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1-30 02:13:53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1

1.1优化建筑屋面设计

屋顶是建筑物护结构中发挥室内外温差传热的重要部分。只有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才能提高抵抗夏季室外的外热作用的能力。建筑节能屋面主要包括:倒置式屋面、屋面绿化、蓄水屋面和色坡屋面。其中,倒置式屋面是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和防水层颠倒,保温层放在隔水层的上面。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蓄水层面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消耗水层中的热量,从而降低屋面的传热量和屋面温度。色坡屋面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屋面。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建筑物都采用平屋顶,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太阳光线对于坡面是斜射的,但是在平屋顶上是直射的,采用非金属淡色坡面反射太阳光达到了65%,这样可以节约25%的能源消耗。

1.2优化护围结构墙体设计

高层建筑的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物的25%,建筑物的体型变化和耗能成正比,体型越大,耗能越多。因此在国外,一般圆塔形的建筑物比较多,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好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的候机楼。因为在面积同样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这样就减少了建筑物外露的面积。因此,高层建筑物的体型变化应该简单。首先,外墙是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围护结构采用的是填充材料。其次,为了减轻建筑物的压力,提高保温效能和隔热效果,采用轻质高效的保温材料。最后,围护结构的材料分别放在内侧和外侧,因此在气温比较低的地区,应该把保温层设置在外侧,可以减少墙体内产生的冷凝水。

1.3优化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住宅区散热性能最差的部位,其耗能占到总耗能的70%,在其中传热损失为30%,冷风渗透为30%。所以在保证室内通风,温暖和美观的前提下,应该减少住宅区的外门窗洞口的面积,保证外门窗的封闭性,有效防止冷风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外门窗的保温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外门窗的传热量:(1)把住宅的窗墙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住宅的窗墙比是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2)保证住宅区外窗的封闭性,减少冷空气的渗透。可以使用泡沫塑料密封条进行密封,也可以采用质量较好、密封性能很好的门窗材料。在门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间,采用弹性的松软型材料、弹性密封的材料,比如密封膏。在门框和窗扇之间的密封,可以采用橡胶和泡沫密封条,回风槽等。采用各种弹性的压条完成扇和玻璃之间的密封。

(3)提高住宅区门窗的保温性能。在户门和阳台门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防火和防盗的要求,在门里填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等绝热性能比较好的材料,最好选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以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也可以采用双玻璃和三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低辐射的玻璃都可以有效提高门窗的封闭性。

1.4优化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花园住宅成了居民共同的追求,为了应对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需要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而太阳能就是最好的清洁能源,促进太阳能产品在城市花园住宅区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也可以促进未来住宅全部太阳能化。随着太阳能在现代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消费者不仅要求太阳能的节能性,还要求建筑物的美观。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太阳能设施和建筑物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突破传统的屋顶覆盖层的屋顶保温层,不仅可以达到屋顶建筑的简单美观,还可以减低建筑施工的成本。

2.结束语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文中对建筑排水系统中排水管道施工和布置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降低排水噪音的材料和方法

随着普通随插铸铁排水管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特别是±0.00以上部分,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卫生间的排水立管要尽量考虑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建议管道材料为芯层发泡UPVC和UPVC螺旋管。

2吸气阀的应用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排水透气管无法直接穿越顶板伸出屋面的情况,或透气管上部屋面为上人屋面,而不能透气立管直接设置在屋面上,我们知道,若排水管道不设透气管,则容易降低排水流量,并使排水管道内形成负压,破坏水封,若在立管顶部设置吸气阀即可解决,该阀负压时开启吸气,正压时关闭,臭气无法逸进室内,该阀还有如下作用:替代室外通气帽,建设屋面干净美观;替代环形通气管及通气立管,节约空间;作为排水检查口,便于疏通管道。

3同层排水应用

在日常施工和维修中,经常会遇到由于管材质量或施工不当,造成排水支管漏水,或在进行排水支管施工时,破坏了卫生间的防水层,排水支管穿过卫生间楼板处,因为处理不当造成卫生间漏水等现象,这除了我们具体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提高工程质量,改变排水支管的布置方式,也是解决卫生间漏水的重要方法。常规的卫生间排水支管都布置在卫生间楼板下,当该部分排水支管或卫生间楼板发生漏水现象时,通常会给下层住户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有一种叫同层排水的布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此布管方式的具体做法是:提高卫生间的地面高度(实际高度随选用的排水管材料及实际的布管方式而定),例如:当使用HDPE管时即高密度聚乙烯管,所需高度为100-150mm,按施工图的设计将管道设在楼板内,在隐蔽前,对该部分排水支管进行灌水试验,并报监理验收,然后,填充砂浆覆盖管道即可。

