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集锦9篇

时间:2023-07-18 16:41:10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1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教师应制定好有关的课时计划,单元计划与中长期计划。最初可以由教师指定探究问题,然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实现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策略。将兴趣转化为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尽量提出问题,互相启发,而不做任何评判;故意唱唱反调,或反问几句,或问问为什么,使问题深化,清晰;引发学生的不同观点,产生争议性问题;比如:在学到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是,我自制了学生感兴趣的投影《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和《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图,自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反映出他们当时已有了一种什么朴素的观念?”(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及课本创设的“活动与探究”中的前两个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讲座鼓励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大胆想象,敢于探究,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 促进合作过程中的积极互动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策略:给小组设计富有特色的队名;确定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进行角色分配,使每人的角色互补或相关,如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告者等;进行工作分工,使每一成员所负责的任务成为其他成员完成相应任务的基础;共享资源,使每人只拥有完成整体任务折一部分资源或全组只有一项共同使用的资源;建立互相制约的奖励系统等。在学到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第一组是手工业组,第二组是农牧业组,第三组是奴隶生活组。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收集本组所需要的信息。发给每一个组一张纸,将收集的信息写在纸上。教师可利用学生阅读的机会,了解各组收集信息的情况。各组将收集的信息张帖在黑板上互相交流,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讲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前面已讲了青铜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最后根据各组收集信息的情况为小组的队员插上一面红旗。

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争执不下”现象是很正常的。它说明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和交流。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批评对事不对人;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内容,不急于对别人的观点作判断;针对具体事例,而非抽象观念进行讨论;进行角色转换,去除自我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合作技巧对于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非常重要。教师可按下列步骤指导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海报,布告或班级公约等形式强调合作技巧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自由表达等方式,以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合作技巧;安排适当情境,提供学生进行合作的练习机会,每次练习一两项,待熟练后,再练习新的合作技巧;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进行反省和改进。

三、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装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比如可以提供探究活动过程的大致框架或提示清单,说明进行某种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但不要用僵死的模式固定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我组织学生搞一个小报汇展。课前,学生已按照老师要求的内容范围查找好了做小报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备好用具(大纸,剪刀,胶水等)。教师提示学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奋争史。其中,和辛亥革命就是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两次尝试,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那些勇士们所表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至今仍鼓舞着我们。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的机会,都来当一回历史小报的编辑,将我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选取出自己的小主编,每组编一幅历史小报。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按确定的一个选题保重一幅内容比较翔实的历史小报。(约15-20分钟)。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做好小报后,各组同学顺次上讲台展示所做的小报。

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发挥好“促进者”的作用。(1)教师可以提出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等等;(2)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或反面的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3)教师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某些住处或问题,但要尽量避免把答案直接“提示”给学生。

为了促使学生把探究活动与对学科知识和理解结合起来,教师要促使学生带着“反思”的态度去进行探,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这能说明什么?”“这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四、 努力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合作与探究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资源,工具和环境条件。教师要针对特定的探究任务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资料,资源,工具设备,环境条件,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便利等。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2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强烈。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自主探索、多媒体动画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内容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迪性。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

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这是探究能力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所提出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结论、反思与交流等环节。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来进行的探索活动,而教师只能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不能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倘若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不能独立完成任务,那么探究能力便很难向纵深开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在这里便显得尤为重要。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希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也带有一定的盲目与狂妄,教师应着力进行培养和引导,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独自克服困难。在这些方面,如果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此时教师应加以适当关心和鼓励,并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知识。

三、从客观外界事物入手,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鼓励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的助推器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或者回忆起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而且在思维的参与下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的,现实中尚未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新形象,这种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冬天到了,我们看到了大雪、冰冻,这是人的感觉器官摄取的外界事物,这是表象。在我们阅读了文学作品中关于北极、南极的描写时,我们的头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就可以形成我们从未去过的北极、南极等的新形象。

和想象一样,联想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指在回忆时,或在观察外界某一事物时,由眼前的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想象与联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得到发挥也就会推动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尊重学生个性,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如何适应并满足这种需要,事关教学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探求新知。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张扬,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挖掘,只有教师多给学生自信,就会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常常有独特的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3

