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集锦9篇

时间:2023-10-08 15:43:56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理念,借助于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其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逐渐深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当前,在农产品营销管理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升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效率,同时又节约了相应的成本,使得农产品的营销工作变得简单有效。但是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足、相关企业的参与度低、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等都阻碍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提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力。

一、互联网+背景下对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方式都是沿袭着传统的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线下宣传,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产品进行打广告等宣传,这不仅会浪费一定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效率较低。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一方面,其主要从线上对农产品的营销工作进行支持和管理,使其能够充分借助网络的优势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营销工作,避免了线下营销繁琐的程序,其影响力更加深远,营销管理的时效性得到大大的彰显。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宣传,使得农产品的营销更具有针对性,通过个性化的宣传能够为农产品的销售开拓出更为宽广的销售路径,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销量,为农业创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节约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成本

营销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成本之上的。农产品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其成本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因此农产品的盈利空间不断被缩小。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成本不断降低。一方面,降低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时间成本,互联网+以其“无孔不入”的优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农产品销售相关信息传递到世界范围内,并对农产品进行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宣传,其市场营销的时间不断缩短,为其进一步管理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节约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经济成本,传统模式下,农产品营销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其成本支出不断加大,对农产品的销售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农产品的营销管理对成本的要求较低,且带来的利润较大,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足

农业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缺乏现代化的发展意识,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足。一方面,不管是农民还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其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现代信息科技的认识不到位,在农产品营销管理中没有充分重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过程中,长期受到传统思维模式和经济思想的制约,不注重向工业产品营销管理进行学习,存在固步自封的现象,使得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长期停留在较低层次,其所创造的价值较低。

(二)相关企业的参与度较低

农产品营销管理不是任何企业单独的发展战略,而是多个企业共同参与的集合。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还缺乏相关企业的广泛参与。一方面,很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足,对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不愿意花费必要的成本进行网络营销宣传,对其农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目前还缺乏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与其进行深度的合作,因此其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宣传,与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存在相悖的问题。这都限制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顺利开展。

(三)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不断出台各项农业发展保障制度。在互联网+模式下,还缺乏对农产品营销管理的保障制度。一方面,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发展均具有较强的联系,其对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对其发展进行界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制定和实施相关保障制度的难度,使得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营销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现有的制度措施还没能跟得上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发展速度,其对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营销管理的保障能力相对有限。

(四)缺乏专业化人才团队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但是在农产品营销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一方面,现有的农产品销售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相对有限,还缺乏互联网理念与技能,其在进行营销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的应用。另一方面,很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不注重对其营销人员进行关于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其现有的理念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不注重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及农产品营销管理人才,使得农产品营销管理工作停留在较低层面。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

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是提升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有效性的首要措施。一方面,要在广大农村和农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进行互联网+的宣传,使其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增强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具体的应用进行宣传和指导,使其能够真正应用到农产品的营销管理中。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和各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将农业的发展仅仅捆绑在互联网+上,使得互联网+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农产品营销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产品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二)加强相关企业的参与程度

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成为主力军,其参与度将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有效性,要通过相关的政策,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农产品的营销中,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提供更多专业化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鼓励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参与其中,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以现代化的眼光看待互联网+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将其充分有效的应用到农产品的销售和营销管理中,不断提升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降低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三)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是保证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对现有的农产品销售制度及互联网+的应用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需求,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需要,创新相应的保障制度,并根据互联网+及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发展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为实现农产品更有效的营销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和引进专业化人才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和农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内的员工进行关于互联网+和农产品营销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关于互联网+的意识和技能,并将其充分应用到农产品的营销管理中,提升农产品营销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从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中引进专业化的人才,使其为现有的人才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并逐渐走向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关键岗位,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计划,保证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顺利实施。

总结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现代科技信息条件下,互联网+逐渐成为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鉴于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要从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强化相关企业的参与程度、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人才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力,以此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长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农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晓丽.“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6(4)

[2]吕洪硕,王淑芹,李玉红.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

[3]郑建辉,任玎.“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网络促销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2016(4)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2

一、准确定位,明确发展原则和重点

近年来,漯河市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实施细则,把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做大做强休闲农业的新品牌,为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漯河市以沙澧河综合开发和开展“五城同创”为重点,以集团、龙云集团等为依托着力发展生态农业游,以双汇集团、乐天澳的利集团等为依托着力发展特色企业游,以舞阳丰富的盐矿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高档旅游度假区,以“新店草莓”、“龙城桃花”为依托着力发展会展节庆游等。

二、政策扶持,搭建发展基础和平台

1.以宣传造势为手段,抓产业形象推介。近年来,漯河市积极举办“桃花节”、“鲜桃采摘节”等系列活动,引领市民春赏桃花、夏品香桃,着力打好“节庆游”这张王牌。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龙城桃花节”期间,前来观赏桃花的游客达30万人次。

2.以环境配套为重点,抓基础设施建设。漯河市分别投入700万元和320万元资金,对景区、开源森林公园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投资300多万元在澧河南岸三里桥村建成了集农耕休闲、自主经营为一体的三里桥绿色蔬菜种植园。