注意:管道应设在防水层上,在施工时应尽量注意保护防水层。在土建填充砂浆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看护,防止土建施工人员在捣实砂浆时,将排水支管移位或损坏。如某工程,在卫生间排水支管设计方面,全面采用了同层排水方案,并设计选用了强度高、严密性和耐腐蚀性较好、低噪音的HDPE管。在施工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同层排水的设计理念,在选择排水支管材质和卫生洁具型式方面有很强的强制性。在选择过程中,发现能满足同层排水布置方式的管材确实不多。例如,最理想的芯层发泡UPVC管,虽然管材本身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能满足埋于地里而不轻易损坏,但其管道粘接连接口却不能让人放心,除非将卫生间地面架空,其地面为活动地板,将UPVC管置于其内,这样势必增加建筑装修成本,而且卫生间面积不大,维修空间狭小,其实用性不大,最后还是选了HDPE管。由于HDPE管的连接方式为热溶,因此,该管道无需维修。或使用同层排水布管方式较经济实用,但有如下问题,在设计及施工中需要注意:尽可能将坐便器排水口靠近排水立管井安装,这样就避免了卫生间地坪内埋设大口径排水管的可能性,降低了卫生间地面厚度,而且一旦该部分管道发生堵塞现象,也便于疏通;其余排水支管应尽量靠墙角布置,这样就避免了将整个卫生间地面抬高,而只在墙角部分将管道覆盖即可;面盆排水存水弯尽量采用P型存水弯,从而使该部分排水支管有可能设于卫生间墙内,这样不仅保证了排水支管的坡度,也减少了管道在卫生间的地面占用面积。

4W型元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4.1材料简介

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是在STL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管材,工艺上有很大创新。

W型无承口直管及管件摒弃传统的立模或横模浇筑而采用高速离心铸造技术,其组织致密、管壁薄、外观光滑、无沙眼和夹渣,抗拉与抗压强度高。直管长度为3m,大大减少了中间接头数量并可按照需要截取任意长度,节省管材,降低消耗及成本。W型无承口管箍采用带肋不锈钢卡箍,内衬橡胶圈柔性连接,抗震性能较好,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摆且不会渗漏。

4.2施工方法

4.2.1下料:用无锯齿来切割管材,要保证管口平直。

4.2.2连接:松开不锈钢卡箍,取出内衬橡胶圈,将橡胶圈和不锈钢卡箍套入管口一侧,待管口对齐后,将橡胶圈置于接口上,锁紧不锈钢卡箍紧固螺丝即完成管道连接。

4.2.3支架设置

在直管段上就管材强度而言,每3m设置个支架,也是可以的。但由于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接口属柔性接口,当支架置于直管段中段时,理论上找到管道重心点也可将管道保持平衡,实际工作中,此点较难找,因此,常常无法使管道接口保证平滑,影响了管道坡度,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采取了每隔1.5m设置一个支架的方法来进行支架布置,结果证明,此间距较好解决了管道外观和管道坡度问题,在其它管段上,我们仍然比照承插铸铁排水管的支架设置要求,每个接口处设置一个支架。

在进行承插铸铁排水管和UPVC排水管施工时,我们通常选择圆钢做吊架材料。这样,不仅节约了钢材,方便了施工,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物的承重,在进行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铸铁管施工时,一开始在选择支架型材时,我们也考虑了圆钢做吊架,并且完成了不少管道的安装,在直管段施工中,若支架吊点成直线,安装好的管道其水平度尚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在进行卫生间排水支管施工时,由于该部位零件较多,接口较多,若继续用圆钢做吊架,则管道外形很难看,水平度无法控制,发现问题后,及时采用了角钢做吊架。实践证明,若下料准确,用角钢做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支管的支架用料,能较好地保证管道成形整齐,使其达到施工验收标准。

4.2.4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

比照承插铸铁排水管和UPVC排水管,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的灌水试验,相对要容易做,选择好灌水范围,在其管道下方拆除一段管道,装好用钢管制的堵头,即可进行范围的灌水试验,或用气堵也可。

在进行通水试验时,若发现管道有堵塞现象,确定堵塞部位后,拆除管道不锈钢卡箍,即可进行管道清理工作。

4.3注意事项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排水系统;排水管道

1降低排水噪音的材料和方法

随着普通随插铸铁排水管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特别是±0.00以上部分,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卫生间的排水立管要尽量考虑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建议管道材料为芯层发泡UPVC和UPVC螺旋管。

