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纺织工业论文

时间:2022-06-14 08:32:56

摘要: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过程,既是一次引进西方纺织技术、开拓近代纺织生产过程,也是一次训练和培养纺织工人和技术力量的过程。通过大规模生产实践,中国第一批近代纺织产业工人和技术力量开始出现。尽管那时纺织工人受封建管理制度的压迫和洋匠的欺凌,但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生产技术,成了后来发展纺织工业的先驱。

关键词: 纺织 工业

纺织工业论文

纺织工业论文:废气污染物排放下纺织工业论文

1项目废气排放环节及排放量

1.1工艺流程及废气排放环节

1.1.1纺纱工序a.清梳联:本工艺主要包括开棉、清棉、混棉、梳棉四个步骤,由清梳联一套设备来完成。清梳联主要设备包括:往复式抓棉机、重物分离器、单轴流开棉机、多仓混棉机、主除杂机和梳棉机。b.条卷:将梳棉机出口的棉条进行并合、牵伸,提高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平等程度,并使小卷的重量、长度达到规定值,且保证小卷边缘的平整度满足要求。c.精梳:由于条卷后的原棉纤维中含油杂质、棉结、纤维疵点,因此需要进入精梳机除杂;除杂后的条卷进一步分离纤维,长度不达标的短纤维被进一步去除,从而使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伸直度得到提升;精梳后的棉条最终被拉至到一定粗细,且棉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得到提高。d.并条:将多根精梳后的棉条进行并合,棉条长片段不匀现象得到改善;然后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程度;利用并合与牵扯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不同唛头、不同工艺处理的棉条;最终做成圈条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桶内,供后工序使用。e.粗纱: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抽细,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然后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以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粗纱卷绕和细纱机上的退绕。f.细纱: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使纤维伸直平行;将须条加以捻回,成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强力的细纱;将加捻后的细纱卷绕在筒管上;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管纱,便于搬运及后工序加工。g.络筒:将管纱(线)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并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清除纱线上部分疵点和杂质,以提高纱线的品质。本工序主要废气产污环节为清梳过程中棉尘的排放(G1)、粗纱、细纱工段的棉尘排放(G2)。

1.1.2织造工序a.络筒:在络筒机上将松式络筒变为普通络筒。b.并线、加捻:部分烘干后的松筒及原纱通过并线机将两股纱线并合,然后利用加捻机进行加捻。c.上浆、烘干:部分原纱在整经前需通过自动上浆机上浆并烘干。d.整经:根据工艺设计的规定,将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经纱,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在整经轴上,为形成织轴做好初步准备。e.织造:利用箭杆织机及提花机进行织造。f.割绒:部分高档毛巾需将表面的毛圈进行剪割处理,使织物表面布满平整的绒毛,使其比普通毛巾有更强的吸湿性和柔软度。本工序主要产污环节为织造棉尘的排放(G3)、割绒棉尘的排放(G4)、织造废纱的排放(S2)。

1.2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纺纱车间会产生一定量的棉尘(飞花),主要来自于清梳联(G1)和粗纱、细纱、络筒工段(G2)。清梳联工段棉尘产生量约为46.9t/a,通过型号为FD510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除尘器风量为6900m3/h,除尘效率为99%以上,棉尘排放浓度为8mg/m3,排放量为0.47t/a,排放高度为15m;粗纱、细纱工段棉尘产生量为187.5t/a,这部分棉尘被纺纱设备自带的吹吸风机进行循环过滤,吹吸风机收尘效率在97%以上,棉尘的排放量为5.6t/a,通过车间排风口无组织排放。织造工序中的络筒、并线、加捻、织造工段同样会产生一定量的棉尘(G3),棉尘产生量为29.3t/a。这部分棉尘被设备配套设置的吹吸风机循环过滤,吹吸风机综合收尘效率在90%以上,棉尘排放量为2.9t/a,通过车间排风口无组织排放。在割绒工段会产生一定量的割绒棉尘(G4),棉尘产生量为439.6t/a,通过型号为FD230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除尘器风量为5400m3/h,除尘效率为99%以上,棉尘排放浓度为97mg/m3,排放量为4.4t/a,排放高度为15m。

2结论

纺织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棉尘(粉尘),且粉尘的排放存在产生量大,排放环节多等特点。纺织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粉尘的产生环节及产生量,并相应的提出环保措施,确保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作者:李博 单位: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

纺织工业论文:水污染物减排下纺织工业论文

1结果与讨论

选择排放总量类指标(用水量、取水量、废水排放量等)与排放强度类指标(单位企业产品产量、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COD平均排放浓度、氨氮平均排放浓度等)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纺织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排放总量类指标和排放强度类指标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纺织行业的COD排放量与强度类指标间的关联度显著大于总量类指标。其中,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及单位产品COD排放量的关联度指标位列前三;取水量、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单位企业产品产量与纺织行业COD排放的关联度较弱。结果显示,氨氮排放量与单位产品产量、排放浓度及总量类指标间的关联度显著大于排放强度类指标。其中,单位企业产品产量、氨氮平均排放浓度和取水量的关联度均值位列前三位;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和单位产品用水量与纺织行业氨氮排放的关联度较弱(见表2)。从我国纺织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与其排放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COD排放量降低与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的减少有较为密切的关系,COD总量减排工作应重点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推行清洁生产、开展中水回用项目。氨氮排放量变化与单位企业产品产量、排放浓度及总量类指标的关联度较大,这表明我国纺织行业的氨氮排放量主要与企业规模、氨氮排放水平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氨氮总量减排工作应积极推进高污染、小规模企业的淘汰、整合中小企业、推动污染末端治理工程、推进中水回用,加强污染排放管理。综上所述,通过关停落后企业的“结构减排”方式仍然是促进我国纺织行业污染物减排的有效途径,末端治理工程配合中水回用项目对整个行业污染减排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我国纺织行业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建议

2.1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

关停高污染的中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行业污染物减排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形机,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年产2万t以下粘胶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工艺、DMF溶剂法腈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间歇法聚酯设备等落后化纤产能。

2.2推动企业合并,集中生产集中治污

纺织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是我国纺织行业目前的重要现状,应从实际出发,采用将几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合并成较大规模企业的模式,实行生产废水统一收集和处理。一方面,能够降低中小纺织企业污染治理成本,提升中小企业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明确监管对象,降低监管难度和成本,持续推进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2.3继续推进节水工程,降低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虽然2005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的单位产品用水量逐年降低,但目前单位产品的用水量仍然高达80.5t/t,是先进国家纺织行业的3倍。因此,应进一步推进节水工程的建设,重点推广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少水无水印染先进技术、在线检测与控制、印染废水综合治理技术等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技术,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的取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减轻区域水资源的压力,改善环境的目的。

作者:刘雅玲 王强 吴悦颖 张文静 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纺织工业论文:印染废水处理纺织工业论文

1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

1.1机械格栅

机械格栅主要用于拦截废水中的大尺寸悬浮物,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设备的稳定运行,并有效减轻处理负荷。格栅间隙为10mm,栅宽为0.7mm。