3.以提升素质为核心,抓从业队伍培训。漯河市政府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广泛开展了礼仪、接待、餐饮等方面的培训。由漯河市农业局、市旅游局联合开展的以“发展休闲农业,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从业能手竞赛活动,以竞赛带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突出特色,提升发展质量和品位

1.围绕“好看”,着力打造局部看点,营造整体景观。在农作物品种选择上,突出“先观后用”,每年引进农业新品种近百个。在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初步建成了集生产、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37个,直接受益农户1.5万户,户均年增收5 000元。在大型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上,充分发挥沙、澧二河穿城而过的资源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综合开发力度,围绕“两河四岸”开发城市景观游项目,做足、做活、做好“水”文章,倾力打造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

2.围绕“好玩”,着力策划推出特色游乐项目,构建四季旅游大格局。漯河市依托各大景区景点、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场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举办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近两年,全市先后推出了桃花节、果品采摘节及休闲垂钓等特色旅游项目30余项,既丰富了市民生活,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初步统计,去年全市仅举办果品采摘活动,就实现综合收入8 500万元。

3.围绕“好吃”,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漯河市目前已认定139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96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3个绿色食品,8个蔬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为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着力在名优特新农产品的包装上狠下工夫,促进农产品由商品向礼品化转变,努力达到“寓销于游、游中促销”的效果。

四、健全服务,优化发展秩序和环境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3

一、旅游资源情况

白梅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白云岩是浮山风景名胜区片区之一,人称“小黄山”。白云岩山范围15平方公里,其中主景区2.5平方公里。白云青鸟乃老桐城八大名景之一,白云岩寺乃佛教圣地。

白梅乡有纯正的地方特产。孙畈生腐和孙畈糕点工艺独特,配料独特,风味独特,声名远扬。

白梅乡有爽口的绿茶饮品。白梅乡现有茶园3000余亩。白梅绿茶茶味醇厚,清香爽口,深受消费者点赞。

白梅乡有农业特色产业。柳峰村大樱桃基地、小街村菊花基地、岩前村黄桃基地、黄石村核桃基地、孙畈村大棚食用菌基地等都已成规模,正见成效。

二、乡政府驻地建成区发展情况

白梅乡政府座落在岩前村,位于孙青公路和钱白公路交汇处,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周边有白梅初中、岩前小学、供电所、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诸单位,有吉美饰材等企业,有银杏林百余亩,茶园千余亩,更有白云岩风景区,孙青大涧穿境而过。

拓展岩前开发区。岩前开发区是全乡政治文化中心,通过“十二五”建设,建成区面积已达2平方公里,现已初步形成“丁”字形框架。“十三五”期间,要结合白云岩旅游开发,对岩前开发区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娱乐业、餐饮业、零售业,建成文化、餐饮、旅游购物一条街。将开发区沿孙青公路和钱白公路延伸,使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

整治孙青大涧岩前段。拆除沿岸违章建筑,消除乱搭乱建。对两侧河岸全程护砌,对河床全面清淤,对两岸全面绿化,对河沟科学筑坝,对翼杨公路全程安装路灯,让河床形成层次感,让河岸形成美感,展现整齐划一、赏心悦目的亮丽图景。

开发白云岩旅游资源。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实现水源净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的目标。大力推介白云岩,提升白云岩知晓度,扩大白云岩影响力。深挖本土产品和本土文化,形成具有白云岩特色的标志产品和标志文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出旅游牌,唱响旅游曲,念好旅游经,铺就致富路。

三、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按照“实事求是、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我们已初步打造出“白梅建材、白梅糕点、白梅绿茶、白梅花卉”四大支柱产业。

建材产业。安庆市吉美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制生产绿色环保建材的民营企业,也是我乡唯一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年生产扣板130万平方米,年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目前,已初具规模。

糕点产业。安徽省传才食品有限公司是糕点、西点、以及各类休闲食品、食品原料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系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糕点2000吨,多次参加省农产品博览会,深受消费者喜爱。

绿茶产业。白梅乡山场面积37680亩,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全乡8个村都有茶园,现有茶园3000余亩。由于土壤、气候和采摘、制作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积累,白梅绿茶色优味醇,口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茶叶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目前,已初步形“白梅绿茶”品牌。

花卉产业。白梅乡山青水秀,花木丛生,特别是兰花,杜鹃等,丛林深处,俯拾皆是,好花好木,屡见不鲜。许多村民,闲暇之余,进入深山,寻花求木,精心培育,制成盆景,赏心悦目,求购者络绎不绝,且价格不菲。目前,从业者有百余人,花卉、苗木和盆景已成为深山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农村公路虽然硬化,但路面太窄,随着车辆日益增多,交通拥挤现象越来越重,出行依然不便。农村公共卫生较之以前有很大改观,但人才依然不足,设施依然不足,技术依然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依然不能满足群众需要。近年来,乡建立了综合文化站,村也建立了农家书屋和村民活动广场,每年乡还安排放映公益电影,演出黄梅戏,举办广场舞比赛等,农民有书读、有戏看、有网上、有舞蹈跳,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不少。

