观念,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从而万众一心地搞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防威慑力、遏制力和赢得现代战争的能力。”[3]国防教育作为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对全民的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为捍卫国家和领土完整,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加强国防教育,是提高国防精神的重要途径。

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中最基本的则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所需要的各种精神。国防精神是国防意识的集中表现,突出体现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尚武的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民族团结、抗洪精神等方面。培养国防精神历来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形成积极、深刻、理性的国防观,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国防教育关系国家的兴衰强盛。加强人们的国防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充分认清国防建设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增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对青少年国防精神的培育,要突出体现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教育,以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广大青少年,使其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弘扬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应通过全民国防教育,转化每个人的思想,提高全体公民对国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增强人们爱军尚武意识,从而形成人人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良好局面。加强国防教育,是提高国民国防素质的有效途径。国民的国防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则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加强国民的国防教育也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规定:“国防教育是一项旨在提高公民综合国防素质的全面系统教育,其基本任务是:普及国防知识,培训军事技能,培育国防后备人才,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仅能够使人们增强国防观念,而且能使人们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技能,锻炼强健体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国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这是其他教育内容和形式难以替代的。#p#分页标题#e#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4

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对新形势下的人民防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把人民防空教育作为人防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巩固、发展初级中学防空知识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成果和城市社区防空知识教育全面铺开的基础上,拓展思路,放宽眼界,探索新形势,运用新载体,拓宽教育领域,提升教育层次,全省人民防空教育形成了党校、行政院校、高中等院校、大中型厂矿企业、初级中学和城市社区“六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全省各级各界形成统一认识,进一步推动河北省人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建立“六位一体”人民防空教育体系的动因

围绕建立强大的人民防空体系,中央做出了“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原创: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新概括,提出了完善“六个体系”、提高“四种能力”的奋斗目标。这是站在“三个代表”高度对人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立足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这样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全党动手,全民支持、参与。这就要求我们人防部门唱好“主角”,首先通过具体和扎实有效的人民防空教育,完成好从思想认识上动员干部群众的任务,使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明确各自的人防建设责任,从不同角度履行好人防建设义务,从而形成强大的人防建设合力。我们业已开展的以初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防空知识教育和面向全社会的人防宣传,起到了较好的基础和导向作用,但也分别存在范围狭窄和缺乏具体对象的缺陷,不足以有力带动全民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的普遍增强,不足以保证人防建设责任的全面落实,不足以对人防建设产生具体直接和现实有效的推动力。“六位一体”的防空教育体系,既涵盖了各级党政领导和一般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产业工人、三级学校学生和城市社区居民等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员,又抓住了施教对象各自身份的特征性,便于全面推动和分类施教,体现了人民防空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和整体性,符合教育规律和不同层次人员的认识水平,势必带来特殊的教育效果,极大优化人防建设环境。

二、建立“六位一体”人民防空教育体系应抓好的几项工作

“六位一体”的人民防空教育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全民教育活动,能否有效开展起来,主要取决于省级人防部门的协调力度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筹谋策划到位。工作中,我们采取当参谋,省委议军会上上议题;唱“主角”,分别研究,统一部署的方法,确保了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落实。二是沟通协调到位。我们借助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中央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决定的下发和省委议军会议的东风,在拿出具体意见后,与省委组织、宣传、企业工作管理和省政府人事、教育等部门逐一协调沟通,明确各自履行的职责,从而形成了人防教育工作合力。三是服务保障到位。在抓好政策驱动的同时,我们积极为基层开展教育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先后组织力量编写了《初级中学防空知识读本》、《居民防空知识简明读本》和《河北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防空知识读本》,并编辑了教学参考书、开展讲座的讲义和音像资料,为分类施教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三、建立“六位一体”人民防空教育体系的意义

建立“六位一体”的人民防空教育体系,不仅是确保人民防空教育与时俱进、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需要,而且将对新时期人防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有利于全面优化人防建设环境。“六位一体”的人民防空教育体系,囊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消除了防空教育的“盲区”。人民防空教育的广泛普及,将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对人防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认清加强人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彻底纠正人防。“无用论”、“过时论”等错误观点。认识的到位必将带来支持、参与人防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进而为人防建设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

