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产品的检测集锦9篇

时间:2023-10-13 09:46:17

农产品的检测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有人曾说:人们以食物为生,而食物却以安全为先。因此,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对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进行全程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而完善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则是保证农产品质量重要手段。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菜农或者商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识不够,对样品的检测困难

很多商贩及菜农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的意义及目的认识性不足,当技术人员来到菜农市场进行抽样检测时,得不到商户应有的理解与支持,甚至有些商户要求检测人员付样品的费用才能够进行抽样检测,由此,质量检测技术人员与商户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2.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及引导性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没有对国家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及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等进行及时地宣传,生产者对于无公害的农产品没有产生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地生产行为。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的进入及准出制度不完善,并且对这些农产品的源头、及追踪服务都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农产品的质量就存在很大的隐患问题。在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其执法力度不够、队伍不健全、执法条件也比较差,严重影响了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甚至会出现监管的漏洞,像农产品的初级生产环节,相关投入品的使用不到位,如农药、化肥的使用,农民很难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农产品农药的残留量经常会出现过高的现象,而且药性还没有下去就把农产品采收到市场上进行销售,其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4.农产品的品牌意识较差,缺乏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现在所提倡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关注度不高,对于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也不高,农产品企业的带头作用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市场上很少见到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导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下。

5.农产品的检测设备比较落后,技术力量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比较落后,且检测设备不够完善,检测范围比较狭窄,像对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能够进行定量的检测,但缺乏有关药品的检测,无法全面地开展此项工作的检测;像化学肥料、水产品的氯霉素、有机磷类农药以及氟喹诺酮类等仍然无法进行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很多都是有几个人员、几块牌子再加上几套设备就组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机构,这样简陋的设备及人员组成对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6.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成本比较高,进行检测的经费也不足

在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功率性比较大,像化学试剂、水电及标品等消耗性比较大,这些实验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足够的经费作为基本保障,我国的计量法也规定,检测机构的计量器皿及计量仪器必须进行计量检查,并且检查周期一般为1-2年,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查周期为3年,像这些仪器的鉴定费用、抽样费用、资质认定费、水电费用、化学试剂及标品的费用等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必需的费用开支,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费用的来源基本上申请财政的专项资金来开展检测工作的,业务经费的不固定,经费的不足,让工作的开展具有不连续性,并且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也具有滞后性。

二、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提高商户及菜农的安全意识

现在的信息传递工具比较广泛且渠道多样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像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及广播等大众媒体都能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知识提供渠道,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菜农的教育培训,从生产的根源上就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像对合理科学的使用农药,提倡有机肥料的使用,提供病虫害的测报防治工作,以便菜农能够及时地掌握农产品的状况,做好及时的预防工作,以免造成农产品的损失。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要及时公布质量安全工作管理的信息及动态,对严重违规的经营者及生产者给以曝光,借助于舆论的作用进行监督,在增强了群众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的同时,也能促进农产品生产者质量意识的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2.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的基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及布局,且因地制宜逐步建设,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到地方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逐步的完善与管理,从而建立起一套覆盖全省及全国的质量检测体系。另外,对于整个农产品的检测最好是从产地的环境、生产的过程及投入市场的领域整个环节上都进行监督控制。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生产基地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站,能够对菜农的农产品情况进行随时的了解,并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

3.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投入,加强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于检测工作机构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并需投入相应的财力与物力,像检测设备的投入与完善,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那么检测工作将无法开展,加强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无论是农产品的专业检测能力还是农产品的综合检测能力都要有完善的设备,才能有较高的检测水平。对于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应该进行学习以满足委托人的需求,并且要重视检测工作中心自身的研究能力,因为投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提高,这还要专业人才管理队伍。对于农产品突发事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提供出相应的建议及技术支持,还能对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隐患及时地发现,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预防。

3.规范农产品的检测程序,并强化农产品的品牌意识

通过财政的支持、龙头带头作用,规划出一批规范的农贸市场及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地,从而形成标准生产地产出、农贸市场准入、标志能够追溯源头,且适时进行控制,保证消费的安全性,这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模式,能够加快农产品的质量体系认证,有效地推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有机食品等具有三品的农产品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加强品意识,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

总结: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不够完善,这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保证质量安全检测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鞠.蚌埠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

[2]黄阳成,翁春英,李翔.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与完善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7

[3]陈红金.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7(3)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2

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重金属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随重金属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归结为两类危害:一类是当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危害。如铜等重金属,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作物吸收,但大部分积累在根部,几乎不向地上部分转移。在重金属的浓度尚未积累到对人畜有害之前,农作物就已枯死或者生长受到抑制,这一类重金属有铜、锰、砷、铬、镍、锌、铅等。另一类是在重金属的浓度增高到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之前,农作物就已经受到潜在的有害污染,这种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这一类重金属有镉、汞等。

铜,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反映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长期食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食品会引起严重的疾病,损害人体器官及神经系统,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如过量摄入铜可导致肝肾损伤、高血压、中枢神经损伤,以及Wilson病和Menkes病;又如汞及其化合物属剧毒类物质,这类物质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导致心脏,肝、甲状腺等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紊乱,慢性汞中毒及恶性肿瘤的形成等。日本熊本县曾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汞在鱼体内富集,人类食用了这种鱼而造成的汞中毒。研究还发现,食用含镉植物将导致人体骨质疏松、诱发癌变,肝肾功能紊乱以及高血压等症。20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富山县发生的“骨痛病”事件,就是由于当地居民食用了被镉污染的土壤生产的“镉米”而引起的。