五、城镇化建设主要措施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通畅工程,建设一条浮山至白云岩交通大道,让两山旅游景点实现无缝对接,让旅游者饱览更多的湖光山色,让白云岩旅游开发崭露先机。将钱白公路拓宽,建成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的水泥路。拓宽村组水泥路,消除“肠梗阻”现象。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开展涧渠治理工作,对涧渠进行清淤、护坡等综合治理,改善灌溉环境,增强排灌能力,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丰收。整修山塘,增加蓄水量,确保农业灌溉用水。

3.加快电力设施建设。白梅乡尚有多个台区电力设施陈旧,用电存在安全隐患,给群众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台区整改迫在眉睫。

4.加快通迅设施建设。消除通迅盲点,实现宽带户户通。加强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建设一批文化娱乐场所,配置一套文化娱乐设施。

(二)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发挥小城镇对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本着“企业进园区、居民进小区、商业进集贸区”的思路,发展企业园区和旅游园区,依托园区集聚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小城镇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现代仓储、电子商务在小城镇落户。重视发展现代农业,搞好土地流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在“家门口”实现城镇化。让农民“不离家”就能生存、就能发展。

增加小城镇商住用房供给,让老百姓买得起、住得下。根据市场行情,制定专门政策,为农业转移人口量身订做一批居住小区、商业铺面,满足农业转移人口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

1.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向小城镇配置。让小城镇的居民能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和文化资源。

2.注重生态文化建设。良好的生态是小城镇的优势。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必须突出生态特色,严格控制开发强度,让小城镇的生态优于大城市,凸现其吸引力。要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实“产”,让居民生活在景中,休闲在绿中,工作在美中,让青山绿水好空气永驻身边。

七、培育特色小镇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4

发展乡村旅游既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振兴当地农业。乡村旅游的游客在游玩后会购买一些当地农作物、土特产、手工艺制品,不仅能丰富游玩项目更能增加农民受益。但是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中可供选择消费的项目稀少,往往是游客就餐完毕后便离开。农户的经营意识不到位,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使许多农村品附加值无法提升,局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过于迷信口碑传播,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在信息传播多元的时代,许多专业旅游景点综合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宣传已打开了知名度,创造大大小小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却仅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打游击”式宣传,优质的乡村旅游点需要游客“打听”才能找到,品牌打不出去,无法长远发展。然而开展“乡村烹饪培训项目”能有效为解决上述问题,“乡村烹饪培训项目”是指有具有专业烹饪知识的技校教师下乡村,为需要烹饪培训的农户有目的的培训经典农家特色菜的活动,这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方式之一。乡村旅游点开展烹饪培训项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烹饪培训项目,农民在农闲时纷纷投入到餐饮服务知识学习中,旅游旺季农户能充分发挥出所学知识,提高餐饮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一、三产业的结合,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做到优势互补,互为促进,共同发展。(二)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养殖业结构经过烹饪培训项目农户可以学到全方面餐饮营销知识,通过结合农村旅游实际的餐饮营销知识,从根本上让农户认识“营销”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到游客需求后,农户养殖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使自给养殖向市场养殖转变,促进养殖业结构调整。(三)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的劳动力结构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许多乡村旅游点比原来可以多安排8—10倍的劳动人口就业。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都请上了帮工帮厨,阳朔景区的“农家乐”高峰期有的一家用工多达60余人,有的农户因为家里懂烹饪的人手不够时需要花钱请有餐饮娱乐服务经验的城里人帮工,大大提升了人工成本。如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让教师和设备直接带到农户家里,让当地农户能烹饪出一手具专业水准的菜品,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在旅游淡季可将多余人员调配到农业生产方面,加强果树、花卉等各种农作物的管理,很好地解决人员过剩的矛盾,使人力资源使用更趋合理。

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5

一、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1.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作物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农作物人工种子、转基因育种等。农作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其次用于无性繁殖作物的脱毒和快速繁育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体细胞杂交可以创造出更有经济价值或更广泛适应性的作物新品种;人工种子可对一些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作物进行繁殖,缩短育种年限,并可人为控制作物生长发育和抗性,防止种性退化;转基因育种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转移,使其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出具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抗逆特性及品质优良的作物新品系。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工作,我国已培育了包括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甘蔗、橡胶等一大批作物新品系。如我国将苏云金杆菌的Bt杀虫蛋白基因转入棉花,培育出的抗虫棉,对棉铃虫杀虫率达80%以上。

2.生物技术在肥料上的应用

近年来,各种生物肥料不断出现,已经有几百种产品获得农业部登记,这些产品有的已经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地使用效果表明,生物肥料在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益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如钾细菌肥料类,能缓解钾肥使用不足而引起的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下降,全国已经推广应用200多万公顷,为缓解我国钾肥资源紧缺矛盾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3.生物技术在秸秆还田上的应用