有利于人防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人防工作的认识提高了,责任明确了,就能够正确处理和把握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依法办事和站在“三个代表”高度履行人防建设责任、义务的自觉性。人防机构不稳定、经费难筹措、优惠政策难落实及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中的随意减免等制约人防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进而铺就人防建设的坦途。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5

关键词: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29-02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探索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对于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全面普及高校国防教育,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要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把高校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高校国防教育是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依据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此,高校国防教育通过“军事理论课――集中军事训练――经常性国防活动”三位一体化教育,将素质教育内容进行了具体落实,特别是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更是集中进行了强化。实践也证明: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高校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由于社会人才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也显得尤为突出。素质教育摆脱了应试教育以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为培养对象,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状态。它要求学生用更多时间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素质,试图通过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增强学生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出人才成长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也鲜明反映出合格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防教育恰恰是一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兼顾的教育形式。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文化修养。这使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能进一步补充和发展素质教育,使高校素质教育得以更加完善和谐地发展。

3.高校国防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高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并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全体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也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到渗透作用。同时,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强化遵纪守法意识、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国防教育的开展,使得高校可以更为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内容,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已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领导机构、教育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然而,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1.认识存在偏差,国防观念淡薄。高校对国防教育认识问题主要体现为国防教育目标狭窄。大多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内容上侧重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没有将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定位于更高层次的人才素质培养,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国防素质教育体系。学校认识的偏差使得高校国防教育在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编制配备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有问题。同时也导致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参与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的热情不高,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受阻,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

2.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高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育、技能训练、国防活动等途径,教育方式单一。同时,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也更多采用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将国防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军事技能训练缺乏长效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军事技能训练缺乏连贯性,不能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3.教育队伍匮乏,教育保障不力。在多数高校,从事国防教育活动的专职人员配备不齐,通常是以一支“杂牌军”形式出现,主要是学生工作辅导员、部队专业干部、学校党政领导兼而代之,教育队伍保障不到位。部分高校由于没有专职军事教师,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只能应付了事,教育成效不明显。就专职军事教师队伍而言,也存很多问题,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学历结构偏低,职称问题更是突出,军事教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使得教师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

4.学科建设缓慢,教育后劲不足。从1985年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试点到今天,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成果显著,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挤占了高校部分教学资源,部分高校主张将军事理论课与“两课”合并;高校军事教师的职称评定、科研方向、学历提高等问题因没自己的学科依托而面临困境;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客观要求必须寻求国防教育学科的建立。

三、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创新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要在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争取各方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关键、促实效,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水平。

第一,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完善高校的教育功能。普通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成效,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国防教育工作。首先,强化国防教育是高校重要职责的理念。明确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高校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国防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现途径,在充分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范围,并系统性地开展各种国防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二,创新国防教育开展形式,促进高校国防教育成效。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紧跟时展的新要求,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内容;结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新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并通过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素质培养、考评机制实施等途径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同时,要积极利用新生军训、大学生征兵、军事技能竞赛等环节作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切入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把国防教育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国防知识讲座,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娱乐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经常化、系统化。

第三,加强专职国防教育队伍建设,保障高校国防教育良性发展。具有较好素质的国防教育专职人员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不断健全国防教育机构,配备专职国防教育人员。在人才引进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国防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国防教育专职人员既要有学历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军事工作和军事生活经验。同时,不断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军地联谊、调研学习、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等途径实现国防知识的共享,尤其要充分发挥部队单位、军事院校的专业优势为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军事教师,进而逐渐建立起一支符合时代要求、政治过硬、专业精湛、作风优良的国防教育队伍。并从政策上、职称上、资金上给予扶持,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学术环境,引导国防教育队伍健康发展。