农作物中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

农作物中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壤及灌溉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偏高。工业“三废”排放到环境中的重金属通过机械搬运,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物理,化学作用进入水体和土壤中后,被农作物根系所吸收。二是农药,农业肥料等的不合理使用。施用了含有铅,汞、铜、砷等的农药,化肥和有机肥料,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另外,农用塑料薄膜生产中使用的热稳定剂往往含有铬和铅等,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的过程中均可造成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进而使农作物富集大量重金属。三是农产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被重金属污染。如使用重金属含量高的器具贮藏,或者加工机械上的管道,加工用水、容器及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含量高等均会导致污染。总而言之,在农产品收获以后,一切易引起重金属污染的贮藏和加工过程都有可能导致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农作物中重金属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要检测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首先要对农作物进行前处理。目前主要采用的前处理技术有干式消解法,湿式消解法,酸提取法,微波消解法,超声波提取法,高压消解法等。

干式消解法

干式消解法可分为高温干式消解法和低温干式消解法。高温干式消解法是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样品中的有机物,剩余的灰分(矿物质)用酸进行溶解后,再提取待测元素。该方法不适用于测定高温下易挥发的砷、汞等元素以及含油脂成分较高的食品。低温干式消解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另一种干法消解技术,该方法是将样品放在低温灰化炉中,先将炉内抽至近真空,然后再不断通入氧气,用微波或高频激发光源照射,使氧气活化产生活性氧,在低于150℃的温度下使样品缓慢地完全灰化。砷、汞、铅,镉等高温下较易挥发的元素可用此法处理,处理时几乎不产生挥发损失,试样被污染的机率很小,空白值低。但是此法需要专门的灰化装置,价格昂贵,且灰化速度较慢。

湿式消解法

湿式消解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用酸(一般用混合酸)将样品完全分解为水溶态,使待测元素完全转入溶液中。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可弥补干式消解法的一些不足,但其处理时间长。且酸液使用量大。

酸提取法

酸提取法是指选用某种酸将样品中的待测元素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在不破坏样品里有机物质的前提下,直接用酸提取,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法是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在密闭体系中对样品进行消解,具有加热速率快、待测元素不易损失,样品处理时间短、使用酸液少等优点,但该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同时操作时应注意安全。

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待测成分的浸出。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效应等能够加速待测元素的浸出,并使之与提取溶剂充分混合。该法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溶剂消耗少等优点。

高压消解法

高压消解法是在恒温箱内利用高压罐在高温下使样品快速溶解。该法能够避免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损失,减少了酸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空白值,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分光光度法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该法的缺点是一些指示剂不易得到,需经过复杂的合成后才能使用。

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烟草薄片中铁和钙含量的试验中,分别以邻二氮菲和酸性铬蓝K为显色剂,测得烟草薄片中铁和钙的含量分别为50.60μg/g和70.07μg/g,其含量与普通烟草中这两种无机元素含量相差不大,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同时还有一种采用停流流动注射技术,建立流动注射催化光

度法,测定烟草中Hg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0.25―4 50mg/L,进样频率48次/h,操作简单、快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ICP-MS法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为离子化源的质谱分析方法,具有同时分析多种元素、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前处理简单,干扰少等优点。

采用lCP-MS法可测定水稻中包括铊在内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同时对铊污染水稻进行了安全评价。该实验采用了动态反应池中引入NHs的方法,消除测定过程中大量存在的基体元素、氧化物及多原子离子的干扰。铊元素的检出限为0.006μg/L,其他各元素为0.008-0.3μg/L,Tl、Co,Ni、Cu、Mo,Cd,DD等的加标回收率为94.2%~103.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由于具有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某实验通过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了湛江市场8种贝类中的锌、镉,砷,铁,铬、铜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部分样品中的铁、铬,镉、砷的含量超出了食品限量标准。以聚四氟乙烯(PTFE)悬浮体作为化学改进剂,采用悬浮体制样电热蒸发ICP-AES法可同时测定烟叶中铜、铁、铝、铬、锰的含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法的检出限为3.8-13ng/mL(RSD=2.5%-5.7%),回收率为91.0%~11.2%。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可测定8种食用油中铁和锌等元素的含量,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种类食用油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所不同(南瓜籽油中的镍含量与其它种类油不同,大豆油的含铁量较高),该方法为日后选取植物培育方式、生长条件,食用油生产方式及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等研究提供依据。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信号稳定、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重金属的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法可应用于对茶叶,红薯干,纯净水等食品样品中铜的痕量分析。采用该法测定茶叶标准样品的结果与标准值吻合良好。对实际样品红薯干和饮用水分析的加标回收率在98.2%-109.6%之间。