我国传统农业中秸秆直接还田数量较少,还田形式主要是通过养畜过腹还田和作燃料以后的草木灰还田。近年来,秸秆还田技术发展很快,出现了很多新的还田技术,象玉米整秆覆盖、小麦—玉米连作秸秆全量还田、小麦高留茬、秸秆快腐还田等。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了利用“301”菌剂、秸秆催腐制剂和酵素菌制剂快速堆腐秸秆还田新技术,是用生物技术进行秸秆还田的新发展,把传统粗放的有机肥料积造方式向先进、集约的生物技术转变,为秸秆还田从技术上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4.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内容,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有益的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如用瓢虫防治棉蚜,用杀螟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采用处理稻根、保护寄生蜂和冬耕灌水等控制螟虫危害。70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开创了利用柞蚕卵大量繁殖赤眼蜂工厂化生产技术。近年来,又在赤眼蜂人工卵培育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利用赤眼蜂规模化防治玉米螟、甘蔗螟、美国白蛾等重要害虫。2000年全国在玉米上生物防治病虫害面积超过200万公顷。与此同时,平腹小蜂、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的人工繁殖也获得了成功;引进利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引进微孢子虫防治蝗虫等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到2010年底,我国正式生产的生物农药品种达100多种,产量近30万吨,使用面积约9000万公顷。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发展前景

1.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前景

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人口在增加,耕地不会增加,今后如何满足人们对粮食的要求,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生物技术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工业化生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袁隆平教授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产量已达12000Kg/hm2。所以,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且必不可少。

2.生物技术在肥料上的应用前景

当今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生物肥料既具有促进农业增产和改进农产品质量的经济效益,又有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今后肥料发展方向,必将带来我国肥料工业的一场绿色革命。

3.生物技术在秸秆还田技术上的应用前景

随着农作物产量的不断增加,秸秆量也较大增长,秸秆焚烧、乱堆乱放,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机场、高速公路关闭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地制宜的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模式,进一步优选秸秆还田生物处理技术,达到减少秸秆还田的堆沤时间,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之目的。因此,进行生物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增加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4.生物技术在我国植保上的应用前景

今后,我国农业发展将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植保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十一世纪的植保工作应更好解决的问题有:①极研制推广应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环保形生物农药。②大力开发推广应用生物制剂。③改进天敌昆虫的人工繁育技术,提高天敌抗逆性和适应性。④注意选择品质优和抗(病虫害)性好的品种以及种植中的合理布局。⑤研制推广应用兼抗多种病虫害具有持久抗性的新品种。⑥在种植制度和结构调整中,注意通过作物布局和栽培方式的协调,对重大病虫害实施生态控制。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生态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

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把我国农业科(下转第138页)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通过秸秆还田、生物肥料改良、培肥后的土壤上,种植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的作物新品系,再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综合防治病虫害,生产出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生产过程中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促进了生态平衡,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泗水县农业局从2000年开始在西瓜和花生上示范推广了生物技术的农业综合应用技术,通过秸秆还田、增施生物肥料、利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生物技术的地块,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对照田有机质含量0.9%,秸秆还田区有机质含量增至2%以上,土壤理化性状好转,西瓜和花生产量及品质显著提高。泗水县成为“中国优质西瓜之乡”和“中国优质花生之乡”。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景宁

近年来,景宁县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果树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其品种增多,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为丰富畲乡的水果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畲乡景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1果树生产现状

“十一五”以来,景宁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果树生产发展,引入名特优果树品种10多个种类,32个品种(系),主要以早熟梨(翠冠)、板栗、甜橙、椪柑、温柑、油桃、东魁杨梅、黑李、葡萄、杏、枣和石榴等为主。水果业生产发展以来,成功注册了“农发”牌果品商标,制定了“农发”牌梨、李产品地方标准8个,多个类型的水果产品分别通过农业部及省、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并多次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农产品金奖、优质奖。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县果树面积达3 753.33 hm2,果品总产量逾7 000t,总产值达1 900余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结构不合理,大宗果品比例高

一是高质量精品水果少,能够成批供货的优质果品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相比,柑桔、梨和板栗三大树种所占的比例较高,葡萄、桃、鲜枣、枇杷等淡季水果品种占比重偏小。二是各树种内部结构不合理,有的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品质不好,造成果品滞销、价格低廉,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2.2重开发轻管理,低产果园面积大

前些年,景宁县对乡镇有新开一片基地的考核任务,许多乡镇都利用广阔山地大力开展果树种植,但多数新开发基地立地条件差,建园标准低,特别是栽后的管理跟不上,出现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果园开发好后无人抚育管理,造成很多果树生长质量差,低产果园面积大,占总面积的30%以上。使整个果树的产量偏低,效益受损。

2.3科技含量低,优果率低下

农民科技意识低下,技术能力差,管理跟不上,培育、嫁接、修剪、病虫防治等措施未有效落实。造成果品大小不一、形状不整齐、果面着色差、病斑、挤压碰伤、肉质发面、味淡、偏酸、香气不足等问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优果率低,景宁县优质果品不到总产量的20%,高档果产量不到总产量的30%。由于品质不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差。