1.2集水井

集水井尺寸为6.0m×6.0m×3.0m,有效水深为2.7m,有效容积为97.2m3。

1.3调节池

调节池用于调节水量,均化水质。为避免悬浮物沉淀,池内设置潜水搅拌机搅拌。调节池尺寸为30m×20m×6.5m,有效水深6.0m,有效容积3600m3,水力停留时间为10.5h。

1.4初沉池

初沉池为辐流式,直径为21m,池边水深2.0m,有效容积667m3,表面负荷为1.0m3/(m2•h)。初沉池内设置周边传动刮泥机,转速为3.1m/min,电机功率为0.55kW。必要时投加亚铁盐进行预处理。

1.5水解酸化池

由于废水可生化性不高,采用水解酸化池对其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以将期中难降解的复杂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易降解的简单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池尺寸为46m×24m×6.5m,有效水深6.0m,有效容积6600m3,水力停留时间为20.0h。水解酸化池内设置弹性立体填料,体积为4500m3。

1.6CASS反应池

通过PLC编程自动控制CASS(循环活性污泥法)反应池的运行。CASS反应池4格并联,单格尺寸为40m×14m×6.0m,有效水深5.5m,污泥负荷为0.08kg/(m3•d)。运行周期为8h,进水1.5h,曝气3.5h,沉淀1.0h(曝气0.5h后),排水1.5h。

1.7混凝反应池

在混凝反应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和PAC药剂,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和PAC的混凝沉淀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混凝反应池尺寸为4m×4m×5.5m,有效水深5.0m,有效容积80m3,水力停留时间为0.25h。

1.8机械加速澄清池

利用机械加速澄清池机械搅拌的提升作用来完成泥渣回流和接触反应。机械加速澄清池直径为8.5m,池总深度为6.8m,分为第1絮凝池、第2絮凝池和分离室,总停留时间为2.5h。池内设置1台搅拌设备,搅拌叶轮直径为1.4m,电机功率为7.5kW。同时设置1台带有减速机的机械刮泥设备,刮臂直径为5.2m,电机功率为1.5kW。

1.9除铁除锰滤罐

在除铁除锰滤罐内曝气,通过氧化和滤层过滤及滤料表面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去除铁和锰。除铁除锰滤罐3台,直径为3m,填料为锰砂,滤速为10.6m/h。

1.10清水池

清水池用于储存清水及提供除铁除锰滤罐反冲洗水。清水池尺寸为14m×10m×5.5m,有效水深5.0m,有效容积560m3,水力停留时间为2.1h。

2运行结果分析

该废水处理工程调试稳定运行半年,在此期间,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考察。

2.1对COD的去除效果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

初沉池、水解酸化池、CASS反应池、澄清池和滤罐的平均出水COD分别约为1600、1500、110、80、55mg/L,整个系统COD总去除率可达97.3%,处理效果较佳。

2.2对BOD5的去除效果

废水BOD5的沿程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初沉池、水解酸化池、CASS反应池、澄清池和滤罐的平均出水BOD5分别约为440、540、25、18、10mg/L,整个系统BOD5总去除率可达97.8%,处理效果较佳。

2.3对SS的去除效果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

初沉池、水解酸化池、CASS反应池、澄清池和滤罐的平均出水SS分别约为240、450、70、40、30mg/L,整个系统SS总去除率可达90.0%,处理效果较好。

2.4对色度的去除效果

废水色度的沿程变化。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初沉池、水解酸化池、CASS反应池、澄清池和滤罐的平均出水色度分别约为600、400、80、40、30mg/L,整个系统色度总去除率可达96.3%,处理效果较好。

3运行费用分析

工程总投资为1702.2万元,用电负荷为388.19kW。电费为0.74元/t,运行药剂费为0.33元/t,人工费为0.04元/t,污泥处置费为0.27元/t,设备维护费为0.12元/t。故在未计设备折旧的情况下,运行费用为1.50元/t。

作者:蒋旭华 朱乐辉 单位: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环境监测论文

本文重点解析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如何正确把握GB4287-2012。

1、标准适用范围

GB4287-2012只适用于“纺织染整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也就是说不适用于“接纳纺织染整工业企业废水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站)”。

2、术语和定义的增加

相对GB4287-92,新标准GB4287-2012主要增加了对“标准品、排水量、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定义,其中必须注意的是,排水量是“指生产设施或企业向企业法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含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排水等)”,而GB4287-92中的排水量“不包括冷却水及生产区非生产用水”。

3、水污染物控制指标的调整和提高

相对GB4287-92,GB4287-2012不仅大大提高了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色度、氨氮、硫化物、苯胺类、六价铬”等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控制要求,而且增加了“总磷(防止地表水富营养化)、总氮(防止地表水富营养化)、可吸附有机卤素”等控制指标,同时取消了对“铜”(目前纺织染整企业已不再使用含有铜化合物)的控制指标;为了广泛适应于全部行业并与其他行业接轨,将“最高允许排水量(m3/百米布)”控制指标调整为“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标准品)”。

4、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解读

4.1、GB4287-2012定义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是“指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印染产品的废水排放量上限值”,并制定了“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纱线、针织物,精梳毛织物,粗梳毛织物”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当实际生产产品不同时,需要根据FZ/T01002-2010《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进行换算。

4.2、GB4287-2012中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只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如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超过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必须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具体换算公式可查询GB4287-2012。

4.3、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使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具体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换算公式可查询GB4287-2012。

5、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时水污染物的确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主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如果以上文件没有明确说明,不建议监测以下水污染物指标:①六价铬:主要来源于不绣钢滚筒印花(属于淘汰工艺,已基本不采用)和毛印染工艺中可能采用的重铬酸钾助剂。②硫化物:主要来源于硫化染料,因为有毒属于淘汰染料(部分企业还在使用)。③二氧化氯:主要来源于漂白中的亚漂(用亚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氯漂白),同时GB4287-2012中采用的《水质二氧化氯的测定碘量法(暂行)》(HJ551-2009)”测定方法,也“适用于亚漂设备及含有大量亚氯酸盐的废水”;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一般的实验室也不具备HJ551-2009的实验室计量认证能力。

6、废水处理后回用水水质要求

纺织染整工业项目要求低浓度印染废水经处理回用于生产,回用水水质要求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并可参考“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71-2009)”中“7废水回用工艺设计”,该技术规范中明确了回用水用途和水质要求。

7、其他(印染定型机废气中油烟废气的监测与评价)

印染定型机是纺织行业中主要耗热机械设备之一,在加工定型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约200℃),坯布中部分油污(特别是涤纶丝在织造过程中添加润滑油剂)会转变为油烟进入定型废气中造成油烟污染,可采用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高空排放,但是印染行业定型机排放油烟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此由绍兴县环境保护局等单位负责起草,2013年4月浙江省绍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了绍兴县地方标准《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值》(DB330621/T059-2013),按“最高允许油烟排放浓度不超过40mg/m3”进行考核,并参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检测原理,对油烟进行进行监测、分析。以上是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所完成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积累,供同行们探讨。

作者:沈燕 蒋志刚 王黎明 单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纺织工业论文:我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论文

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举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不仅有助于纺织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也会有所裨益。