新兴检测技术

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等)虽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存在着仪器费用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前处理时间长等缺陷,难以用于重金属的现场检测。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待测样品量迅速增加,传统的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需求。一些新兴技术,如生物传感器,酶反应器、纳米探针、比色传感器等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利用溶胶一凝胶包埋金属指示剂阵列的方法,对汞,铅,锌,铜、镍等重金属离子进行富集,并对显色前后扫描图像的RGB值进行分析检测,检测限满足我国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并且阵列的方法可对不同重金属离子同时加以区分。某实验采用DNA与金纳米探针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水中的汞离子时,向体系中加入Hg2+,金纳米颗粒表面的DNA与Hg2+形成碱基对,使金纳米颗粒发生团聚,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该法的检测限为3μm,检测灵敏度可以通过增加纳米颗粒粒径或改变核苷酸序列得以提高。该法的优点是选择性好,检测速度快。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性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技术以及安全检测等,有效发挥其作用。唯有将所有工作落到实处,才可以更好处理新问题,让现代农业发展在技术方面得到更大支持,为农产品质量以及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以农产品为对象,加大质量安全检测强度,此项工作不容小觑。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检测措施。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1保障现代农业的质量安全

科学配备相关设备,以农产品为对象,按照所制定的流程与步骤,有效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明确其基本状况,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其质量安全状态。通过应用各项措施,可以避免农产品被损坏,同时保护好广大民众自身健康。

1.2为农业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从农业监督管理的角度来讲,此项工作至关重要,为将相关监督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应用一系列对策,全面、精确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如此一来,便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农业生产问题,并让监督管理部门明确农产品种植状况,在此基础上评价与断定农产品质量安全。

1.3推动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

针对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而言,此项工作较为系统,因此,应该以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人员以及相关设备等为对象,促使其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在将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之后,可以有效进行农业种植,同时还需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从各个方面评价产品质量安全,在第一时间有效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确保种植所有环节均严格遵守规范,从而提高产量与成效。

1.4促进农业产地的环境治理

当进行农业种植时,若是种植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在撒施化肥以及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并未严格要求,非常容易污染附近环境。但是,通过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与明确产品质量,为种植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在撒施化肥以及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合理指导,促进农作物生长,而且减小对附近环境的污染。

1.5实现对有害生物科学防治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预防与治理病虫害至关重要,此项工作必不可少,要为该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必须有效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所有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守所制定的规范。在此基础上,便于种植人员预防与治理病虫害,并且合理施肥以及喷洒农药,以此改善减产现象。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提升对策

2.1完善相关检测设施

以相关检测设备为对象,进一步完善,并改进与优化检测条件,促进实验室建设。以质量安全检测要求以及所配备设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扩大实验室规模,使其环境检测灯均达到预期标准。就检测室而言,对其面积提出一定要求,市级应该超过500平方米,而县级应该超过300平方米。另外,还需要极大设备改造强度,应用一系列满足检测需求的仪器设备,比如重金属检测仪器等。

2.2改进相关检测手段

以检测需求为依据,进一步完善与更新仪器设备,达到各项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土壤检测等。同时,还需要不断引进先进仪器,确保其高精度特征,以所需仪器设备为依据,优化与完善检测方式与手段,充分满足检测需求。

2.3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以相关工作人员为对象,提高对其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主要包括检测质量控制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等,建立健全培训制度。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输出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检测人员。定期组织检测人员,使其参与交流学习。以不同检测人员自身能力为对象,进行对比验证,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从整体上提升其检测水平。

2.4增加检测资金投入

以检测所需资金为对象,做好安排工作,积极进行财政预算,以实际需求为依据,科学安排财政支出,为专项预算经费提供重要保障,充分满足检测需求。通过应用入股等方式,对社会资金进行合理引导,以此为检测工作提供支持。

2.5构建完善检测体系

针对目前已经成立的检测机构,加大对其应用强度,以此开展检测工作。以县检测中心为对象,提高对其建设的重视程度,为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提供合理引导,使其成立检测室,将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构建与完善检测体系。为获取检测资格,加强认证考核,为检测结果精确度以及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4

[关键词] 通州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督检测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26-0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不只限于数量,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产业链,涉及面广,中间环节多,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区农委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作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稳步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地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入手,谈谈我们的做法以及思考。

一、我们的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2002年,根据省市各级部门的要求,通州区农委组织筹建了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于同年9月开始运作,自实验室开展检测以来,已先后四次进行了实验室计量认证,并获得农业部ATCL认证和计量认证CMA资格,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成立了“肉菜粮食放心工程”协调小组和建立了“区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投入,先后投入20多万元改扩建了区第一集贸市场速测室。投入40万元专款改扩建区综合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自2008年以来每年投入将近20万元用于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检工作。保障了检测的正常开展。