2.4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短缺

农村农民资金有限,政府除了经立项的基地建设补助以外没有专项资金扶持,整个产业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开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严重影响果园后期管理,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经费,病虫为害严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培训和推广难以正常开展;果品的保鲜、贮藏能力弱,加工业滞后,商品档次低,生产、流通相互脱节。

2.5小农意识强,市场竞争能力弱

景宁县的果树生产多数由农户分散经营,只注重品种,忽略品质,各自为政,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缺乏战略眼光和市场竞争意识;同时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果品市场交易活动低效、市场竞争能力弱。

2.6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应用

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技术人员服务农民的积极性相互脱节,使得许多果树栽培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应用到位。一些引种试种成功并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往往造成品种结构调整滞后,产品销路不适,果品产量、质量无法有效保证,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3发展对策

3.1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部提出的“一稳定,二调整,三提高”的指导思想,结合景宁县的立体条件和生产现状,加快景宁县果树生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山地自然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努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果树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发挥优势,树立发展信心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生态优越;加上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畲族”风味,畲乡生态旅游红红火火,对发展生态无公害果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同时,景宁县近邻丽水、温州,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较近,交通方便,为发展果树生产提供了销售市场保障。景宁县果树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3.3合理布局,突出发展重点

制订一个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的长远规划,根据高山地区、中海拔和低山沿溪一带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发展的品种、规模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要加强淮坑库区周边的调研,进行科学决策。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具有畲乡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的开发和利用[2],选择的品种应注重名、特、优和反季节品种的发展,重点发展梨和板栗,加快发展葡萄、桃、鲜枣、枇杷等优良品种,不断提高优、新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比例,促进全县果树品种优化组合,提高种植效益。

3.4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果树生产是一项长期较高投入的专业性生产,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果树产业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认识,把果树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协调部门配合,尽快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增加对果树生产的投入;加大扶持果树重点大户、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把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促进果树生产的健康发展[3]。

3.5科技引领,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向科技要品质,向管理要效益。要加强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科技入户、示范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果品种植、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果树新品种的引试推广、低产果园的改造、无公害基地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大棚设施栽培、果园绿肥套种。严格按照各类产品标准和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管理,综合采用良种壮苗、高接换种、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园覆盖、节水灌溉、病虫综防、果实套袋等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种植科技含量。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7

关键词:DIY食品加工;休闲农业;江苏徐州;吕梁风景区

DIY最初为英文野Doityourself冶的缩写,随着时展,野D冶也可代表野Design冶或野Discover冶,可译为野自助的冶。本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城市,至今已有近60年发展历史。如今,在物质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今天,DIY产业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对消费产品越来越有个性化追求,同时也享受DIY过程中的愉快意境,体验创作、创新的快乐。在食品行业,DIY模式鼓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口味或爱好制作专属食品,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完成,也可自己独立创作。不论在何种条件下,DIY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也可以增强其成就感,增长具体食物制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使消费者得到自己喜好的食品,可谓一举多得[1]。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早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叶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曳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在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应大力开展休闲农业。201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决策。因此,发展休闲农业成为了当今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流。纵观当今我国休闲农业,多以当地特色文化和独有景观为基础,以餐饮、住宿服务为载体,以果品采摘为依托,以休闲活动为特色的发展模式。而在DIY食品方面,除台湾地区特色休闲农场中有部分关于饼干、蛋糕及咖啡豆DIY体验以外,在我国大陆的休闲农业中主要以DIY自助烧烤为主[2-5]。本文以徐州地区吕梁风景区内一休闲农场为基础,探讨了部分DIY食品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1吕梁风景区休闲农场简介

吕梁风景区休闲农场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金200万元,占地3.33hm2。农场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尹庄镇吕梁风景区内,临近悬水湖风景区,景色秀丽,气候怡人。附近有多家休闲农场,均以特色采摘、特色餐饮为主。目前,农场内建有垂钓园1座、黄河故道经济区特色果蔬农产品种植区1.33hm2、动物养殖场1hm2以及集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区0.67hm2。鉴于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农场采取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冶的发展思想,在休闲区内打造了DIY烧烤、DIY发酵酸奶和DIY肉制品区供顾客选择,并积极探讨DIY食品的经营方法。