第四,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夯实高校国防教育基础。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科定位,清楚高校国防教育与“两课”的关系;规范学科规划,根据学科建设的目标确定学科建设的宏观策略和微观细则,使其既能指导全局又能关照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规范,教学条件的优化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学科建设创造条件;重视科研团队培养,加大科研项目的申报,通过科研水平提高来推进学科建设速度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对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国防教育新机制,构筑国防教育新体系,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为《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号:JY10-101]

参考文献:

1.梁仕新,张丹虎.浅论高校国防教育的着力点[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3)

2.杨玉中.浅谈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4)

3.陈宝华.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9年(4)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内容与形式 研究

引言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的国防教育体系,高校理应发挥全民教育资源优势,担当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历史使命。自1985年国家教委在部分大专院校开展学生军训试点以来,高校就把学生军训作为推进国防教育,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途径之一,不断探索。但是,目前我国国防教育水平还不高,国防动员能力还不强,国防后备力量储备还不足,有关法律法规配套建设还不健全,国防教育实施情况远不如人意,运行机制也还不够合理,内容和形式还不够科学,大学生国防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构成

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应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灵魂,以意识形态教育为要点,以军队技能为关键,以向各领域渗透为目标,构建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体系,旨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观念和提高大学生预备役后备人才,培养大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涵养大学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滋养大学生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恒养大学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1.基础内容: 以法律法规为基础

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一方面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从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做到依法行事、令行禁止。另一方面认真履行兵役义务,崇尚习武精神,崇尚入伍光荣,崇尚守土卫国,捍卫国家尊严是每一个大学生最神圣之职责,矢志不移勤学苦练,增长本领,报效祖国。

2.核心内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事业; 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志,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具体的实施途径为: 第一,显性课程教育: 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理论联系世情、国情、省情以及学生实际,增加学生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涵养学生个人价值目标与国家命运高度统一。第二,隐性课程教育: 充分挖掘所设课程中爱国主义元素,结合专业教育,涵养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报国之志。第三,拓展第二、三课堂: 采用渗透式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文化和沟通,让学生热爱自己、感知他人之仁,学校之爱,国家之嗳,体验勤奋是人生发展之基,爱国是事业发展之本,增强对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3.主题内容: 以国防教育为重点

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观念、艺术思想和经济主张等,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国防教育被视为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主阵地,强化大学生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家意识等教育。

第一,国防观念: 简单说就是人们对待国防所持的根本观点,是人们对国防的理性认识,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观念。

第二,国防知识: 简单就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就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第三,国家意识: 公民国家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强烈的国家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思想根基,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尊严的精神支撑。培养大学生心系民族,情系祖国,历练本领的报国情怀。

4.专项内容: 以军事技能为关键

大学生通过军事训练、军事体操、军事武术、军事体育、轻武器射击、军事地形、野外训练、军队条令、紧急疏散、防空袭、野外训练,模拟战地急救,防毒等相关知识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组织纪律,增强集体荣誉,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锻炼意志品质,有利益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事业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体验军旅生活,爱军习武,增强体魂,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5.拓展内容: 以向个领域渗透为目标

随着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与世界各国优秀国防教育体系借鉴相结合,培养大学生成为“责任公民”和“理国者”。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形式特点

第一,注重全面宣传,多样化效果好。充分利用好媒体的力量。

第二,注重体验训练,多渠道能力强。充分利用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室力量。

第三,注重大学生入伍,优化部队整体素质。充分用好做实大学生入伍政策,凝聚此力量。

第四,注重大学生科学研究、后备役质量高。充分利用大学功能,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主动积极地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培育科学研究团队,科技创新小组,申报和参与综合性国防项目建设,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国防建设项目共建。

第五,注重现代教育平台搭建,网络教育广。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平台搭建,如校园网、微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红色网站等进行国防教育。

总结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公民国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与形式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俱进,从当今世界视野看我国国防教育,从新时代大学生实际对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增强大学生国家意识和国防观念,提高我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 国防教育

[作者简介]宋逸成(1963- ),男,江苏兴化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防教育。(江苏 江宁 21116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国防动员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SJMY201302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081-02