一、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出现的。具体来说,它的兴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使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同时,纺织品商品市场的发展,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创造了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藉天津、北京条约,不仅继续在通商口岸大量销售洋布、洋纱,而且不断向中国内地渗透,行销日广。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注: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第8-9页)。这种状况极大地排斥和打击了中国土制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洋纱以其质优价廉很快挫败土纱,成为中国手工织布者的首选之物。这样一来,手工纺纱者大量减少,手工织布者在洋布的冲击下也日渐减少,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工业不再依赖农业。其结果是,农民劳动力大量过剩,手工业者成群破产,成为兴办近代纺织工业及其近代工业所需的廉价劳动力。与此同时,大批原来纺纱织布以自给的人,成为纱、布的消费者,商品市场上的纱、布流通量扩大了。纺织品市场的日益发展,为兴办近代纺织业创造了条件。

1.2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也使洋务派官僚感到财源不保,白银外流,认为只有购置机器,设立布局,才能保我利源,堵塞漏卮。李鸿章指出:“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5册,第2684页。)又说:“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3册,第1339页。)为此,李鸿章积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企业。张之洞较李鸿章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焦虑不安。他在给光绪皇帝的《拟设织布局折》中说:“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1888年——引者注)销银及将五千万两。……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因此他提出:“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注: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第一辑下册,第907-908页。)1888年,张之洞决定在广东创办纺织厂。不久,他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遂将纺织厂移到湖北筹创,先后建立了湖北纺织四局。

1.3西方近代纺织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一些买办、地主、商人和手工工场主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量,他们或是仿造纺织机械,或是直接投资购买西方机器办厂,从而导致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如华侨商人陈启沅早年在南洋经商之时,曾遍历各埠,对机器缫出的厂丝之精美极为羡慕,从而“考求机器之学”。回国后,他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仿造机器,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开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先河。上海买办黄佐卿则于1881年投资10万两,从法国购进缫进车100台及其它辅助设备,创办公和永缫丝厂,成为上海民族资本机器缫丝业的先导。

综上所述,西方近代纺织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洋布、洋沙的大量输入中国,使棉纺织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但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

纺织工业包含许多行业。即使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时期,也有缫丝、轧花、纺织机器制造、毛纺织、棉纺织等行业。

近代纺织工业发端于缫丝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仿造法式双捻直辖式丝车,取名“机汽大偈”。其基本特点是使用蒸汽锅炉,把蒸汽通过蒸汽管输送到各缫丝工作台上煮茧,大大提高了缫丝质量和产量。该厂投产3年,盈利丰厚,影响日广,南海等县民营机器缫丝厂随之相继出现。到1881年,广东有10家缫丝厂,2400台丝车,每厂有工人四五百人。同年,上海公和永缫丝厂诞生。1887年,法国向中国订购生丝,出口增加,公和永缫丝厂的丝车由100台扩展到900台。到1894年,上海有机器缫丝厂12家,丝车4000余台,年产丝4400担。据不完全统计,1894年全国机器缫丝厂有120家,丝车3万多台,工人3万余人,工人总数占10余种新工业的一半。(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上卷,第17页。)这种情况表明,机器缫丝业已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一支排头兵。

轧花业也是较早引进机器生产的行业之一。1876年前后,上海奉贤县程恒昌创建轧花厂,拥有轧花机100台,柴油发动机5台,工人224人,是中国最早的动力机器轧花厂。此后,较著名的有宁波通久源轧花厂,成立于1887年,引进日本机器,聘请日本技师,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在上海,1891年前后相继成立了棉利公司、源记公司、礼和永等轧花厂。仅上海、宁波两地在1895年就拥有240余台动力轧花机,工人1200人左右。动力机器轧花业初步形成。

随着缫丝业与轧花业的兴起,中国纺织机器制造业应运而生,但当时还处于仿制洋机器阶段。上海永昌机器厂是最早仿制缫丝机的工厂,成立于1882年。该厂仿造意大利式缫丝车及丝厂用的小马力蒸汽机,产品畅销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为这些地区机器缫丝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张万祥锡记铁工厂则是最早仿制日本式轧花机的工厂,成立于1887年,其产品在最盛时供不应求。因轧花车畅销利厚,许多铁工厂也陆续购进车床仿制,并有所革新。

上述这些企业,就性质而言,属于纯粹商办的纺织企业。而毛纺织、棉纺织企业,在近代纺织工业兴起时期则属于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性质。

毛纺织企业的创办,当时仅有甘肃织呢局一家。1876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拨款20万两在兰州筹建,从德国购进蒸汽机2台、毛织机及其配套设备56台,并聘请德国技师13人。1880年9月建成开工,日产呢绒145米左右。1881年,全年共生产呢绒1.8万米左右,但销路不佳。1882年冬,德国技师合同期满回国,次年即发生锅炉爆炸。这家官办企业就停工歇业,近代毛纺织业在其草创阶段只昙花一现即行夭折。此后25年里,中国再没有出现新的毛纺织厂。

棉纺织业的创办起步最晚,但后来居上,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主体。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一家官督商办、规模较大的棉纺织企业,创设于1876年,实际筹创始于1878年。历经12年周折,终于1889年12月28日试车,1890年投产。该厂共有纱锭3.5万枚,织机530台,工人约4000人。织布局开工后,营业甚盛,纺纱利润尤厚。据翁同和《翁文恭公日记》1893年5月10日所记:织布局每月获利1.2万两。李鸿章为大利所诱,决定大规模扩充纺纱,令出使英国大臣速购纱机百部。不料新机订购未妥,织布局于1893年10月19日发生严重火灾,延烧全厂,损失70余万两。访局被焚后,李鸿章急图恢复,并于1894年9月部分建成开工,改称“华盛纺织总厂”。在上海,由官商合办的棉纺织企业则有华新纺织新局,成立于1891年,有纺锭7000余枚,1892年增加2000余枚,1894年增设布机50台。据统计,至1895年,上海共有棉纺织厂7家(包括被毁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纱锭约21万枚,布机2300台。(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下卷,第8页。)在武昌,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是当时一家规模较大的官办棉纺织企业。该厂于1892年底正式开车,设备有布机1000台,纱锭3万余枚。该厂纺织的棉纱、棉布“甚合华人之用,通行各省”,因而“利源日广”。只是该厂从筹办起就靠官方贷款维持,以致形成沉重负担,而织布局所得利润又被张之洞用于补助铁厂及枪炮厂,使织布局的发展举步维艰。此外,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后还相继建成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与织布局合称“湖北纺织四局”。

近代纺织工业兴办的状况表明,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棉纺织工业为主体的近代纺织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的格局。

三、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历史作用

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3.1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作用。如前所述,洋务派官僚兴办纺织工业的动机除了追求利润之外,就是为了保护利权,堵塞漏卮。而一些具有“实业救国”思想的有识之士,更有与外国资本势力“商战”的意图。参加过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的郑观应提出:“方今之时,……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自织洋布,以与之抗衡”。他还上禀李鸿章,请“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限内另自纺织。”(注:转引自陈梅龙.论晚清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性质.近代史研究,1986(3).)鲜明地提出了限制洋人设厂的问题。结果,李鸿章给予了十年专利权。这一“十年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制外国资本势力的作用,打击了洋人试图在中国公开设厂的阴谋。1882年,美商丰泰洋行经理和英商祥生般厂经理集资在上海办纱厂,就被当时的两江总督左宗棠所禁止。1888年,日本资本家在上海筹建轧花局,李鸿章三令五申,指示上海道台据约与日商力争,禁止设立。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企图涉足棉纺织工业的尝试屡次受挫。当然,“十年专利”同时也不准华商另行设局,这样就束缚了民族资本棉纺织业的发展,削弱了抵制外国资本的力量。当时,洋布、洋纱的输入有增无减,进口额从1882年的2300万海关两增至1891年的5200万海关两,十年间增长1.3倍。而上海机器织布局年出布24万匹,湖北织布局年出布90多万匹,两者之和相当于1890年进口棉布1556万匹的7.4%。(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上卷,第13页。)这虽然打破了国内机织布市场“外洋独擅之利”的垄断局面,但两相比较,洋务派官僚从洋商手里收回的利益,实在是九牛一毛,只起到了“稍分洋商之利”的作用。洋务派官僚“保护权利”的动机与实际效果的巨大反差,正说明他们在洋务运动中所标榜的“自强求富”是何等苍白!