2DIY食品区运营现状

2.1DIY烧烤区——传统DIY食品

DIY烧烤区位于住宿区附近,占地700m2,可供40人开展烧烤活动,露天经营。此区配有烧烤所用各种工具,农场向顾客提供烧烤配料及木炭等基本材料,顾客所用食材可自行携带或在农场内购买。农场内所售食材除猪肉、牛肉、羊肉等畜肉外,家禽和鱼类均为鲜活产品,所有蔬菜均可现场采摘。此外,针对徐州地区取食蝉的风俗,逢夏日农场为客人提供捕蝉工具,供客人夜间捕捉并烧烤。DIY烧烤是一种传统的全球性休闲娱乐方式,是休闲农场内最受欢迎的DIY活动。在DIY烧烤过程中,人们享受农场内安静优雅的环境以及自行烤制的美食,此外农场烧烤区配有露天舞台以及音响设备,供顾客自行娱乐,顾客满意度极高。与其他DIY烧烤区相比,休闲农场内DIY烧烤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远离闹市,环境优雅。城市中烧烤区一般临近街道,马路上的车来车往可能使烧烤者心烦意乱,而在农场内烧烤,则无车辆干扰,顾客可尽情享受DIY烧烤乐趣。二是农场内DIY烧烤取材方便,贴近乡村风情。除畜肉外,其余材料均可在农场内获得。新鲜的食材使顾客安心食用,并以品尝到当地产品为荣。三是娱乐方便,使顾客身心愉快。农场内露天音响设备可供顾客娱乐,娱乐方便且独具特色。然而,农场内DIY烧烤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顾客的食品安全问题容易被忽略。DIY烧烤为自行烹饪,受肉片厚薄程度影响,肉质生熟程度因人而异,因而食物中的微生物无法控制。二是顾客自带食材的新鲜程度也无法保障。因此,农场工作人员须做好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同时要求农场人员帮助顾客切好并串好肉串,以保障肉制品的安全。三是同质化较严重。由于DIY烧烤由来已久且遍布全球,在经营时要紧紧围绕野乡村文化冶和野农家乐冶的主题,避免同质化经营,突出休闲农业在经营中的优势。

2.2DIY发酵酸奶区——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体验

酸奶是乳制品中最具营养的食品,不仅保持了牛奶的优势,还可以将乳糖分解为乳酸,避免了乳糖不耐受人群不能食用鲜奶的现象。农场内拥有奶牛5头,专供顾客消费使用。DIY酸奶区位于休闲区餐厅附近,此处较为阴凉,占地约150m2,可供10人同时使用。DIY酸奶区配有冷柜、恒温箱、杀菌锅等设备,同时配有粉状发酵剂、白砂糖等制作酸奶的基本材料。顾客在此区内可自行体验酸奶的制作过程。首先,顾客先向农场申请,农场工作人员带领顾客到动物养殖场取新鲜牛奶,顾客可观看取奶全过程。取奶完毕,至DIY发酵酸奶区,对新取鲜奶进行杀菌消毒,再将鲜奶倒入干净容器,加入发酵剂,盖上盖子,放入恒温箱,设定温度为40益,等待约8h。在此期间,顾客可按自己爱好,在果蔬采摘区内采摘新鲜水果,待酸奶制成后,加入果肉、白砂糖,然后取走酸奶。由于目前手工酸奶多为酸奶机发酵,但农场DIY发酵酸奶区未添置酸奶机,其目的是让顾客体验纯手工操作的酸奶制作过程。在此区房间的墙上挂有酸奶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操作注意事项,以供顾客参考。由于空间有限,酸奶制作区每次接待顾客的数量不多。在此区域要求顾客注意生产卫生,进出操作间前要求换鞋,操作前洗手并佩戴口罩和手套。依据农场要求,本区每天都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卫生,以此保障食品安全。因此,相比较烧烤区,本区的环境更加卫生洁净,但管理较繁琐。尽管如此,顾客对此区域的热情不减,争相预定。不仅让顾客体验了酸奶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制作过程,而且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调查回访显示,部分顾客甚至要求农场开辟其他乳制品的DIY制作,如奶糖、发酵干酪等食品,表明顾客对乳制品DIY具有高度热情,也是对休闲农场中DIY发酵酸奶的极大肯定。相比过去直接得到产品,顾客自制酸奶经历了酸奶的形成,不仅对产品来源放心,而且增长了见识,并且激发了创作的欲望。

2.3DIY肉制品加工区——不理想的DIY项目

DIY肉制品加工区位于住宿区内。目前,农场内住宿区为木屋别墅,相互独立。木屋中设有厨房,并配有各种厨具,可供顾客使用。鉴于DIY发酵酸奶区的成功案例,农场又推出了DIY肉制品加工项目,其目的是让顾客体验肉制品如肉酱、香肠、水饺等加工过程。尽管农场为顾客提供了全套设备以及各种原材料,并且将部分产品加工方法撰写成册提供给顾客,但此项目自推出以来无人问津。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操作环境与居家无异。由于农场住宿环境设施配套齐全,与居家无异,而顾客出游为的是体验在家无法获得的感受,因而此种DIY环境下无法激发顾客创作的欲望。二是肉制品加工操作复杂,顾客耐心有限。以手工肉酱为例,农场仅为顾客提供了剁肉馅的刀具,顾客如要体验,就需要自己剁肉。但顾客到此游玩,目的是放松心情,因而复杂的操作过程对顾客没有吸引力。三是保质期无法保障。肉制品加工后,由于本着野绿色冶野乡土风情冶的原则,农场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而顾客在农场进行DIY项目后,如消费不完,肉制品是否变质无法保证。四是肉制品同质化严重。农场推出的肉制品在市场均有销售,且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在网上订购任何产品。经过多步加工后的肉制品,其风味与其他同类产品相差较小,因而顾客对肉制品加工不感兴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基于上述DIY食品在休闲农场中的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1.1休闲农场的DIY食品活动应注意活动环境。DIY烧烤的运行情况良好,除了烧烤活动本身的魅力,还因为休闲农场的特殊环境给人带来的享受。由于远离城市的柏油路及钢筋混凝土建筑,农场环境更接近于原始的生态环境,让人倍感舒适且能释放压力。而DIY肉制品加工项目的失败也说明了休闲农场的环境对DIY活动的影响。