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是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更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自身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国防责任意识的教育、对当今世界形势的认识、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掌握、国防教育的实践性和主渠道的作用发挥等方面来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展开调查,发现我们应该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现状

1.大学生中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校建设发展以及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还可以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流露国防情感、产生国防意识以及养成国防技能与国防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通过国防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从而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民族的凝聚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其次,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教育大学生树立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到未来的战争是高技术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未来的战争不仅只是地面上的对峙,而是陆、海、空、天、电、磁一体的多维战场。国防知识的学习,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活跃他们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激励大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最后,国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生活上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心理上增强大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及抗挫能力,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在体魄上塑造出具有军人那种昂首挺胸、富有信心的气质和形象。总之,大学生深入学习国防教育知识,养成相应的日常习惯,将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目前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而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教育又维系着国防的巩固、发展和强大。麻痹祸之首,国盛防为先,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国防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是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虽然现在高校都开展军训活动,但更多的只是走走形式,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不了解国防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表面的教育问题,其背后隐藏的更是意识形态和培养目标的问题,是教育利益和教育方向的问题。

首先,缺乏大学生国防责任意识教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主动担当历史重任、不能为国家安危着想的大学生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能为社会努力学习。但是当代大学生长期在和平环境中生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在高校的国防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国防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应有的心系国防、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国防意识缺乏。

其次,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缺乏全面认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还是难免,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当代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更加明显、恐怖活动十分猖獗,美国重返亚太、争端、南海争端等局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再次,大学生缺乏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虽然各高校都严格按要求开展军训,但是短短的1~2周时间难以让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有深入了解,难以让学生全面熟练地掌握军事技能的要领,更难以将国防知识及为国拼搏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认识含糊笼统,对军事技能的掌握浮于表面。

最后,大学生国防教育缺乏实践性。对大学生国防知识来源的调查显示,学生的国防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及国防部门宣传等途径的比例偏低,说明学校的国防教育更多停留在表面,并未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缺少国防实践活动,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不够明显。军队的“活教材”作用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探索

1.确立合理化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是指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这一特殊教育领域,各级各类目标及其纵横联系构成的具体教育目标体系。它既包括与国防密切相关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教育有关的国防教育基本目标,也包括国防纵向目标体系和国防横向目标体系,还包括与大学生国防素质与职业素质相关联的协同目标体系。构建合理化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是组织国防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克服当前教育目标缺陷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国防教育通过让学生认知和了解国防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防情感,提升学生的国防能力,从而内化成为学生的国防品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实现国防教育基本目标。

国防教育纵向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全民国防教育总体目标、高校国防教育基本目标以及国防课程设置目标。高校国防教育基本目标是在全民国防教育总体目标的框架内,按照全民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相关工作。设置大学生国防课程,除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外,还应设置与国防相关的选修课、讲座、研讨以及各类国防实践活动等,实现对大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的纵向教育目标。

国防横向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和国防法规的学习;国防精神的培养;国防历史的回顾;国防科技、国际经济、国防外交、国防战略的认知等。

协同目标体系主要是将大学生国防综合素质与专业相关联的职业素质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旨在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克服困难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完善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体系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完善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等教育基本目标,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南大校长陈峻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现在的大学教育在求‘真’上花了很大的气力,在求‘善’求‘美’上则远远不够。”教育注重追求知识,但忽视了对人生、人性的关照,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探索“一轴三足”的国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师资队伍、创新实践和科研活动作为三足支撑,围绕大学生在校的时间轴,实现国防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协同教育目标。将国防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将创新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让大学生心系国防,面对困境不退缩,充满梦想,真正体现出大学生理解包容、感恩奉献、责任担当的品质情怀和优良的职业素养。