2.加大监管抽检力度,完善追溯应急机制。目前我区已建成了以区检测中心为龙头,镇检测站为骨干,重点生产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三级检测体系,实现了全区检测网络全覆盖。实行的例行检测“周检制”、监督抽检“月检制”,每年检测样品数达到20000个,其中区里定性检测样品5000个以上,定量检测500个以上。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季节性风险监测及专项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生产基地或企业进行溯源并限期整改,对不合格的产品依法进行处理,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3.建立高效的检测队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2012年,乡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所,并配备了检测人员,从事生产过程、基地产品抽检、采样及有关技术推广。近两年来,我区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每年都将开展1次检测技能大比武,还选派相关检测人员参加省市相关比武,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跟学习方式,与设备厂家和上级业务部门接对,通过强化区跟乡镇检测人员的培训,全区检测技能获得大提升,在做好区跟乡镇检测人员的基础上在全区20个重点蔬菜产地准出基地所在村配备1名村干部或聘用干部任基地检测员,与工商部门一起组织30个集贸市场共安排了60名市场检测员,在检测水平与检测人员不断充实完备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起了定期送样检测、数据上报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样品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按照“五有、五统一”的要求建设乡镇检测室,五有是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试剂,五统一是统一持证上岗、统一专人检测、统一记录台帐、统一检测试剂,统一扎品管理的“五有、五统一”原则,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4.加大区域内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强化监测工作。为切实保障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区农委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继续加大了区域内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严格执行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周检制”与区内监督抽检“月检制”,并在扩大检测范围与检测批次上求突破,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地市场超市全覆盖。

5.严格设立监测点,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使检测数据具有可比性、连续性、代表性,我们还建立相对固定的监测点,并根据季节的不同,农药用量的不同,农药种类的不同来确定检测样品数量,一般夏季的样品量高于冬天,并且采样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为直观表现全区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效地对全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将产品分为六大类:叶菜类、甘蓝类、瓜类、茄果类、豆类、根菜类,采样地点也分三大类,生产基地、集贸市场和超市。通过近几年的蔬菜药残检测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区蔬菜的第一手资料,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依据和指导性建议。从不同年份,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合格率来看,年均合格率逐年上升,五月到九月的合格率高于其他月份,超市合格率高于生产基地和集贸市场,根菜类、瓜类和茄果类合格率高于豆类、甘蓝类,叶菜类最低。

二、思考和建议

基于检测数据以及我们的做好,笔者认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要进一步好转,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在媒体舆论上做好宣传,倡导农产品放心消费。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农兽药管理等法律法规,科学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速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旦确定农产品“三品”基地后,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根据农产品区域特色,制定生产标准,对基层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让其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组织生产。

3.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前移。进行乡村环境综合治理,防治工业“三废”污染农田,水源,控制农业自身污染。重点做好监管、检测的“关口”前移,在源头上控制农产品的面源污染。一是强化监管,加强检测。将增加抽检频次,扩大检测范围。各镇实现例行检测周检的常态化。二是推行目标责任考核,将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是落实产地准出、农田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四是开展一系列联合检查行动。

4.对农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的监管力度,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相结合,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强有力的监控,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就地销毁,防止流转。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5

关键词:加强;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各项检测实验工作高标准、高水平实施的关键。因此,通过对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运行,来保障检测实验室各项工作的稳步进行,对于建设现代化的检测实验来说非常重要。本文将具体探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等相关问题。随着我国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不项发展,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服务功能也越来越突出,检测实验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检测实验室不仅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各项可靠的数据信息和判断依据,也可有效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实施。由此可见,检测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而检测试验室检测质量的不断提升,检测试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有赖于其自身技能水平的不断完善,也有赖于其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与改进。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对于提高农业部门公共服务能力,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稳步发展,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实施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建设规划,农产品质检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两期规划已投资建设各级农产品质检项目2548个,农产品质检机构硬件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检测能力显著提高,为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目前仍存在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慢、机构编制和检测经费落实不到位、运行管理滞后、人员素质不高、检测能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改善和加强。

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

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及准则,要求检测实验室必须对其内部审核及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有计划的评审,对检测结果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检测实验室对内部审计与质量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甚至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本无法明确内部审计与质量管理的具体职责。部分检测实验室为了应付外部审计,而进行的内部审核和质量管理评审等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检测实验室普遍存在检测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不高,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检测数据不真实甚至造假等问题。很多检测实验室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也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及时纠正,做不到预防性的质量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缺乏,导致检测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质量方针及目标的制定

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非常重要,它不仅体现了实验室的质量宗旨和服务方向,也体现了实验室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和基本要求。质量方针是由管理者指导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同时也是实验室各部门和人员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质量方针的制定不仅要结合检测实验室的业务范围工作性质及要求,还要全面考虑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同时还要体现出一定的国内外同行业发展水平;质量目标可以说是组成质量方针的重要部分,它要比质量方针更具体、更具有指导意义。可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部门来进行针对性的制定,通过完成各部门的质量目标,来实现实验室的总体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目标时,应该以便于实施、便于比较和便于完善改进为原则。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目标不仅要包含相关人员的岗位考核、培训考核、顾客满意度等内容,还应该包括投诉处理、在用标准的现行有效率以及报告的交验合格率等内容。

(二)明确岗位职责

引导全员参与互助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中质量管理贯穿于的所有领域和过程,这就需要实验室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管理职责。但是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全员内审,是一种民主高效的质量体系管理运作的集约化方法,通过内审员组长制与分层统筹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对实验室组织,人员岗位以及检测流程集中审核,审核过程中全体人员既是审核主体,又是审核对象,形成彼此制衡,相互依托的灵活关系。这样,检验实验室系统的各个分支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都可以依照细则规定以及权属分配而将所属部门的划定周期内的符合审核范畴的技术业务指标数据进行整理编制,形成内审原始凭证汇总表,然后递交给对应上级的审核人员,最终全面细致地内审资料,实现质量体系的协调运转。