3.2近代纺织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引起了生产变革和社会变革。一方面,采用大机器生产的纺织企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按照当时的生产水平,工人人均日产棉纱是手工纺纱的近50倍,人均机织布是手工织布的6倍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不论是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还是商办企业,都是以商品生产为目的,追求利润,因此都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中国出现。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然而,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从一开始,就受到封建主义管理方式的种种限制。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制度束缚了企业的生命力。政府委派的总办、督办等负责人掌握着企业用人、理财和业务经营的大权,这些人不懂得近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更不懂纺织技术,在生产管理上依赖洋人,而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过分依赖洋人,又导致企业往往受控于洋人。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近代民族纺织工业不可能得到发展。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所造成的。

3.3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过程,既是一次引进西方纺织技术、开拓近代纺织生产过程,也是一次训练和培养纺织工人和技术力量的过程。通过大规模生产实践,中国第一批近代纺织产业工人和技术力量开始出现。尽管那时纺织工人受封建管理制度的压迫和洋匠的欺凌,但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生产技术,成了后来发展纺织工业的先驱。

3.4纺织产业工人是中国早期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之一。自从国人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甘肃织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出现到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已有纺织厂79家,纺织产业工人总数达5万人,占当时全国产业工人总数15万人的1/3。正如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注: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卷,第8页。)纺织产业工人一诞生即展开了革命斗争。1891年,上海机器织布机匠就为争取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率先罢工。1891-1911年,有记载的纺织产业工人罢工斗争达35起。这预示着中国政治舞台上一种新的重要的政治力量正在形成,将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不仅对纺织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纺织工业论文:新疆纺织工业城技术问题研究

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对在阿克苏地区各级领导专家的信任重视和支持下,参加纺织工业城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感到十分荣幸。纺织工业城是一个要求在5~10年的时间内建成一个600万纱锭及其产业链和庞大的配套工程的特大型工程,是史无前例的。从瓦特发明蒸汽机推动欧洲工业革命,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开始建立近代机械纺织工业,到1905年我国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和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历经百年世界上也没有这样大的纺织工业城。我国解放后国家大力发展纺织工业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从50年代开始相继建立了西安、青岛等纺织城,但其规模都不足百万锭,而布局也没有如此集中。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历经数十年,也只有国棉32厂等32个大中型纺织厂,只有200多万锭及10多个大中型印染厂。因此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如此规模特大的现代化纺织工业城,任务非常光荣艰巨,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工作。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纺织产品,创世界名牌,占领国内外市场,并达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的目标。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解决一系列的矛盾,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即:1)产业结构、产业链、产品方案和市场变化市场需求的矛盾。2)大量的能源、水消耗量和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的矛盾。3)阿克苏地区水资源欠缺和印染厂、黏胶纤维厂用水量大的矛盾。4)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大量采用现代化先进科技及设备和人才培养及人员素质提高的矛盾。5)庞大的资金需求和短时间内落实资金的矛盾、招商引资和落实优惠政策的矛盾。

我们必须用矛盾论的哲学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解决这些矛盾;用实践论的方法论扎扎实实解决好规划、设计及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迎难而上,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取得纺织工业城建设的重大胜利。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新疆社会经济繁荣、平安稳定、安居乐业作贡献。搞好纺织工业城建设,规划是先行,设计施工中处理好各种工程技术问题是关键。没有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领导、管理、设计、施工班子是难以高效完成建设任务的。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理念必须符合21世纪现代化科技进步的要求。要把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生态平衡的工业城,需要合理布置防风林带,利用再生能源节电,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供热,热电厂炉渣制成建筑材料变废为宝,污水循环利用,适度绿化美化,交通平安畅通,使纺织工业城能生产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国内外商家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投资办企业。

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好纺织工业城,以上要求绝不是一句套话,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放在首位。要不断了解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的动向。由于整个工程牵涉的技术专业多、技术难度大、工程复杂,若设计得好,可达到投资省、耗能低、生态环保好,获得最佳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为此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为了搞好纺织工业城总体规划,已认真地对整个工程做了初步设计,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数据进行了计算,对600万锭324个工厂(工业建筑面积约900万㎡,民用、公共、物流、仓储建筑面积约700万㎡,其中居住小区10个约320万㎡,主商业干道8公里,商住楼约240万㎡,25km2水库湿地周围别墅区、旅游区及其他建筑140万㎡。)

“体型尺寸”及电网、热网、水源和给排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的排布进行了研究。保证做到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地,投产后能安全正常运行,持续保持高产优质低成本,保持生态平衡,厂房内外空气含尘量达到国家标准,污水处理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热电厂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关于产业结构及产品方案。棉纱以高支纱高端产品为龙头,用1、2级长绒棉保证产品质量,2、3、4、5级棉生产中低支纱,合理配置利用棉花资源。以环锭纺为主,适当配置气流纺及紧密纺等,产品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梭织产品以生产高档服装面料、高档纯棉府绸为主,可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值及利税。高档服装面料为中、厚织物,可用棉、化纤混纺纱。高档府绸为60支;以80支/2、100支/2、120支/2股线为原料,织纯棉府绸制高档衬衫(1件高档纯棉衬衫售价可达100~500元)。棉化纤混纺纱及纯棉纱可作针织物生产针织外衣、运动衣裤及高档针织内衣。印染及其后整理工艺可大大提高服用性能,提高纺织物档次,是生产高档产品的关键。后整理工艺可以根据品种要求进行各种整理,如:树脂焙烘,加软三防整理、四防整理(防缩、防皱、防火、防水)、易去污整理、三防加易去污整理、抗菌整理、涂层整理等。工农医用等产业用布及生态家纺布,可用无纺布及梭织布或经编针织布,其后整理也是提高产品档次的关键。后整理过关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和利税。