其次,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备受各高校的重视,从师资选拔培养、后期培训、职称评定等多方面给予高度关注。但从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则将国防教育边缘化,将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投入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建设大学生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做到老中青相结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教学经验与授课技巧教给年轻教师。二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国防教育方向有硕士及以上师资的相对较少,多数教师只接受过来自教育厅组织的国防教育专业培训,因而缺乏教师们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思维能力。三是成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中心等专门科研机构,让国防教育青年教师参与其中,积极开展研讨和教研等科研活动,并参与国防教育等专项课题研究,增强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最后,完善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加以不断完善。国防教育显性课程通常指高校设置的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军事理论进行36学时的学习,高职院校学习24学时,接受军事技能训练7~15天。该课程的设置虽然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高校在大一就完成了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所学知识及技能难以在大学生涯中巩固和内化。因此须通过国防教育隐性课程来巩固和强化显性课程的教育内容。国防教育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开展与国防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在校园国防文化中渗透军事教育,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横向拓展,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构建多样化的国防教育实践体系。首先,搭建网络化国防教育实践平台。抢占网络上的大学生国防教育阵地,扩大国防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利用网络优势实现网络信息的新闻、资源学习、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互动交流等,引导大学生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热点,加深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的认识,认清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思想,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通过了解国家最新的军事研究成果,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实践平台,互动交流,各抒己见。并结合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大赛的经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网上国防教育工作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其次,开展创新性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将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献出自己的力量。一是举办一系列的主题式军事文化节,如以“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为契机,让大学生明白科技强国、科教兴国的硬道理。二是开展专题教学,邀请国防专家及校内资深教授做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防前沿动态,对军事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三是组织国防知识及国防征文竞赛,举办军事图片展,在校园营造居安思危的氛围,激励大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四是组织外出实践活动。如参观各类博物馆、瞻仰革命先烈、邀请老红军为大学生讲述革命事迹及英雄壮举等。

[参考文献]

[1]丁晓昌,张政文.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8

关键词:国防教育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学术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09-02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无到有,建设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国防教育已经逐步从课程建设中走出,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学科建设迈进。但是,回顾国防教育建设历程就会发现,科学研究与其他方面想比较,始终是一个“软肋”,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间专业学术成果展现、交流平台缺乏是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很多国防教育者在进行科研时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即自己的学术成果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展现,且大家的学术成果也比较分散,缺少一个长期固定的、可以集中交流的文字媒介。久而久之,从业者投身科研的积极性降低,科研水平难以提升也就逐步成为国防教育体系建设的“短板”。因此,无论是现实还是长远地看,国防教育都需要创办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因为这既有助于解决科研人员在工作当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行业学术成果的交流和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那么,打造国防教育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正确认识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对学科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是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课程建设向学科建设跃升的必然结果。根据教育学理论,从课程建设转向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质的飞跃,相应地对学科从业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亦然。通常,“学科建设(disciplinary development)”就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1}学科建设的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组织完善、学科制度建立、学科建设方向确立、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术环境建设,等等。{2}可见,与科学研究相关内容的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相应地,对于科研成果的展现也比课程建设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建设时期强调的是科研的孕育、生长,而学科建设时期则要求对科研做整体规划布局,成果的展现是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其他成熟学科拥有的众多专业学刊就是例证。国防教育要想“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3},即成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4},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显然不可或缺。

其次,创办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有可能的话,出现多个),不仅能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工作当中面临的学术成果展现和交流的难题,而且还会从整体上激励和提高全国国防教育科研的水平,进而推动和完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6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国防教育者投身科研,“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5},努力成为教学与科研的双优人才。但是,在实践中,国防教育者不约而同地发现自己处在发文章难和难以交流的窘境当中,要么不少期刊编辑部不认可国防教育学科科研成果,要么已有的成果分散、凌乱,最终国防教育者不得不各自为战,交流沟通的渠道偏少,这些都制约了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而专业学术交流平台一旦创办成功,并且出现多份,显然有助于国防教育者走出当前窘境,调动和激发后者的科研积极性;反过来,国防教育科研成果通过专业期刊等平台集中展示,使从业者在了解整体学科成果和水平的同时,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就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当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实现共同进步。显然,此举有助于国防教育行业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无疑对当下的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鼓励有条件的国防教育集体单独或联合创办国防教育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