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我校开展的“361”快乐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广大教师转变理念,积极实践,课堂教学一改过去个体学习,接受学习主宰的局面,以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合作学习走进了课堂,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学习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许多数学教师在授课时,都乐于采用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自行探求知识,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但我们也发现,目前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讨论的问题缺少思维的价值,讨论少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讨论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讨论只是走过场.有的成了一种点缀、一种形式。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二、课题界定

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理念,以小组活动作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生生互动为主旨进而开发学生的自身资源,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带动学生,学生促进学生,以达到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互补性。

“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研究目标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二)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研究的实施措施与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用两组关键词来诠释:一是“个人自主学习+团队汇报”,即班级组建n个四人学习小组(团队)。为了让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我们第二个具体的做法是:“分工+轮换”。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丁,中心发言人,朗读者,阐述者。

个人自主学习+团队汇报,分工+轮换。

在每个小组中,进行非常明确的定位和分工,一个是中心发言人,一个是朗读者,另外两个阐述者要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理解。由此,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架构。

在小组中,中心发言人是学习小组(团队)的核心。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讨论;二是分工汇报。他是整个小组的组织者、小组智慧的整合者、汇报发言的调控者。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

我们认为,最具操作性的小组组合是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堂上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明,就会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可言。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止的争吵.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都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课堂教学一般由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集体学习这三种基本形式组成,具体是哪种形式在前哪种在后,没有严格的规定。

(四)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交流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交流好才是真的好”。而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汇报交流”这一块远远没有到位。“课堂汇报交流”只是一个停留在口头上的招式而已,未能体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发扬民主,引起竞争,鼓励合作学习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某某小组可不能落后”、“某某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井把小组合作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予以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形成合力。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研究效果

1.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合作、实践、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他们获得智力的、感情的、知识的、道德的“满负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逐渐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我校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六、问题与反思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4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设立了《分组合作感受成功》的研究课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以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科成绩为导向。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用课改的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指导课题研究并善于抓住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精神。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科研上水平”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成了学校推动课程改革的一个主渠道。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之际,我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浪潮中去,不断学习新课程和教育科研理论,努力提高理论修养水平。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我确立了《分组合作,感受成功》的研究课题,大胆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是实施课改的关键所在。我善于抓住课堂主渠道,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有效地运用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大大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性很高,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特点。

1.充分重视值日报告的效能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值日报告”是提高学生口语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要求学生在作值日报告前必须在报告小组里交流、讨论,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在上课开始时上台作值日报告;报告完后,再向班上其他同学就报告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回答问题采取自愿形式,每次学生都能争先恐后回答问题。通过值日报告,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英语的氛围浓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

2.巧设主题,开展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协作精神。

我在教对话和课文时,留一小段时间提供给学生一、两个主题,如模仿情景对话,编造新的对话或从课文中抽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用英语进行讨论,然后各组选派几个代表到讲台上表演对话或回答问题。我再根据他们表演或回答的情况打分,竞赛完后再综合其它竞赛项目累计各组总得分,每周综合比赛结果,哪一组得到的小红旗多,那一组就为该周的最佳组,没得到最佳组的都给予掌声鼓励,热烈的掌声表达出他们渴望上进、渴望把英语学好的心声。通过竞赛,学生培养了自主与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英语竞争机制引向课外。

农村学生由于受环境限制,大多没有讲英语的习惯。为了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热情,我巧妙地把英语竞争机制引向课外,寓其趣味性于第二课堂。我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

1.设立英语角,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我利用课外时间组织英语角活动,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自选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在他们交谈过程中,我轮流到每个小组中加以指导,各组在交流后,选派一名代表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交流,被选派的同学在自己讲完后,又对其他同学提了一些问题,有时让同学自愿回答,有时点名让同学回答,就这样自己当了一回“小老师”,其乐融融。当然这个活动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显得比较别扭,我都会稍加鼓励。通过几次锻炼后,他们已经表现得从容自如了。学生在英语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讲英语的胆量大了,口语水平也提高了。