2吸气阀的应用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排水透气管无法直接穿越顶板伸出屋面的情况,或透气管上部屋面为上人屋面,而不能透气立管直接设置在屋面上,我们知道,若排水管道不设透气管,则容易降低排水流量,并使排水管道内形成负压,破坏水封,若在立管顶部设置吸气阀即可解决,该阀负压时开启吸气,正压时关闭,臭气无法逸进室内,该阀还有如下作用:替代室外通气帽,建设屋面干净美观;替代环形通气管及通气立管,节约空间;作为排水检查口,便于疏通管道。

3同层排水应用

在日常施工和维修中,经常会遇到由于管材质量或施工不当,造成排水支管漏水,或在进行排水支管施工时,破坏了卫生间的防水层,排水支管穿过卫生间楼板处,因为处理不当造成卫生间漏水等现象,这除了我们具体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提高工程质量,改变排水支管的布置方式,也是解决卫生间漏水的重要方法。常规的卫生间排水支管都布置在卫生间楼板下,当该部分排水支管或卫生间楼板发生漏水现象时,通常会给下层住户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有一种叫同层排水的布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此布管方式的具体做法是:提高卫生间的地面高度(实际高度随选用的排水管材料及实际的布管方式而定),例如:当使用HDPE管时即高密度聚乙烯管,所需高度为100-150mm,按施工图的设计将管道设在楼板内,在隐蔽前,对该部分排水支管进行灌水试验,并报监理验收,然后,填充砂浆覆盖管道即可。

注意:管道应设在防水层上,在施工时应尽量注意保护防水层。在土建填充砂浆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看护,防止土建施工人员在捣实砂浆时,将排水支管移位或损坏。如某工程,在卫生间排水支管设计方面,全面采用了同层排水方案,并设计选用了强度高、严密性和耐腐蚀性较好、低噪音的HDPE管。在施工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同层排水的设计理念,在选择排水支管材质和卫生洁具型式方面有很强的强制性。在选择过程中,发现能满足同层排水布置方式的管材确实不多。例如,最理想的芯层发泡UPVC管,虽然管材本身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能满足埋于地里而不轻易损坏,但其管道粘接连接口却不能让人放心,除非将卫生间地面架空,其地面为活动地板,将UPVC管置于其内,这样势必增加建筑装修成本,而且卫生间面积不大,维修空间狭小,其实用性不大,最后还是选了HDPE管。由于HDPE管的连接方式为热溶,因此,该管道无需维修。或使用同层排水布管方式较经济实用,但有如下问题,在设计及施工中需要注意:尽可能将坐便器排水口靠近排水立管井安装,这样就避免了卫生间地坪内埋设大口径排水管的可能性,降低了卫生间地面厚度,而且一旦该部分管道发生堵塞现象,也便于疏通;其余排水支管应尽量靠墙角布置,这样就避免了将整个卫生间地面抬高,而只在墙角部分将管道覆盖即可;面盆排水存水弯尽量采用P型存水弯,从而使该部分排水支管有可能设于卫生间墙内,这样不仅保证了排水支管的坡度,也减少了管道在卫生间的地面占用面积。

4W型元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4.1材料简介

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是在STL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管材,工艺上有很大创新。

W型无承口直管及管件摒弃传统的立模或横模浇筑而采用高速离心铸造技术,其组织致密、管壁薄、外观光滑、无沙眼和夹渣,抗拉与抗压强度高。直管长度为3m,大大减少了中间接头数量并可按照需要截取任意长度,节省管材,降低消耗及成本。W型无承口管箍采用带肋不锈钢卡箍,内衬橡胶圈柔性连接,抗震性能较好,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摆且不会渗漏。

4.2施工方法

4.2.1下料:用无锯齿来切割管材,要保证管口平直。

4.2.2连接:松开不锈钢卡箍,取出内衬橡胶圈,将橡胶圈和不锈钢卡箍套入管口一侧,待管口对齐后,将橡胶圈置于接口上,锁紧不锈钢卡箍紧固螺丝即完成管道连接。

4.2.3支架设置

在直管段上就管材强度而言,每3m设置个支架,也是可以的。但由于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接口属柔性接口,当支架置于直管段中段时,理论上找到管道重心点也可将管道保持平衡,实际工作中,此点较难找,因此,常常无法使管道接口保证平滑,影响了管道坡度,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采取了每隔1.5m设置一个支架的方法来进行支架布置,结果证明,此间距较好解决了管道外观和管道坡度问题,在其它管段上,我们仍然比照承插铸铁排水管的支架设置要求,每个接口处设置一个支架。