创办国防教育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考虑到刊号的审批、编辑人员、资金等一系列切实问题,创办的难度不小,这是远非一般国防教育集体所能承担的重任。担当重任的单位必须有多年的国防教育经验,雄厚的科研基础和较高的科研水平,相当的人员的编制,充沛的资金保障,以及顺畅、广泛的行政和学术关系,等等。即便如此,在创办过程中,考虑到工作的难度,这些单位在自身努力的同时,还需要积极争取相关方面的大力协助。那么,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具体工作的落实。首先,如前所述,基层单位要意识到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对促进学科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共识,并且还要尽可能地扩大这种共识,最终促成行业共识,以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学术平台创建工作。其次,创办专业学术期刊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如前文提到的刊号的审批、内容编审、人员的选拔与编制问题、资金的保障等,这就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具体操作中,承办单位要克服困难,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解决工作的外在条件需求,其间既有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有资金、人员配备方面的保障;同时,内部更应积极行动起来,统筹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调动和激发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各方面的工作。只有内外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术交流平台创办工作的顺利推进。

2.内容设置。首先,在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内容设置问题上,要贴近和服务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在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范畴内,宏观上,可以将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组织完善、学科制度建立、学科建设方向确立、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术环境建设等众多学科建设的内容涉及其间;微观上,以教学内容为例,国防教育分为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因此内容设置最起码应顾全两个方面。其次,主编应及时把握各时段的学术热点或突出问题,以卷首语征文等方式,引导国防教育者认真思考,并以论文的形式阐述各自见解,以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再次,设置一个固定的交流、辩论平台,为大家就某一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提供空间,以期在交流甚至辩论中提升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最后,预留其他内容的空间。

3.严把质量关、科研风气关。首先,严把质量关是任何一个学术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国防教育专业期刊也不例外。期刊的质量关观念必须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树立,并且要一直抓下去,时刻不得松懈。期刊上刊登的文章一定要高水准,必须经过专家的认真评审,该修改就修改,严格要求,并且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将最优秀的论文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而促使国防教育科学研究在较高的起点上扎实推进。“高标准,严要求”,既关系到期刊的长期发展,也影响到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各方必须加以重视。其次,树立科学严谨的科研风气,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科研风气和学术氛围必须从学术平台创立伊始就要树立和培育,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要不断地强化。“科学严谨”是对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机构最起码的要求,学刊也不例外,后者要勇于与破坏学术规范的行为作斗争,引导、监督集体和个人科学研究工作的正常、有序和健康进行,着力营造、维护和保持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与氛围,并使其成为一种集体的规范,进而配合学科建设,将科学研究规范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并适时引导有条件的国防教育集体创办专业期刊,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既可以解决本学科科研工作中的部分现实难题,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国防教育整体科研水平,消除学科建设当中的潜在“短板”,且源源不断结出的理论硕果又会服务于学科建设。

注释:

{1}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5-50

{2}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11

{3}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4

{4}辞海(中)[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947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教体艺术,2007(1)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9

今年5月,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8-2012年工作规划》(下简称《工作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工作规划》的贯彻实施,将有力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与此同时,我们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7月份将在全系统开展第十七个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增强‘三纪’意识,推进廉政建设”(“三纪”即党纪、政纪、法纪)。学习贯彻《工作规划》和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这两项工作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要全面加强国税系统的反腐倡廉建设。全省国税系统各级党组要把学习贯彻《工作规划》和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周密部署,精心谋划,力求实效,努力推动全省国税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上新台阶。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学习贯彻《工作规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处理了、等高官,表明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同时应看到,反腐倡廉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订科学、系统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规划便显得格外重要。“为政必立善法,俾可以垂久传远”,只有建立良好的章法,反腐倡廉工作才能持续推进。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对制订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规划予以高度重视。去年底,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亲自部署制订《工作规划》;中央纪委监察部把这项工作列为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并多次专门听取《工作规划》起草情况的汇报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同志直接指导《工作规划》的起草工作;今年4月2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工作规划》;5月23日,中央召开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电视电话会议,贺国强同志作了重要讲话,6个部委、省委主要负责人亲自作了经验介绍。贺国强同志的讲话对《工作规划》的学习贯彻作了全面的部署。