但我国的后整理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培养高科技人才自主研发攻关。从全人类对纺织品的需求而言,服用纺织品是最大的需求,约占纺织品需求的60%~65%,纯棉产品尤为国外喜爱,为出口创汇的主力。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家纺产品的需求逐步提高占20%左右。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建设工程、医药卫生、军工等行业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约占15%~20%(我国无纺布生产由于技术上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故无纺布在市场上的占有量较小)。因此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及产品方案必须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在规划中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纺纱厂以10万锭、8万锭、6万锭、3万锭的规模分档。这样既考虑了投资者(业主)的资金实力,也考虑了厂房车间建设投资的最省原则、消防安全原则、棉纺厂多品种生产及变更产品品种管理上的方便原则、车间内温湿度控制稳定达到高产优质及车间空调除尘系统的合理节能原则。在棉纺厂建成投产后,其先进工艺设备的配置,业主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方便地改变产品品种适应市场变化。

梭织、针织、家纺、无纺布生产及染整生产、服装生产,我们在总体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了建厂投资最省原则,工厂年耗用棉纱量、染整工厂年产量统一原则,厂房标准化原则,工艺设备先进用人最少原则,工厂电、水、蒸汽、天然气耗用保证原则,产品品种变化灵活方便原则,业主适应市场变化获取最大利润原则。由于现在市场千变万化,尤其是纺织品的花色品种日新月异,按我们的总规产业链配置方案,将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并力争创名牌。业主需要生产什么品种由市场决定,以获取最大利润及社会经济效益。2)关于各个工厂及整个工业城的用电量、用水量、供热蒸汽量、天然气用量及管网流体力学水力平衡初步设计研究计算。3)将对国家颁布的最新设计规范《棉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50418-2009)、《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07)、《纺织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25-2008)及其他有关国家规范、规程等作为我们设计的科学依据及准则,确保工程质量。4)为了加快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科学设计、齐头并进、快马加鞭、全力以赴,严密做好设计施工的组织领导工作,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有序实施分期建设;首先要保证主干道、防风林带、热电厂、水源及水厂工程、部分给排水工程、部分居住小区、商业服务建筑、纺织印染等样板工厂的先行设计施工,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纺织工业城的建设。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城规划及技术问题分析

1引言

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资源丰富,是中国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发展纺织工业,改善民生、出口创汇,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纺织工业城总体规划设计2010年8月已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并拟升级为部级特大开发项目。城市总面积60km2。纺织工业城是一个要求在5~10年的时间内建成一个600万纱锭及其产业链和庞大的配套工程的特大型工程,是史无前例的。从瓦特发明蒸汽机推动欧洲工业革命,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开始建立近代机械纺织工业,到1905年我国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和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历经百年,世界上也没有这样大的纺织工业城。我国解放后,国家大力发展纺织工业,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从50年代开始相继建立了西安、青岛等纺织城,但其规模都不足百万锭,而布局也没有如此集中。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历经数十年,也只有国棉32厂等32个大中型纺织厂,只有200多万锭及10多个大中型印染厂。因此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如此规模特大的现代化纺织工业城,任务非常艰巨。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纺织产品,创世界名牌占领国内外市场,并达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的目标。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解决一系列的矛盾,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1)产业结构、产业链、产品方案和市场变化、市场需求的矛盾。(2)大量的能源、水消耗量和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的矛盾。(3)阿克苏地区水资源欠缺和印染厂黏胶纤维厂用水量大的矛盾。(4)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大量采用现代化先进科技及设备和人才培养及人员素质提高的矛盾。(5)庞大的资金需求和短时间内落实资金的矛盾,招商引资和落实优惠政策的矛盾。搞好纺织工业城建设,规划是先行,设计施工中处理好各种工程技术问题是关键,没有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领导、管理、设计、施工班子,是难以高效完成建设任务的。

2综述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理念必须符合21世纪现代化科技进步的要求。把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生态平衡及合理布置防风林带的工业城,利用再生能源节电,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供热,热电厂炉渣制成建筑材料变废为宝,污水循环利用节水,适度绿化美化,平安畅通,使纺织工业城能生产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国内外商家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投资办企业。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好纺织工业城,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放在首位,要不断了解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的动向。由于整个工程牵涉的技术专业多,技术难度大,工程复杂,若设计得好,可达到投资省、耗能低、生态环保好,获得最佳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达到事半功倍效果。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为了搞好纺织工业城总体规划,已认真地对整个工程做了初步设计,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数据600万锭324个工厂(工业建筑面积约900万m2,民用、公共、物流、仓储建筑面积约700万m2,其中居住小区10个约320万m2,主商业干道8公里,商住楼约240万m2,25km2水库湿地周围别墅区旅游区及其他建筑140万m2)进行了计算。对“体型尺寸”及电网、热网、水源和给排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的排布进行了研究,保证做到花最少的钱,投产后能安全正常运行,持续保持高产优质低成本,保持生态平衡,厂房内外空气含尘量达到国家标准,污水处理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热电厂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为此,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2.1产业结构,产业链,工厂规模及产能的设计研究

产业结构及产品方案,棉纱以高支纱高端产品为龙头,用1、2级长绒棉保证产品质量。2、3、4、5级棉生产中低支纱,合理配置利用棉花资源。以环锭纺为主,适当配置气流纺及紧密纺等产品,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梭织产品以生产高档服装面料、高档纯棉府绸为主,可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值及利税。高档服装面料为中、厚织物,可用棉、化纤混纺纱。高档府绸以60支、80支/2、100支/2、120支/2股线为原料,织纯棉府绸,制高档衬衫(1件高档纯棉衬衫售价可达100~500元)。棉化纤混纺纱及纯棉纱可作针织物,生产针织外衣、运动衣裤及高档针织内衣。

2.2印染及其后整理工艺

印染及其后整理工艺可大大提高服用性能,提高纺织物档次是生产高档产品的关键。后整理工艺可以根据品种要求进行各种整理,如:树脂焙烘,加软三防整理、四防整理(防缩、防皱、防火、防水)、易去污整理、三防加易去污整理、抗菌整理、涂层整理等。工农医用等产业用布及生态家纺布可用无纺布及梭织布或经编针织布,其后整理也是提高产品档次的关键,后整理过关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和利税,但我国的后整理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培养高科技人才自主研发攻关。

2.3综合考虑各项原则

从全人类对纺织品的需求而言,服用纺织品是最大的需求,约占纺织品需求的60~65%,纯棉产品尤为国外喜爱,为出口创汇的主力。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家纺产品的需求逐步提高占20%左右。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建设工程、医药卫生、军工等行业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约占15~20%(我国无纺布生产由于技术上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故无纺布在市场上的占有量较小)。因此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及产品方案必须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在规划中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纺纱厂以10万锭、8万锭、6万锭、3万锭的规模分档,这样既考虑了投资者(业主)的资金实力,也考虑了厂房车间建设投资的最省原则,消防安全原则,棉纺厂多品种生产及变更产品品种管理上的方便原则,车间内温湿度控制稳定达到高产优质及车间空调除尘系统的合理节能原则,在棉纺厂建成投产后其先进工艺设备的配置,业主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方便的改变产品品种适应市场变化。

2.4在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建厂投资最省原则

梭织、针织、家纺、无纺布生产及染整生产服装生产,我们在总体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了建厂投资最省原则,工厂年耗用棉纱量染整工厂年产量统一原则、厂房标准化原则,工艺设备先进用人最少原则,工厂电、水、蒸汽、天然气耗用保证原则,产品品种变化灵活方便原则,业主适应市场变化获取最大利润原则。由于现在市场千变万化,尤其是纺织品的花色品种日新月异,按我们的总规产业链配置方案,将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并力争创名牌。业主需要生产什么品种由市场决定,以获取最大利润及社会经济效益。