在进行承插铸铁排水管和UPVC排水管施工时,我们通常选择圆钢做吊架材料。这样,不仅节约了钢材,方便了施工,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物的承重,在进行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铸铁管施工时,一开始在选择支架型材时,我们也考虑了圆钢做吊架,并且完成了不少管道的安装,在直管段施工中,若支架吊点成直线,安装好的管道其水平度尚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在进行卫生间排水支管施工时,由于该部位零件较多,接口较多,若继续用圆钢做吊架,则管道外形很难看,水平度无法控制,发现问题后,及时采用了角钢做吊架。实践证明,若下料准确,用角钢做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支管的支架用料,能较好地保证管道成形整齐,使其达到施工验收标准。

4.2.4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

比照承插铸铁排水管和UPVC排水管,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的灌水试验,相对要容易做,选择好灌水范围,在其管道下方拆除一段管道,装好用钢管制的堵头,即可进行范围的灌水试验,或用气堵也可。

在进行通水试验时,若发现管道有堵塞现象,确定堵塞部位后,拆除管道不锈钢卡箍,即可进行管道清理工作。

4.3注意事项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4

纵观城市住宅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使得城市居住面积严重短缺,住宅建筑大量兴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住宅的建筑设计与人们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出入,令居住质量较差。另外,呆板、复制也是居住环境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随着住宅逐渐成为商品,那么就应脱离传统福利分配住宅的陈旧模式,而是根据一定的销售定位,针对销售对象的经济情况、成员构成、生活模式、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进行设计的调整。住宅建筑设计应以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主要目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住宅内部的功能分区也可以较为注重。目前来看,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的设计与卧室并重,应充分考虑到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性,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而进行动静分区、面积和三维尺寸的确定。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结构形式的变革使得建筑可以有开敞的大空间,这对于住宅建筑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对开敞的大空间自主地进行空间分隔,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可变性,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住宅建筑设计应考虑室内外环境的景观性。景观环境早已成为住宅建筑的衡量标准之一。应设计适宜的景观来提高住宅的舒适性,使得每个住户都能有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和声环境。

二、改进和创新的理论依据

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的进行而总结,并发展而来的。这方面国外的理论成果较为先进,我们常常要借鉴国外各种新理论、新思想。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理论对于一个学科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革新,要将一门学科成果提高到理论水平才能够指导更多的实践活动,同时反观理论成果的可靠性。此外,我们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地域性、民族文化等传统方面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形成独有的建筑设计理论。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生态理念,住宅建筑设计应积极地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通过一些建筑技术,或是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将建筑节能贯彻到整个建筑领域,从而使建筑设计理论更加完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应加入环保理念,除了创建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外,还应营造良好的室外生态环境,包括住宅区域位置的选择、总体规划布局、园林绿化和必要设施的配建。

三、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不仅包含历史的范畴,还包含时代的进步,因此它的本质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此过程中,应以开放的眼光来对待传统,积极吸收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经验和理论成果,并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先进的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与解析式的逻辑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创造性的思维是一个囊括了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也可以说建筑创作与纯粹的科学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于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赋予建筑以生命,使其在完成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创新性等,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建筑不是单一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而是与其他的建筑及周围环境共同形成了城市,外部空间换件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设计某种特质,而且包含着建筑形式、建筑空间所不能揭示的美学形式要素。也就是说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之间存在某种统一及协调的逻辑规律。

建筑设计的表现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从最初的手绘图纸,到如今的计算机绘图,使得建筑师的各种设计思路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精确地跃然纸上,也令绘图工作量降低,人工误差减少。同时,由于计算软件的飞速发展,可以模拟出多种设计思路,令建筑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思路。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也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创新。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使得大跨建筑、高层建筑得以实现。钢材的大量生产使得钢结构的大量应用得以顺利进行。钢结构轻质高强的特点令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将建筑设计引向了降低建筑能耗的高质量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将生态、节能的意识贯穿整个设计活动中,坚持创造出高品质、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这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住宅设计;个性;简约;品质

第1章 绪论

现代住宅不单有居住和休憩的功能,而且具有学习、工作和娱乐交往等功能。它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那么,现代住宅设计的理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能将理念和设计语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语言,这将有利于现代住宅设计中独创性和品味性的发展。

第2章 住宅设计概述

现在,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而更重视在住宅中注入人性关怀的内容。无论是住宅楼的外观还是内部格局,都呈现出新的趋势。由此才产生了住宅设计。然而在现实的居家空间里,没有一种风格可以一成不变,同时又永远流行。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审美眼光也在随着流行趋势的转变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动,住宅设计就是这样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语言。