2.组织英语听力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听力能力训练。

我把听力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组织起来,利用每周六的一段时间,加强训练。刚开始一、两周,我分发听力材料,着重对中考几种类型题加以训练。在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听边做答案,做完后再进行分析、讨论,对答案进行修改;在评讲时我对出现错误较多的题目详细分析讲解。从第三周开始,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在三个不同地方听录音(相同的内容)、做练习(可以在听完后讨论),把答案确定下来。最后我把三组的得分进行统计,评选出第一名,也奖励一面小红旗。一个月后进行累计,哪一组所得的小红旗多,哪一组就被评为当月示范组。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协作,而且培养了合作与探究精神,听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开展写作训练与竞赛,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

学生除了要具备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外,写方面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刚开始我先布置学生写日记或短文,然后逐一进行批改、评讲。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水平了,我再把班级学生分成4个小组,给出一个题目,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然后由各小组长自行召集该组成员评选2篇较好的习作,推荐参评班级写作比赛,我再把8篇习作进行批改评分,评定一、二、三等奖,并把学生获奖的文章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专栏上,给成绩较突出的组奖一面小红旗。学生在写作竞赛活动中,协作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写作热情与能力在竞争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学生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与协作,英语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自觉讲英语的习惯也养成了。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用《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分组合作,感受成功》这一研究课题,通过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使他们获得英语基本知识和初步养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丰力,金宝成等著.样搞好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合作探究能力 高效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悖新课程精神,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体验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来获取新的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现代的高中物理学习方式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教导为主,没有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高中物理应用问题的研究,设计好课堂要提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创新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兴趣。针对学生本人的高中物理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教学目的。

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高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获取信息的来源较丰富,教师要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例如,教师可以图像动态模拟弹性力的学习引申到弹性力的实验探究,并且要让学生参与实验,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趣味性较强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探究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学习中强调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猜想的方式,导入课堂,例如,对于两个带电的物体来讲,探究相互力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如带电物体的大小、带电物体电荷量及距离等,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和探究意识。

3.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探究

现代的网络技术比较发达,教师要创造和学生多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通过网络认识更多新鲜事物,与物理相联系,提高对物理的探究兴趣,学生对物理学习有疑问,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开展物理学习,提升探究意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几个误区

1.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缺少思考和研究,盲目跟风,把自主探究作为物理课堂的点缀,使其沦落为苍白的形式。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自主探究,又是讨论,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在这个课堂上,学生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呢?最后的结论还不是靠老师实验演示得出,学生被动的接受,该堂课的自主探究等于是表演,流于形式。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6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真正内涵,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这一学习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前提基础

1.教师必须领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性学习。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知觉作用和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究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竞争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被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将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1)把学生当作学生(理解学生)。这是指教师能蹲下来看学生,把学生看作独立发展的人,教师能真诚地理解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作一无所知的孩子,当作等待填充的容器,当作随意训斥的对象;能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使学生敢于说真话、表真情,敢于指出教师的不足。

(2)把学生当作教师(相信学生)。教师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拜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成长,比如,用“你们能指点我一下吗?”之类的语言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将会带出许多独到的见解,留给教师惊喜的发现。能者为师,教师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师式的学生。

(3)把教师当作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进行角色换位,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看法,善于倾听学生的“真情告白”,虚心地接受学生的意见。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式的教师,按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平等对话,进行情感交流。

(4)把教师当作教师(引导学生)。这是指教师要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而不是独霸课堂,居高临下,教师要有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功夫,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疏导,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策略

1.在入情品读、探究感悟中培养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大瀑布的赞礼》一课的教学,从“赞礼”二字入手,让学生猜想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由读书,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后,集中精力,围绕“激动、惋惜、希望”这些情感进行探究,很值得借鉴。支老师以读代讲,引导探究,删繁就简,独辟蹊进,极富创造性地抓住“激动、惋惜、希望”这牵一发动全身的情感让学生扎实的读书,或默读或朗读,时而静静沉思,时而激情昂扬。

2.在创设情境、主动探究中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是探究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要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就要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情景。

(2)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探究为合作探究。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有利于改变“喂养”式的教学格局。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7

关键词:中学语文;合作探究;课堂氛围;反思;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认真的指导下,能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概念,获得真理。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而合作学习则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动,共同完成任务,并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理论。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成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的同学进行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呢?