(三)建立并持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以文件化的形式明确了各项质量活动的方法、程序和相互关系,是各个方面综合构成统一的一个有机整体,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它所规定的文件化体系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贯穿于整个质量体系的全过程,体系内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督导、互相促进。实验室必须在吃透标准精神后,依据标准,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通过讨论、完善、汇编而成。在运行过程中用实践来检验质量管理体系适用性、符合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评审、不合格与潜在不合格产生原因的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与跟踪验证、数据分析等活动的控制,使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从体系上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提高。

(四)积极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实验室能力

验证是利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定、校准或检测能力。应该说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比日常的检测工作要求更高,为获得满意的验证结果,检验员一方面要熟悉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影响测量数据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得比较到位,同时还必须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只有在测量数据和不确定度评定都合理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满意的验证结果。另外,由于受地域和经济的影响,各实验室间的检测能力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可促进相互间的技术交流,发现一些日常检测工作中难以发现的问题,提高检测工作技术水平,确保日常的检测工作质量。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可以使实验室对其出具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也是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一种补充。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①积极引进高素质技术人员。农产品检验是一项技术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可以通过学费代偿等国家政策吸引受过高等教育的相关专业学生到检测基层,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去工作,帮助他们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检测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②要加大对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和内检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内部交流,有经验的优秀检测员对新手进行帮扶带,学习优秀检测机构的工作经验等形式,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作为检测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扎实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检测能力,打造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监管有效的人才队伍。③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在检测机构中,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实行质量安全责任问责制,以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当农产品检测出现问题时,追究相应负责人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处罚。

结束语

总之,为确保实验室测量数据和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室应不断完善和改进内部的质量管理,提高实验室内部管理质量,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指导检测、校准工作,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6

关键词:长春;农产品检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F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16-2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包括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下同)质量安全实施检验检测的重要技术执法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贸易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技术支撑职责,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农产品消费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我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相继组建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县级农产品检测站和生产基地、市场检测点,初步建立起了由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检测中心为骨干,基地和市场检测点为基础的三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 我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基本情况

1.1 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率先通过计量认证和资质认可,并全面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2003年6月长春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法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长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我省第一家成立的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也是农业部重点建设的地市级区域性中心之一。中心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6年5月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和扩项评审,取得了包括蔬菜水果、粮油作物、农业环境、种子化肥等四大类法定的检测资质。

中心成立并取得法定的检测资质后,即依据自身职能积极开展工作。

(1)积极开展蔬菜基地及市场的产品质量抽检工作。2005年以来,长春农产品质检中心加大了对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零售商场和超市的蔬菜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并使抽检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采取了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在每季度和重大节日对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近五年来累计抽检7000余个样品,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市场及政府有关部门,促进了我市上市蔬菜整体质量的提升。

(2)开展城区新菜田环境评价工作。为配合实施全市城区菜田外移计划,受市政府委托,农产品质检中心承担了新开发菜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三年来已经完成长春市6个区、12个乡镇、38个行政村和榆树市四个乡镇共计10110公顷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环境评价工作。

(3)积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抽检任务。当国内出现“毒白菜、毒韭菜、毒豇豆”等事件时,反应迅速,开展有效的排查工作,并及时的公布检测结果,对消除市民恐慌,为保证市民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4)自2007年开始,经省农委考核合格后,即承担了吉林省九地市蔬菜水果的例行监测任务,目前年抽样检测量达到了2000余个。

(5)对各县区及基地、批发市场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蔬菜农残速测技术、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几年来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80余人次。

1.2 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逐步建立,并将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监督检验中发挥作用

我市是农业大市,所辖的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等县(市)、区均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自2009年以来,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下,由地方提供实验室场地、人员以及配套资金,由中央财政拨付设备购置资金,5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相应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其中,2009年投资了400万和300万,分别建设了德惠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双阳区农产品质检中心;2010年投资390万建设了农安县农产品质检中心;2011年各投资300万,建设了榆树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和九台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目前,这些中心均处在设备购置、安装、人员培训等工作中,预计从明年开始即可开展检测工作。

这些县级质检中心开展工作后,将负责对生产基地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合格发放合格标识、生产基地持标识,产品直接进入批发市场及超市设立的“放心农产品销售区”销售;另一方面着力开展对所辖区域内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内蔬菜类农产品以有机磷农药残留为主的日常性监督检测工作。

1.3 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站(点)全面启动,初步形成市场蔬菜质量安全准入框架

我市目前有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中心批发市场、果品中心批发市场),有一定规模的超市40余家,农贸市场50余家,其中两大批发市场的果蔬批发量占到长春市蔬菜水果需求总量的80-85%左右。

我市原有的两大批发市场原来均建有检测室,但由于是企业自行组建,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着把关不严,时效性不强,疏于检测等现象。为保障我市市民使用蔬菜、水果的安全,彻底改变原有的由批发市场检测室对进入市场的果蔬实行自检的不利状况,2010年市政府办公会议决定,由市农委牵头,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在我市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由政府部门派驻的检测机构对进入市场的果蔬实施检测的行为。市政府为此拨付专项资金152万,并由农口其他单位抽编20人,成立了蔬菜检测站和果品检测站,实施三班倒、全天候的检测。自去年八月份开始检测以来,实施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已检测果蔬样品15000余个,有效的杜绝了有毒有害农产品进入我市市场,使市民吃上了放心菜、放心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可以认为,我市已初步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轴心,县级综合性质检中心为骨干,市场快速检测站(点)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事实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和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都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完善。