第3章 住宅设计转变

在建国以来至80年代末这个住宅发展的初期,这时期的住宅规划布局主要是以行列式为主,模式平均、单一。80年代的经典的类型主要是:一梯三户五开间和一梯二户四开间。在当时由于它结构规整、分户灵活、经济实用、符合国情。这是它能长期占据中国大量性住宅主流地位的重要原因。随着住宅面积标准逐步提高,继五开间平面而起的是四开间平面。四开间平面在1979年的全国城市住宅设计竞赛中集中亮相。它平面紧凑、户间干扰少,也不存在五开间平面中单元通风不良的问题。一梯两户的公摊面积略有增加,但也标志着面积标准提高后户型平面的改善。

90年代住宅设计

90年代的住宅设计主要是大厅小卧式和蛙式。由于面积标准进一步放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1990年前后,集中出现了一大批大厅小卧式住宅。这一时期运用较广的平面,在北方主要是穿厅入卧四进深方案。它进深较大,面宽较小,节地优势明显,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主要厅室的采光通风。90年代前期此类方案一度成为北京等城市新建住宅的主流。而蛙式广泛运用于西南地区,美中不足的是,该型住宅平立面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2000的住宅设计

90年代末开始,这时期主要的特征是产品素质得到了提高,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住区,而市场也逐步走向了成熟。所以呢现在的住宅设计已经更加的个性化,品位化。住宅设计已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品位化。所以各种形形的古怪的住宅都已经产生。这不仅是住宅居住的舒适问题,而且还有外形美观和满足人们追求独特的功能。

第4章 千奇百怪的住宅建筑

世界之大,可谓是无奇不有。现在,住宅建筑也越来越千奇百怪了:1. 没有钉子的楼房:这座13层高的木质楼房坐落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市。虽然是13层高的楼房,但是13层楼,没有一个钉子。这样奇特的建筑工艺,令人惊叹。① 2. 仅一根悬臂支撑的可移动住宅:这座仅有一根悬臂支撑的可以移动的房屋建在乌克兰,旷野中的这一奇特建筑,让人眼前一亮。② 3. 转了45°的立方块体住宅:这个立方体房屋建于荷兰,设计师把传统的房子转了45度,架在一个六边形的柱子上,这样三个面朝上,三个面朝下。每个房子有三层,底层包括厨房、书房和浴室,中层是卧室,顶层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阁楼。

第5章 未来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

住宅设计走向独创化

信息时代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创新。“创新是住宅设计的灵魂”。当前出现的住宅设计活跃期,明显特征就是创新,一些新设计理论和理念的形成,一些新型住宅的出现,一些新技术的推广,都说明创新的活力和对住宅建设的贡献。

住宅设计走向精品化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开始向往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陈旧的设计观念相手法将被逐一摒弃,新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应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创造精品应成为设计者的神圣追求。

住宅设计走向品位化

现代人已经不太懂得欣赏古典华丽的东西,他们喜欢很简约的设计,但我对典雅的风格很有感觉,觉得很有味道。尤其住宅设计往往是炫耀自己身份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个时候,设计师步入住宅设计行列,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住宅设计理念“品味设计”。我们从居住形态、居住建筑设计方面加以反思,提出我们在追求量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质的飞跃,使得我们的住宅设计向深层次走进。设计师当然应该把设计感与市场需求融入自己的作品,使建筑思想、设计理念、个人品位有机融合,设计师的力量就是改变生活,引领、改变社会。用本土的设计语言去丰富这个城市,增大住宅设计对城市文化的辐射效应”。

总结

住宅外形构成的灵活化。住宅中的组团由以往的“行列式”变为“半合围式”,这对设计构思比较有利,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意境。住宅设计已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品位化。所以各种形形的古怪的住宅都已经产生。这不仅是住宅居住的舒适问题,而且还有外形美观和满足人们追求独特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沈福照.《建筑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3]李有芳.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 [J].建筑周刊 2006 .(46) .

[4]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5]姚美康.《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住宅设计;格新与演进

建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种类,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手段,建筑设计并不只是建筑材料堆砌而成的能够挡风遮雨的壳体,它更是情感、价值和文化融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建筑是文化环境的直接体现,怎样的文化背景就能孕育出怎样的建筑风格。从建筑的角度上来看,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生态背景、社会风貌、艺术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全面融合,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提高、社会文化的深入、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舒适、环保健康、方便稳定成为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在这种环境下,要完成建筑设计中住宅设计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从主体确定、外观规划及功能配备三个方面进行。