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实施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搞好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习的行为、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态度等。不能够让学生自由组合。要想把这一环节搞好,我们可以把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把学习能力、行为、态度、兴趣差的和学习能力、行为、态度好的相互搭配,这样,在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提高,使“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该组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当然,探究合作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善于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因而,教师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在学习中,我们不可能设置了一些问题后,就对学生不管不问,就像人们常讲的“放一把火在那里,管它燃还是熄”,如果这样,那很可能整个课堂就是一锅粥。学生在分组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要参与到每一组的学习,了解每一组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对于学生有疑难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答疑,对于组中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导,对他们循循善诱,教会他们怎样去学习,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问题的设置要紧扣课堂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时,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结合教材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不易过难也不易过简,太难了部分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太容易了优秀学生又觉得无味。所以设置问题时,最好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得饱”。既能突破本课的难点,又能彰显本课的重点。从而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学生富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充满无限的活力。

比如:在教学《祝福》时,相关的问题可以围绕“祥林嫂与封建社会礼教观念”、“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你眼中的祥林嫂”、“文章一开始为何用倒叙,这有何作用?”等相关的问题来进行设置,让学生感知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感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本质。再如:在教学《变色龙》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奥楚蔑洛夫的“变”字入手,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奥楚蔑洛夫两面三刀,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典型性格,然后适当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现实生活中去发掘这类典型人物,分析他们性格的异同,去追溯其性格形成的根源,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课文,认识课文中的人物。有时,我们也可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稍加变化,让学生尽快融入文本之中让其探究合作能力在无意之中也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比如在执教《雷雨》和《窦娥冤》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文本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去探究文本,了解任务的形象,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不也是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是一大提高吗?

四、要创设一个和谐、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情感情;把成功带给学生,因材施教。

五、要及时的反馈,不断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

当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完毕,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们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便于下次的学习能够及时避免。除此外,还要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在听课的同时是否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教师要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以便于及时了解自已的教学效果。这对于自已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曾记得有一个名师说过:“一个及时在教学中及时总结和反馈的老师才是一个不断成熟、不断自我提升的老师。”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8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学生能否学会学习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须坚持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其自主合作的探索。寻求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能把知识强加于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为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大胆创新,努力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四大改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

一、改变自我――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引路人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并不意味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下降了,相反老师课下做的工作更多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巧妙的导演下完成的,教师只有改变自我,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自我的改变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学校家乡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的内容,使课堂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再次,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学习新知识,努力完成知识更新,并通过自身的求知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还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的优点,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教师要完善自我,勇于创新,做好导演做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引路人。

二、改变学生――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推动他们。帮助他们去学?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再创造。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养问题意识。主体意识,使学生觉得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 由于问题的未知性,复杂性,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共享知识,共同处理问题,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学会独立竞争的同时,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会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成果。再次加强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独立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满足探究的需要

三、改变环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教师要充分营造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首先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其次把时间和空间归还给学生为其提供开放的空间,利用活动课,将课本知识生活化立体化,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思考团结合作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学生精彩的言论,会心的笑声,鼓励的掌声,使知识能力情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改变知识――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9

一、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必须理解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认识学习对象,钻研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把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活动目标的实现。

3.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动态,还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活动任务完成和活动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二、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学习时常常发现一组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使合作学习成了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教育学生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都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争论要有礼貌,教师将教学设计的讨论题写在黑板上,同组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研究方案,确定方案后由组长掌握,先自学,然后逐个成员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由组长归纳,由一名同学进行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改。各小组讨论完后,可由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学会讨论,在讨论中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合作意识。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性格等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学生的讨论可以是合作小组内讨论,也可以是合作小组之间的讨论,还可以是师生讨论。

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