2.1 市与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协同作用不强

目前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具备了对农产品(蔬菜水果、粮油作物)质量、农业环境(农田土壤、灌溉水、大气)、农业投入品(种子、化肥)的检测能力和资质,其检测性质为定性定量检测,其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按其职责应以快速检测和半定量检测为主,注重在本县区第一时间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初步确证后及时上报上级质检中心进行确证,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得以及时控制。但由于人员技术水平运行经费的制约,目前尚未形成检测能力。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上下协调难度大;五个辖区的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各自为战,对生产基地和市场的监督检测工作容易形成断层。

2.2 市场、基地快速检测站(点)的配备不足,管理不够规范,检测可靠性不强

除了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设立的两个批发市场的检测点比较规范以外,我市近100家有一定规模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中也有近30家设立了检测点,但是由于检测人员和经费的不足,目前检测工作多数处于停滞状态。对于开展工作的市场和基地检测点,尽管实行了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统一培训,对检测站(点)的设立提出了统一要求,但由于没有出台规范性的检测站(点)管理办法,各类市场、基地具体情况的差异,造成站(点)布局设施不合理、仪器试剂配置不统一、人员操作不规范、台账记录不完整、专销区柜不明显等方面的较大问题,致使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性,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可靠性差,影响市场蔬菜质量安全准入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对策与建议

对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而且任重道远。应确立“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主题,配套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循序完善”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步伐。

3.1 以产品、产地监测为重点,提升市级质检中心的核心能力

充分利用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现有技术装备,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配套改善检验环境和设施,大力扩充检测项目;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业投入品和以果蔬等农产品为主的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明确赋予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和检验检测体系监督管理职能,真正发挥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中的龙头和核心作用。把中心建成全市农产品、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检测评价中心、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

3.2 以农产品快速检测为重点,强化县级质检中心的检验能力

我市所辖的五县(市)区农产品质检中心均已成立,部分县区的检测仪器采购已完成并配置到位,应加快对使用检测分析仪器及快速检测仪器等检测人员的培训,争取尽早开展工作,目前重点应开展高毒农药和违禁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工作及初步定性工作;承担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监测任务的抽样工作和生产过程监督检验工作;指导生产基地和市场开展快速检测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宣传和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同时,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可与规模大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或批发市场结合开展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其检验能力。

3.3 以市场准入检测为重点,增加市场、基地和企业检测站(点)的自检能力

围绕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我市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站应严格执行长春市人民政府通告精神,对进入我市批发市场的蔬菜、水果做到严把“入口关”做到“全天候、全覆盖”的检测密度。防止农残超标的农产品进入我市市场。

对超市、农贸市场检测点应按照“有固定检测场所、有快速检测仪器、有专职检测人员、有检测台账记录、有专门交易区或专柜”的要求进行配置;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检测站(点)应根据生产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配置相应的检测场所、检测仪器、检测人员,并做好产品留样和检验记录。需要大型(精密)检测仪器的检测项目,配置有困难的应与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检测协议,进行委托检测。

3.4 以检验检测体系规范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主要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在机构人员、环境设施、仪器设备、检测能力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管理办法。对市场准入检测实行“检测标准方法统一、检测人员培训统一、检测仪器试剂统一、检测报告管理统一和专销区(柜)标准统一的“五统一”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库,检验检测电脑联网,形成可溯源性的检验检测网络化管理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测站(点)检测能力验证试验和检测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明确发展思路与途径的同时,必须落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部省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结合长春市实际情况,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规范性文件。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资金的投入。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技术机构”。因此市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项资金由财政列支;市场、基地检测站(点)建设由企业投入为主,财政给予补助。

(3)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主管部门,各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并理顺隶属关系,充分发挥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

(4)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制度。一是未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一律不准进入市场销售,一旦发现应追究市场和销售者责任;二是未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宾馆、饭店、学校、工矿企业等单位不准采用,一旦发现应追究单位领导者责任;三是不具有农产品相应检验条件或委托检验条件的生产加工单位不予申报名优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四是不具有农用投入品相应检验条件或委托检验条件的生产加工经营单位不予申报有关资质或不予通过复查;五是农产品产地环境实行二年一次的定期检测评价制度。

5 小结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策和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技术保障,是防止有害有毒物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担负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农业依法行政、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职责。

1 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实践

通过三年的实践,曹县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站(室)为骨干,以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控点为依托的覆盖全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农产品生产区域、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奠定了对全县主要农产品实施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的基础。