3纺织工业城环境保护及节水节能低碳工程规划

纺织工业城工业及生活总用水量325818立方米/日,用水量很大。在做好污水处理的同时应尽可能做好废水利用,节约用水。在具体工程设计中,为了方便废水回用利用,宜每座印染厂(规模年产量4000万m)独立建造一个废水处理及废水回用利用系统。其规模为日处理废水4000m3。纺织工业城完全建成后最多共建印染厂32座。每座黏胶化纤厂(规模年产量20000t/年)独立建造一个废水处理及废水回用利用系统,其规模为日处理废水21000m3。纺织工业城完全建成后最多共建黏胶纤维厂6座。生活污水处理及废水利用按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执行,做到节水环保。全部纺织印染工厂设计中采用现代最新工艺及设备、全部机器为电脑全自动控制,高产优质,用人少。印染生产采用无污染少污染工艺及热能回收、碱液回收等设施。做到高产优质、低成本,保证城市整个生产系统节水、节能、低碳、环保。纺织工业城600万锭共建棉纺厂90座,采用我国生产的最先进的空调除尘设备,车间空气含尘量达到小于1mg/m3,确保厂内外无粉尘污染。空调进排风窗口安装百叶式消声器控制噪声污染。车间空调系统根据天气变化采用变风量调控车间温湿度,节约用电。阿克苏地区3、4月风沙大,整个纺织工业城主干道、次干道及生活小区、商贸区、生态休闲区及厂区内应设置防风林带和绿化园带。防风林带及绿化园带应配合整个城市美化,由专业公司设计施工,使整个纺织工业城真正成为生态、环保、宜居、健康的城市。1200MW特大型热电厂,其烟气排放采用最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能保证达到环保要求。每年100万t炉渣做成建材,变废为宝,改善环境,提高循环经济效益。整个城市生产及生活采用集中供热,各工厂及生活区不设锅炉,由大型热电厂集中供热,确保减少大气污染,抽汽式发电机组最大抽汽量,冬季2800t/h,非采暖季节2100t/h,蒸汽凝结水集中回收。非工厂建筑可设计太阳能供热采暖,低碳环保。整个城市路灯照明采用风力加太阳能光电池供电,低碳环保。城市垃圾处理采用垃圾发电,节能环保。整个城市电力电气设备设计中均采用高效节能的最先进设备,确保安全节能。每个工厂及生活、物流区均设计电脑能源使用计量监测系统,确保节水、节能安全运行。

4纺织工业城水资源规划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山区为500~700mm,出山口区为177.6mm,而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63.3mm,水资源比较欠缺。根据温宿县人民政府文件精神,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0年10月完成了新疆温宿县台兰河流域灌区规划报告。该报告主要从农业灌溉角度详细研究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调查了台兰河水资源总量。台兰河灌区位于温宿县东部,距温宿县城22km,距阿克苏市及纺织工业城25km,314国道和南疆铁路从灌区中部通过,交通方便。由于该规划报告没有考虑纺织工业城的大量用水,原考虑工业用水采用地下水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经我们与阿克苏地区水利局专家研究协商,认为由于洪水时在保证农业灌溉的条件下,有大量水资源流失,若能充分利用,可保证纺织工业城的用水需求。台兰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42亿m3,到2030年农林人畜总需水量75101.05万m3/年,总供水量(包括其他水源)86354.84万立方米/年。每年有11250万m3的余水可供纺织工业城使用,完全能满足纺织工业城的用水需求。现在由于没有大型水库蓄水,洪水时水资源大量流失,使供水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纺织工业城供水,水利局专家建议新建一个2亿m3的蓄水库使洪水时水资源不流失。水库建成后不但能使阿克苏地区的供水情况大为改善,由于水库可形成一个20km2以上的水面,可建一个生态湿地旅游区,成为沙漠地区的一颗明珠,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吸引国内外游客到纺织工业城来旅游,提高阿克苏地区的知名度,推动商贸旅游双丰收。由于水源及水厂工程工程量大,技术复杂,必须立即进行勘测设计,及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方能确保纺织工业城顺利建成生产。

5纺织工业城循环经济规划

阿克苏地区轧花厂废弃的棉短绒制成棉浆粕,生产粘胶纤维。本规划建年产20000t的粘胶化纤厂6座。纺织工业城各纺织厂生产中废弃的下脚纤维料可供生产无纺布。本规划建年产5000万m的无纺布厂两座。变废为宝,有利环保,提高循环经济效益。棉籽可生产食用棉籽油。热电厂每年100万t煤渣制成建材,变废为宝。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及城市绿地。

6设计与施工要点及其他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保证纺织工业城多快好省有序建设,确保不返工不浪费,必须在总规的基础上作好详规,集约利用土地。热电厂、水厂,每个工厂及各种建筑的布置均要正确划出红线并编号,算出每条线路的电水汽的能源需用量,以保证正确设计整个城市的电网、给排水、供热蒸汽、天然气管网及通讯、电视等网络。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必须与主干道、次干道路网系统、城市防风林带系统、绿化系统密切协调配合。所有工程项目先进新技术、新工艺,必须先做样板工程,技术上确认安全可靠可行后再全面设计施工。已对各个工厂及整个工业城的用电量、用水量、供热蒸汽量、天然气用量及管网流体力学水力平衡作了初步设计研究计算,保证满足需要,安全运行。对国家颁布的最新设计规范,《棉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50418-2009);《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07);《纺织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25-2008)及其他有关国家规范、规程等作为我们设计的科学依据及准则,确保工程质量。为了加快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科学设计齐头并进,快马加鞭,全力以赴,严密做好设计施工的组织领导工作,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有序实施分期建设,首先保证主干道、防风林带、热电厂、水源及水厂工程、部分给排水工程、部分居住小区、商业服务建筑、纺织印染等样板工厂的先行设计施工,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纺织工业城的建设。结语纺织工业城的建设是一个具有600万纱锭、集中新建324座大中型工厂及城市配套工程的特大型工程。其整个城市工业及民用集中供热、对阿克苏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的大量利用以及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保工程的规划设计,可能是目前国内城市建设最大的系统工程之一。设计施工建设的成功,将对建设节水、节能、低碳、生态、环保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具有示范的效应,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本工程正在实施建设中,特别感谢阿克苏地区领导和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朱云院长及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指导。望专家同行提出宝贵建议,使纺织工业城的建设更加完美。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探索

随着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深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支柱和持久动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实现在生态、经济及社会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可以为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发展由简单的引进技术、加工组装转变为自主创新、自主制造,甚至自主开拓全新的研究和生产领域。他们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能迅速地分析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可减少生产事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纺织类本科专业是为纺织行业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适应现代纺织加工生产需要,主要从事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的研发、工艺设计、产品生产、质量检测、技术改造、贸易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较之传统的以工程技术能力为重心,兼顾管理与营销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模式,现代纺织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素质、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工程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目前专业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招聘人才时重点考虑的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纺织类工程师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直面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实践能力。工程师不仅要明白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以适应企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需要。