1住宅设计主题的格新与演进

每一个住宅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都需要制定相应的主题,根据住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住宅日后所居住的人群及其品质的定位来确定设计的主题,并依照这一项目主题来确定住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特点。一般情况下,住宅开发的主题往往能够影响住宅建筑的整体设计风格及特色,进而影响人们对建筑的基本印象,并最终决定其消费心理。因而在主题确定方面有所突破,不断创新与发展是实现住宅设计创新的基础。在现代经济及文化环境之下,实现住宅主题的创新,应当以人为本,将建筑与艺术相结合。

1.1以人为本

住宅建筑的开发、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其最终目的不外乎一点,那就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在进行主题设计的时候,要有所突破,实现创新,就应当将更快捷、更方便作为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利用住宅开发的特点及相关自然元素的指导作用,充分考虑住宅整体、设备配置、景观分布以及综合管线等各方面因素,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中电子商务、监控系统以及节能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制定出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先进的住宅设计主题。

1.2与艺术结合

要突破当前住宅设计在设计主题上的局限性,还应当注意住宅设计主题与相关艺术形式的结合,将初步确定的设计主题依照相应的艺术形式进行特殊的艺术再创造,当然,这种主题的艺术创造不仅仅是对于住宅小区内景观设计的艺术化,同时也表现在单体及群体。将住宅设计艺术化之后的设计主题与景观环境相融合,构建出具有特殊文化品质及文化韵律的设计主题,从而将艺术主题与建筑符号相融合,设计并建造出整齐但并不刻板且富有一定韵律的将建筑、文化、艺术及景观均衡结合的新型住宅。

2住宅设计外观的格新与演进

不管是快速发展的小高层住宅建筑,还是以六七层为主的标准型建筑,当前住宅建筑从外观上来看,基本呈现出整齐呆板的状态,有些建筑在外观墙体的材料及色彩设计上有所突破,但仍需创新、发展。

与环境相协调与融合

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都是以建筑群体的方式存在。所以要实现住宅设计在外观上的创新与发展,应当赋予其一定的生命力,从住宅建筑所处的整体环境出发,以大局为重,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主要风格和色调,将住宅建筑的设计与环境及周边建筑相协调,使住宅建筑融入到其所处的环境当中,避免单纯追求自身设计的外观视觉效果而忽略周边环境因素,使得原本别具特色的住宅设计在其所处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通过与环境的协调,使住宅设计凸显出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特殊效果。

与环境的融合,需要从单体效果上来看。对于住宅单体,应当从造型和色彩中注重和谐,将住宅建筑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这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外观设计的时候,充分挖掘住宅所处环境的主体元素符号,对各元素进行相应的提炼,突出建筑及环境的色彩、造型及材质特色,以保证在充分体现住宅设计主题的基础上,将人文特征及文化特色体现出来,使住宅的外观设计与环境、文化、历史、民俗等融合在一起,在丰富住宅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可以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3住宅设计功能的创新与发展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庭住宅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化,家庭住宅作为供人们日常起居的栖息之地早已经成为过去,当前人们对于家庭住宅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了挡风遮雨,更重要的是其要具备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智能便捷的功能。

3.1安全舒适

从本质上来看,安全舒适应该属于住宅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不能看作是住宅设计的创新点。但在当前住宅安全性设计方面来看,安全设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现代信息技术及安保系统的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系统的快速发展,住宅的安全性设计已经不仅仅是通过一道防盗门或者是几扇防盗窗户的水平上。当前住宅设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先进的监控报警系统,并利用小区安保系统集成化的方式,实现整个小区安保网的构建。

3.2节能环保

尽管我国是资源大国,对从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确实资源相对贫乏的国际。与此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当前住宅设计中,对于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是实现住宅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应当从住宅的整体规划、局部构造及材料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以科学合理的住宅设计构造及环保高效的节能材料进行住宅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切实保证住宅建筑能耗的有效降低。

3.3智能便捷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智能家居也已经摆脱概念的束缚,成为真正可以实现的家居新形式。所以住宅设计要突破现有的局限性,应当将住宅功能的智能化作为创新的有效途径。

4结论

一直以来,建筑设计被视作“凝固的音乐”、“主体的诗”,建筑设计以其多样化的设计风格及千姿百态的外观造型折射出五彩缤纷的文化特色及生活价值。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生活居住的空间也得到了逐渐的改善。在我国城市住宅不断向着商品化方向发展的条件下,住宅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别具匠心的设计随着住宅功能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地被格新与演进。

参考文献

[1]黄瑜,罗涛,纳剑峰.当前住宅建筑设计分析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7

生态住宅设计是在充分综合利用现代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先进技术科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在住宅内创造生态系统、改善建筑住宅的生态气候结构的方式,实现建筑住宅的生态化建设和发展,从而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环保、美观、高效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活动。这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生活生态化、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受自身特点的影响,生态住宅工程建设实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涉及到能源系统、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及处置系统、娱乐系统以及绿色建材系统等诸多方面,其技术策略有着严格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住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智能化住宅设计以及节约型住宅设计。