3.1.2DIY活动环节应注意野短平快冶。如发酵酸奶活动,加工过程简单,等待时间较短,创作方式多样,深受消费者青睐。

3.1.3休闲农场中DIY食品加工要保证食品安全。农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只有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让顾客进行DIY食品加工的体验。如忽略食品安全,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可能对休闲农场造成不利影响。

3.2建议

休闲农业已成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与DIY食品加工相结合,可以发挥休闲农业的优势,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3.2.1挖掘本地饮食文化。应充分了解本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特色食品、土特产。尤其要注意以本地渊即黄河故道经济区冤高产特色种植及养殖产品为原料的副食品加工。在顾客入住之际,推荐本地饮食文化,体现当地特色。

3.2.2合理整合周边资源。徐州市吕梁风景区总面积186km2,仅尹庄镇地区休闲农场逾20家,各具特色。因此,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是本地区休闲农场的最佳选择。农场应以自身特色服务为基础,向周边农场主动寻求合作,将不同农场的基础食材整合一起,开发出更多的DIY食品加工项目,吸引更多游客,从而带动当地休闲农场的发展[6-7]。

3.2.3休闲农场应加大与高校合作。聘请高校食品行业专家进行农副产品加工指导,并参与编制农场DIY食品加工规定,确保DIY食品的安全以及品种多样性。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8

关键词:漳州市 休闲农业 经济发展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设施农业等各类资源,结合农牧渔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场所,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市农业功能拓宽的新领域。从产业层面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及商业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漳州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原因分析

(一)农业生产橄榄型结构不合理

我市整个种植产业呈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状。种植行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又严重失衡,生产种植环节笨拙厚实,从表面上看种植业在量的扩张上似乎是做大了,但前后期的科技服务和加工及营销突显乏力。从全市农业层面上看劳动力密集型的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占全市农产品总量的94.9%,其中水果则以柑桔、荔枝、龙眼、香蕉为领头四大项。我市农业还没有摆脱仅仅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

(二)小农经营,缺乏耕地与现有的农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经营种植业的矛盾

我市虽然多平原,但是农业人口众多。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调研,了解我市农村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仅为0.6亩,是全省人均耕地最缺乏的地区。我市农业除了规模小、整体经济基础弱、耕种方式尚落后之外,耕地资源匮乏是最大制约因素。在实地考察芗城区天宝镇后寨村中。全村1067人,人均耕地仅0.48 亩。村委书记坦言:这两年香蕉市场行情不错,每亩年毛收入可以达到3000―4000元。香蕉在市场尚有利可图,可是因农民自有田园小,难于扩大种植规模。

(三)城乡经济社会二元化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的根本国情,我市也体现了诸多特征。城乡经济社会二元化较为突出、农村工业布局不合理,资源的优势不能互补。表现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速度滞后于农业发展,尤其农村工业对农产品加工消化能力突显弱势,而成为产业结构橄榄状的两端。在全市丰富的农产品面前,孱弱的农村工业如小马拉大车,2007年全市水果总产量为195.2万吨,直接出口仅10万吨左右,水果加工量约占总产量的10-20%,而发达国家水果加工量为40-50%,如2008年我市荔枝产量为20.5万吨,其中鲜果销售占80.5%,焙干和罐头制品只占19.5%。

(四)发展模式单一,产业链不完整

漳州市的休闲农业大部分都停留在观光或采摘体验层面,过于依赖“门票经济”,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对周边产品的开发;在旅游纪念品、配套设施、饮食、文化宣传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休闲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如南靖土楼群,虽然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区,但其延伸出的周边产品却很少,目前还没有具有代表南靖土楼特色的旅游商品,只有形式单一的土楼观光“一日游”,缺乏配套的酒店、大型购物中心和旅游服务项目,许多游客想购物却不知该往何处,景区里的商品都没有明码标价,服务比较混乱。

(五)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漳州市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是当地的村民,缺乏专业人才。当地农民为了降低成本,忽略园区开发前期的规划和后期的管理,有时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满足自身的短期利益。如某些景点出现了农户为了出售农产品,在景区乱摆摊,拉客源,随便叫价,这都会影响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性发展。

(六)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去过长泰山重、还有郊野果园采摘草莓,发现漳州市大多数休闲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一是交通不便,很多园区都没有直达的班车或大巴,游客只能自驾游,这就限制了很多潜在的客源,而且也会造成交通拥堵,如每年4、5月份,长泰山重油菜花开的旺季,由于自驾游的车辆太多,会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二是厕所较少且卫生条件也较差,景区应该提供更多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以方便游人;三是景区卫生保持情况不好,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影响游玩心情。