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侧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则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精神、不会变通。因此,必须实现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能动建构者、成为学习主体的转变;实现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向引导式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转变;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转变。为了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创新能力,学校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典型宣传、创业校友讲座等途径进行创业意识培养。通过制订创新计划、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参加各项科技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过少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目前各学校都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是整体上来说实践教学环节依然不足,且不能满足企业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频次、深度及广泛性;另一方面要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毕业设计需要,鼓励或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提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3.专业设施利用不合理

由于专业实验设施不全或缺乏,再加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所以,学校应注意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学校与企业、研究所及测试中心的交流和合作,避免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更贴近企业要求的实验平台和实践条件。

4.企业实践积累过少

受到理论课程学习和考试压力等束缚,大多数学生极少去企业参加实践。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增加了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时间有限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很多学生对实际操作流程依然一知半解,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融会贯通,更不能用它来分析并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虽然大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欲望,但是普遍缺乏进行创新的实践条件和经验。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卓越工程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

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1.以工程实践为主线,加大工程类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新技术为背景,积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收集现代企业产品实样、样本和图片,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可通过纺织、印染、服装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开展实践教学,并延伸到以产品功能化为目的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意与市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上来,在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及探索科学研究真谛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开设学生自主创新实验

目前纺织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仍局限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通常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安排,逐渐失去了实验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开设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型开放式实验,让学生自己成为实验轴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自己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还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兴趣、企业需求,逐步增加实验的数量、深度和宽度。师生之间开展互动式教学,将学生分组,定时分配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也可将解决企业中纺织、印染和服装方面的实际生产问题作为创新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当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将原有的经典实验与创新的开放实验相结合,构建“基础-综合-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分阶段、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实验能力[4-5]。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纺织工程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授课时拘泥于课本专业知识的讲解,不仅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对学习专业知识不感兴趣,更无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将课堂讲解跟企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校外生产基地进行实训或实习,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方式,加大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这将增强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专业基本技能。只有充分利用企业工程资源,凭借企业实际技术装备,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生产工艺及实际生产操作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工程再到创新能力的升华和转变[6],才能顺应企业需要,培养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

4.加强在校生与毕业生的实践交流

为了使在校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情况,了解同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可以建立一个跨年级分享工作经验的校友交流平台。通过互动,让在校学生了解学长在行业中的工作现状,分享他们在社会及企业中的成长经验。这不仅可以培养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还可以为在校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企业牵线搭桥。学校还可以聘请优秀毕业生、企业专家,组成联合指导小组,带领及指导在校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缩短在校学生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整合大学生科技园和校友企业资源,从专业发展入手提高纺织类工程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推进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的开展。

5.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引导作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现在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虽然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或创新能力的激励。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改变以往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机制。不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将理论考试与实践创新能力考核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采用科研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方式,或者采用参与实验设计、科技竞赛表现等[7],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又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鼓励和肯定,还能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6.以比赛、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以所学专业为基础的各类比赛、竞赛,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的积极性[8]。学校或学院可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通过学生创新计划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才能的舞台。比如,工科类学生可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省、市级学科竞赛等。此类科技竞赛活动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了解前沿的专业动态,开拓视野,为将来进一步创新创业奠定基础。(本文作者:王潮霞、王春莹、田安丽、付少海 单位: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纺织工业论文:浅论纺织工业中图像处理的运用

1非织造布中纤维及纤维取向的评定

在非织造布中,纤维和纤维取向会直接影响到非织造布材料的性能,需要对此严加控制。最初的时候,人们使用人工测试的方法来分析纤维的取向,这中方法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容易影响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慢慢增长,逐渐有了一些其它的方法,例如张力分析法、微波法、折射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也都无法排除主观影响,无法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知道后来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使图像分析法为纺织品检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成为目前为止检测非织造布中纤维及纤维取向的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方法。

(1)傅氏变换法:使用这种变换法之后能够将被操作图像的灰度强度分布分解成为有一定规律的分布,经这种变换之后可以对图像使用频率形式进行相应的描述,其中被分解的灰度的强弱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频率的振幅,有强的针对性,用这种变换来判断图像中的各种方向的灰度梯度变化效果非常的好,得到的数字体香的灰度分布有明暗变化的规律在里面,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图像中的灰度分布所展示出的信息能够告诉人们纤维的取向分布。例如纤维按照一个方向分布时,这个方面的灰度分布空间频率比较的低,而垂直于这个方向的空间频率就会非常的高,这种规律的存在,能够使人们很好的利用这种方法来获知纤维的取向。这种方式虽然好用,但是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这就是应用这种变换的图像必须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图像,如果不是完全周期性的图像(上下或是左右有一定的不同),会使变化后的结果中出现错误的空间频率,这时就需要用相应的函数来解决。这个方法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该方法可以自动的过滤掉无序排列纤维的强度信号,只保留有序的强度信号,将无用信号出去以后,会使最终的结果更明了,更直接,更准确可靠。

(2)流场分析法:我们知道一个图像的边缘能够代表该图像的取向场,这种图像的局部取向信息可以根据图像的灰度梯度方向来获得。原理是图像的灰度梯度方向和纤维排列方向是垂直关系的存在,获取灰度梯度方向时需要对图像进行噪声过滤操作,得出该图像的像素梯度值,之后将图像分作许多小型的额窗口,然后得出每个窗口的平均取向,最后的操作就是通过计算图像相关的矢量信息可得出总的平均取向。这个方法在实际的使用时,也有注意事项,即需要注意窗口的大小是不是符合规定,如果不符合规定,该分析法所得出的结果就是错误的,不能够被采用,此外该分析方法主要得到的是纤维平均取向角,容易对最终的结果形成误差。

(3)直接踪迹法:该方法是对纤维进行直接的处理,能够直接对图像进行识别度量描绘操作,在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前,需要对图像进行细化和轮廓增强的操作,将图像中的纤维转化成为简单数字化的信息,这些信息以弧线的形态存在。对图像进行细化的方法比较的多,只是每一种细化方法的结果有所不同,其实这些不同无需考虑,因为都可以符合最终的要求。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应该从节省时间和减低操作难度两个方面来考虑如何选择细化方法,将图像细化之后,就要对弧线进行跟踪,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事实证明该方法在研究纤维和纤维的取向方面是比较准确有效的,应该加大推广普及力度,为我国的纺织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纺织品各个性能的检测和分析

(1)纺织品瑕疵的辨别和分类

受人喜欢的纺织品的表面应该是干净整洁的,如果在纺织品的表面出现了瑕疵,会对纺织物的外观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也会对纺织品的等级评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推广以及图像分析技术的日益完善,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来辨别纺织品表面的瑕疵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方式。动态的研究纺织品外表的瑕疵的辨别和分类,也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虽然我国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没有形成实际可操作的系统,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纺织品折皱强度的检测

在以往对纺织工业进行探究时,我们通过对纺织品的褶皱恢复能力来判断纺织品的褶皱程度。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但是不能很准确、很仔细的进行判断,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对图像进行快速、准确的变换,并且在提取特征信息的时候非常的客观、直接,所以其在进行纺织品的褶皱程度判断时有很高的可信性和科学性。其中的小波分析能够将纺织品的图像信息变换成不同的频率信号输出,有利于获取纺织品的细节部分的信息,从而使鉴定结果更细致、准确。