《工作规划》的出台,不仅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对今后五年里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总体安排,更是集中体现了对党的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上的新智慧。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定位为“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此次制订并实施《工作规划》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各项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作规划》具有纲领性的特征,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工作规划》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方面提出了今后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要经过5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所以说《工作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其纲领性的地位。

(二)《工作规划》具有全局性的特征,体现了党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治理腐败的思想。《工作规划》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将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大胆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把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把惩治与预防、教育与监督、深化改革与完善法律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

(三)《工作规划》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反映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工作规划》是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标志着党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工作规划》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新形势,提出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

全省国税系统各级党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从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务实地推进国税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

二、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自**5年中央颁布《实施纲要》和总局党组下发《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以来,我省国税系统在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创新教育、深化监督、开展惩治、探索预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形成了各级党组高度重视抓反腐倡廉的良好局面,领导责任进一步明确,“一岗两责”得到有效落实;二是提高了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规范,机关、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步加强,惩防体系的预防作用得到较好的体现,整个队伍保持平安稳定,全系统受党纪政纪处分人数呈明显下降态势;三是紧紧围绕国税工作中心,深化监督措施,加大监督力度,促进了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保证了税收法规政策的实施和税收任务的完成;四是行风建设得到加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五是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纪检监察部门主动组织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反腐倡廉整体合力逐步形成。当然,在我们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有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监督制约的深度和力度欠缺,尤其是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以及基层执法的监督显得不足,超前防范、过程监控和主动发现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正视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完善。

当前,全省各级国税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工作规划》为契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规划》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上来,紧密结合国税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措施,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狠抓任务落实,扎实推进国税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深入学习宣传,全面领会精神实质。各级党组要带头组织学习,近期要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传达学习《工作规划》,全面领会其基本精神、深刻内涵和工作要求,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情况作为今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找出不足,明确方向。要在入心入脑、务求实效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纪律教育学习月这一平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辅导讲座、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系统地学习《工作规划》,使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当前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形势,熟悉今后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明确具体工作任务,抓好落实。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各地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在全省国税系统形成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浓厚氛围。