2008年以来,曹县的做法:一是加强领导 保证建设资金投入。县委、县政府领导充分认识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2008年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作为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第一件大事,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突破性工作来抓,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目标列入政府考核内容, 2011年以来共投入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并确保今后每年100万元以上的建设资金投入。二是建立机构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建成中心检测实验室,配备进口的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等检测仪器等设备设施,落实检测人员编制,选送技术人员到北京、上海州等检测机构进行学习和习实培训,开展面向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强制性检测工作。选择区域优势农产品特色基地,分蔬菜、水果、大米等农产品品种建立1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质量安全监控点,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送检点。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消费。通过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了有毒有害农产品流入市场。二是推动农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通过检测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区,进行跟踪督查,找出原因所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积极引导生产者改变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清洁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三是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检测工作的开展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更加注重从产品的源头控制最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从农业投入品、种子供应、生产、加工,再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全程质量监控,从而促进了一批安全品牌农产品迅速崛起。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3.1 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是阻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二个层次:一是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很大一部分乡镇基层干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深度的认识,思想观念滞后,从而在工作中没有将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摆上应有的位置,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扶持。二是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农业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科学文化素质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上,有些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有了一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但大多数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常常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导致检测体系建设止步不前。

3.2 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多头管理。造成职能不清,要求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检测结果不规范、无法横向比较,缺乏一个科学、客观、实用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影响了检测体系的有序、快速发展。二是农产品市场经营环境。检测体系建设必须在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中,才可能得以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发展缓慢,极大地影响了检测体系建设。

3.3 检测科技人才匮乏

检测科技人才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检测科技人才,不可能建立起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目前,在农产品质量检测科技工作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检测人员缺乏,人才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3.4 建设资金不足

资金短缺是阻碍当前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检测体系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长期以来,在基础性、公益性测试基本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化验室仪器设备普遍陈旧,缺少与农产品质量检测职能相匹配的仪器设备,服务功能下降,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现有仪器的功能、速度和效率难以满足对土壤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要求,难以对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行有效监控。近年资金投入所有提升,即使如此,资金也是杯水车薪,致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举步维艰。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策和建议

4.1 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地认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牵涉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社会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的问题,而只有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才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不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检测体系建设就无从谈起。就政府而言,要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展当作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其次要加强对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引导和管理,帮助广大农民和企业摒弃那些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2 制定政策措施,积极扶植检测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技术机构,检测体系建设需要政府支持。当前,应急需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与措施: 一是建立科学的检测人才培养机制,要结合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特点,把检测人才的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为他们提供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努力造就一批事业心强、技术过硬的综合检测人才科技队伍。二是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应增加检测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计划、编制、科技等部门大力支持,确保检测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应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点,作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补充,推动检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4.3合理科学规划,搞好检测资源整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应以科学、合理的布局为前提,以完善检测手段,提升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科学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行检测体机构建设,要突出重点,本着建设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检测体系建设。要根据当地农产品区域布局、产品种类等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检测网络。应依托本地本系统现有的技术推广、检测中心(站、所、室)的检测力量,实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防止和杜绝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8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专业综合实训 农产品质量检测

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里广泛采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开设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相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在真实或模拟的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以强化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整合了专业单项实验实训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是应知、应会、应用的融会贯通。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弥补主干核心课程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不足,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并通过若干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基本完成由自由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1 课程介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实训实习领域中的核心教学任务,以化学分析、应用有机化学、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样品处理技术、农产品产地评价、肥料检测、农药检测、粮油检测、微生物检测、饲料检测、果蔬产品检测、畜禽产品检测、水产品检测等课程为前导,对接食品检测类国家职业资格,是该职业工种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之一。

1.2 教学目标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及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即以检测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真实的检验项目中掌握综合专业技能,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通过课程的实施,达到食品检验工(高级)、化学分析工(中级)、乳品检验工(中级)以及饲料检验工(中级)的技术技能要求。

1.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均来自企业真实检验任务,筛选21项检测模块,形成14个学习情境,按照项目实际占用时间安排学时。本课程共设176学时,分4学期完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基本上覆盖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常用方法、常用仪器、常见检验项目及检测标准,在任务排序上尽量按照由简到繁进行,按照食品检验工、化学分析工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同时考虑学生认知和职业发展规律,力求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应用所学检测技能完成企事业相应检测类岗位下达的任务。

2 行动导向教学课程设计

丰富的课程资源从应用中产生,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先进行企业调查。通过对企业和市场调研了解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各级检验机构典型的企业工艺流程和真实的检验任务,并按照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和知识技能的复杂程度,结合师资和实训基本条件,对典型工作任务中包含的关键技能点进行分析,做到突出重点、覆盖全面、合理序化,将企业、检验机构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食品检测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学校与企业统一,检验数据为产品工艺提供参考,检验结论为品质管理服务的互动教学设计总体框架。

2.1 建立仿真与模拟的质量检测中心

建立若干个仿真与模拟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个检测中心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一项检测任务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个小组在接受任务后,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组内成员要积极配合、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以出色完成该任务为最终目标,逐步培养自己化解分歧、求同存异、发掘自身潜力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2.2 实现“知识、技能”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

围绕选定的工作任务,设计提升学生能力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涉及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以实现“知识、技能”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培养集成于任务实施过程中。

2.3 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起、维持、促进”的作用。学生作为“质量检验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任务咨询、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作用。

2.4 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据每个检测中心提交的《检验报告书》,评价每个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学生)的工作能力,评出最佳质检员,并对优秀检测中心支付检测费用。检测费用以量化的形式支付,到学期末累计量化后,对获得前3名的小组成员给予免考的奖励,免考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20%。