2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在环境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生态建筑作为现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生态建筑已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产业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解决住宅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到生态建筑住宅内涵及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措施,将生态住宅理论渗透到建筑设计中。针对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设计的运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2.1住宅风环境设计建筑物布局不合理是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的根本原因。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最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在对盛行风进行简单屏障设置的同时,应充分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从而实现生态住宅建筑风环境的科学合理设计。

2.2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环境调节中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也是建筑住宅生态管理的关键手段。因此,自然通风的确保是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在建筑设计中,确保住宅通风自然有利于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同时,还应确保住户投资的稳定,利用相同投资成本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热岛”现象气流流动和住宅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是影响住宅周围建筑热环境的核心因素。因此,在生态住宅设计中,为防止“热岛”现象的发生,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及水景设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使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因素与设计理念密切结合。

2.4日照、遮阳与采光日照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建筑住宅用户的心理感受。在建筑住宅设计中,日照、遮阳和采光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关键问题。生态设计理念要求,必须在结合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精确计算,明确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并对建筑群进行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以检验日照和遮阳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2.5护结构布置护结构布置设计的生态化直接关系到建筑住宅的热环境,对于生态住宅设计理念的应用有着复杂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护结构布置设计主要包括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布置设计两方面的内容。受当地主导风向不同而造成渗透情况不同的影响,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又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设计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到日间接受太阳辐射以及夜间背景辐射状况的变化。

2.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有效的防噪系统设计和污染控制是住宅建筑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结语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 住宅设计 建筑 消费者

可持续设计是将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和环境发展观通过实物建成环境和服务项目体系,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住宅设计中可持续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化、情感化的设计来彻底摆脱建筑工程项目对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良效果。以住宅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经过年来持续高速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现今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居住问题,而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损害和生态破坏。当我们以可持续发展观来审视现阶段存在于建筑行业中消费方式和生态意义的时候,必须要抛弃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耗能和提高室内质量为要求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作为住宅建筑发展的方向。

1、可持续性住宅设计的背景

住宅的可持续性还体现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上。住房从分配机制转为市场消费机制后,消费者对住的概念已不仅仅是能满足栖身之用即可,而更多的是要提供一种健康环保、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纵观现在的住宅,无论是消费者、发展商、设计师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对环境的追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营造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环保型住宅已成为房地产界的共识。

2、设计控制要求

规划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在工程设计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建立绿色生态型小区作为主要的控制概念和要求,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做到低耗能、高回报的效益。在工作要合理的安排建设项目的功能结构和布局方式,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全面的分析,对规划结果中所具有的各项指标都完全进行控制。

2.1、设计理念的管理控制

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观念已得到普遍认可,无需赘述。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广度、深度的发展变化,所有这些理论和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绿色生态住区的规划和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情况下,公众参与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市场反馈及市场杠杆等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开发商还应在绿色生态住区理念指导下,有意识地引导社会消费意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2.2、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规划设计前期首先必须对建设条件中的资源进行分析,研究资源的潜在价值,对诸如土地、景观、人文等特定因素和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或保护,评估工程建设对该区域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对土地的利用和评估的基本目的是要在规划前期阶段寻找到一个适合的定位,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而非过度的利用。对环境、社会人文资源的分析、评估主要包括评估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及影响,对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以及该地域社会各因子的影响,如人口容量的增加带来的社会配套,环境容量、城市总体交通格局的变化等。

2.3、综合规划和布局

强调规划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建设生态平衡。在某别墅区的规划设计当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理念,强调建筑生态性布局,取得了良好效果(图1)。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整体布局的生态性特征。强调与外界的沟通,而非自我封闭。该方案中弧形的建筑布局使建筑与自然界很好地融合;(②建立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体系。建立阳光——水体一植被、自然——建筑——人等不同层面的梯度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③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将生态理念贯彻到建筑单体的设计当中。

3、建筑单体设计

3.1、以人们需求为基础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对住宅提出了新的需求。SRAS引发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思考,极大提高了对住宅健康性的关注。住宅设计应不断满足居住的新需求,除了考虑住户的生理健康,还应关注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造成心理健康障碍的原因与建筑的高度、规模、住户的密闭性、邻里的噪声有关;而良好的社区组织和社区空间设计可以鼓励邻里间的交往,是居住环境中减轻压抑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要将居住空间环境、邻里关系对人的精神影响纳入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加以研究。另外,房地产商和设计师应对新现象、新文化、新经济引起的居住方式的改变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小汽车的普及、丁克家庭增多、社会老年化、网络空间、新都市主义、郊区化、再城市化都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房地产开发指出了发展方向,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3.2、了解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住宅的建设,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技术在相继问世。然而,日本关东学院工学部建筑设备工学科教授秋元孝之认为,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来评估住宅的可持续性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但这些都是以办公建筑为中心的评价方法,目前在世界上以住宅为对象的评价方法还很少,这还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如果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尽快完善而得到推广,可持续住宅的真正实现将指日可待。