二、结论及建议

(一)走出小农经济的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干预。政策支持,引导农民观念的转变,财政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处理好休闲农业与农村工业的关系。避免农村工业污染了生态环境,同时应该使休闲农业为农村工业提供更大的市场,而农村工业创造更多的技术便利。

(二)走出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是城市工业与传统农业的并存。休闲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部门,产业的升级必然改变这种二元关系。所以农业产业化是一条现实之路。在休闲农业背景下,农民更容易合作,形成规模化经营。

另一方面,加速城市化才是根本出路。

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47566人,占46.7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562417人,占53.27%。说明我市农村人口比重较大。仍然需要加速城市化的推进。

(三)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

针对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应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做到:一、全方位改善农村营养和医疗等服务,提高劳动力身体素质。二、提高教育投资效率,吸收更多专业人才。三、减少智力外流。主要是要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收入水平,这还是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松华,李勇泉.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华侨大学旅游学院.2012[9]

[2]林惠虾.推进漳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中共漳州市委党校.2012[11]

[3]漳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9

1果树生产现状

“十一五”以来,景宁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果树生产发展,引入名特优果树品种10多个种类,32个品种(系),主要以早熟梨(翠冠)、板栗、甜橙、崭獭⑽赂獭⒂吞摇魁杨梅、黑李、葡萄、杏、枣和石榴等为主。水果业生产发展以来,成功注册了“农发”牌果品商标,制定了“农发”牌梨、李产品地方标准8个,多个类型的水果产品分别通过农业部及省、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并多次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农产品金奖、优质奖。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县果树面积达3753.33hm2,果品总产量逾7000t,总产值达1900余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结构不合理,大宗果品比例高

一是高质量精品水果少,能够成批供货的优质果品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相比,柑桔、梨和板栗三大树种所占的比例较高,葡萄、桃、鲜枣、枇杷等淡季水果品种占比重偏小。二是各树种内部结构不合理,有的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品质不好,造成果品滞销、价格低廉,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2.2重开发轻管理,低产果园面积大

前些年,景宁县对乡镇有新开一片基地的考核任务,许多乡镇都利用广阔山地大力开展果树种植,但多数新开发基地立地条件差,建园标准低,特别是栽后的管理跟不上,出现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果园开发好后无人抚育管理,造成很多果树生长质量差,低产果园面积大,占总面积的30%以上。使整个果树的产量偏低,效益受损。

2.3科技含量低,优果率低下

农民科技意识低下,技术能力差,管理跟不上,培育、嫁接、修剪、病虫防治等措施未有效落实。造成果品大小不一、形状不整齐、果面着色差、病斑、挤压碰伤、肉质发面、味淡、偏酸、香气不足等问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优果率低,景宁县优质果品不到总产量的20%,高档果产量不到总产量的30%。由于品质不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差。

2.4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短缺

农村农民资金有限,政府除了经立项的基地建设补助以外没有专项资金扶持,整个产业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开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严重影响果园后期管理,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经费,病虫为害严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培训和推广难以正常开展;果品的保鲜、贮藏能力弱,加工业滞后,商品档次低,生产、流通相互脱节。

2.5小农意识强,市场竞争能力弱

景宁县的果树生产多数由农户分散经营,只注重品种,忽略品质,各自为政,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缺乏战略眼光和市场竞争意识;同时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果品市场交易活动低效、市场竞争能力弱。

2.6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应用

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技术人员服务农民的积极性相互脱节,使得许多果树栽培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应用到位。一些引种试种成功并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往往造成品种结构调整滞后,产品销路不适,果品产量、质量无法有效保证,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3发展对策

3.1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部提出的“一稳定,二调整,三提高”的指导思想,结合景宁县的立体条件和生产现状,加快景宁县果树生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山地自然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努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果树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发挥优势,树立发展信心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生态优越;加上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畲族”风味,畲乡生态旅游红红火火,对发展生态无公害果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同时,景宁县近邻丽水、温州,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较近,交通方便,为发展果树生产提供了销售市场保障。景宁县果树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3.3合理布局,突出发展重点

制订一个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的长远规划,根据高山地区、中海拔和低山沿溪一带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发展的品种、规模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要加强淮坑库区周边的调研,进行科学决策。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具有畲乡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选择的品种应注重名、特、优和反季节品种的发展,重点发展梨和板栗,加快发展葡萄、桃、鲜枣、枇杷等优良品种,不断提高优、新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比例,促进全县果树品种优化组合,提高种植效益。

3.4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果树生产是一项长期较高投入的专业性生产,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果树产业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认识,把果树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协调部门配合,尽快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增加对果树生产的投入;加大扶持果树重点大户、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把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促进果树生产的健康发展。

3.5科技引领,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向科技要品质,向管理要效益。要加强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科技入户、示范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果品种植、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果树新品种的引试推广、低产果园的改造、无公害基地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大棚设施栽培、果园绿肥套种。严格按照各类产品标准和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管理,综合采用良种壮苗、高接换种、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园覆盖、节水灌溉、病虫综防、果实套袋等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种植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