3纺织品起毛、起球检测

纺织品如果出现汽贸现象,会造成人们的困扰,也会影响纺织品的美观,降低服饰的舒适度。以前的老旧的检测纺织品的起毛性能时的方法,不够科学和公正,得到的结果比较的牵强和模糊,而如果通过显微镜的方式进行计数检测,人员劳动量过大,也比较的浪费时间,所以我们一直在找寻合适的、科学的纺织品的起毛检测方法。随着计算机图像检测技术在纺织行业的运用,我们找到了摆脱传统检测方法的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很好解决了以往检测时遇到的的主观性强、结果模糊和劳动量过大的问题,受到人们的追捧。

本文作者:陆青青 单位:湖州市吴兴区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纺织工业论文:城市空间与纺织工业关联解析

一.南通城市空间结构与纺织工业布局互动发展的基本历程

1近代轻纺工业发展时期(1896―1949)

1885前的南通城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城市,南通自古就是区域性粮食、盐、棉花等重要物品的集散中心。这种以交换为主的经济,使南通城基本保持了后周建城时的以中轴线对称的方形城廓和丁字形长街的城市布局。1895年张謇利用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借助南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通海地区丰富的棉花资源,机纱市场广阔和熟练劳动力充裕等客观条件,集资创办了南通近代第一座现代工厂———大生纱厂,随后又创办了数十家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大生纱厂的筹建,标志着中国动力机器纺织工业的产生,轻纺工业开始快速发展。在纺织工业发展的带动下,建立了沿海原棉基地,推动了近代南通农业的现代化。纺织工业产品的运输销售的需要,又兴起了近代南通新式航运业和金融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行业配套、结构合理、以棉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的生态产业链,南通成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江北经济中心、“中国近代第一城”,并改变了过去以中轴线对称的方形城廓和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形成了以旧城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以城南五山为风景区,以唐闸为工业区,以天生港为能源交通区,“一城三镇”空间结构模式。

2解放后全国纺织工业基地建设初期(1949-1992左右)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格局逐渐由“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到“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南通做为近代新城,城市空间结构得到长足发展。1992年南通市在海门三星镇建立了“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这是在政府指导下规划的新兴城市商业区,带动了南通纺织业的发展。随后,九圩港大桥合龙贯通,新长铁路兴建,城市空间步入新的时代。结构规划以南通市为中心,金沙、掘港、如皋、海安、海门、汇龙为市域次中心,以204国道、通吕公路、金掘公路为城镇主次聚合轴,形成相对完整的扇形空间结构。

3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现今)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特别是最近十年全球已经逐渐形成了以科技竞争力为主的经济格局。南通也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对城市空间变化、城市化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城市化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以扩大城镇规模外延型为主。同时,南通利用邻近上海的优势,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建立各类开发园区。南通已不仅仅局限于纺织工业的发展,而是以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发展了建筑建造,制造等新兴工业。由此南通由传统轻纺工业名城加速向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基地迈进。同时以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合理调整城镇职能和产业结构,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快人口,产业向各级城镇,特别是中心城镇合理集聚,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宁通、连通城镇聚合轴的节点作用,增强南通在区域中的辐射功能,全面提升南通市在沿海开放城市和江苏省中的地位。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协调市域城镇职能,逐步完善市域以市区为核心,六个县城为次中心城市,25个重点中心镇为三级中心的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二.南通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探讨:以纺织工业布局转变的视角

1纺织工业的布局优化对南通城市空间结构的深远影响

从1886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引进机器纺织,南通纺织业正式走上了纺织业的工业化,南通纺织工业不断发展。纺织工业的布局发展对南通城市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引导作用。如何优化纺织业的布局结构对城市空间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积极的作用。纺织工业做为南通的主导产业,对南通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有着支撑和引导的作用。随着南通纺织业的发展需求,城市交通发展完善,大大缩短了城镇之间的通达时间,增进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互动。南通建筑产业、港口经济、渔业产业的发展,更是与主导产业纺织业一道形成南通城市发展的航母。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南通已不仅仅是当初的江畔小城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经济、交通、社会的聚合进一步促进南通城市空间结构向着有序、有效、有利的发展方向前进。

2提高纺织工业外向度,促进南通市经济区域的建立

纺织工业是南通的主导产业,已经在国内外建立了众多专卖店和销售点,出口额10亿多美元,并涌现出一批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大户,是江苏省重要的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之一,时刻显示出开放,时尚,兼容的鲜明特色。根据市域空间区位、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将南通市域经济区划分为沿江区、沿海区、沿路区:(1)沿江区:以宁通启高速公路和长江为依托,重点建设沿江经济带和以南通市为中心,金沙、海门、长江镇为次中心的沿江城镇组群。(2)沿海区:以海洋资源和深水岸线为依托,以吕四港、洋口港的开发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沿海经济带和以掘港、汇龙为中心的沿海城镇组群。(3)沿路区:以连通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沿路经济带和以如城、海安为中心的沿路城镇组群。

3提高纺织工业的集聚度和交通便利度,促进城市聚合轴的形成

近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小规模的家庭式工厂已很难满足纺织业的发展不利于南通城市空间的聚合,延伸,也不符合集聚(区位)法则。因此应该提高纺织工业的集聚度,大力实施大品牌战略,以吸引更多的发展。建立纺织业的开发园区,有利于南通城市的人口集聚,城镇轴线聚合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纺织品作为较大件的商品,需要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因此近年来南通利用处于江海之滨,邻近上海的地理位置,建立苏通大桥,铺设连通市镇各级的公路道路,在把自己的产品推出的同时也把城市的空间向外延伸。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南通各个城镇相互融合,连接,形成了南通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聚合轴:(1)宁通启城镇聚合轴是依托宁启高速公路、长江等构成的交通走廊发展,结合沿江工业带,以长江镇、南通市区、金沙、海门、汇龙等中心城镇为节点的聚合轴,范围包括如皋市、通州市、南通市、海门市和启东市。(2)连通城镇聚合轴是依托新长铁路、连通高速公路、204国道等构成的交通走廊,结合市域沿路、沿海经济带,以如城、海安、南通市区、掘港、丁堰、李堡等中心城镇为节点的聚合轴,范围包括海安县、如皋市、通州市、南通市、如东县。(3)通吕城镇聚合轴是依托通吕公路、通吕运河构成的交通走廊,以南通市区、二甲镇、货隆镇、包场镇、吕四镇中心城镇为节点的聚合轴。(4)金掘城镇聚合轴是依托金通公路、金掘公路构成的交通走廊,以南通市区、金沙镇、掘港镇、长沙镇等中心城镇为节点的聚合轴。

4南通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扇形结构已经成为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的现状,整个城市空间也在继续完善中。而在未来的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南通市域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南通市域空间结构也相应形成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演变的动态结构。近期以“扇形结构”为主导,随着市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和人口的进一步集聚,区域交通设施的完善,城镇的进一步发展,重点发展汇龙和吕四、如皋和海安、掘港与长江、南通、海门、金沙和长沙镇,远期逐渐演变成“组群式结构”。组群结构呈现“四区二轴”的组群式格局,是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的远景演变模式,最后发展成为“组群式结构”。

本文作者:刘永健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