3.3、多使用各类环保节能材料

众所周知,保持住宅的长寿命是相当有意义的。而为了延长其寿命,就常常要进行旧房改造和设备更新,从而产生一些替换下来的旧材料和建筑构件。这些废弃的材料如果能够再利用,就可以减少浪费。而石膏板只有少部分能和原材料混合适用;木材可以变成碎片却很难恢复原状。所以,需要考虑每种材料的特性,来合理地使用再生的材料和可以再生的材料。

3.4提倡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减少施工过程的能耗

住宅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提供给市场前应该是一种完整的产品。毛坯房的做法既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趋势,二次装修造成质量隐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提供成品住宅,推广住宅产业化和建筑产品运用,实现住宅装修一次到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4、结语

为了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人们在住宅方面的消费,将会在讲求舒适的同时,更加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同时,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也必须以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绿色生态的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教学改革;居住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项目来源:浙江省2012年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FW2012013)

作者简介:李兴举(1977—)男,安徽砀山人,建筑学硕士,讲师。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 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引言

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别墅、宿舍、公寓。同时不仅意味着住房和住区本身,还几乎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二年级分别安排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居住类建筑设计课程,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居住建筑教育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本人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承担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2.课程特点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该课程教学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市场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该课程以往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原理部分内容的陈旧。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建筑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层出不穷,在学科研究和设计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课程在讲授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时,许多书本知识明显滞后。教材上实例虽然经典,但较为陈旧,与现代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参照教材所做的户型被老师给否定的现象,产生负面效果。

(2)课题追求广度但忽视细致。本课程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往往奢望涵盖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部分住宅类型,比如别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及住宅区等。但常常会在实践中遇到很大问题,即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内追求“大而全”从而忽视每个课题的“精耕细作”。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往往造成每个课题的完成度过于肤浅。事实上,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到使同学们掌握全部居住类型的。因为市场在飞速进步,居住模式也日新月异。

(5)评价体系有改进空间。在考核中往往较注重课程设计最后所完成的图纸质量情况,及平时及出勤情况,忽略了学生在个阶段的努力及进步状况,学生往往更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3.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探索

鉴于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希望通过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能够建立起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中国近十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居住建筑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时期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教研组以现在正在销售、建设的一些商品住宅为范例,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内容采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已建、新建、在建的居住建筑实例,亲身体验与感受这些真实的建筑、空间,再由老师加以启发,学生自己从中归纳出特点,总结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户型设计、建筑尺度、细部构造以及人居环境等有直接认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工程实例,应当典型生动,既能反映当代建筑的新科技、新工艺等,又充满时代气息,以激起学生强烈共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深耕细作设计选题。针对本课程以往选题存在“大而全”而忽视“细致性” 的现象,本课题组经过多方研究摈弃了原来的做法而在设计课题“深耕细作”上下文章。我们在12级住宅设计课程上设置了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及多层户型设计。第一,在低层住宅设计上,我们侧重于住宅的平面功能、常用空间尺度、建筑造型、环境营造等较为全面细致的建筑设计与表达。使同学们对住宅建筑有个较为深入细致的理解。第二,在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课题设计中,我们较为侧重于多层住宅组团的空间设计,包含建筑与周边环境、住宅间日照及间距、住宅户型设计等与工程实际密切衔接的内容。同时保证做到教学时间充足。总之,我们在新课程的设置上注重设计的细致性,“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3)完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化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注重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表达能力。另外,学生图纸等作品的成绩评定也由老师及学生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通过对比给出评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更使得学生因为能参与考核评价,提高对成绩的认同感。反观自身的设计作品,对自己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通过教学验证,调整考核方案的做法,确实促使同学们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4.教改效果与结论

本论文针对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详尽的总结分析,思考及探索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需要继续改革的方面,如学时问题、调查的针对性问题、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等,这还需要从专业层面进行调整。当然,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并在学生的反馈中继续完善,这样,才能达到这门课改革的预期目标,即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学生能够掌握居住类建筑设计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王雪英,曹犇,许东,丁波.锦州市三室两厅住宅套型原型设计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吴晓,覃永晖.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年02期