(二)制订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学习贯彻《工作规划》,一定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从反腐倡廉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落实,体现出各自的重点和特色。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长远,就是要进行战略思维,运筹帷幄,立足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对国税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完善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建设;立足现实,就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长远的工作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得以落实,实实在在解决现实问题,积小胜为大胜,稳步推进全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目前,总局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待总局文件下发后,省局将及时下发意见,希望各级党组要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在认真总结前阶段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系统内在构建惩防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具体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监督制约,切实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按照具体职能部门的职责特点,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明确牵头和协办单位,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针对《工作规划》中第五部分第三项关于税制改革的内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上级决策提供现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省局机关各处室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分工,根据自身职能特点,研究提出本处室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措施。要着重在创新与完善上下功夫,查找本业务线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建立和完善一些管理制度,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从而依托规范的管理,构筑起违法违纪“不能为”的堤防,扎实推进我省国税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组织保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规划》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各级党组必须加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领导,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分管领导齐抓共管,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明确责任主体。全省国税各级党组要切实承担起责任主体作用,把《工作规划》学习贯彻落实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是全省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对全系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负总责,各市局“一把手”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本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组织好《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各项任务的落实;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本级党组抓好《工作规划》的任务分解,制定实施方案,跟踪抓好《工作规划》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完善责任体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形成覆盖全省国税系统的、科学有效的责任体系。要建立健全考核、督查、评价和责任追究四项工作机制,为《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情况纳入全省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三纪”教育,打牢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三纪”意识具有突出的自律和自控特征,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当前,《工作规划》的颁布,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搞好“三纪”教育这项前沿性工作,夯实反腐倡廉工作基础,是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我省国税系统不断强化廉政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干部队伍的法纪观念、廉政意识得到有效提高。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系统内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暴露个别税务人员“三纪”意识淡薄的问题。切实加强“三纪”教育,通过对“三纪”的讲解和个案的分析,强化广大国税干部的“三纪”意识,使广大国税干部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白法律与自身利益的关系,了解什么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违法要承担什么责任,受到哪些处罚,正确认识违法与守法、罪与非罪的界限,增强税务人员执法的风险意识,纠正自己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避免因不知法而违法;进而,教育广大国税干部对守法、守纪行为的认知和赞同,认识到违法对社会、对组织、对家庭、对个人的危害性,提高对遵纪守法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遵守法纪、运用法纪、维护法纪,培养和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这对我省国税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一)“三纪”知识的灌输与廉政文化的熏陶并重,提高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三纪”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播行为,是党风廉政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它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注重人的行为品质的塑造,其内涵深刻,其内容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法制特点,侧重党纪条规、政纪国法、廉洁自律。因此,我们既要把握宣传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找准“三纪”教育的自身特点。在“三纪”知识的宣传教育中,既要注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宣传活动、法纪报告会、法纪知识竞赛等共性教育,还要注重对特定人员个性问题的解答以及提供法纪咨询,对案件当事人关于法理、法条的阐释等个性教育;既要注重解答法纪咨询、组织法纪讲座等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互动,还要注重通过刊物、宣传栏、网络、短信等通过质介媒体的间接宣传教育,使广大税务干部从对“三纪”知识的掌握从少到多、到耳熟能详,从而提高干部职工依法办事的原则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不能仅满足于纯粹学习“三纪”的条文,要开展更高层次和品位的廉政文化教育。廉政文化既包含着“三纪”的思想、制度,还包含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心理习惯等内容,并在精神上支配人们的一般观念、原则和价值体系,是人类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会正义的本质表达。虽然廉政文化的形成和产生效果相对缓慢,不能立竿见影,但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能使干部职工在情感、意识层面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纪律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开展“三纪”教育过程中,要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和风细雨的渗透功能,让“三纪”意识逐渐在广大国税干部心中扎根。今年,总局纪检组、监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系统列活动的通知》(国税党纪发〔**8〕4号),省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国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粤国税发〔**8〕105号),对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部署,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紧密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开展,抓紧抓好贯彻落实,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普遍教育与分类教育并重,增强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的针对性。这次“三纪”教育对象是全省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然而,这些对象之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因为人员对“三纪”的认知程度、岗位对“三纪”的需求都各不相同。因此,开展“三纪”教育既要照顾广泛性,在内容上,应以满足广大国税干部对“三纪”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加大与国税干部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纪律的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国税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实际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纪律问题,坚持一些适用于广大干部职工的法纪知识、法制思想和法治方法的普遍性宣传,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等,省局为此编印了《**省国税系统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学习资料汇编》。各单位在开展普遍教育的同时,又要根据不同对象的认知层次、岗位特性、受教育程度等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施以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如,对各级领导干部要侧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的教育;对人、财、物等行政权力岗位干部侧重人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等的教育;对征管、稽查等执法权力岗位侧重税收法律法规和案例等的教育,因人施教、因岗施教,保证“三纪”教育能解决实际问题。如,省局在今年的全省国税系统基层分局长培训中,有针对性设置了基层管理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教育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纪律教育“精品”。纪律教育工作要讲求质量,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成为表面文章。所以,我们在宣传教育工作上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要从实际出发,把上级和地方纪委的要求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挖掘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品牌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创新“三纪”宣传教育的形式,丰富“三纪”宣传教育的内容,拓展“三纪”宣传教育的载体。比如,创作一批有影响、有感召力的作品和节目,总结宣传几个确实树得起、立得住的先进典型事迹,积极开展一些有鲜明时代特征、有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教育活动,整理编辑有本地特色的纪律教育资料。等等,总之就是要突出特色,形成品牌,产生影响,扎扎实实把纪律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果。

四、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