3 行动导向教学课程的实施

3.1 通过跨组交流总结经验

为了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实验实训室资源,每两个实训任务捆绑,由两次实训课完成,如还原糖含量测定和维生素C含量测定捆绑,第一次实训课由模拟检测中心1、2和3完成第一项任务,模拟检测中心4、5和6完成第二项任务。第二次实训课由模拟检测中心4、5和6完成第一项任务,模拟检测中心1、2和3完成第二项任务。为了防止小组之间互相抄袭检验数据,两次实训课各项任务所用待测样品不同。在第二次进行该两项任务前,由上述六个检测中心选派代表,随机到另外一组,交流实施上一次任务中各组所获心得、经验等,以便其他小组作为参考,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心得总结经验教训,本模块检测任务完成情况将更为完善。

3.2 课程实施

3.2.1 任务咨询、制订计划

以每个检测中心(小组)为单位,开展检验任务。工作任务开展前,选出检测中心主任(小组组长)。具体实施前,由教师参照职业岗位需求,策划下达工作任务,小组成员根据工作任务,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完成从明确任务、搜集资料、制订计划、工作实施、整理总结到验收评价全部工作过程。图1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设计示意图。

3.2.2 实施计划

经过小组讨论、跨组交流、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验收评价后,开展检测任务。试液以及指示剂的配制、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等工作按照各成员的任务分配协作完成。实训后核查返回的仪器设备数量,以降低设备的破损率;实验原料和消耗品的使用也制订领用计划,以减少浪费。

3.2.3 检查控制、评定反馈

检测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详细的实训报告书,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准许结束检验工作。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让所有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工作”全过程,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4 实施效果与反思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评”。通过行动引导教学法,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形成了综合职业能力。

(2)在行动导向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教授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用行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流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构建自己的职业技能体系,完成教学与工作零对接,使学生毕业无后熟期,可直接服务于社会、企业和行业。

(4)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学生自主组织成立临时性的检测中心(检验小组),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工作,自主学习,自己动手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5)通过角色轮换,学生对不同岗位有感性和理性体验。每个检验人员在检测中心工作岗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工作任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轮换,使每一个学生对实验室中的主要岗位均有所体验,全部工作任务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多次体验。

5 结束语

在探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过程中,把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应用到部分班级的教改试点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综合实训作为综合性的课程,要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要完成任务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试剂配制、分析仪器的操作等。如果缺少这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就无法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目工作。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以及完善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张玉廷,申薇,姚阳,郑虎哲.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48-49.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9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和问题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提升,首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水平。同时相关的检测单位还应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的要求与检查,以便于能够从根本上服务社会大众。

1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现状

1.1检测机构日益壮大,监测体系逐渐健全。根据相关数据研究显示表明,我国诸多地区早已建立了农业综合检测站,这些农业综合检测站的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农业综合检测站内部招聘了了十分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本身不仅掌握着充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有着专业的应用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1.2检测仪器设施日益完善。在诸多农业综合检测站内,早已购进了多台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构建能够为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减轻一定的工作负担,并且依托高新科学技术手段,能够精准的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总的来说,现如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1.3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最开始的时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只不过是检测单一的农产品样品,现如今在农业综合检测站成立之后,大部分蔬菜品种都能够得到检测,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随着检测工作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变得越来越精细,十分符合当今社会大众的发展需求。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检测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实际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中工作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是缺少一定专业素养的,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各农业部门单位调过来的,在原本单位内部并没有接受过足够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培训,因此没有足够多的农产品检测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检测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工作时会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2.2抽检工作开展存在困难。所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开展存在困难,其实就是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时,并没有可以专业用来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安全检测车,这样一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农产品抽检工作的效率。而且还有一部分农产品生产用户缺少一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意识,这些农户并没有充分了解市场上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农产品的抽检工作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2.3经费严重投入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和社会对于农业综合选择在所投入的资金扶持并不是很多,没有足够的资金,农业综合检测站就不能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也不能够聘用大量的优秀检测技术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开展是十分不利的,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的错误。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工作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如果要想从根本上促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该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组织领导效果,有相关的管理人员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对于缺少安全意识的农户,应当适时的给予一定的引导与鼓励,并且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的力度,充分地了解农户日常的生活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引导计划,以便于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从根本上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良好发展的格局。3.2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条件。一般来说,农业产品检测机构都是属于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其属性历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也就意味着农业产品检测机构内部的仪器设备以及资金使入,大多都是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来进行运转的。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加大对农业产品检测机构的扶持力度,多给予其一些经费,能够让相关的农业产品检测机构使用这些经费购进全新的检测设备,以便于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检测质量。3.3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相关的农业产品检测机构,应该多于事业型的企业和外国的优秀农产品检测机构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积极引导检测机构内部的技术人才能够外出学习,多学习一些其他优秀机构的农产品检测经验,把更好的技术和更好的设备带到农业产品检测机构内部,并且能够将其灵活的运用到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3.4加强机构管理,提高监测工作水平。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应该积极创新发展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不能够满足与机构内部现有的发展状况,应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及推进的过程中制定并且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调动技术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奉献力量,从而促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质量的提高。

4结束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社会大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根本上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与监管力度,能够更好的优化农产品市场,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氛围,从而最大限度的促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援娜 单位:防城港市港口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王存波,程玉兰,李翠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